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性

字数:740

理知高于感知,另一个论据是,理知具有公共性。近代哲学注重理知跟确定性的联系,相比之下,古人似乎更注重的是理知与公共性的联系。赫拉克利特说,在梦里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醒来的时候,我们的世界是共同世界。赫拉克利特说的是梦,我们是在说感觉,不过,那些推崇理知的哲学家的确把感觉看作一场梦。赫拉克利特的箴言差不多都可以从多种角度理解,我现在要说的是,共同世界就是logos的世界,logos、理知,和公共性相连。logos是共同的,我们把感知投射到语言的平面上,这个平面是我们共有的,语言是你我共有的。我们把汉语、英语当成某种稳定的东西,这当然有相当的道理,你我用汉语聊天,很少因为对一个语词的理解不同争执起来;当然,这种稳定颇为相对,汉语始终在变,同时代各地的说法甚至各个团伙的说法也不尽一致,就此而言,语言是由纷杂并不断流变的言说组成的整体,甚至有论者把语言的稳定性说成虚构。[5]只说语言是个公共平面会误导,但在这里,这一点可以略过。一般说来,理知是公共的。一道题,郁振华知道答案,刘晓丽也知道答案,他们俩知道的肯定是同一个答案。你不能说,他们两个都知道答案,但他们的答案不一样。知道、知识,这些都瞄着公共性。

但你不知道你的梦吗?在一种意义上,你当然知道,你记得那个梦。感觉当然也是一种知,你痒痒你就知道你痒痒。但这个知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那种知,是你自己的事,跟公共性没关系。感觉好像总是私人的,说到感觉,人们就说私有感觉。其实,感觉也有公共性。音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前,音乐是一种公共活动,用来教化,用来鼓舞士气。实际上,在古代,不只是古代,甚至一百年前,音乐很少连在个人感觉上,也很少成为个人享受——除非你是个王子,养一个乐队为你演奏。有随身听之前,很少有一个人在那儿听音乐的。现在呢,音乐首先跟个人感受连在一起。

感知也有公共性,只不过,这种公共性不能完全脱离感知者,所以达不到完全的普遍性。而人们对理知的设想是它最后能达到完全的普遍性,我们前面已经提示了,这就要求理知完全脱离感知。


确定性感本身就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