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消息268期:现在正是需要加大社会科学投入的时候,我们还是希望有机会“内卷”,资本还是目前最有效率的工具

字数:5788

2021年4月30日睡前消息文字版第268期

【睡前消息268】再谈人口危机,社科就该少花钱?

大家好,2021年4月30日星期五,欢迎收看268期睡前消息,请静静介绍今天的话题。

再谈人口危机,社科就该少花钱?

督工,上一期睡前消息节目你分析了人民银行的人口论文问题,论文结尾有一句和主题关系不大的话,“重视理工科教育,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这句话引爆了关于文理科的争议。前几天,经济学家、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林毅夫也参与了这次文理科话题。他评论说,发展中国家文科生很多,同时经济普遍发展不好,两者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见得有因果关系,可能只是因为开设文科教育成本低。督工,你怎么看待林毅夫的评论?

在讨论因果性之前我们先得确定一个事实,东南亚国家是不是文科生太多,理科生太少。2013年广西师范大学研究越南的高等教育,指出越南最大的问题之一恰恰是专业方面重理轻文。虽然论文用的是十年之前的数据,但是毕竟教育影响到经济需要一段时间,无论如何不能说文科生太多影响了越南当下的经济发展。

网上也不难找到前些年泰国和马来西亚的大学生科目分类,我粗略看了一下,如果把医学和农学算作理科,再加上自然科学、信息技术、工程制造这三科目,马来西亚2012年的理科比例是46.6%,其中纯理工科的比例是35%。泰国2015年的理科比例是28.8%,其中纯理工科比例是20%左右。就连工业增速最慢的菲律宾,网上也有人去找了严肃论文,理工科是30%左右,比美国的比例还要高。

至于中国的数据,2014年人民网有一个统计数据,1998年工学招生占本科总招生数的比例是41%,2010年下降到33%,其中和制造业相关的工科类专业招生数只占全国总招生数的20%。这个数字的确还比马来西亚和泰国要高一些,但如果要说这是影响国家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我看也未必。

1998年恰好我高考,我记得是那年第一次大学招生超过100万,2010年大学招生达到了657万,文科生和理科生都比之前多了好几倍。每年100万大学生时代的社会发展参数拿到现在还很难说有没有主导作用。央行这篇论文要做人口和经济的宏观预测,要给出解决方案,拿文理和比例来说事有点过于轻率了。

但是林毅夫说的对,同样招收1万个大学生,理工科的培养成本往往高于文科。看2020年中国平均到每个大学生的预算,在同一个档次内,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比例高的大学经费就能超越同档次乃至于上一个档次的学校。比如说清华明显高于北大,中国石油大学比人民大学还高,华东师范大学排在中国海洋大学后面。这一方面体现了学科特色,另一方面也得说明社会科学教育还可以再加强。

如果只是授课、看文献,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成本差不多,除此之外,培养自然科学的研究员、培养工程师需要大量的实验和现场实习,学校必须买设备、买耗材,把学生安排到工程现场,还要邀请现实中本来收入就很高的技术专家来授课,成本当然就和社会科学不一样。我在同济读土木工程的时候,就有外面的高级工程师来授课,讲课之前为了提醒大家认真,还开玩笑让我们猜他的日常收入。

然而社会科学方面,无论是学管理、学法律、学经济,还是学历史,乃至于学新闻,如果学生能够充分参加社会实践乃至于做社会实验,接受一线资深前辈的授课,而不是坐在教室里读十几年前的案例,能力也必然有大幅度提升。这样的学生将来进入各个领域工作,必然明显会减少社会运行成本,最终推动社会进步。

所以文科的培养成本也可以再提高一些,大学出钱把社会科学方面的学生送到政府、企业、人大、司法机关、业主委员会,既让学生充分参加实践,也可以让他们试着做一些后果可控的社会改革,由教育经费来统一买保险,承担试错成本。现在的大学生玩一个过家家似的模拟联合国都很开心,还愿意自己出钱去玩桌游、玩剧本杀,我相信他们也会喜欢现实这个大剧本。

