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超凡的智慧和胆略

字数:11962

(图)1971年4月25曰,美国学生在华盛顿国会大楼前单起毛泽朿尽陈及挥舞越南南方民族解故陴线国旗.抗沭越南战争。

韩战之后的二十多年,毛泽东一再用他高超的智慧为国家谋取最大的利益。在此列举几个建国后的军事和外交事例,到今天仍看不出任何的瑕疵。即使最傲慢的人在毛泽东的智慧面前也不得不保持一份谦卑。如果您认为可以做得更好的话,您绝对应到中南海报道,“上书房行走”,那必将是中华之幸。

例一,对印反击战

从1958年中印边界发生小规模军事冲突,围绕边界划分问题,中国谋求外交解决。朝鲜战争后的中美对峙和美国对中国的弧型包围,中苏关系也进入了一段微妙时期,中国太希望能有一段和平建设的时间,绝对不希望再得罪印度这样一个大国¹、但印度自以为是“万隆会议”的发起国,不结盟运动的首领,如果和中国冲突,必会获得国际支持。而且印度人对中国一点也不了解,英国的占领让印度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以为中国是极端落后的,即使朝鲜战争也没能改变印度人对中国的看法。直到今天,印度有些网友还在谈“印度要好好干,千万别让中国赶上”、“中国照这样发展下去,十年就能赶上印度”等,印度外交部长在2002年来华访问前扬言:“中国的经济增长数据是假的,不可能那么快”。这种自我感觉良好和对对手的轻视往往是战争爆发的心理根源。当时印度政府显然把中国的忍让当成软弱,把中国的三年经济困难当成机会,而完全忽略了毛泽东的军事才能和经历过无数战争磨练出来的中国军人的超强战力。到1962年,印度步步进逼,中国被迫反击。

¹好像只有当今的政治家才知道韬光养酶的好处,而深研历史的毛泽东好像不知道。事实是:毛泽东也不喜欢打仗,但中国的崛起让别人不自在,这不是他的错。没有毛泽东打下的国威,今天的中国还能大张旗鼓地“韬光”吗?

这场反击战是一场成功的闪电战。解放军势如破竹地摧毁了印度军人的全部防线和信心,毛泽东训练出来的这支队伍的英勇¹令印度军人闻风丧胆;这和解放军历次战争比较没什么特别之处。极为特殊的是结束战争的方式。中国军队在取得压倒性胜利后迅速撤退以结朿战争。将在反击战中缴获的大批武器、车辆进行擦拭维修,将缴获的其它军用物资进行整理包装,然后交还给印度。对被俘人员,一律不杀、不打、不骂、不侮辱、不没收私人财物。生活上给予优待,受伤者给予治疗。甚至麦克马洪线以南部分领土继续让印度占领²,表明中国谋求中印边界和平的诚意。

¹解放军的勇猛迅速瓦解了印军的精神防线,大部队不战而溃。有一解放军战士单人击溃印军一个炮连,缴获四门大炮。八名解放军战士俘虏180名印度兵。半个连的30名战士,硬是在邦迪拉外阻击了装备齐全的3000印军,印军打了几次冲锋,死了几百人还是无可奈何。还缴获一车美国援助的最新武器。中国至今没有一部电视系列片来如实地展示中国军人那让世界军事史上任何英勇军队不好意思自豪的神勇。这是继美国后第二个大国被解放军搞得举国恐慌。

²这场战争及以前中国实际拿回的领土面积,应该是将清朝以后西南边界陆续丢失的领土大部分拿了回来。中印争执的面积约30万平方公里,它包括东西两部分:一块是东段藏南围绕麦克马洪线附近领土,另一块是位于新疆和印控克什米尔接壤的阿克塞钦地区,还有锡金的归属。毛主席于62年战前会议曾说:“中国人都知道,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小学课本里写着呢,连小娃娃都知道,不能到了我毛某人的手里就成了930万平方公里,凭空少了30万平方公里,你们不能让我背着卖国贼的罪名去见祖先”。也就是说,在59年的中方实际控制线已经圈进了这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大部,至于是什么时候拿来的,肯定是解放西藏后。因中印边界环境复杂,驻军不便,历史上这条边界在大部分地段没有明确划分过,是历史形成边界。肯定的是,战争前后,在西线中国全部拿回自己的固有领土,约20万平方公里(印度则要求按英国人搞的一条传统线划分,中国当然不答应);锡金继续让印度占领;东线则以连旺至下察隅往南部分由印度占领(这也是59年贸际控制线),中国宣称有9万平方公里,可笔者怎么也量不出这么多,大概约4万多平方公里。总之,中国前进麦克马洪线以南不少距离。中国一直强调中印遗界谈判应以1959年实际控制线为基准,是否说明中国已经拿回属于中国的大部分土地?这种边界问题,政府必须考虑历史和现实以及未来谈判策略等要素,没有哪国政府会声称自己已满意了。本书以印度还占着中国九万平方公里的便宜来论述。在美国弧形包围,蒋随时反攻大陆,和中苏关系出现危机之时,印度又来挑战,使得当时领导人在解决和周边国家边界问题上有迫切感,导致这期间边界划分上的仓促和太多忍让是非常遗憾的;但承认缅甸对江心坡的主权则构成这代领导人在领土问题上最令人非议之处。可如果和缅甸关系搞僵,导致缅甸投靠其它大国,则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中国的地缘政治和周边安全环境将急剧恶化。这是衰弱的历史留给这代领导人的难题。如果中国不能和周边国家解决领土问题,我们将得罪所有邻邦,因和几乎所有邻邦都有领土争执。当时江心坡在缅甸控制下,不通过战争很难拿回。毛泽东当时也可能认为缅甸早晚会成为东方“苏联”的一部分。

