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国女性站起来了!可站得更优美

字数:8198

1918年11月16日,湖南长沙一位叫赵五贞的女子,为抗拒父母之命的婚姻而在娶亲的花轿里用剪刀自杀,引起很大抛动。青年毛泽东为此在长沙《大公报》上发表《对于赵五贞自杀的批评》,尖锐地指出:赵五贞之死"是婚姻制度的腐败,社会制度的黑暗,意志的不能独立,恋爱不能自由”所致;“赵是被社会所杀”[19]。体现了对封建意识的愤恨和对女性命运的同情。也为毛泽东掌握国家领导权后,对男女平等和妇女解放的大力推动,作了早期的注脚。

自新文化运动以来,随着“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一起来到中国的还有男女平等和妇女解放的思想,并被部分知识女性所接受。虽然经过了中国知识文人的大力宣扬,但在中国这样一个具有悠久传统的古老国家里,妇女解放运动和男女平等的观念并没有被社会广泛接受,即使像胡适这样的才俊在婚姻问题上也不能摆脱传统礼教的束缚。“百无一用是书生”肯定过于偏激,但在中国的社会环境下,没有政权的参与,中国知识分子改造社会的能力必将受到极大的限制。

妇女解放运动和男女平等的思想被广泛传播和被社会所接受认可,不是在蒋中正的中华民国时代,而是发生在1949年之后的人民共和国。

1930年代初期的新生活运动,中华民国政府下达了一个英明的政令:禁止女性裹脚。当这一政令在孔孟之乡得到贯彻的时候已经是三十年代后期,这使得笔者的母亲成了中国女性裹脚陋俗的最后一代受害者。那些裹脚裹了一半就“胜利大逃亡”的奶奶伯母们,用她们那畸形的小脚,记录了中华民国的这一重大成就。

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在其第一部滋法中才首次明文载明妇女和男子享有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建国后不久,全大陆范围内彻底消除了行淫和纳妾的社会毒瘤和陋俗,维护了女性的尊严。最具代表性的一句口号是毛泽东的形象比喻:“妇女能顶半边天”。而城市工业化的推进,女性接受教育机会的平等,农村集体化和人民公社化(在农村,成年女性是不能不参与集体劳动的)等,为女性参于社会活动提供了机钤,直接推动了女性解放思想的实现和普及。重抄一遍在第八章第一节中提到的毛泽东1965年致马尔劳的信,他就中阈妇女解放的问题写到:“从开始便给妇女法律平等,但到现在一切仍然有待完成。造成旧中国妇女地位低落的那些思想、文化和习俗一定要消失,而无産阶级的思想、文化和习俗必须出现。中国妇女还未存在于群众中;但他们已开始要求存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毛泽东及其政权在推动中国的女性解放方面做出了历史性的伟大贡献。

不论作何种评价,也不论毛泽东在个人男女关系方而受到怎样的揣测,对中国女性解放做出最大贡献的政治家当数毛泽东。他开创了中国人,尤其是女性生活的新形态。

那么,大陆女性解放运动的成果如何呢?

要用量化的方式对这一社会运动进行描述是困难的。但作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横向比较,可以得出一些结论。如果拿中国和曰本及韩国比较的话,中国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上的地位及活跃程度远超越日木和韩国女性,这应是没有争议的。即使和台湾的女性做个比较,其观念和行为上的差别也是明显的。台湾社会虽然已很开放,但以笔者本人和分铐男女朋友的接触和了解,能明显感觉到台湾女性身上浓郁的传统气息。表现在做家务上,台湾女性要比大陆女性主动的多。当然,负面的发现是:皇湾男人身上也较多地保留中国传统的特点,如大男子主义。对大陆的男人们来讲,如果你想展露一下男人的威风,必须作好而对暴风骤雨的思想准备。

中国女性就业率更以73%而问鼎全球。从一个角度展示了中国女性参与社会活动的活跃程度。很难想象,几卜年前这还是个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型社会。

当然,如果因此而认为大陆的女性解放运动已经大功告成的,未免有些草率,在职场等方面歧视女性的现象仍然存在。但另一个极端来行,笔者对大陆妇女解放的目标和成果産生怀疑,甚至是否有矫枉过正的嫌疑,是由一件震撼人心的事件引起的:

