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彭德怀晚年悲剧的必然性

字数:2014

毛泽东不是心胸狭隘之辈,在剥夺了彭的军事权力后,毛泽东还给过彭机会,甚至还安排彭任三线建设副总指挥。只要彭能消除“里通外国”的嫌疑,我相信,毛泽:东是可以原谅的,因为这与百团大战时彭德怀所犯的组织错误相比,还只是停留在情报层面。之后毛彭之间还有着多次接触。但彭德怀倔强的个性下,始终没有和毛泽东有过推心置腹的沟通来消除毛对他的疑虑。毛对于那些坦诚认错的同志,一向极为宽容。在七千人大会上,当刘少奇讲到:“有些同志也讲过一些同彭徳怀讲过差不多的话,例如什么大炼钢铁’得不偿失’呀,什么食堂不好、供给制不好呀,人民公社办早了呀,等等。但是这些同志和彭德怀不一样,他们可以讲这些话,因为他们没有组织反党集团,没有要篡党。(毛泽东插话:没有国际背景)彭德怀同志带领中国军事代表团在国外走了几个月,回来以后就急急忙忙写了那封信,是有阴谋的。当然,不了解情况的同志,是看不清楚的。在庐山会议的时候,有些同志也看不清楚,那不能怪他们。”¹可见,彭德怀自己根本意识不到他的私人会晤(也可能诬陷)和去庐山途中的随意讲话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一一信任危机。在七千人大会之后,彭曾向毛泽东写过一篇八万字的信为自己辩护,就与苏联接触这件事,彭不承认“里通外国”,但毛泽东掌握的情报则无法支持彭的自我辩护:彭德怀在苏联访问时表示支持赫鲁晓夫的一些政策方针;之后苏联安排一位华裔情报人员单独与他联系²;赫鲁晓夫于庐山会议期间刚好在美国访问,公开表示对彭德怀的认可和支持。据彼得•琼斯等着《中苏关系内幕纪实》描述,赫鲁晓夫1959年5月至6月正式访问阿尔巴尼亚期间会见了彭德怀;彭让赫鲁晓夫看了一份强烈抨击“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备忘录;而这份备忘录的主要内容与彭德怀的“万言书”内容相似……。

¹刘少奇于1962年在《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道出了彭德怀被打倒的原因,尤其是毛泽东"没有国际背景”的插话(另一份非正式出版物则说毛泽东插话"只要不里通外国”),已经把根本原因点明了。但刘的这个讲话在收入《刘少奇选集》时被刻意删除这部分,以维护刘的形象,使得打倒彭德怀成为毛泽东个人"一言堂”的结果。这也暴露了第二代领导集体时期极其荒谬之处:让他们最应该感恩的对象毛泽东来背负建国以来所有错误的贵任;这种忘恩负义之举,到了必须纠正的时候了。中华民族如果容忍忘恩负义,将难称"伟大”。

²引自《戚本禹回忆录》。

我相信彭德怀没做损害国家利益的事,但他外事活动和日常讲话的不谨慎,授人以柄。

彭的八万字长信内容没有公开,但从一些回忆录中可以看出,该信主要为自己辩护,彭德怀被打倒也引起了“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的反弹,这是毛泽东1962年批驳“翻案风”的原因。再后来的吴日含《海瑞罢官》被理解为是映射彭德怀的庐山反抗,进而引爆中国政坛“原子弹”。面对这些历史的曲折片段,在毛又不愿意公开彭德怀“里通外国”嫌疑的情况下,只能任由后人去对毛本人来胡乱指责了。那些身居局外而又自以为是的书生们哪搞得明白高层内部的风起云涌!

据黄克诚回忆:“早有一次,主席对彭开玩笑似地说:’老总,咱们定个协议,我死以后,你别造反,行不行?’”将帅猜忌如此,还有将的活路?

“文革”期间彭德怀被迫害致死,作为普通人,我和每一位善良的中国人一样,对彭徳怀的不幸命运感到难过,但站在毛泽东的角度来看,彭的最后命运又是那麽的必然。现在一个创业老板在年老时还在担心子孙们是否能够继承和兴旺家族企业,一个小家庭家长年老时还在考虑儿孙是否能团结友爱,毛泽东一生为建设一个理想的中国弹精竭虑,在他年老体衰时,他最顾虑的是什么?肯定不是儿女们会否当官发财,而是无数革命先烈的流血牺牲换来的共和国是否会变顔色,百姓是否会遭二茬罪,国家是否陷入动荡,在北面还有个虎视眈眈而又贪得无厌的苏联随时准备侵略中国的背景下,任何可能内外勾结的风险因素都必须消灭在萌芽之中。和毛泽东一起干革命的这一代领袖们都不是省油的灯,毛不能不担心他死后谁能控制得了这些已经被列入不信任对象的老帅如彭徳怀者。站在毛泽东的深邃思想面前展望未来,能怀妇人之仁吗?

有人说是彭德怀功高震主,未免太小看毛泽东了。因为仅仅靠军功来“震”住毛,似乎忘记毛泽东的军功了。毛将林彪紧急征召到庐山,很多人说是毛搬救兵来对付彭,其实毛不缺少这一位救兵,但毛泽东确实需要一位信得过的将帅来随时接管彭德怀手上的军权,林彪毫无疑问从能力、军功和当时的政治局委员身份,以及与毛的信任程度上,都是一个看来不错的人选。

读史难免会为历史人物而伤感,但读者真能做到把自己置身其中,您可能首先感受到的是刀光剑影,不论是权势的争夺,还是对宏大理念的执着。但历史人物能以公心用权,不论结果如何,都应该得到后人的起码尊重。毕竟,在毛泽东的所有政治斗争中,不论多麽残酷,从来没有一次是为自己家人的利益,甚至都不是为个人的权力(否则他就不会六十多岁壮年时就指定刘少奇为接班人并放下大部分实际权力)。这和现在为了家族财富而弄权者,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彭大将军的军旅生涯站对了队伍,有毛泽东这样的统帅,使得彭德怀比杜聿明、廖耀湘等人幸运,他的军事生涯光彩夺目,名垂史册。但朝鲜战争之后,他站错了位置,他是杰出的军事将领,是战场上的强者,但不是政治家,是政治智慧的弱者;他不懂得急流勇退,在一个并不适合自己个性的舞台上踏空了舞步,最终摔死在舞台上。这是个人的悲剧,因他的伟大光辉而又成为民族的哀痛与遗憾。这是人类历史上不断上演的类似片段,而且以后也不可能完全避免。


三、“万言书”引发浮夸风集团反击第五章民主与独裁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