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消息258期:农民、小菜贩、消费者都需要企业来解救,县城间巨大的差异不能用一刀切的规划标准,“开胸验肺”事件与两面人王书记,交通系统的脆弱性,睡前消息答疑说“更关注普遍意义的事”

字数:6444

2021年4月6日睡前消息文字版第258期

【睡前消息258】半吨菠菜只卖15块,县城盖楼禁止18层

大家好,2021年4月6日星期二,欢迎收看258期睡前消息,请静静介绍新闻。

半吨菠菜只卖15块,县城盖楼禁止18层

3月28日河北邯郸永年县一对农民夫妻收割了1300斤菠菜,自己收到三轮车上运到路边,最后被菜贩用15块钱收走。菜贩说这是帮助他们,否则烂掉也不一定有人要。当地市场监督局也认为买卖公平。督工你怎么看?

去年12月13日207期睡前消息节目,我分析社区团购买菜问题的时候也提到过菜贩问题。当时我说大多数菜贩既不是卖苦力就能发家致富的幸运者,但也不是挑着扁担带着自家蔬菜赚零花钱的老人,而是靠超长的工作时间赚一份略微超过社会平均工资的普通人,这个严重内卷的行业不用等到互联网巨头进来,现在对这些连菜场摊位都租不起的农村老人也没有一丝善意,因为他们的定位都是从属于整个物流网络的零售商。207期睡前消息的很多观众对我的描述不满意,现在我用事实说话,菜贩和种菜老人之间的确没有任何温情,但这也不是普通小贩子错,只能说明小农经济和个体户商业缺乏效率,至少在蔬菜行业迟早要被淘汰。

中国生产了世界一半的蔬菜,蔬菜的供应和销售都以亿吨计算,作为个体,每个家庭每天要吃什么菜很随机,但是从整个行业来看,蔬菜行业是一个非常需要秩序的行业,超额供应的蔬菜不能长期储存,短期的缺口又会导致菜价暴涨,给通货膨胀制造心理压力,只有大企业来组织全产业链,才可能做到主要的种类稳定供应。

具体到这次15块买菜事件,农民老夫妻种的菠菜品种不太对,采摘之前没有拿到收购订单,采摘的时候也有点偏老了。对于个体户菜贩来说,自己的销售量不确定,也缺乏缓冲时间,一不小心蔬菜就会变成负资产,收购必然是一场风险投资,所以只能出很低的价钱。如果你不希望菜价大起大落,又不希望农民冒着破产的风险来种菜,就必须允许资本进入蔬菜产业链,用大量的合同和预付款来消除随机性,给蔬菜市场带来秩序。

农业部有一个“蔬菜地头价监测系统”定期会公布农民遇到的收购价。我在农业部网站上找到了2月份地头价数据,可以看到云贵高原距离大城市比较远,蔬菜种植比较分散,所以地头价的绿色曲线始终在每公斤两元以下,每斤几毛钱。黄淮海和环渤海地区的蔬菜种植比较规模化、市场化,和销售企业对接的好,橙色的曲线就能始终保持比较稳定的高位,地头价是云贵地区的三倍以上。这说明农民融入大市场按照订单生产蔬菜,尽量直接和大企业对接,减少中间环节,可以明显提高收入。如果坚持要保留100%的经营自主权,自己想种什么就种什么,到季节就自己收,拖到市场上去卖,能有人出15块收入真的已经算运气不错了。

至于说大企业进入以后小菜贩的就业问题,大多数行业已经消灭了个体户,也没见有人替当初的手工业者抱怨。如果消费者自己都不愿意为菜贩子生计买单,就不应该拦着他们进入大型蔬菜企业,成为收入稳定的雇员,菜贩自己也不想每天为了15块钱的风险投资和农民争执。我相信我的观众除了学生,大多数应该是企业雇员而不是个体户,这就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结果。

