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消息210期:“HR联盟”和集体诉讼,问题学校将“问题”学生推给问题父母,社会给家庭赋予的权利太多,“半可控”的活动最上瘾,知乎“自杀”与中文互联网的没落

字数:5901

2020年12月20日睡前消息文字版第210期

【睡前消息210】大企业的敌人太少,所以我们怕“HR联盟”

大家好,2020年12月20日星期日,欢迎收看210期睡前消息,请静静介绍新闻。

大企业的敌人太少,所以我们怕“HR联盟”

上周杭州一个区政府组织了辖区内的人力资源智库联盟,目的是分享经验,交流人事工作方面的科技。但是很快就出现了传闻,说几家互联网大企业在组织HR联盟,准备分享所有员工的信息,以后跳槽的员工工作履历对自己的新老板是完全透明的。尽管部分公司出面否认,但是HR联盟的传言还是越来越广。督工,你对这件事情怎么看?

员工的工作细节包含一部分个人隐私,但是也包含大量的企业信息,我不太相信企业之间能够达到无条件的互信,愿意让其他企业免费查询自己的员工信息。越是复杂的企业越不会随便向竞争对手展示自己的内部工作流程,如果企业之间要搞HR联盟、共享信息,多半会从工序简单、员工可替换性高的企业开始,而不是典型的互联网大公司。

现在传闻从杭州程序员开始扩散,我认为这个传闻更多地反映了互联网行业员工的恐惧,而不是能够证实的问题。大多数人拿出来的案例主要体现为人事部门公开做的背景调查,而不是秘密的个人信息泄露。但是如果企业真的这样做了,客观上等于限制员工通过跳槽来涨薪,组建了一个买方的价格联盟,这已经远远超出了劳动仲裁的范畴,应该是反垄断局来干预,而且不能像上次阿里收购阅文那样罚款几十万就算数。所以这个传闻又是很重要的一个信息,值得有关部门注意。

中国的反垄断局已经从商务部转到了市场监督总局,下设7个处级单位,其中审查机构只有3个处,有编制的人力最多百十人,很有可能没有足够的人力处理每一条传闻,而且传闻和担心也很难驱动中央级部门的专项调查。所以我希望中国可以参照美国的类似案例,发动社会力量来对抗大公司。

2011年开始,苹果、谷歌等四家公司签订了互不挖人协议,客观上压低了互联网行业的工资,几千个员工在律师事务所的组织下起诉了这个价格联盟,最终到2015年以4.15亿美元和解,律师团也拿到了4000万美元。这再次回到了我们第91期睡前消息节目提出的问题。

中国法律体系极度不鼓励集体诉讼,尤其不鼓励带头组织集体诉讼的律师发财,所以大公司的敌人太少。如果中国法律也鼓励集体诉讼,允许诉讼联盟把所有的受害者列为参与方,允许组织者多拿钱,允许律师靠组织集体诉讼发财,我相信一旦有价格联盟的风声传出来,哪怕是一点捕风捉影的证据,也会有风险投资和大律师事务所去展开调查,以做风险投资的态度去搭建逻辑链,组织受害人。大公司最好的对手就是另一个想发财的组织。

另外美国的案例也提醒我们,大型公司联合起来不会立刻亲如一家,他们合作的第一步往往不是交换信息,主动为对方做事,而是保持默契,消极放弃挖人。现在很多人的讨论集中在侵犯个人隐私方面,有可能是搞错了方向。

问题学校将“问题”学生推给问题父母

11月底山西临县一名初三女生在宿舍留宿同龄男生,之后被校长叫到办公室训斥,留下了明显的体罚痕迹,还在校长的要求下写下检查,承认和同龄男生有性行为。12月初女生的家长带她去做了体检,重点是证明女生是处女,然后要求学校赔偿20万元。目前女生处于休学状态,校长被挖出来20年前曾经是杀害妻子的嫌疑犯。督工你怎么看这件事情?

