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学得越多效能就越高
在学习和学习的行为之间,我们之所以存在沟壑,主要原因便是不知如何去增大“内容留存率”。有个学生向我诉苦说,有时觉得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太多的书要看,题要做,心态就急躁,行为就变得盲目,于是便忘了预先制订的学习计划。他花几天的时间钻研几万字的资料,废寝忘食,可能只理解了三五千字的内容。这项工作重复下去,实在没什么价值,心灰意冷之下他就放弃了对这门知识的学习。这让他的成绩很差,对未来感到悲观。
这种现象反映了五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是在选择知识上的心态浮躁。
人们在学习时一方面希望获得有深度、有营养的干货,另一方面又总希望这些知识通俗易懂,一看就会,到手即用。所以选择知识时心态浮躁,总想一口吃成胖子,快速成功,静不下心来专注地理解自己的学习对象。
第二是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盲目。
学习的过程中人云亦云,临时起意,看到别人的推荐或大家都在学的东西,立刻放弃自己正在进行的计划,也跑去学那些内容。这种盲目还体现在,自己并没有一个明确、坚定的学习目标,也不知道自己究竟需要哪些方面的知识。
第三是不善于学习管理。
制订了学习计划却不能严格地执行,比如下定决心读一本书,安排了周末的时间,到时候又被朋友叫出去打球了;热衷于报名参加学习课程,又不能准时听课,上完课也做不到及时温习,导致学习管理一塌糊涂,虽然对学习付出了极多,实际上却学不到多少有用的知识。
第四是没有自己的知识体系。
缺乏知识体系在学习中最直观的表现是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这些知识,也不清楚学了这些东西对自己有何作用,更不懂如何从中吸收对自己有益的内容,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这就使学习变成了一种劳而无功之举。虽然你总在学习那些热门或时髦的知识,却很难消化它们。
第五是不看重学习方法。
尤其不重视获取正确高效的学习方法。很多人对学习充满热情,恨不得一夜间便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但却用蛮力去学,比如死记硬背,不知道应该如何确定自己的学习方向,怎样高效地留存学到的高质量的内容。所以这种热情到最后总会被现实当头浇一盆冷水,学不出效果。
费曼说:“知识不仅是文明的记忆,也不仅是未来的旗帜,它还是一种思维结构。当你从思维结构的角度看待知识时,就要意识到,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对我们自己思维的变革,它有聪明的方式,也有愚蠢的方式。”
我们即使从书本或知识平台中了解、阅读到了全部的内容,哪怕倒背如流,那也只是完成了学习的不足5%的份额,也仅是达到了费曼要求的入门级别,更艰巨和更漫长的任务还在后面。因为学习最重要的是最大限度地记住“有用的知识”,这些知识要深刻于脑海,对之如臂使指,成为一技之长。所以,别一味地追求学习的数量,要着眼于学习的质量,提高学习的效能。
第一步要针对自己的职业/工作方向、学习的内容和知识的属性,把要学习的知识规划清晰,包括概念性知识、事实性知识、过程性知识、原理性知识等。即,解决学习什么的问题。在这一步中,记得及时地把不适合、不感兴趣的内容挑出来,因为它们会影响理解和记忆的效能。
在第二步的三个层次中,第一个层次是知道与理解,表现为能够正确地理解知识的含义;第二个层次是复述和传达,表现为能够正确地复述一遍并且讲给别人听;第三个层次是践行和创新,表现为能够将知识转化为行动,然后创造新的知识。这三个层次缺一不可。
第三步是费曼学习法的核心,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即本章讲到的回顾和反思的步骤,经过现实的践行与创新,通过必要的回顾与反思,对知识进行再学习;第二个层次,将知识条理化,以自己喜欢和熟悉的方式简化,利于记忆和运用;第三个层次,将学到的知识整合到自己的知识系统中,或者产生新的知识系统。费曼和美国国家训练实验室的研究表明,这几个步骤成功地运用下来,可以帮助我们将学习的内容留存率提升到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