1991年笔者到北京读书期间,得知位于中关村一带的科学院和几所著名高校有很多中年知识分子英年早逝,其中包括一些享有声辔的科学家。在清华校阏里就曾见到两份讣吿,逝者皆是50岁左右的老师。这一现象曾引起中国政府的关注。当时较普遍的看法是:这些人经历过“文革”,在事业上受到较大的冲击等。但如何解释那些更年长的,且经历过反右的知识分子呢?以笔者掌握的有限信息表明,这些英年早逝的知识分子,大多有一位事业心很重的夫人。

另一件令笔者震撼的事是从师母那儿听到的:导师的一位多年不见的老友来访,他是西安某高校的教授,其而色红晕,精神抖擞,与几年前面黄肌瘦的他判若两人。一问方知,这位老教授的老伴去世了,之后娶了一位在校门口开饭馆的守寡老太太。他的前妻是一心扑在事业上的同道,而新娘子则对他关怀得无微不至。老教授感叹地说:"都土埋半截的人了,才知道啥叫生活。”当然,师母,这位曾作过小学校长的善良老太太,讲这个故事给笔者的真正目的,是希望晚辈端正找对象的思想,尤其是在拒绝了她老人家的一次热心为媒之后。这个故屯在笔者的心里却有别样的冲击,因为,这类现象决不是个别的,而是在任何一个知识分子云集的地区普遍存在的事实。这里面更涵盖着一个对中国社会的健康发展、改善家庭生活质量至关重要的课题,那就是:

女权运动的目标和中晒女性的自我定位。

在中国历史上,女性地位长期低下,居于从属地位。而儒家思想,尤其是后来的宋明理学强化了这种不平等性,强加给女性沉重的文化枷锁。在家庭里,女人成了男人中心主义的受害者。当然,如果因此就认为中国女性在家庭中地位全无,是不全面的。孔子在《论语》里的一句“惟小人与女子为难养也”,得罪了中国女性,成了女性受歧视的铁证;但这句话实际上对中国男人的思维并没有发挥什么影鞞,有地位和家底的男人照旧娶好几个,而从来不嫌女人难养。尤其在百姓家里,男耕女织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体现和需要,男女之间的分工协作,决定了家务的琐事和男人外出谋生的艰辛一样的不轻松。为了生活的幸福,中国历史上就将夫妻相敬如宝、举案齐眉视为理想的校式,这不能不说是对“夫道尊严”的有趣修正。尤其当女人成了母亲、婆婆或奶奶之后,不仅能和男主人一样享受晚辈的孝道,甚至在多数家庭里,男主人远不如女主人受到晚辈更多的关心和尊重,这与中国家庭里男主人喜欢表露的“家长威严”密不可分。

虽然,“一夫多妻制”给后来的女权主义者找到了攻击的把柄,但那只是不到百分之一男人的福气,大多数男人最多来个“望梅止渴”。无论是经济能力还是家中的老婆,都不允许他们得享齐人之福。

有意思的是,在男人中心主义的中国家庭里,男人可能是形式上的中心,男人怕老女拖拉机手(1964)婆的历史同样悠久而且普遍。从唐朝的唐中宗惧内,到宋代的“河东狮吼”典故,中国男人怕老婆与地位和学识没有关系。《红楼梦》第七十五回里的贾府宴会,贾政坦率承认“怕老婆”,以取悦众人。在《醒世因缘传》第九十一回中那位可怜的吴推官及一干随从,除一丧偶一不带家眷者,皆为惧内者;吴推官辩解道:“世上但是男子,没有不惧内的人。阳消阴长世道,君子怕小人,活人怕死鬼,丈夫怎得不怕老婆?......风土不一,言语不同,惟有这惧内的道理,到处无异”。有些男人坦率承认惧内,但大多数中国男子更愿意在外人面前表现出自己的家长地位不可侵犯,但在家中的能耐只有自知。多数懂事的女人也愿意在外人面前给男人这点面子,把自己放在“小鸟”的地位,但并不会因此而放弃自己在家里的权力。当关起门来时,女性会有独到的手段来化解男人的威风。这不能不说是文明古国的一大特异风景。当然,这也表现了中国女性的不错修养。至于个别女人做“胭脂虎啸”状而惊动邻里,只是不小心暴露了家里的故事罢了。

