一、毛婚姻生活的遗憾
毛泽东一生的婚姻生活是坎坷的。一些学者发现,毛对父母之命的第一次婚姻并不是传说的那样抗拒,赏际上毛泽东对第一任辛苦持家的贤妻罗氏有着很深的感情,而她21岁过早地不幸病逝,让毛泽东痛苦不堪。有学者认为,毛泽东的诗《虞美人•枕上》实际的写作时间并不是1921年,而是更早。笔者细读该诗似乎有所触动: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毛和杨开慧1920年冬结婚,第二年即使暂时的别离,也不至于“堆来枕上愁何状”,更不至于能让一个革命青年“哓来百念都灰尽”这种痛苦到灰心而绝望的地步,这显然是不正常的。因此,有学者认为是后来故意在时间上作了改动,以掩盖毛泽东实际上存在多年的第一场封建婚姻,毛本人可能也不愿意让人一窥他这个革命家内心的这段带有封建气息但情深意重的婚姻经历。那个贤良淑德的传统性妻子罗氏才是诗中的“枕遍离人”,而不是目前普遍认为的杨开慧。不论后面的婚姻多么浪漫,毛的朴素初恋应该用在这位“离人”身上。这种朴素的婚姻经历对重情而怀旧的毛泽东的影鞞甚至不亚于后来的毛杨婚姻。尤其是,毛泽东对母亲感情很深,而第一任妻子的辛勤持家,孝敬公婆,对于一个中国男人来说,比任何的鲜花美酒和撒娇更激起他的感激。后来毛杨婚姻是现代自由恋爱,杨开慧毕竟是现代女性,对于毛泽东这种还留有一定传统思想的男人来说,在陶醉于自由恋爱时,不可能没有和前面那个贤妻的对比。从《贺新郎•别友(1923年)》这首诗中可以看出,毛杨之间曾存在着不小的误会,而这种现代婚姻不可避免的磨擦,在和那位百依百顺的前妻之间根本不可能发生。再看另一位才子胡适的婚姻观,就更容易理解他们这一代人思想上虽然高呼解放,但自己的双脚却还留在传统。如果因此而为两位古人喊造憾,则大可不必,给他们一位现代女子,未必一定是他们的上选。后来人们将"革命”随意加入毛泽东的情感经历和诗词的理解上,是学者们自作多情,也可能为了满足时代需要。毛直到80岁高龄时将这首诗凭记忆写下,并交秘书保管。人只有老了,才能放下“革命家”的外衣,表现出真性情。
当然,毛、杨之间的感情无疑是很深的,他1957年所作《碟恋花•答李淑一》中可见一斑。杨开慧和毛有事业上的支持,最后因毛而亡,令重情和怀旧的毛泽东不可能割舍掉对先人的感激和思念。但如果说毛、杨感情比第一次更深的话,则毫无根据。
斯诺着《毛泽柬的离婚》日文版,对毛泽东和贺子珍关系的恶化有些记载:1937年红军有几个月平静的难得战争间隙,这时史沫莱特将舞会引入,引起延安已婚妇女们的不满,毛贺之间的误会由此産生;贺子珍的强烈个性使得她经常和毛泽东吵架,最后不理毛泽东的再三挽留而去苏联看病。当毛泽东捎信让抵达迪化(乌鞞木齐)的贺回来,结果她捎给毛泽东一个写在手绢上的绝交信¹。据陶铸夫人曾志回忆她和毛泽东一次有关贺子珍的对话:毛泽柬谈起贺子珍,流露出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伤感,这伤感过去我从未在毛泽东身上发现过,看到的都是欢天喜地的大丈夫气概。毛讲:“不是我要离开她,而是她要离开我。她脾气不好,疑心大,常为一些小事吵架。”毛还告诉曾:他在中央苏区受到错误路线打撃,被从领导岗位上撤下来后,名义上是苏维埃主席,但无实职工作,又患了病,连贺子珍也不怎么理他,不去照顾他,却强调自己有事情要干。李敏在《我的父亲毛泽柬》这本书里,也不含糊地将毛、贺离婚的资任归咎于母亲。有人认为毛对贺“始乱终弃”,显然是不客观的。毛、贺的不和是贺离国的重要原因,并为江青进入毛的生活留下了空间。
¹以上内容来自网上,笔者本人没有见到《毛泽东的离婚》日文版原书;本处敢于采用,是因为过去曾读到过有关毛泽东婚姻的类似文章中也提到这本书。
(图)恩爱夫妻(毛泽东和江青)