校长是不是好人并不是问题的核心,或者说证明他是好人或者坏人,都改变不了未成年人受害的问题,这里我更关心校长如何理性的做出了现在的选择。

一般来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用书面证据承认学生有性行为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相关人员也要担责任。但是校长主动把这件事挑明,为此不惜体罚打人,说明这份书面检查是校长极力促成的一个结果。我认为校长不太可能和宿舍管理员有仇,他极力要拿到这样一份检查,不是要用来追究宿舍管理员的责任,而是给同时开除两个学生提供依据。

现在的学校无论从法律还是家长容忍度来说,都不可能允许公开体罚,更不可能允许学校干预学生的人身自由。学校里有一个经常翻墙爬窗去女宿舍的男生,还有一个开窗欢迎她的女生,怎么看都是巨大的隐患,还有可能带动别人也做同样的事情。法律不允许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赶走学生,批评说服也未必奏效,校长如果不想给这两个人一对一配备贴身的护卫,就必须找一个按惯例来说无可辩驳的理由,把两个学生推出学校,哪怕因此担点责任,哪怕为此赔一点钱,也能把麻烦扔回家长,同时警示一下剩下的学生,至于家长是把孩子关起来还是送到戒网瘾学校,反正和校长没关系了。

所以校长第一反应是让女生写一份书面的检查,确定这两个学生以后必然会离开学校。

在家长这边问题也很大。红星新闻的采访记录表明,在事情暴露之前一天,女生曾经给家里打电话,说被老师打了,家长却毫不在意,觉得学校管理严格,打几下不是问题。直到检查内容暴露出来,家长才认真对待,立刻带女生去做妇科检查,开了处女证明。这说明家长最在意的是传统意义上的“名节”,而不是孩子的身心健康或者是正确的婚恋观。

另外,校长拿着女生的书面检查,把这个进入女宿舍的男生也开除了,但我没看到这个男生的父母对事件做任何评价,似乎理亏又不能争辩了。

成年男女之间发生关系,只要你情我愿,就不存在吃亏和占便宜的问题,未成年人更没有。中国法律实践一般不惩罚未成年人之间的性关系,更何况女生初三几乎肯定超过了14岁,所以现在还谈不上用刑法来惩罚谁。

我看了在网上的讨论,焦点都在于校长的责任以及借题发挥性别矛盾,但我认为最核心的问题还是如何保证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利,以及如何给未成年人提供合适的成长指导。

这件事情的起因是男生在对方留门的条件下翻墙去女生宿舍,并没有使用暴力或者威胁的意思,而且同宿舍其他女生也默许了他的到来。我认为这和男孩爬墙去女孩家里约会一样,本身不是特别严重的问题,最多算是一般性的违规行为,最大的隐患是爬墙摔倒。

但是事件提醒我们,现在的乡镇中学学校教育太偏重于应试,对于生长发育和社会知识传授的太少,甚至直接传达负面的信息。

这个校长起初调查女生以及把女生叫到办公室殴打理由都是早恋,这显然已经不符合21世纪的现实了,客观上对早恋严防死守也是导致男生半夜翻墙的一个因素。如果我们国家不能正视少年男女的正常交往需求,如果教育部不愿担负责任,不给下面学校一个明确的异往指导意见,就算这次处理了打人的校长,因为所谓早恋问题,也会继续在其他地方引发校园暴力。

其次,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是国家和未来公民之间的事情,不能说学校搞一套标准,父母另有一套标准。这个女生家长高调做妇科检查,到处宣扬处女证明,说明他们也不适合指导未成年人成长。如果校长打了学生逼学生认罪是错的,父母做了类似的恶劣事情也应该担负类似的责任,也应该由法律来管管,否则父母和学校双重标准不仅不利于教育,彼此之间也必然会有冲突。

这次校长坚持要拿到一个书面检查,很大程度上也是要给家长一个交代,向他们证明是女生给男生翻墙进宿舍提供了方便,在传统道德的框架下,让女方也觉得自己理亏。

所以除了转变观念之外,关键还是要说清楚在校学生的监护权属于谁,学校对孩子的成长负了完全责任,但是法律上没有监护权,不能像父母一样管教,结果必然是采取最保守的教育方案。家长觉得孩子正常运动受伤也要索赔,学校一定会放弃所有对抗性体育活动。家长觉得孩子早恋是天大的问题,学校一定会严厉的实行男女隔离,一有机会就撇清责任。如果我们希望学校有一点积极主动性,就必须让教师得到完全的授权,在法律的框架内管教孩子,否则只能想办法把严重违规的孩子赶回家。

最后就是我经常说的硬件问题了,未成年人的隐私应该尽量尊重,但是尽量的意思必然不是说隐私完全交给未成年人自己。学校既然客观上对学生行使监护权,就必然要积极介入未成年人的生活。我之前建议过给未成年人普遍安装不能取下的录音定位手环,兼顾自动报警功能。具体到这个事件,无论是避免学生串宿舍,还是让校长意识到暴力胁迫学生写检查后被录音取证,手环都可以发挥作用。

我们生活在21世纪,必须用21世纪的手段去改造教育,如果最后只是撤掉一个校长,把受伤害的孩子继续托付给不称职的父母,这件事还不如不曝光。

社会给家庭赋予的权利太多

11月底还有一个社会新闻影响很大。山东一个天生双性畸形的中学生年满18岁,自己选择做女性,于是开始服用激素类药物,和父母发生了激烈矛盾。父母以监护人的身份选择了一所带有强制性的培训机构,把这个中学生带走,进行强制矫正。督工你怎么评价?