哪位西方人曾说:“女人,你的名字叫弱者”。可如果他有机会到中国的家庭住几天,立即会发现自己是多么的孤陋驻闻。

总体来看,中国女人虽然大多数没机会像武则天或吕后那样飞扬跋扈,名垂青史,也没平等的机会去像穆桂英那样驰骋疆场,更没多少机会做买卖,但似乎中国的女性对这种基本属于男人的特权没有表现出愤愤不平。男人打仗、出外谋生,或背负光宗耀祖的责任而悬梁刺股、寒窗十载等;笔者实在看不出这点特权有任何值得女人羡慕之处。

当然,对于那些有一定宏伟志向的女子来说,中国的传统社会显然是对她们人生梦想的制约。庆幸的是,在传统的中国女性中,这样的女子所占的比例实在太小,大多败的中国女人还是满足于家庭的小圈子,知足常乐,安贫乐道。在交通工具极为落后的时代,让中国女人像男人那样外出做买资或砍柴放牧,即使给了女人平等的权力,她们未必领情。

如果和世界其它民族或文化比起来,历史上同时期中国女性的地位幷不低。不说回教世界和东方的日本、韩国,即使民主思想产生较早的西方国家女性,在基督教的影响下,被毫无疑问地放在了“一根男人的肋骨”的层次而难以解脱,至今还没机会像神父那样去作“神母”这是上帝造人的时候犯下的一个大错误。

自古以来,中国的女人何曾仅仅是“一根男人的肋骨”?她们在相当多的情况下扮演了一个深藏不露的脊梁骨的角色。不过这样也不坏,中国女人的伟大,也出现了像孟母、岳母、秋谨、“八女投江”等无数可歌可泣的伟大女性和动人事迹;她们丰富了中国文化的精彩内涵,让她们仅做一根肋骨岂不是太可惜了。中华民族需要这样的脊梁骨。她们不仅为男人支撑起一个温暖的家,也支撑起一个伟大民族。

自新文化运动,妇女解放的思想来到中国。中国的女性终于找到了走出家庭,在更广泛的领域发挥聪明才智的机会。中国家庭和社会的新纪元逐渐到来。本来枯糙乏味的男人世界,开始变得丰富多彩,缤纷万千。中国少数知识女性开始用她们特有的细腻和智慧,造福于整个社会,而同时保留了中国传统女性的一切美德:勤劳、节俭、相夫教子、孝敬公婆。他们的美丽和笑声,为社会带来了新的生机。这时的中国女性可能是最美丽的一段时光。只需要看一下“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男性诗人言情诗的数量和水平就可有个大概的了解。而才女的群体比过去几百年的总和还庞大。中国的文人骚客再也不需像过去那样到秦淮河畔,或藏春阁的妓女那儿寻找浪漫的感觉。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女性解放运动迎来了新的春天。妇女解放运动无论在广度上和深度上都有了巨大的飞跃。男女平等的概念更被应用到无远弗届的地步。除了对清理下水道和厠所的活没有兴趣,女性们要在所有人类活动的领域证明女人的能力,实践男女平等的理念。这对男人来讲本来不应该是件坏事。但后来的实践表明,1949年之后中国女性在迎接妇女解放的同时,也不小心导致了矫枉过正的嫌疑,为男人、子女甚至自身带来了损失和遗憾。

1949年之后开始接受教育的女性,尤其是那些受教育程度较高,有着强烈的事业进取心的女性,开始发生一些值得注意的变化,这和当时的社会大环境密切相关。

在工作上,女性已表现得当仁不让,这是正面的发展。但在家庭里,却发生了一些与昔日女性明显不同的变化。在家庭生活上,已将男女平等当作夫妻权力安排的标杆,在处理不慎的情况下难免滑入“斤斤计较”的泥潭。不少女性孝敬公婆的美德似乎也被送进了博物馆。当夫妻意见不合时,夫人们已越来越难于做出让步。夫妻之间的那份亲情,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男人的本能弱点使得男人的生活能力、条理和细心程度始终不如女性;而阳刚易碎又决定了貌似强壮的男人自身的脆弱性,和女性阴柔而富韧性的特点相比,尤其明显。造物主创造男人时,又为男人设下了一个“死穴”,使得男人的生活不能离开女人的关怀,让体态弱小的女人有了获得男人保护的资本和诱因。这虽然体现了造物主创造人类的伟大智慧,但可苦了后来的华夏男儿,这肯定超出造物主的预料之外。