这一招令不少人费解。一位英国学者在其《中印边界战争》一书中叹道:中国在取得压倒性胜利的情况下没有提出任何的赔偿和领土要求是奇怪的。曾参加过这场战争的解放军将士至今还有人难于接受。笔者本人也为此生毛泽东的气达十年之久,直到最近几年才逐渐认识到毛泽东在处理这一问题上的精妙之处。

毛泽东在战争指挥上从来就不是个喜欢手下留情的主儿,打歼灭战,“对敌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是毛泽东的偏爱,但这次却如此的宽宏,内中必有隐情。

在股市上有一个说法: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傅。在战争上同样如此,常胜将军固然伟大,但善败将军更显智慧。而毛泽东在对印反击战上不仅常胜,而且更是善退。

中印边境远离内地,交通极为不便。如果从西宁运一车的弹药去中印边界,那么需要有一辆油车跟随,且通西藏的公路穿越不少的复杂地理环境,经常导致交通中断。再看印度一方,在喜马拉雅山南麓地势平坦,铁路直达中印边界。毛泽东作为一名军事家,对这样的后勤保障条件不会忽略。何况,在韩战时中国军队的补给线受到敌人飞机的狂轰滥炸下,后勤保障一直困扰着前线部队(按一美国军官的说法:如果中国前线部队能保持一个月的后勤保障,而不是仅一周,韩战早结束了)。因此,中印之战只能是有限规模的速决单见如朵变成长期的消耗战,对我方肯定不利。因此,发动战争易,如何体面地退出战争就变得格外重要。

(图1970年作)毛主席万岁!万万岁!

事实证明,毛泽东退出战争的方式是妙不可言的。

首先,中国暂时没有拿回部分属于我们的领土,因为我们根本无法拿回。如果坚持控制这块领土,中国既无力完全消灭对方的力量,又难于和平地控制这片领土,中印之间肯定陷入长期边境战争。这显然不是中国所愿意看到的。何况,在中印战争时,苏联偏袒资本主义的印度,标志中苏关系破裂的表面化,而赫鲁哓夫在欧洲访问时,已公开谈论“黄祸”。如果中印战争不能迅速结束,中国将陷入极为险恶的国际环境。在北方对苏关系不明朗的情况下,和美、印两个大国同时对峙,中国是一定要避免的。

了解印度人对这场战争的看法是必要的。

印度人对这场战争的态度基本上是恼火,窝囊,难于理解。难于理解印度的军队为什么如此不堪一击,其实并非印度太弱,而是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太强。恼火的是,印度再也没有机会一雪前耻。中国在结束战争时采取的手法是如此的宽宏和大度,得到国际社会的同情。如果印度继续进击的话,颇有“给脸不要脸”的意味,在国际舆论方面将遭受另一场彻底失败。其实,中国在1962年战争爆发前,争取和平解决领土问题的诚意已为国际社会所认可,这也是为什么对印反击战爆发后,印度期待的国际舆论支持并没有出现的原因。

中印战争就象是一场拳击矜,中国在第一个回合战胜对方,然后拿起金腰带就走,声称自己赢了。问题是,一场拳击矜的输量要经多个回合的较量才能分出胜负。很显然,毛泽东巧妙地修改了游戏规则,以便自己在第一个回合取得胜利后就结朿战斗,再不给对方机会。这无疑令自尊心脆弱的印度人有说不出的恼火和窝囊。