另外这件事也说明如果不把大多数农民从农村转移出来,农民是富不起来的。15块钱收大半吨的蔬菜当然是相对的低价,但是普通农产品在地头的正常收购价也没有高多少。现代社会我们定义财富的方式就是少量的食品和大量的工业品,而且就算是占少量的食品,大多数价值也并不来自种植,而是配送、冷链、清洗和分类,这些环节消耗的都是工业物资和工业劳动力,留给种植业的比例很低,如果用太多的人去生产少量食品,农民注定是富不起来的。

督工,当时谈到社区团购蔬菜问题,很多人担心大企业取得物流主导权之后,单方面提价或者利用自己掌握的数据获得超额利润,这几天就有一个类似的事件,山姆会员店超市在不同社区的售价不一样,同样的一份牛肉,在高端住宅区下单要166元,在浦东社区只要128元。督工你怎么看待这种风险?

山姆会员店并没有取得物流垄断权,它只是像所有的传统零售商一样,希望能够以差异价格出售商品,利用信息差来获取最大利润。类似的事情普通菜贩也在干,有经验的家庭主妇都会知道,同一个城市不同的菜场菜价有明显区别。但是因为各个菜贩不是同一个企业,商品也没有标准的型号,过去我们很难通过网上比价来发现差别。现在山姆店暴露了问题,恰恰说明食品市场交给大企业是有一定好处的,消费者在不同网点之间比价的能力增强了,才会发现食品市场几千年来的潜规则。我们要做的只是避免一家企业垄断所有渠道,更要避免一个资本控制所有主流媒体,让消费者有选择,让媒体能够把问题报道出来,让消费者能够用脚投票、用钱投票,淘汰那些做得太过分的企业。

县城间巨大的差异不能用一刀切的规划标准

3月底住建部拿出了一个县城建设的规划标准,要求县城新建住宅不超过18层,新建住宅以6层为主向全国人民征求意见。督工你怎么看待这份文件?

文件的全名是《关于加强县城绿色低碳建设的意见》,总共只有5页2000多字,也就是睡前消息每期节目文案的1/3,建议大家去住建部网站下载看看。

冯小刚同志教给我一个经验,领导发言最重要的内容在“但是”后面,静静读一下住建部的文件第一个“但”字后面的文字。

但仍然存在县城规模无序扩张、布局不合理、密度和强度过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能力不足、人居环境质量不高等问题。

这段文字说明文件主题和“低碳”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完全是蹭热度,文件真正关心的核心矛盾是很多县城的市政配套设施跟不上,必须通过规划解决这个隐患。然后文件提出了十条方案,基本上是套话,只有三条包含量化要求,静静再读一下。

第二条:县城人口密度应控制在每平方公里0.6万至1万人,县城建成区的建筑总面积与建设用地面积的比值应控制在0.6至0.8。 第三条:县城新建住宅以6层为主,6层及以下住宅占比应不低于75%,县城新建住宅最高不超过18层,确需建设18层以上居住建筑的,应严格充分论证,并加强消防、应急、市政配套设施等建设。 第九条:推行窄马路、密路网、小街区,打造县城宜人的空间尺度,控制县城道路宽度,县城道路包括绿化带的红线宽度不超过40米。

三条要求总结下来就是线程要避免的少数街区集中太多的人口,减少街区之间的交通流,免得市政设施承受太大的压力。至于说不让人离开街区怎么解决生活问题,第十条也说了:

第十条:探索以街区为单元,统筹建设公共服务、商业服务、文化体育等设施,争取让你在家门口就解决大多数问题,连人行横道都不用过。

作为一个对80年代90年代初很有怀旧感情的中年人,我倒是挺喜欢低层住宅为主的小镇生活,觉得小贩走街串巷卖杂货的商业模式也很不错,很舒服。但是现在城市的总体发展趋势是专业化、集中化,年轻人的需求尤其多样化,不太可能在一个街区内满足消费需求。