固然,女人体格上不如男人强壮的不足,已随着技术的进步而逐渐得到弥补。当看到体态娇小的女子驾驶着汽车飞奔时,你无法不惊叹于社会的进步。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男人的高大形象除了在相亲时派点用场,已越来越象是多余的摆设。

当中国的女人表现出越来越强的阳刚之气,中国男人本来就有点惧内的遗传基因,更加走向了极端。所以当中国的女人呼吁“中国男子汉”时,她们越来越失望。1991年,上海电视台制作了《海派丈夫变奏曲》的节目,其主题歌成为上海女人“寻找男子汉”的写照:“男子汉哪里有?大丈夫满街走。小李拎菜蓝呀,老王买煤球;小张拿牛奶呀,老赵买酱油。妻子吼一吼呀,丈夫抖三抖!工资奖金全上缴,残汤剩饭归己有;重活脏活一人干,任打任骂不还手。”很显然,几千年来中国男人身上的那份“虎性”,在“河东狮吼”震慑下,已变成了“猫的温柔”。

男人造就世界,女人造就男人。有什么样的女人,必然产生什么样的男人。当女人为今日中国男人的退化而感慨时,是否注意到女性自身的责任?如果把历史上的英雄豪杰放在今日的中国,他们很难有名垂青史的机会。跟着刘备到处跑,刘备的夫人肯定不同意。有不少海外学子希望毕业后回国工作,然而夫人的不悦之色使得他们只得放弃回国的打算。

也许,昔日中国男人驰骋天下的辉煌岁月,已很难再现。因为,他们身上的那份野性已荡然无存,而在有限的活动空间里,又必须得到夫人的恩准。你还能指望这样的中国男人做得成什么?即使看一下当今中国的贪官们,他们的背后至少会有一个女人的影子。如果他们不贪污的话,女人的那份攀比和虚荣心,将令他们在家里无地自容。

如果女人真愿意和男人来个角色对换也没什么。中国女人在各方面攻城掠地,驰骋天下,那也一定是中华之福。男人理家,女人挣钱养家。但女人们似乎不答应。笔者不止一次听到女士们的高论:男方的收入当然不能比女方低。这时,男女平等的标尺自然被抛到九霄云外。既要有理想的收入,又必须有所成就,大小事物的决策权又掌握在夫人的手里;对当今的中国大陆男士们来说,似乎活得越来越难。随着女性性观念的开放,离婚率的提高,男人更不敢掉以轻心。

男人受点委屈也许活该,但孩子们的委屈则令人难以接受。当今的女性甚至对给孩子喂奶这种令笔者羡慕的美事,也是女人天经地义的责任,都感到头疼。据说是为了保护身材,也可能是因为事业,不愿意花时间在孩子身上。在孩子刚出世不久,就不得不面对妈妈解放的苦果。这是令笔者这样一位大男人最无法接受,又最无可奈何的事,谁让上帝不给男人这项功能?

作贤妻良母已被越来越多的女性不以为然。问题是,如果女人不成为贤妻良母,那么你的社会角色应定位在何处?如果不考虑职业上的定位,那么女性的角色只剩两个,一是朋友,一是性伴侣。不知聪悬的女性们是否注意到,一位贤妻良母的美丽可持续一生,甚至直至身后,而性伴侣的美丽很可能只有一个小时。

一般情况下,男女平等在家庭生活上被体现出来没什么不妥,但如果因此导致亲情的削弱就未免有些可悲了。人的一生难免一些窘境,只有亲情的存在才是唯一最可靠的,如果不恰当地滥用男女平等,女权运动的庸俗化就是难以避免的了。

笔者曾调查过三年困难时期家乡饿死人的事。针对“那几位为什么会被饿死而其它人却可以挺过来?”老一辈的人给了笔者一个令人震惊的答案:饿死的人,他们老婆不贤惠。因为男人饭量大,而他老婆在一家人之间搞口粮平均分配,使得女人和孩子有足以活命的口粮,但对男人来说,这点粮食已难以应付。经历过苦难的人也许会发现亲情的可贵,也可能发现婚姻关系的冷漠。