至于那几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如何收回,就看中国未来领导人的智慧和胆略了。尤其在印度导弹的射程越来越接近北京的今天,中印之间解决领土问题的合适时间已经所剩不多了,如不解决,未来将变得更加困难。如果在强调经济建设的中心目标时,忽略其它稍瞬即逝的机会是非常可惜的。如果印度的导弹无法打到北京,中印战争发展成核战争的可能性是没有的。但笔者实在怀疑中国当今和未来的文官政府,是否有足够的智慧和勇气来解决这一问题。尤其是中国现有的高层领导干部的权力交接制度的不规范,党、政、军权力的人为分割,那辩领袖在五年的任期里要花一半以上的时间搞权力斗争,哪还有工夫策刺如此重大的战略课题。¹

¹在2017年洞廊事件发生后,我曾撰文《中对印战略及当前对策分析》(共九节,2017年8月),发表在笔者的新浪博客blog.sina.co量.cn/nanyangbook和公众号“南洋智库”。被网友广泛转载到一些热门军事论坛。

这场战争的另一个直接后果是:印度国际地位的急剧衰微,尼赫鲁和不结盟运动留下的那点外交老本也消耗殆尽。不可一世的尼赫鲁两年后郁郁而终。在亚洲两个大国的相对国际影响力较量中,中国迅速占据绝对优势。在中国的阴影下,10亿人口的印度的声音已引不起国际社会的兴趣。

中国也在这场战争之后,顺势坐上了“丐帮(第三世界)帮主”的破椅子。当然,这个破椅子比任何沙发都舒服。

毛泽东在1962年的智慧构思,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中国人没能参透其中的奥妙,智慧的差距可见一斑。

例二,反击苏联的核威胁

中苏关系的破裂和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爆炸成功,给苏联造成了不小的压力。而美、苏戴维营协议的签署,也使美、苏的对抗出现了一段相对和缓的时期,使得苏联希望借助美国与中国对立的时机,于1969年计划对中国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以摧毁中国的核武器基地、军事工业和政治中心北京。形势的高度紧张,使得中央高层的一些官员出于安全考量,而在国庆20周年到来之前离开北京南下。很显然,中央领袖们如果在建国20周年之际停留在北京,那将是非常危险的;但如果毛泽东不能届时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上,对全国人民的心理将带来巨大的阴影。

热中于时尚和表演欲过强的勃烈日涅夫,显然低估了毛泽东这个深藏不露的对手。1969年9月底,中国在西北进行了两次百万吨级的核试验(一次地下,一次大气层)。之后,并没有像以往那样发布公报,而是保持沉默。这令外界对核试验的目的产生了怀疑,并导致诸多猜测。一位西方人士称:中国的核试验看来不是为了获取某个实验数据。两次核过验也必然给苏联领导层带来了极大的震慑和心理压力,传递了中国已有所准备的强烈信号。

10月1日建国20周年的国庆大典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毛泽东满面春风地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上。

笔者于1992年在一本书中读到上述历史秘闻时,心中有一种难于言表的感受。在毛泽东领导时期,中国的力量和突然崛起令全世界不习惯,我们经历了太多的险境,他都能领导我们成功跨越,而我们对此全然不知。人民在没有任何担忧的和平环境里生活,可我们是否想过他老人家为此所付出的心力,和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当他没有离开北京而登上天安门城楼时,人民群众不过多喊了几声“万岁”而已。就是这声“万岁”却成了毛泽东的一大罪状。难道他不配这声“万岁”吗?如果没有毛泽东,结局会怎样?建国20周年来临前的北京城,必然是一片领导干部们和其家属外逃的人流车海,并对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心理带来严重的挑战。当周恩来急速跑到中南海游泳池旁将苏联核打击企图的紧急情报告诉毛泽东时,周的紧张是自然的,而毛泽东的回答显得格外轻松:“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¹

¹1969年苏联对中国核打击的风险下,毛泽东做出了疏散高层领导人(包括靠边站的中央高层)到外地的决策,以确保万一北京受到核打击时可以保留核心领导力量。朱德、董必武被疏散到广东,叶剑英被疏散到湖南,陈云、王震等被疏散到江西,聂荣臻、陈毅等被疏散到河北,重病在身的刘少奇用担架抬上飞机送到河南开封,被打成"党内第二号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邓小平被送往江西南昌,被打成〃党内第三号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陶表被送到安徽合肥。这本来是毛泽东基于国家安全利益而做的安排,自己承担最大的风险。但毛泽东之后,这段历史被严重妖魔化,邓小平的亲信在一些文章和著作中,甚至写成邓小平被"下放"到江西"牛棚",日子过得有多苦,受到何等的迫害等等(牛棚配厨师?)。他们似乎忘了,历史是人民来写的,历史的真实可以被暂时扭曲,但不会永远被掩盖。高层政治人物的是非曲直历史自有公断,其家人亲信为先辈做不符合H际的"美容装饰",只会起到反效果。毛泽东在国庆节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上,承担的风险比江西的"牛棚"大得多。何况那个"牛棚"本身就是虚构的。颠倒黑白,忘恩负义,莫此为甚!