除非是以中老年人为主的熟人社区,大多数人口不用工作,也不提出新的消费需求,才有可能按住建部的方案来。必须承认中国有至少几百个县城已经符合这种模型了,一半以上的年轻人出去了,剩下的中青年基本都在体制内工作,或者给体制内人口提供服务。县城的新增人口虽然也不少,但主要是下面乡镇的年轻人买房结婚,结婚以后还是要出去打工,让父母带着孩子住在县城的房子里。这样的消费型城市如果要搞六层的低密度街区和街区内的商业,减少40米以上的主干道,让中老年人维持熟人社会是比较合适的。

但是中国还有很多县城是兴旺发达的工商业中心,大多数街区住的都是彼此陌生的年轻人,每年还有大量的年轻人从外地过来从事各种新兴行业,自己也有新型的消费需求。比如说gdp4000亿的江苏昆山,人口二百多万的福建晋江,显然不适合搞六层以下的小街区。

所以核心问题是中国的县城和县城不一样,人口和经济规模可能相差上百倍,根本就不能用一个标准一刀切。几千年以来中国的县都是中央政权控制农业地区的基层据点,根本不是城市,所以彼此之间相差不算太大。现在到了工商业社会,城市有独立的发展规律,国家不可能用行政命令把工商业集中到地级市和省会,只是给县城留下传统消费和慢生活。

去年189期睡前消息节目,静静给大家读过国家主席给国家级刊物《求是》的投稿《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静静再读一下和县城有关的部分。

我国现有1881个县市,农民到县城买房子,向县城集聚的现象很普遍,要选择一批条件好的县城重点发展,加强政策引导,使之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支撑点。

国家领导人说的很清楚,就算以农民进城为主要新增人口的县城也必然会彼此分化,有的县城会成为区域中心城市,有的县算上农村还不到10万人口,长期看来会下降成山区小镇。浙江中部的县级市义乌是全世界的贸易枢纽,往南不到100公里地级市丽水的9个县有6个根本就不考核GDP指标,只要把环境保护好了县委书记就能升官,如果用一刀切的标准来衡量县城建设肯定会出问题。

住建部这份文件最后一部分是《切实抓好组织实施》,里面也似乎认识到了不同县城的区别,静静读一下。

各地要按照本意见要求根据本地区县城常住人口规模、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功能定位等因素,明确适用范围,特别是位于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的县城,要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开展绿色低碳建设。各地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提出具体措施,细化有关要求,可进一步提高标准,但不能降低底线要求。

整个文件只有两个“但”字,第二个就在这一段“但不能降低底线要求”,所以如果没有人提意见,文件成为正式标准,各级规划部门拿出底线标准去考核县级政府,的确有可能对发达县城的城市建设造成一定的影响,媒体的质疑是合理的。

文件规定县城房屋不超过18层,直接的理由是要匹配消防救援能力。原话是“县城居住建筑高度要与消防救援能力相匹配,确需建设18层以上居住建筑的,应严格充分论证,并加强消防应急、市政配套设施等建设”。督工你对消防问题怎么看?

消防救援能力是市政建设的一部分,无非是钱的问题,我就不相信昆山这种县级市买不起直升机和超高层的消防车。就算排除了县级市,只考虑纯粹的县,福州西面有闽侯县,成都东面有金堂县,县城都已经要融入省会了,无论如何摆脱不了高层建筑。

但是如果把市政配套设施的成本综合考虑进来,的确某些县城的经济支撑不起超高层建筑的消防成本,甚至居民的消费能力都不一定能够支撑高层建筑自身的维护,以后某些小县城的人口逐渐外迁,很多楼房的入住率都会跌到一半以下。如果是6层以下的楼房还好办,超高层楼房的电梯、供水、维护成本如果不能有效的摊派,最后还得政府来收拾局面,避免出事故。所以限制高层建筑也有一定道理,但最好不是用行政命令来限制,而是用提高税费的方式来控制。