三年困难时期,笔者的大哥、姐和父母能安全度过,头脑灵活的父亲付出了巨大的艰辛,用他的双腿跑到安徽蚌埠、河南济源、河北邯郸等地,用家乡的白芍换回些许的玉米。甚至I960年除夕之夜,父亲从邯郓带回玉米的途中被冻僵在村庄南面的路旁,直到被村民救起。而母亲的辛勤持家和无私的爱对家庭渡过难关,是必不可少的。她不停地寻找一切可以入口的东西,包括菜叶、植物根须等,当父亲在外奔波时,维持着这个岌岌可危的家庭生命。母亲常说:“要不是你爹,咱过不了那一关”,而老爹则说:“这个家亏得你娘”。一场惊天大灾难,不但没有摧毁他们,反而使他们彼此终生抱有感激。这和文化程度没有关系。

母亲代表了那最后一代受封建礼教影响的中国女性。她将全部的爱用日夜的操劳,无所保留地给了家庭。她没听说过女权运动,也不在乎男女平等的标杆,甚至没兴趣计较自己是否吃亏,但谁敢因此而嘲笑她的落伍?

当然,母亲幷非真的对男女平等一无所知。当笔者大学毕业时,母亲,那个从来不让儿子进厨房的母亲,硬是逼着笔者跟她学做饭,理由是:以后成家7,两个人上班,你总不能下班后就坐着等饭吃,老让上一天班的媳妇做给你吃合适吗?母亲台无疑问地了解男女平等的含义,但对自己她却放弃了追求的权力。在她身上轻易发现母爱的伟大和神圣。

当代的女性们也许会对母亲一代生活的不够浪漫或缺乏情调而不屑一顾,但你绝对不敢说她们自私。她们用辛劳的汗水挥洒着那熠熠闪光的母性。在她们身上了保留了女性最伟大的品质。

母性是女人有别于男人,与美丑、贵贱、肤色、种族无关,且令男人永远无法超越却又永远期待和需要的女性特质。但当今日的中国女性已越来越普遍地收藏起她们体内的母性燥动,那么,除了“性”和生育的功能,您还剩下些什么特别之处呢?如果男人结婚仅仅获得了一个稳定而免费的性伴侣,及作爸爸的机会,桃祢烈烈的女权运动似乎又回到了原点一一女人不能接受仅作为满足男人的性需要和作为生育机器而存在。这未免令妇女解放运动推动者们倍感失望和尴尬。

对于男人来说,失去母性的拥抱又何尝不是一大悲哀呢?

女性走向社会无疑是人类的一大进步,也令世界变得更加缤纷万千,极大地改变了女性的形象和精神风貌,也给男人自身的世界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如果女人只是待在家里,因没有机会丰富自己的素材而使她的智慧不能充分转化为生活的创意;同时,也必将过分关注男人的一举一动和衣服口袋里的内容,男人裤子上粘的一根长头发将足以令她紧张万分;也给男人的正常生活带来无形的压力。因此,女人走出家庭的小圈子而进入社会的大环境,对女人和男人都是一件幸事。

但如果女人走向社会的同时,将家庭和亲情带入到一个扭曲的状态,将是极其悲哀的。考虑到男女身体和心理素质的差异,男人在当今社会面临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压力必然会拉大男女平均寿命的差距。有朝一日,随处可见孤独的高龄老太太,而她的老伴早已乘鹤西去。那时,女性解放运动和女性自身定位的偏差所带来的恶果就要显现出来。很遗憾,您只有独自吞下这一恶果,而无用的老头子再也没机会去抚慰您晚年的孤独和哀愁。