18岁已经是成年公民了,所以这里的问题不是监护人滥用权力,而是中国社会给家庭赋予的权利太多,单独讨论公民权利的时候太少。

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要直系亲属同意,精神病院就可以剥夺一个人的自由,本人很难在短期内作出反驳。这里的培训机构虽然是类似于豫章书院的非法机构,但是当地的派出所默认父母可以把自己对子女的无限权力委托给别人,所以不干预暴力拘禁行为,这明显违反了宪法第37条关于人身权利的规定。

抛开这家培训机构自身的合法问题不说,我们必须把精神病院这一类矫正机构纳入司法监管,一个人该不该送进去,能不能放出来,必须有法院直接找本人确认,向社会公示,否则人生太没有安全感。

另外,中国现在还有很多人该进精神病院,但是直系亲属不送就进不去,这让很多罪犯产生了侥幸心理,觉得可以装神精病来逃脱惩罚、保留自由。还有很多家庭没钱看病,导致有暴力倾向的病人在社会上游荡,威胁别人,这些人都应该由司法机关送到公立的精神病院,统一由国家出钱矫正,对他们自己,对社会都有好处。

“半可控”的活动最上瘾

12月11日泡泡玛特在港交所上市,市值快速上涨到1000亿港元。这家自称以潮玩玩具零售为主业的企业,大多数收入和名气都来自于盲盒,也就是打开前内容未知的小玩具。督工,你对泡泡玛特的盈利模式怎么看呢?

玩了很多年游戏以后,我意识到一个问题,人类有一个弱点,就是对那些“半可控”的活动最上瘾。完全可以预测结果的活动,比如说做俯卧撑、跑步,虽然对身体有好处,也容易让人觉得枯燥。完全不能预测结果的活动,比如说买彩票,让人在理性上觉得危险,对于底层之外的社会影响不大。那些可以用努力做出一些改善又不能完全决定结果的半可控活动,比如说钓鱼,最让人沉迷。

盲盒产业和游戏氪金抽奖,就是利用了人类的这个弱点,而且把大多数可控性和掏钱挂钩,所以赚到了普通商业几倍的利润率。但是利用人类弱点和成瘾性来赚钱的产业,一般都是政府垄断的产业,就算不垄断也要收重税来限制。比如说中国香港的赌马,比如说俄罗斯的伏特加。

现在盲盒产业就像湖南的槟榔产业一样,既滥用了人类的弱点来制造成瘾性,又不额外交税,所以有爆发式的增长。我估计很快国家会立法打击,强调盲盒产业违反了明码标价的市场原则,泡泡玛特的市值应该很快也会掉下。

但是就算打击了盲盒产业,也必须承认现代人需要一些半可控的活动,尤其是当代成年人在信息畅通的情况下很难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惊喜,如果只是打击盲盒和游戏氪金,消费能力必然会向其他上瘾产品转移,比如说烟酒和地下赌博,这也不是个好结果。国家应该考虑为盲盒提供替代品。

对于当代人来说,成本最低、好处最多的半可控活动就是对抗性体育比赛,足球、篮球、乒乓球都行,实力可以决定体育比赛的大多数胜负,但总有不可预测的结果。最近十几年中国城市化进展很快,但是大多数人生活在陌生社区,而且高房价抬高了体育场地的成本,导致普通中国人很少有机会参加对抗性的大众体育。我到现在想踢球,还往往是跨过半个上海市和大学同学一起约球场。这结果就是单人跑步成了中国城市年轻人最热门的运动,虽然也可以锻炼身体,但是心理上对抗不了盲盒或者烟酒。

所以政府可以多划拨一些体育用地,让基层政府多组织一些大众体育活动,让年轻人在体育比赛中获得惊喜,积累晒朋友圈的照片,盲盒产业就不会成为严重问题,还能顺便提高一点谈恋爱结婚的概率。至于政府这部分钱从哪来,直接从医保基金拿就行,肯定不会亏,而且几乎可以必然让后面几届政府省一大笔钱。

知乎“自杀”与中文互联网的没落

最后一个话题,知乎社区最近做出了重大的产品升级,用户在自己的页面上再也看不到自己关注的ID的点赞或者分享,只能看到对方发布的原创内容。督工你是知乎的老用户了,对这一次升级调整怎么评价?