回到今天的话题,我们之所以谈到大学文理科问题,起因是人口普查数据拖了很久都不公布,很多人意识到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绝大多数人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的同时,人口繁衍出了大问题,养老金的购买力、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都缺乏保障。这就是典型的社会软件进步跟不上生产力的硬件,说明我们需要全民大动员、大讨论,形成新的社会科学共识来替代已经有负面作用的现实体制。在这种情况下,还有人说社会科学没用,嘲笑文科生太多拖累了社会发展,这是典型的社会科学教育落后的体现。就好比喝醉酒的人嘲笑别人不喝酒,说一起坐下喝一杯世界没有任何烦恼。

宪法规定,中国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墓碑上刻着他自己的一句话,“过去的哲学家忙着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但关键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所以中国的社会科学天生就有积极引导社会变革的使命,要不断发现当前中国的问题,给未来的中国设计新制度。这么重要的学科门类,消耗的经费比较少,当然不是坏事,但是当所有人都默认社会科学可以少花钱的时候,我们也不妨想一想是不是我们这个共识本身就有问题。

我们还是希望有机会“内卷”

在上一期睡前消息节目里面,督工你对人口下降给出的方案是高水平社会化抚养,通过加税提高教育经费,此消彼长之后,大多数人税后收入能买到的私立教育服务不如免费的公立教育,也就不会觉得生孩子是额外的负担了。你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屏幕上有很多人喊内卷,认为普遍提高教育水平,劳动力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优质劳动力之间的竞争压力会继续增加。这几年年轻无产阶级最热的话题就是内卷,那你怎么缓解大家在这一方面的忧虑呢?

所谓内卷,就是劳动力争夺有限的工作机会,无论劳动力一方怎么变化,总的工作机会不变,劳动报酬总量也不变,所以竞争激烈只会增加每个人的学习成本,不会改变最终劳动力取得的回报。

这种担心在短期内的局部问题上是成立的,比如说公务员只招100人,无论是1000个本科生来考,还是1万个博士生来考,的确都不改变最终的劳动报酬。但是从工业社会长期的发展趋势来看,内卷并不存在。

所谓工作机会,就是已经存在的生产工具,这些有形的机器或者无形的知识产权是已经存在的财富,而现有的劳动力意味着未来的财富,每个劳动力都希望能给自己配上最好的劳动工具,从事最高效的劳动,从而得到比较高的劳动回报。短期内已经存在的财富总量不变,来的优质的劳动力越多,竞争就越激烈。但是让最优秀的人、知识最丰富的人去使用最好的劳动工具,必然会创造更多的财富,让更多的人得到更好的工作机会。所以从全社会的角度看,内卷意味着长期进步,鼓励竞争的社会才有前途。短期有内卷的感觉,恰恰是为了长期不内卷。

对于这个问题,知乎有位朋友说的很好,作为个体,你可以在静态视角下去回避竞争。但如果是整体的国家政策,你最好期待国家鼓励竞争,给你这个普通人争取更多的机会。

262期睡前消息谈阿里垄断问题的时候,我说对于人类来说,社会不断进步是最近一两个世纪的偶然现象,停滞才是历史的常态,如果没有经过历史唯物主义的训练,现代社会大多数人的潜意识都是保守主义,遇到新问题本能的会产生怀旧感,希望社会倒退到之前的状态来解决问题。现在的内卷问题也一样,凭本能去看问题,一切竞争都是内卷,只有社会科学才能够让人具备长期动态视角。

新中国几十年之所以发展快,就是因为不断扩大教育规模,让越来越多的人带着知识参加竞争,也创造更多的优秀工作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每个人都拿自己十几年前学长当标准,认为自己在同一所学校毕业,就应该和他有一样的待遇、一样的机会,这多半会失望。但如果你拿上一代的普通人当标准,会发现社会充满希望,就是应该不断扩大教育规模,不断增强教育竞争烈度。

新中国第一次因为教育产生内卷问题,是1957年的“汉阳事件”,初中生扩招制造了前所未有的矛盾,但是国家几乎从未因此降低过教育扩张速度,所以中国才有今天的现代化成就。

站在普通人的角度上看,所谓内卷是最大的公平,也意味着长期的进步,你觉得内卷竞争激烈,恰恰是因为你作为普通人也有竞争资格了。80年代一度盛行接班制度,国企的编制可以父子相传,很少对外招工,当然也不会制造太多的内卷机会,如果你不喜欢这样的时代,最好还是期待大家都站在同一条内卷的起跑线上。