就是这个“不称霸”,给刚上台的美国尼克松政府传去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信号,促使尼克松政府在中苏之间倒向中国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三个字让美国人相信,毛泽东并不是好战的,中苏决裂的责任在苏联,以及对美国构成威胁的还是苏联,而非中国;虽然当时的美、苏关系相当缓和,而中、美之间还处于对峙阶段。这个信号也促使美国出于自己的全球利益,在最终彻底结束苏联核说诈方面,扮演了一定的角色。

非常痛心的是,直到今天还有人对毛泽东当年的“深挖洞,广积粮”以及大力发展“三线”的全国备战说三道四,说什么“毛泽东错误地判断了国际战争形式,夸大了战争爆发的可能性”等。对于毛泽东这一代人来说,国家面临的最大问题有两个:首先是生存,而且必须自尊地生存下去,然后才是发展。作为一个身经百战的领袖,如果面对苏联在中、苏边界陈兵百万,美国对中国实行弧形包围,南大门的越战正酣,西南面与印度敌视时,不做万全的准备将是极为轻率的。

避免战争的最好方法就是为战争做好准备。战争没有爆发,并不能说明当初的备战是错误的。毛泽东不可能采取蒋介石曾对日、苏、法的妥协政策。多数老百姓人云亦云可以理解,但中国的不少学者和高层政客也在不动脑筋,就未免有些悲哀了。

第三,毛泽东发动历次民族战争的战略考量

毛泽东1949年之后的历次用兵,固然有冒险的成分,但没有一次的军事行动是轻率的莽撞行为,或意气用事。

中国敢于出兵朝鲜,因美国的战略重心在欧洲,而中、苏有一个《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这个条约是否“好吃”不得而知,但符合毛泽东要求的“好看”,“同盟”两个字是毛泽东要求加上去的),美国断不敢对华全面战争,进而可能导致苏联在欧洲的行动。因此,毛泽东加入韩战,除出于国家的长期安全考虑,也必然有信心地认为,这将只可能是一场局部战争,而不太会发展成中、美之间的全面战争。美国虽然有原子弹,但苏联也在韩战爆发前八个月,原子弹试炸成功。

对印战争之时,虽然中、苏关系已出现问题,但还没到势不两立的地步,苏联当时不可能量助资本主义的印度,否则,苏联在社矜主义阵营的领导地位和形象必然受到摧残。而美国人当时根本不相信中、苏会决裂,不相信苏联会放弃中国这样一个对东方阵营极为重要的力量¹,只要战争很快结朿,中国所冒的两面作战的危险是没有的。

¹据美国一些著作揭示,一直到珍宝岛战争,苏联计划对中国核打击,美国政界才确信中苏之间真的已经破裂,在这之前,西方不少战略家怀疑中苏之间所谓关系恶化,可能在策制一个重大的战略阴谋。这也反衬出赫鲁晓夫和勃烈曰涅夫这一代领导人战略眼光的短视。

中、苏珍宝岛战争道理是相同的。苏联也绝对不会冒和中国全面戦争的风险,因为北约和华约之间的对立不可能根本消除。欧洲部分因靠近苏联的政治、人口、经济和军事中心而成为苏联国防的重点。苏联一旦陷入和中国的长期战争,必然导致自身力量的消耗而难以解脱,欧洲方面随时都会给苏联带来不测。北约和华约不可能达至什么互不侵犯条约,也没有任何互信基础,无论出于意识形态方面,还是历史文化的因素。

虽然毛泽柬对美、苏都信不过,但对自己的智葸和东、西两大阵营之间的根本性对立还是有把握的。他高明地利用了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矛盾作为自身的资源,适时地对准他们的“软肋”痛击。

今天回过头来看,中国实际上是冷战中最大的赢家。在这场当代“三国演义”中,以苏联解体,美国背上沉重的国债而收场。中国国力最弱,但却通过军事和外交的手段,不仅金身而退,而且冲破雅尔塔格局,成功确立了中国的大阈地位。

毛泽东敢于直面这一系列的威胁,概因艺高人胆大。

例四,苏联解体的强大推手

(图)1976年9月17日,瑞典群众在斯德哥尔摩举行游行和追悼会,悼念毛泽东逝世。这是游行队伍举着毛泽东遗像和红旗,走向追悼会会场。

苏联解体的原因,很多人都会提到美国里根政府的“星球大战”