随着西风东渐,中国的男女们似乎开始憧得“爱情”的意义。她们开始为了“爱”而不惜一切。很遗憾,对婚姻关系中的“爱情”成份,中国的现代男女们只搞憧了不到一半。中国千百年来对夫妻关系的最正面描述是“恩爱”,且“恩”字在前,“爱”在后。“爱”是所有动物的本能所在,人类虽习惯将自己的爱情描述得伟大异常,但实际上,和动物界的爱情比起来,人类的爱情幷没什么特别之处;如果说有,那是人类学会用歌剧、诗词或鲜花来表达或歌颂爱情,而动物则没这点天分,最多来个“孔雀开屏”,或几声夜猫的嘶叫。中华文明在婚姻上的首要体现是“恩”,有所谓“一日夫妻百日恩”之说,随着性观念开放,您准备为未来的另一半把“恩”置于何处?正是这种对“恩”的记取和报答,体现了人性的高尚,成就了中国人婚姻关系的稳定和夫妻关系的高质量。这是西方文化下“爱情万岁”主导的婚姻所无法比的。但今日的中国男女在不顾一切地追逐所谓的爱情时,舍弃了最能体现中国人家庭价值的“恩”字。即使再过几千年,重“恩”的品德也比对“爱情”的重视,更能体现人类文明的进步程度。浪漫、鲜花固然令人陶醉,但生活的根本则是下面覆盖的泥土,其中饱含真爱、尊重和感激的元素。

爱情可能是人类关系中最不靠谱的关系之一,正因为他的激动人心而又难以预测,它才成为文学艺术永恒的主题。正如足球比赛之所以引人入胜,就是因为结果的不可测性。而中国人历来对家庭的重视所体现出的亲情中心主义和感恩心态,才是更高层次的婚姻关系。

西方不少学者对中华民族的深入研究后发现:我们这个民族令人敬畏的特点莫过于超人的忍耐和坚韧、聪敏和勤劳,以及保守的家庭观。而当今风起云涌的性开放,将从根本上摧毁中国的传统婚姻和家庭观。中国人的生活质量和精神质讨必将大打折扣,因为我们失去了一个稳定和可信赖的生活和心理疗普基地——家庭。性开放和个人主义根本是对有序社会的挑战。据传闻,80年代美国中央情报局曾策割在北京大学的学生中间鼓励性开放、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如果这个传闻属实的话,那美国人无疑抓到了打击中华民族的一根最敏感神经,它比原子弹能更有效地摧毁我们这个民族,因它要动摇的是我们文明的基石。而中国的一些以学术名义而肆意宣扬性开放的学者、文妓和不负责任的戏子们则毫无疑问地成了毁我中华的帮凶和走狗。

笔者梦想中的未来中国应该是:政治上民主,言论上开放,文化上宽容,家庭上保守,工作上敬业和进取。

当然,本节所及之女性现象,幷非发生在每个女性身上,而是因为这些现象与过去相比有愈演愈烈之势,使笔者不忍回避。

面对过度计划生育和享乐主义及事业追求动机下导致的生育率大幅度下降,大部分女性在生育阶段重回家庭的可能性,也许是值得探讨的。尤其是生活在海外的炎黄子孙们,为了事业和担心抚养孩子的精力不够而拒绝多生孩子,已经成为具有普遍性的现象。这是海外中华民族成员不负责任的种族自毁之路。甚至可以说,生活在海外的炎黄子孙,如果夫妻不想生育超过两个孩子,给您一个思考题:您个人事业的成功为所在国家贡献良多,然后让外族去享受您的成果,自己的后人因人口不足而难以获得足够政治权力,甚至最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这是多么愚蠢的价值观:只给外族贡献,而自己不享用,自己的那点成就感还有意义吗?

中国政府如何通过政策和福利配套让女人回归家庭,将是未来值得研究的新课题。

当然,幷不是说今日女性解放运动已经过时,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还有很多歧视女性的现象,这是值得男人们不断改进的课题。女性解放运动的最大成果是让女性走向社会,幷和男人平等地参与社会活动。女性对自身定位的偏差,进而导致与人类自然本性的冲突,生育责任意识的淡化,和阴阳相协的动摇。虽然这点遗憾是瑕不掩瑜,但如果当代中国女性能对女性的定位和女权运动的方向再做更精细的思考和调整,无疑将令中国的女性们变得更加可亲、可爱和美丽。

本节谈论女性解放的话题,幷不意味着男人们可以袖手旁观或随意推卸责任。一个男人如果不积极进取,如果不懂得付出,你还有什么资格对女人指手选脚?

寻找一条让男人、女人和孩子都不至于太累的生活道路,无疑是摆在中国女性面前的任重道远且深具意义的课题。对此,中国的男人们就不便说话了。


二、李志绥的真面目第十二章毛后时代邓小平及中共中央之失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