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性
不管了,反正,理知比感知优越。为什么?好多方面。一个方面很显然,感觉啊、经验啊,都比较狭窄。有人喜欢批判各种主义,批判经验主义的时候,主要是批判它狭窄。
对感觉的另外一个指责是,感觉常常出错——这是个奇怪的论据,因为理知也常常出错,咱们都常常算错题。
理知比较高级,另外一个原因是,据说,理知比较确定。的确,谈话的时候说“我感觉是这么回事儿”,表示不确定,不像“我知道”那么确定,不像I claim那么斩钉截铁。有的人比较礼貌,比较客气,他就喜欢用“我觉得”,有的人自信满满,他啥都知道。从确定性着眼,感知的确不是那么确定,我们一开始就讲到,感觉院子里有人,那就是还不知道院子里有没有人。
古代也谈确定性,但没有那么突出确定性。有的哲学史家说,确定性成为认识论的核心是从笛卡尔开始的。你们还记得笛卡尔的怀疑,怀疑一切,最后,“我在怀疑”这件事成为一切知识的出发点。为什么呢?因为只有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近代是有这种倾向,好像认知里最重要的东西是确定性,前面讲到感觉与料理论,也是因为感觉与料最确定无疑。数学似乎是认知的典范,因为数学认知最为确定。当然,也有论者表示不同看法,数学史家克莱因就写过一本《数学:确定性的丧失》[1]。物理学也不见得都是确定的知识,普里戈金写过一本《确定性的终结》[2]。确定性的确是认知的一个大题目,很多哲学家有过专门讨论,你们可以去读读杜威的《确定性的寻求》[3]、维特根斯坦的《论确定性》[4]。但不管怎么说,跟数学认知比,感觉似乎不那么确定,在认知王国享受不到崇高的地位。
其实,在我看来,理知比感知更加确定,是因为各个片段的理知是互相联系的,并不是这一点理知比那一点感知更确定,单说我在怀疑并不比单说我感到痒痒更确定,而是理知作为一个系统更确定、更稳靠,就像你搭建一个木棚子,刚开始摇摇晃晃的,等你搭好了,竖的横的互相都连上了,棚子就结实了。我在怀疑跟其他理知连着,我感到痒痒不跟其他感觉连着,它跟反应连着。这一点我们待会儿还会再说几句。理知不容易错,说的是,理知作为一个体系,不那么容易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