计划,认为是这一计划带来的军备竞赛拖跨了苏联。暂且撇开其它的原因,如苏联的内政问题等;就外因而言,没有中国因素的存在,单凭“星球大战”计划就能拖跨苏联,是不可思议的。

自美国鼓噪“星球大战”计划至苏联解体,只有八年的时间。然而,苏联应付东部和中国接壤的边界防卫则自六十年代中期就开始,在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苏联不得不保持一支百万大军,专门对付来自中国的压力(压力总是相互的。从72年毛泽东和尼克松的会谈内容可知,苏联在中苏边境的驻军比欧洲部分还多);同时大力支持越南,入侵阿富汗,以达到对中国的战略包围。中国虽穷,但毕竟是个大国,不同于美国在日本和韩国的驻军。当苏联和中、美两个大国(集团)为敌时,必须为同时应付两大军事强国的两面作战做准备。它人口数4、经济规模、军事力量和过分漫长的国境线相比,难免捉襟见肘,也必然给苏联政府和国民带来长期的心理压力,并进而影响到苏联长期发展战略的制定。因此,当赫鲁哓夫带着俄罗斯传统的沙文主义色彩而得罪毛泽东时,已经决定了苏联必须面对历史上最重大的战略灾难。中国在东方的存在,从苏联的东方屏障和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强大对手,突变为苏联东方的恶梦,使得苏联的国防负担无论在物质上、人数上、还是在心理上,都成倍增加。而毛泽东在处理对苏、对越(珍宝岛战争,西沙之战)和全球发展中国家关系上的强势作风,更使得苏联不敢掉以轻心。同时代的全球政治人物没人怀疑:毛泽东是个什么人都不怕,和什么人都敢干,且能干赢的超级对手。北约拥有财富、科技和全球影响力,而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意味取之不尽的兵员)、悠久的文化和民族凝聚力,胆大包天的领袖和不怕死的将士,以及在第三世界的国际影响力,这些显然都是苏联的短处。这种四面楚歌的外部环境决定了,苏联的国力不论多强,也不可能持久。尤其是毛泽东启动“乒乓外交”,拉近中、美关系之后,一加一大于二的局面形成,更加剧了苏联的国防噩梦。

今天,不少大陆学者对毛泽东失去苏联而对毛泽东的外交政策说三道四。我们无法确定毛泽东当初的想法。毛泽东当初对赫鲁哓夫的沙文主义和意识形态言行不太客气,当然有对沙文主义的本能反感,从他1957年访苏时对克里姆林宫的马桶和床褥的诸多挑剔,人们怀疑他是对当年到西柏坡的苏联特使要求吃新鲜鱼的报复;毛泽东这个“丛林里来的战士”(赫鲁哓夫语)对生活可从来没什么奔侈要求。当赫鲁哓夫提出在中国沿海建设潜艇通讯台时,更受到毛泽东的当面斥责。笔者认为,毛泽东也可能是认准苏联不舍得失去中国而能做出呰让步,进而为中国谋取更大的好处,以及在社会主义阵营里取得平等地位。但他打交道的已不是斯大林,而是没有战略眼光的“二楞子”赫鲁哓夫;这正是打麻将不找臭手的道理。而苏联在中国经济最困难时要中国偿还韩战中苏联提供的军火愤务,加剧中国的饥荒;更表露了北极熊的无耻和不义,使得毛泽东对苏联彻底痛恨和失望。

但从长远的和历史的眼光来看,中、苏决裂对中国的危害非常有限,但对苏联的危害是致命的。如果中苏关系不破裂,中国也许会得到进一步的技术支持,但已不可能象斯大林的“蜜月时期”那样亲密;中国的国防负担也不会那样严重,“文革”也许不会发生(其它政治和文化改造运动肯定钤有)。但如果不割断和苏联的联系,中阈的核武器、航天工业等军事和相关民用工业的发展不会那样紧迫,当然也不会取得后来的巨大成就;中国工业的制造能力虽然有了初步的基础,完全独立地走向自我发展的道路将会推迟,后来中西部地区的大三线建设高潮不钤发生,或推迟发生(“三五”和“四五”期间完整1:业体系快速建成,与中苏决裂直接相关);苏联的国防负担也不会成倍增加,苏联的解体甚至不可能发生。当然,中国独立的外交政策将难以实质开展,中美、中日及与其它西方国家的关系的改善将极大地推迟,进而影响到中国的全方位外交(中、美之问的不信任本来更严重,对抗更直接。中、美走到一起完全是由于来自苏联的威胁)。那么,没有中、美在苏联解体前二十年的合作,及由此建立起来的基本信任和了解,后来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和今日经济的腾飞将不可想象(无论是经济和商业管理理念,或者是后来的1T工业的能力,苏联都远逊于美国。苏联只能在某些领域给中国技术援助,而中国从美国可以学到更多,虽然美国技术上封锁中国)。苏联解体后,美、俄关系的似热还冷,似亲还疏,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没有长期共同利益上的合作,要在两个文化迥异、曾尖锐对立的大国之间建立起信任关系,谈何容易。当苏联解体后,美国准备将枪口对准中国时,中美之间无论是K间交往方面,还是官方关系方面,都已经渡过了最初的童年期;看一下苏联解体后的布什政府高层和中国的友好交往历史就明白了。而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好感和认识,也有了初步的基础。