江青是在毛的事业有了一定基础或取得重大成就,取得党的领导地位后进入毛的生活的,虽能共同革命,但无共渡苦难岁月的经历。而毛和江青生活环境的迥异,知识和经历的巨大差别也使得他们能成为生活的伴侣,但曾经沧海难为水,婚姻中的爱情成分已不敢奢望。中年毛泽东需要的是个伴侣。当然,笔者不会无聊地对江青说长道短,毛的地位和形象决定了,他吸引包括江青在内的女性的倾慕也是人之胃常情。从毛的诗篇中可以看出他的浪漫主义情调和对所歌颂对象的深情,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改造也体现了他的深厚感情和理想主义。是否可由此推论,他对自己的婚姻有着某种梦幻般的期盼,这是基于同甘共苦、生死相守、相敬如宾的夫妻深情,这种婚姻远离事业成败得失、名辔权位、物质追求等一切世俗内容。很不幸,重情的毛泽东却在感情上一再遭遇巨大挫折;很造憾,他的地位和权力注定了后来没有人能给他带来这种婚姻上的满足。
当然,作者的上述分析绝对无意暗示江对毛的感情有任何不纯洁。尤其作为毛泽东的妻子本身,并不比一普通家庭中的女主人活得轻松。对“文革”中江青的作为,作者没有一些受害者的那种深恶痛绝,换了别人也未必比江青做得更好。当年江青从上海奔赴延安,应该说是一很有理想的艺术工作者。如不嫁给毛泽东,她很可能以“人民艺术家”的荣衔度过晚年(看一下“样板戏”的水平就不该否认,江青对艺术的理解和创造意识非一般艺术家可比。著名剧作家吴祖光曾在2000年的全国人代会上对江青的文艺水平给予坦率的赞誉。任何研究中国传统曲剧改革历史的人,都不应忽略江青这个名字)。但她嫁入了政治的中心,并在全民狂热的非常时期,不恰当地发泄了自己的权欲。
江青虽贵为“神”妻,但不搞特权;据一些回忆文章批露:江青爱好摄影,经常到中国图片社冲洗相片,每次都能分文不少地付钱;甚至部下从家乡带来的土特産她也要照价付钱。江青对自己要求严格并不是秘密。单就这一点,足以让后来批判她的人汗顔。毛泽东对失败的对手曾经给予宽容,勾结日本的溥仪得以安享晚年,蒋介石的奉化祖坟即使在“文革”期间也得到保护(而蒋的手下可未曾放过毛泽东的祖坟)。然而,作为毛泽东的妻子,江青却被她“文革”时的对手判了个死缓,是否有点过分?¹
¹打倒"四人帮"后,•一些人不择手段地抹黑江青,说她过着资産阶级生活方式,纯粹是无稽之谈,更透露出政客的无耻。目前人们关于毛泽东和女人的资料有多少是客观的,又有多少是痛恨毛泽东的人的恶意捏造?什么"江青不顾翳生劝告而让毛泽东翻身加重毛的病情"、"毛泽东批评江青‘我死后别人非整你不可’"等此类有板有眼的传闻充斥市场。总之,一些人为诬蠛毛泽东和为打倒江青寻找支持,不惜采用一切手段。就人格高度来看,后来猛批毛泽东和江青的急先锋们,并不比被批判者高明,甚至更加下作。
毛和江的关系在建国前已触礁,他曾讲“要不是快进城了,非和她离婚不可”²,体现了毛泽东作为人民领袖的负责和无奈。
²毛泽东的这句话在打倒“四人辩”后被中共媒体频繁报道,以此来证明打倒江青在道义上的可行性。但这句话到底是否真的毛泽东说过,则没有找到确切出处。本书保留这部分,也是基于从最坏角度看问题的叙事原则。
建国后,毛泽东的生活中是否出现过其它的女人,这是被议论较多的话题。
建国时他才五十五岁,和江青的婚姻已名存实亡。如果他不是领袖,可以选择离婚(五十年代中国曾出现过一次离婚高潮,尤其是进城的干部将乡下的老婆休掉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以他大诗人的浪漫、文学家的风采、哲学家的智慧、书法家的洒脱,再配上他那伟岸的形象,幽默的谈吐,吸引成群的美女当不成问题。然而他的地位使他放弃了离婚的权力,作为人而不是神,有个别其它女人出现在他空白的生活中应是非常正常的。在这方面,作为他为之奉献一生的炎黄子孙们,是否应对他老人家多一份理解和宽容呢?更何况在他放弃离婚的权力时,已同时体现了他牺牲自我而对国家负寅的高尚人格。很显然,以江青在同时代政治家中的不受欢迎,即使毛选择离婚也不会影向他的权力,但却会在百姓中造成不良的示范作用;作为重情人和负责的政治家,毛泽东肯定不愿意。
作者必须在此声明的是,本人没有遇到任何可靠的证据来证明毛泽东有,或者没有其它的女人。即使他有几个女人,也丝毫不应影鞞后世中国人对他的尊敬和评价,因他对民族复兴的贡献之大足以让后人谅解他些微的瑕疵。实际上,作者对诸如毛泽柬这样的伟人的私生活并不感兴趣,因在这种人身上有着更多值得注意之处。遗憾的是,当太多人抱着各种目的,以私生活来不负责任地攻击毛泽东,并已伤害到他的光辉形象时,作者不得不在这一问题上为毛泽东进行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