现在买房子的时候交房屋维修基金,大多数地方也是高层建筑比低层建筑要多至少一个百分点。从现在的趋势看这一个百分点是不够的,将来政府兜底的危险很大,所以政府如果真的不喜欢县城盖楼超过18层,可以明显拉高维修基金的比例,甚至增加高层建筑的买房税率,预先存一笔钱对付高层建筑的风险,经济前景不好的县城自然就会减少高层建筑。

今天的主要内容说完了,最后和大家分享几条简讯。

“开胸验肺”事件与两面人王书记

在我做媒体这个行业之前,南方人物周刊曾经报道过著名的“开胸验肺”事件。河南农民工张海超到耐火材料厂工作,劳动保后条件不好,得了尘肺病,他在北京确诊了,但是郑州职业病鉴定机构说他是肺结核,不能按照工伤处理。在多次上访被阻止以后,张海超找到医院要求切开自己的胸腔,证明自己不是无理取闹。最后郑州大学附属医院给他做了手术取样,但是郑州职业病负责机构还是不认,闹到媒体来调查才认错,给了他120万赔偿。这个案例维护了很多农民工的合法权利,张海超自己也帮助很多有类似病情的工人维权,入选了2009年南方周末年度人物候选名单。

12年后的今天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有了后续,因为当时的新密市市委书记王铁良去年倒台了,检察官的起诉书最近上网列举了王铁良的罪名,总共受贿4100万,其中有40万是张海超工作的耐火材料厂董事长送的,用来缓解南方系的舆论压力。更有意思的是,澎湃新闻回顾了当年的报道,张海超开胸事件曝光以后,市委书记王铁良迅速到张家慰问,抱起张海超的女儿说“海超,哥来晚了”,王书记的两面人表演能力真的是相当不错。

交通系统的脆弱性

另外上一期睡前消息我介绍台湾铁路事故,提到了高铁的安全问题。就在这个清明假期,4月4日沪宁城际铁路的电力接触网被风筝缠绕引发故障,火车大面积晚点。同一天有无人机侵入了杭州机场的空域,大量的航班被迫备降上海。这既说明我们的监测系统有效,也说明了交通系统的脆弱性,现有的设施防无尽的事故还可以,对付处心积虑的恐怖主义就比较麻烦了。就像我上一期睡前消息推荐的讲稿所说,真正的安全还是要在社会工程上下功夫。

睡前消息答疑说“更关注普遍意义的事”

上一期睡前消息节目有观众留言说看睡前消息被同学质疑,说看世界大事没有什么用。督工你说这一期要来回复他的同学,现在你来兑现承诺吧。

首先我要澄清一下,睡前消息的内容“世界大事”的比例并不高,我们优先关注的是国内话题。在国内我们也很少追热点、追国家级项目,而是寻找那些有代表性和普通人生活相关的小事,比如说这一期的第一个话题就是农民卖菜问题。225期睡前消息我们分析了成都理工大学一个专业调整名字的事情。242期睡前消息我提到北京女孩把自己锁在浴室里差点饿死的悲剧。250期睡前消息开头讨论低智商女孩嫁人事件,后面又告诉大家在常州市举报家庭暴力可以拿见义勇为基金。所以如果有哪位同学不喜欢看世界大事,睡前消息也有很多内容可以看。

另外生活的一个现代工业社会,没有人能够避开世界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如果你觉得其他媒体报道的事情太空,离自己的生活太远,说明这些媒体或者不懂得什么消息是大事,或者是不会表达,把很有现实意义的内容写成了套话。睡前消息这个自媒体节目就是要占领其他媒体的缺口,在别人已经报道过内容里面选择话题,然后通过挖掘话题的细节,把国家政策、社会运动和个人生活联系起来。