当然很多人无论如何都要批判短期的内卷状态,理由是无论怎么努力,也不可能让大多数人摆脱普通人的身份。这我只能说不要提出逻辑上就无法解决的问题,世界上就不存在绝大多数人不普通的社会。如果你觉得当普通人很残酷,那首先人应该去修改自己的心态,不要在身份上还没有脱离人民,在立场上就先站出去了。这种小资产阶级心态是学生走上社会最应该扔掉的想法。

资本还是目前最有效率的工具

督工,你在评价央行论文的时候说,阶级差异制造的压力是生育欲望下降的核心原因之一,但你提出的社会化抚养方案并没有直接触动阶级差异。后面你提到内卷的话题也只提劳动力问题,不说资本和劳动力的整体矛盾。为什么你会回避资本和阶级矛盾问题呢?

这个问题200年前、100年前、30年前都有人提过了,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在几乎所有产业部门都已经现代化的条件下,人类还没有发明比资本更有经济活力、更能持续促进产业升级的机制。1000年之前王安石变法的时候,大多数宋朝官僚都反对他改造国家财税体制,理由是社会财富总量有限,不能瞎折腾。用司马光的话说,就是“天地所生祸财百物,止有此数”,就算你王安石能够挖掘一些经济潜力,如果制造了国家财政力量不断提升的惯性,结果也必然是民间财富被掏空,最终社会崩溃。

这个说法在农业社会是很难反驳的,因为当时社会经济的基础还是土地面积和肌肉力量,如果不能持续扩张领土,获取更多的牛马肌肉力量,经济就算短期之内增长,最终还是会停滞下来。王安石也没有办法证明自己能够发明一套制度,持续刺激生产力进步。

但是二百多年前的英国工业革命打破了这个规律,开采煤矿突破了耕地面积对能量的限制,蒸汽机突破了肌肉释放能量的限制,精密的钢铁工具突破了个人的感官精度,从此世界上出现了一种新现象,就是在一部分关键工业部门上持续投资,消耗财富和最优秀的人力,具有持续的回报。发展几十年,原来的经济门类创造财富的能力减弱了,资本就把财富和优秀人力转到新的领域,还能继续保持发展势头。这种持续发展的趋势,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大多数阶层并不适应,如果没有资本来驱动,人类的潜意识总是把工业革命看成只来一波的偶然事件,搞一波现代化就逐渐停下来。

19世纪中国洋务运动官僚惦记洋人的开花大炮和火轮船,20世纪初列宁说电气化加苏维埃等于共产主义,70年代苏联引进西方技术,说一国可以建成社会主义,这些现代化努力都有一波高潮之后就停滞的问题。而资本虽然经常闯祸,但是每隔几十年总能创造一个新的产业部门,拉动全世界往前走一大步。

历史经验不一定能够指导未来,但是在充分掌握规律、拿出一套超越资本规律的体制之前,仅仅靠立场和道德是骂不死资本的,因为能够创造先进生产力的一方总是会赢。中国是一个马克思主义制造的国家,而马克思最重要的作品是资本论,共产党宣言也花了最多的篇幅去赞美资本的活力。要批判资本主义,首先需要充分了解资本主义规律,了解资本主义的进步性。这就像造一辆新汽车,第一步应该是修理现在还在前进的旧汽车去运输物资,而不是下车步行。

知乎有个问题评价上一期睡前消息,有人说一句话可以概括我,善于建设一个旧世界。我很喜欢这个回答,但是评价太高了,我当不起。

现在的情况也一样,我们用两期睡前消息内容讨论了人口危机、讨论内卷、讨论纯粹的亲情、讨论教育和文理科矛盾,这都是在资本规律驱动下,工业社会达到一定水平的新问题。我希望解决这些问题,我还见过没有这些问题的八十年代社会,但是我绝对不希望掀桌子解决问题之后,只能回到我童年见过的社会体制。所以最好还是能够先对当前的社会问题提出一些有效的补丁,然后再期待有机会创造一个全新的未来,这比喊口号和道德批判更有意义。