当中国迅速崛起,中、苏之间的摩擦不可避免,一是历史和文化的原因,二是社会主义阵营“一山不容二虎”。毛泽东在中苏关系最好且苏联给予巨大援助的时候,也拒绝和苏联签署边界条约,让斯大林很不舒服。在苏联给予极大帮助的情况下,毛泽柬却断然拒绝苏联提出的在海南岛建橡胶厂和在东北建罐头厂的要求,除他老人家的民族主义情节,也可能与他对苏联的由历史形成的本能不信任有关。他老人家也可能看准了斯大林绝不舍得失去中国。

苏联解体虽然让世界和平受惠,但受益最大的实际上是中国,毕竟,中国的边境上失去了一个强焊的对手。只有中共理论家和无知政客们才会有兔死狐悲的哀叹。中国宁可单独对抗美国,也不希望在中国的边涡有个强大的苏联。美国肯定会令中国头疼,但苏联则会让中国亡命。“美国能够毁灭世界,苏联则敢于毁灭世界”(尼克松语)。

苏联解体,是俄罗斯几百年来强烈沙文主义和俄罗斯民族强悍个性的必然结局。一百多年来身受其苦的中国,在不经意间为苏联的解体扮演了必不可少的推手角色。在苏联解体后不久,正在北京读书的笔者特意去了一趟毛主席纪念堂,告诉他老人家北邻的巨变。这一结果虽超出他的意外,但其中有他的智慧和胆略,使得毛泽东的中国成为苏联解体过程的主要外部因素之一。

顺便提一下苏联解体后,中国错失的一次潜在机会。

当苏联解体后不久(约1992年底),笔者曾给高层去信,建议借机通过购买或发动有限战争的手段,夺回从图们江往东至绥芬河西岸的一小段领土(不包括海参崴)。目的在于:

一是为打开东北的海洋出口,推动东北经济发展,及木材、榀食、煤炭外运的便捷通道。使得黑龙江省不再是“盲肠”。

二是为了切断朝鲜半岛与俄罗斯的地缘联系。中国尊重朝鲜半岛的主权独立,但任何强权在朝鲜半岛的利益争夺,均直接影响到中国的重大利益,使得中国不可能置身事外。因此,如果切断朝鲜半岛和俄罗斯的地缘联系,将自然加重中国在朝鲜半岛的分量,朝鲜半岛将无须顾虑俄罗斯的利益和干涉。中国在朝鲜半岛不需要谋求任何的特权,如果没有外力的参与,朝鲜半岛自身将不会主动挑战中国的利益。

三是为了大大缩短从中国领土至日本心脏地带的空中距离,进而取得对日本的战略优势,为未来解决分湾问题、钓鱼岛问题上的对日威慑,创造条件。今天,从日本西部和硫球群岛军事基地至北京和上海的距离,要比中国山东和江苏的军事基地到东京的距离近很多。如果打开东北的通道,从柬北的空军基地至日本所有大城市的距离,将比从江苏和山东的空军基地至日本重要目标的距离近得多。这种距离的缩短对中国带来的好处,和日本对我预矜时间的挑战将同步增加。

在中国政府没有任何反应的情况下,后来又去信南德集团总裁牟其中,因他和俄罗斯作生意很成功,在俄有广泛人脉,四架飞机的易货贸易更使他名扬天下,且在发展满洲里仓储业务,以及委托俄罗斯发射卫星业务。他派了一位高层官员到访笔者位于北京清华大学19号楼407室的宿舍,听了上述分析,很感兴趣。笔者向他保证:只要能买回这片领土,即使花一百亿美元(当然分期付款),中央也会全额支付,南德无需花分文钱,即可掌控这片土地,并把它发展成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中央要的是国家的战略利益,南德要的是商业好处。