比如说241期睡前消息节目,我们讨论的是医保目录扩大对普通人的利弊,我们的分析不一定对,但至少提供了一些反直觉的事实和逻辑,可以让大家参考。每个人都要用到医保,每个人都要承受医保的成本,每个人的家庭都要考虑癌症的威胁,这对成年人来说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234期睡前消息节目我们分析了以色列的人工角膜技术,本身只是一个有潜力的技术进步。但是考虑到中国几乎没有人捐人体器官,需要岛国斯里兰卡来捐角膜的事实,这个新闻就有可能改变中国普通人的生活。

从过去两年的话题看,我们最关心的内容是养老、教育、就业、城市建设和文化产业。对于大学生来说,大多数教育矛盾在自己的身后,养老、税收和就业在自己的未来,当下的文化产品可以用少数游戏来替代,所以可能会觉得我们的话题还是太“硬”。但是我相信随着学生时代的观众毕业,直接承担社会压力,我们的回头客会越来越多。B站是一个年轻人的网站,我们在这里陪着年轻的观众一起成长,一起观察这个国家的变化。

我想那位同学不仅仅是说世界大事离自己太远,还有一种意思就是关注这些事情也改变不了什么。那督工你怎么解释媒体关注度与现实的矛盾呢?

首先媒体内容和观众和读者的关注结合起来是可以改变社会的,否则媒体也没有必要存在了。我刚刚提到了2009年的“开胸验肺”事件,张海超个人付出了难以想象的代价。但是最终的诉讼胜利也和南方系的媒体报道和读者的关注有关。后来张海超帮助其他工人维权,把自己的代价化作其他人的福利也有媒体的一份作用。

当然自媒体和传统的主流媒体作用是有一定差别,但是自媒体也能推动社会变化。228期睡前消息节目我们回顾过成都女孩感染新冠肺炎以后流行病公告泄露隐私的事件,这件事一旦爆发出来就引发了自媒体大讨论,最终大家发现我们其实并不需要知道感染者的生活细节,不需要知道这个人的职业、年龄和性别,只需要知道感染者出现的公共空间、时间和地点,就能判断自己的风险,隐私和公共利益之间根本就没有冲突。接下来上海首先改变了疫情报告的格式,不再详细报告个人信息,得到了社交媒体的一致赞扬,全国其他地区也跟进,这就是典型的社会进步,每个观众的关注,每个自媒体的参与者都是有价值的。

当然社交媒体平台上每个热门话题都有上百万人参与,你一个个人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无论是否了解事情的深层逻辑,都只是百万分之一。但是了解社会现实,参与社会话题依然有意义。

人类和动物的生活状态是有明显区别的,动物的主要生存方式是适应环境,为此不惜改变自己的基因。人类的主要生存方式是改变环境,这里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社会环境,参与社会话题就是人类主动性和尊严的体现,这也是我们国家民主制度的基础。前面我提到住建部拿出一个文件,要向全国人民征求意见,我们为了自己,为了别人都应该给出正确的反馈。

当然有些观众说看睡前消炒股赚过钱,还有人说看睡前消息考公务员多答了几道题,面试的时候直接用上了节目内容。这对于个人生活方面的用途,我很高兴能够发挥一点正面作用,但是也提醒大家,这非常依赖于运气。上一期节目就有观众留言说看睡前消息介绍光伏产业进场就亏钱了,所以我不认为这是睡前消息节目的重点,将来黑岛同学的财经节目“避雷针”倒是可以帮大家绕开一些陷阱。

最后提醒各位观众,我们节目的大多数内容素材源于公众号“睡前消息编辑部”的每日新闻列表。过去一年这个公号登载了不少广告,也带来了一些问题,238期睡前消息节目我还为自己的广告失误道过歉。最近几天观众可能注意到了,公众号的广告暂停调整以后重新上线广告,希望观众能够理解我们制作节目的经济压力,支持我们各个栏目的运营。

好,258期睡前消息到此结束,感谢各位收看,我们周五再见。


257约1.5亿印度人要聚会,有大壶节谁怕病毒?259椰树集团广告有争议,也许需要“人民陪审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