这是一个无法理解的自杀行为,为了短期利润干掉了自己的唯一优点,类似于冬天嫌天气冷烧棉衣取暖,最后连内裤都烧了。

互联网和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在于,传统媒体是中心化传播,一小部分坐在编辑部的人决定大多数人看到什么。当代媒体是去中心化传播,只有那些让人看了愿意分享的东西才能继续传播,只有那些大多数人愿意传播的东西,才有更多的人愿意点赞。

所以对于互联网平台来说,点赞和转发本来就应该是同一个功能、同一个按键,我一直想不通微博、B站之类的网站为什么要把点赞和转发分开,故意降低自己的社交属性?

知乎从创建这一天开始就把点赞等同于转发,普通用户的页面上绝大多数内容都是自己关注的人给某个内容在点赞,这种点赞如果不限制话题,很有可能会集中到娱乐、八卦乃至于软色情方面,但是知乎又用问答的方式限定了话题,在同一个话题下面基本按照点赞数排列答案。所以知乎做出了2017年前后中国最好最有深度的讨论社区,可以说知乎是BBS时代之后中国互联网的最大亮点之一。我在2016年设计网站社区的时候,还一度想抄知乎这个功能。

但是知乎的运营团队显然从来没有想清楚如何使用自己的网站。有一段时间,知乎几乎是中国最火的互联网产品和网购产品评测社区。如果我是知乎团队,就要吸引企业到相关的公关内容下参加讨论,然后允许企业花钱把自己的内容提升到所有答案上面,同时标明这是付费买到的位置。

但我万万没想到知乎团队居然让企业花钱来提问,而不是回答。知乎从来没有关注问题作者的传统,都是关注优秀的回答作者。知乎团队卖问题,而不是卖回答位置,说明他们自己完全不了解自己的产品,只是靠运气走到这一步。

后来知乎团队还干过几次蠢事,比如说老板亲自下场讨论,还动用管理员特权删帖删号,帮朋友扭转话题。在完全没有赚到钱的情况下卖了一半影响力,我到现在也不理解他们的操作。

但是知乎团队所有的错误加起来都不如这次禁止点赞分享严重,因为从创建到现在知乎只做对了一件事,就是点赞即分享,现在被他们自己干掉了。

知乎团队似乎认为不能让大V点赞转发的内容占领用户的屏幕,必须用他们自己的团队来决定用户看到什么。但是一旦老用户发现知乎根本不尊重自己的判断力,发现自己必须像微信公众号那样写东西才能和其他用户互动,别人根本没有理由留在知乎写东西,就算写也只会贡献一堆类似于抖音和微信纯营销号的东西。

一个害怕互联网自发传播能力的互联网平台,在内容上没有未来。

知乎团队也许觉得这是贴近下沉市场,但我不理解他们为什么认为自己可以和抖音、微信去争夺廉价流量。如果一个月内知乎不改邪归正,知乎在资本市场就是第二个人人网了。

对于我这个知乎老用户来说,现在的知乎是一个死掉的网站,唯一的价值是之前积累的旧回答。不看知乎的日子,我刷“煎蛋网”的时间明显增加,欢迎大家和我一起去看煎蛋网的无聊图区。

但是只有煎蛋网打发时间是不够的,中文互联网不能没有深度讨论区。这几年因为原创深度内容受限制越来越多,虽然网民人数还在增加,但是中文互联网的文化原创力明显衰落。本来中文互联网的文化活力已经快要和整个英文互联网平起平坐了,最近这几年反而在重新拉开距离。

除了文化方面的问题,缺乏深度内容的互联网,还会降低普通科研人员的工作效率,破坏新一代中国人的科普水平,给民粹主义、神秘主义和宗教提供更多的生长空间。所以知乎死了就死了,但是中文互联网必须尽快培养几个尊重互联网传播规律的深度讨论网站,接替过去知乎的作用。在新的深度讨论区产生之前,大家还是要想办法多利用一点英文互联网的资料,不要让自己沉迷于中文互联网的低密度信息流。

好,感谢各位收看210期睡前消息,没有睡前消息视频版的日子,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睡前消息编辑部”收看每日资讯,我们周二再见。


209孙小果专利减刑,牵出互联网“上古”传说211十三岁婚宴、扶不起的特区银行,为什么总是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