虽然这一策刺似有理想的成分,但只要认真观察一下当时俄罗斯的处境和人民的心态就会发现(苏联解体后最大的冲击就是人们心理的瓦解),将这一策划变成现实并非不可思议。对中国来说,这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只要中国在战争推进的同时,配合外交努力的缓冲,不夺海参崴,不主动攻击对方的城市,让俄罗斯清楚中国战争的目标,那么,发展成全面战争和核战争的可能性是没有的。而这场战争因目标明确而有限,双方都无意升级,因此,中国海空军的劣势不会太大影响战争的结果,中国陆军的优势将发挥作用。在俄罗斯货币严重贬值之时,百亿美元也是足以令人动心的巨额外汇。如果军事和银弹攻势配合应用,既让俄罗斯看到保住这片领土的代价和难度,同时又有金钱铺就的下台阶,那么,问题的解决可能更易。这可能会令中国的经济发展推迟五年,但相对于收获,五年的损失是值得的。中国在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时,不应该置宝贵机会于不顾。

很遗憾,机会稍瞬即逝,除了毛泽东复生,没有人敢于尝试笔者的这一战略策划。在当今的政治环境下,笔者明知不是作公务员的料,后来还是报考公务员,包括这件事在内的诸多因素发挥了作用。笔者从不谦虚地认为:祖国将会因为我而更好,将会因失去我而损失。知毛者,振也;知振者,何人?

后来联合国计划开发署提出在中、俄、朝交界的图们江三角洲发展成东北亚的特区,令笔者终日提心吊胆:如果特区设在中国领土上,并疏浚图们江¹,或中俄在波谢特湾或图门江入海口共建港口,那么这个计划对中国有利;否则,中国不该参与。没有中国的参与,该计划就没有成功的可能。行当时国内的权威舆论,对此一片叫好声,甚至喊出“打造东北亚的香港”,真担心冒出几个有决策权的傻帽。至于如何打开东北的海洋出口,就看他们的智慧了。

¹笔者长期感到奇怪:中国拥有图们江主权,为什么没有用来发展航运业务,以开辟东北的海运通道?苏联曾一再要求中国承认图门江出海口属于苏联,遭到中共历届领导人拒绝。在苏联解体,中俄关系改善后,是否有可能开辟这条航线呢?但惊闻如下消息,令人震惊和欲哭无泪:1999年底,江泽民和叶利钦签订了秘密的《中俄全面勘分边界条约》(因至今没有在媒体公开报道此条约的细节,希望能进一步查证),承认图门江出海口属于俄罗斯,封死了进入日本海的通道。同时为保住珍宝岛而不惜丢失几十个江心岛(不保珍宝岛没法向全国人民交代,但他们以为百姓都是傻瓜)。如果上述条约内容属实,历史终会唾骂第三代领袖。毛泽东之后十几年这些人的骨头就软了。希望未来全国人大能否决这个条约,毕竞它还没被全国人大通过,也就是说遣没有法律效力。

例四,乒乓外交

当美国乒乓球队提出访问中国的要求传到中央高层时,毛泽东让周恩来和外交部对这一事件进行评估和研判,以决定是否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最后,周恩来向毛觉报了研判的结果:时机不适宜邀请美国人来访。对此毛泽东陷入了沉思,最后干纲独断,决定发出邀请。

今天重新回过头来审视这一事件,不论如何赞美这件外交经典之作也不过分。在当时中、美严重对立的情况下,周恩来和外交部作出那样的研判结果是非常正常的;而这更反衬了毛泽东的伟大和非凡。

然而,外交部门在评估国家的外部形势和谋取最大国家利益时,如果不能作到必要的超越,是非常令人不放心的。即使看一下在过去十多年中共在外交和台湾事物上的表现,就能明白,要达到毛泽东那样的高度,还真的不容易。¹

¹第二版补充:2015年,印尼主动就南中国海九段线西南紧邻的纳吐纳群岛做出主权声明,中国对此机会完全没有利用就循规韬矩地宣布承认印尼对该群岛的主权要求,这是又一次按照常理出牌的结果。笔者于2015年11月在博客blog.sinaxo量.cn/nanyangbook(公众号"南洋智库"转发)发表《中国在处理印尼纳土纳群岛问题上的手法令人痛心》,分析了借此次外交事件中国可以抓住但却错过的机会。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公众号或博客参阅。

例五,中美关系和对台问题上的战略把握

台湾《中国时报》报道了《基辛格秘录》的部分内容,并给予评论。其中提到:在对台湾问题上,毛泽东在1973年和1975年两次对基辛格提到“台湾问题可以等一百年”,但强调一百年后非要不可,打仗也得要。值得注意的是,毛说这些话时,美中关系正常化停滞不前,双方的关系已颇冷淡。此时毛的健康也很坏,讲话已很困难了。毛泽东完全是从高瞻远W的大格局思考,那时中国的头号敌人是苏联,在联美制俄的大战略上,台湾自然退居次要位置,毛才说出“我们能暂时不要台湾”的话。周恩来、邓小平的眼光不如毛,所以会在解决桌湾问题上显得急切,1972年周与尼、基会谈时,触及和平解放台湾时,就直接对基辛格说:要十年的时间解决这一问题太久了⁽¹²⁾。

