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我是落花生的女儿 - 许燕吉 >
- 第三部 动荡年代 >
- 第五章 解放区的天
1对共产党的第一印象
1949年的4月24日是个星期天,太阳还没出来。福利站的男工老常就已侦查回来,说渊声巷口有个共产党的军人在讲政策。妈妈就让他去听,我也好奇地跟着他去了。那军人穿着黄布军装,腰间扎着大皮带,腿上打着绑腿,蹬着黑布鞋,除了帽子上有颗红五星,和国民党的军人没大两样。他靠墙蹲着,向围着他的一圈市民慢条斯理地讲着,说共产党决不共老百姓的产,更不会共妻,推翻国民党的统治就是要建立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政府,还讲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他态度和蔼,也很诚恳。人们七嘴八舌地向他发问,称他为长官。他笑着说共产党官兵平等,都称同志,军队叫人民解放军。于是大家都改口问这位同志,金圆券还能不能用呀、粮店还让不让开呀、信能不能寄呀、学生还能不能上课呀等等之类的切身问题,看他不厌其烦地反复解答,人们胆子也大起来,问他是哪里人,家中有没有父母,什么时候被抓当兵的等等。当他说他不是被抓而是自愿参军,而且解放军都是自愿来的,引起了一片窃窃私语:哪有自愿当兵的,不让说吧,共产党就是比国民党厉害……我听了一阵子,知道明天能照常上学,肚子也饿了,便离开人群回去向妈妈汇报了。
上午,我照常去了国府路弘光中学的天主教堂望弥撒,回来在中山路上看见解放军队伍从北向南单列行军,打扮和早上见的同志一样,虽算不上雄赳赳气昂昂,但也不失精神饱满,步履稳健,和前天国民党的行军队伍大不一样。队伍两边很近地站着观看的市民,我也挤进了这看行军的人流。行军的人默默走着,看军的人也默默地直着眼睛立着,鸦雀无声,挺微妙的,我也“微妙”了一个多小时才回去。
第二天是星期一,我照常挎上书包到学校,同学们也都到了。老师接着上个星期五的课教,仿佛这两天里发生的天翻地覆变化和我们都没关系。国民党的杨校长也照样来校,只是多了两位穿黄军装扎大皮带的女同志。下午课后,全校集中到礼堂里,来了一位男同志,就像昨天早上在巷子口的同志,先讲了一段安民告示,之后由大家随便递条子提问,问的和答的也和昨日巷口基本一样,只是没人问他的个人情况。
男同志后来再没见过,两位女同志一直留在三女中的教导处工作。不久,换了校长,是位中年妇女,叫吴伟,虽然也是同志装束,但气度不凡。后来知道她父亲是北京大学的教授,她本人也是位大学毕业生,投奔延安参加革命的,她丈夫是当时《新华日报》的社长石西民。陆续又来了几位年轻教师,党员公开后才知道他们都是地下党员。我的同班同学余宗莲竟也是地下党员,渐渐地,我对共产党的神秘感和隔阂就消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