78期睡前消息节目我评论纪录片《美国工厂》也说过类似的观点,观众如果有空可以去回顾一下。

具体到人口压力和劳动回报的问题,人口危机的一个主要原因的确是资本规律下的阶级差异,大多数人有资格追求自己和子女的阶层上升,所以宁可少生也要在子女教育方面无限投入资源,当其他人都开始投入资源的时候,自己买不起学区房就干脆不生孩子了。

但是如果要追求产业升级,整个社会需要在新兴领域集中最优秀的人才、最密集的财富,这必然意味着明显的收入差距以及可观的风险投资回报,所以如果整个社会不希望在新一次的工业革命中掉队,社会阶层中的差距和资本的利润率都不能随便减少。在这个前提下,用行政命令提高劳动力报酬,先不说经济上能否能持续,起码人口问题不会改善。日本、韩国的人均收入是我们的几倍,还有很高比例的女性不工作,依然解决不了生育率下降的问题。

所以只针对目前的人口问题,就事论事,收所得税搞事化抚养是最有可行性的方案。公立教育通过税收优势提高质量压制私立教育,拉平地域差别,普通家庭就能省下送孩子去培训班的时间,省下为学区房奋斗的加班时间,都拿来陪伴子女、聊天交流,或者去学校参加亲子活动。将来的学校应该会有很多家长自愿来当志愿者、当助教、当体育陪练、当手工课的老师。

而如果父母因为生活压力或者个人选择不得不加班或者出差,在社会化抚养条件下,寄宿学校的生活老师也能让父母放心离开,这意味着单亲家庭能够轻松应付两三个子女,不怕因此影响子女的前途。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从目前的趋势来看,中国核心家庭的解体速度比人口下降趋势还要快。下一代中国人必然会有更开放、更自由的感情关系,只有社会化抚养才能让这些家庭之外的年轻人生孩子,养好孩子。

对于这样的前景大多数人应该会觉得生活乐趣明显增加,亲情明显提升。当然我看评论区也有人担心,说社会化抚养等于把孩子送出去,就不会有人再生一个不属于自己的孩子。对于有这种想法的人,我觉得她现在的状态也不适合自己养孩子。如果必须自己手把手教孩子写作业,规定孩子吃什么、穿什么,乃至于要替子女设计发展路线,这才算拥有子女、拥有亲情,我很担心她的子女长大以后的身心健康。这样的观点越多,社会化抚养的需求就越迫切。

睡前消息较关心的最近的一些新闻

好,连续两期说了人口问题,截止到本期睡前消息节目进演播室,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还是没有出来,只有国家统计局发了一个简单的通知,让大家安心,人口还在增长。在正式数据出来之前,这个话题暂且放下,我来分享几条简讯。

4月24日深圳市发布了2020年正式统计公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数据是小学生入学数连续两年下跌,其中2020年跌了6.5%,已经不到20万人了,很多人怀疑这和深圳房价暴涨有关系。

4月27日钢铁工业统计出来了,一季度钢铁产量持续增长,粗钢产量2.7亿吨,平均每个月9000万吨以上,全年数据可能会超过11亿吨。

4月28日国务院宣布修改钢铁关税,粗钢进口零关税,高端钢铁出口反而要增加关税。看来国务院希望钢铁产量暴增的趋势到此为止,以后会倾向于从国外进口一部分钢铁来弥补国内的缺口。

29号国务院公布了接下来10年的反对拐卖人口计划,里面有一个新提法:加大拐卖人口犯罪“买方市场”整治力度,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对“买方市场”分析研判,在收买人口犯罪活动高发地区开展综合治理和专项行动,依法惩处买方犯罪人,从源头上减少拐卖人口犯罪的发生。这是一个釜底抽薪的玩法。

昨天,长征五号火箭在海南发射场成功发射,把中国长期空间站的核心舱送入轨道。刘慈欣自带小板凳现场围观,这个场景大家应该都看到了。左手王同学还给大刘画了一幅漫画。

不过昨天还有一个同样重要的新闻,国务院宣布组建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直属国资委,董事长是电子54所出身的张东辰,之前当过电子信息集团总经理。中国的星链计划终于要正式启动了,我们再次选择了追踪美国的发展路线,希望马斯克再给中国提供一些宝贵创意。

好,268期睡前消息到此结束,感谢各位收看。五一小长假各位尽情休息,我们保持正常更新,咱们周日再见。


267央行人口论文精彩,可惜结论不够“融合”五月(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