从以上例子中不难看出,作为大外交家的周恩来总理在毛泽东的智慧面前,总摆脱不了小格局的局限。毫无疑问,周恩来是举世公认的外交家,是外交政策的一流操盘手,但是,毛泽东才是国际大战略的一流玩家。当举国人民把那么多的赞歌献给周恩来(周恩来也许无愧于这些赞歌),那么多的指责和漫骂送给毛泽东时,是否曾自问:没有周恩来,中国将失去一杰出的外交家和国家领导人,那么没有毛泽东呢?

中国将要失去的是更广泛、更深远的国家利益!

不,也许无所谓失去,因根本不可能得到。

毛泽东的令人敬佩,还体现在哲学、诗词文章等方面。任何研究二十世纪中国哲学史的学者,都不可能忽略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在毛泽东的军事政治经济文章中,充满了闪光的哲学思辩。他的军事思想更开创了新的战争形式,在未来相当长时间里无人可以企及。当这些广博的学问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时,佩服已经不够,“崇拜”也就是自然的了。

(图)为伟大领袖毛主席争光.始伟大社会主义祖国争光

至于诗词方面,一首《贺新郎•别友》,通篇没一个“爱”字,却使得诗人和妻子杨开慧的爱切情深布满字里行间,溢于诗词之外;一句“眼角眉梢都似恨”让中国最浪慢的现代言情诗人想“恨”而不知如何再“恨”。“战地黄花分外香”(摘自《采桑子•重阳》)让战地诗人们回味无穷。即使从大学者如郭沫若、柳亚子和毛泽东的诗词唱和中也能明显感觉到毛泽东和诗的更高意境,和谴词造句上的更深功力¹。

¹请参考毛泽东的《七律•和郭沬若同志》和郭沫若原诗《七律•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和柳亚子原词《浣溪沙》(1950年10月3日)。

就连香港的算命先生也惊叹道:毛泽东真是高不可测!将开国大典放在下午三点后举行极不合常理(人们一般将庆典安排在早上太阳升起后举行,而没人安排在下午太阳西下时),但却是一天中最好的时辰,主早年多波折,国运日隆之相(但愿如此)²。

²笔者2016年去暨南大学参加第十二届《金瓶梅》国际学术研讨会时,偶遇一老者,随意聊起此事,他不仅知道,而且更多的内容从他口中流出。之后,他带我去他住的酒店,将一本他写的与毛泽东和共和国相关的书签名赠我,并叮嘱不可外傅。该书在香港少量上市后即停止销售,以免造成误导。看来毛泽东在天之灵,有意做此安排,自己早期引用的文字居然14年后与原创者偶遇,玄妙!

对毛泽东的崇拜在“文革”时期达到高潮。这时,崇拜浪潮已波及海外。如果说朝鲜对金日成父子的崇拜,连一水之隔的中国朝鲜族人都不受影响的话,那么对毛泽东的崇拜则波及外族。

据估计,“红宝书”共发行了数十亿册,成为历史上发行量最大的出版物之一。其中约有上亿册由外国发行。中国政府对外宣傅上的一向笨拙,不太可能对推动海外崇拜浪潮产生大的作用。对毛泽东的研究及热忱甚至波及美国和欧洲大学校园。在“文革”期间,毛泽东的著作是西方“左”派青年必读的书,甚至一些学生团体利用节假日上街分发毛的“红宝书”。清华大学就有数位当时从美国毕业后受毛泽东和他的思想感召而回大陆工作的台湾学子。他们从不为当初的选择后悔,相反,他们对今日大学生只追求自我,缺乏信仰深感惋惜。在毛主席纪念堂筹建时,一位匿名的台湾同胞甚至辗转寄来了一个材质精细的大理石。今天,它已被雕刻成花盆永置于毛主席纪念堂里。至少它说明了,即使在最反毛、反共的环境里生活的中国人,仍然能对毛泽东为中华民族所做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和崇敬。也许人们永远不会知道它是谁寄来的,仅知道它来自于台湾其实已经足够。

(图)1975年9月10日,左翼青年在意大利罗马挥舞写有毛泽东语录“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的标语,悼念毛泽东逝世。


一、对毛泽东崇拜情结的由来三、人民曾今的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