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消息265期:没有房产税没动力搬炼油厂,需要把滩区居民从“农业人”变成“工业人”,“茅台院士”落选,黑客入侵大公司,赵丽颖的“深思熟虑”冷静期

字数:6762

2021年4月23日睡前消息文字版第265期

【睡前消息265】搬厂还是搬人,山东的账要好好算一算

大家好,2021年4月23日星期五,欢迎收看265期睡前消息,请静静介绍新闻。

搬厂还是搬人,山东的账要好好算一算

济南主城区的东北角有一个中石化所属的炼油厂,1971年开始建设。济南炼油厂建设初期和主城区差不多有10公里的距离,但是现在城区逐渐扩大,已经把炼油厂包围起来了。炼油厂更靠外的地方有高铁站和大量居民小区,所以从21世纪初开始,当地就有人建议济南炼油厂搬迁,保证城区的安全,也提升环境质量。过去十几年在房地产行业和当地居民的传闻中,每年都会有炼油厂搬迁的消息,导致房价波动。今年4月6日济南工业和信息化局在人民网的留言板中给出了确定的消息,拥有50年历史的济南炼油厂不搬迁,而是就地转型升级。督工,在px项目连续引发社会抵制之后,中国石油化工企业已经开始向少数产业园区集中,避免和密集居民区接触。济南市政府作为地方利益的代表,为什么会支持央企炼油厂留在城区继续搞产业升级呢?

大型石油化工企业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工厂,搬迁成本相当不低,济南的炼油厂在行业内不算大企业,但是管线的复杂程度可能要超过身边济南市的全部市政系统。1971年建厂的时候,济南炼油厂的设计炼油能力只有每年50万吨,但还是用了4年才投产。现在工厂每年产量已经达到了750万吨,搬迁期间至少四五年不能生产。而且石化工厂不能简单的平移搬迁,必须和地形、风向、交通基础设施配套,重新规划生产线布局。而石化工业的设备基本上都是为特定布局量身定做的,搬迁厂区意味着大多数设备都要重新制造。所以搬迁对于石化企业来说是个伪概念,等于新建工厂。

就算不考虑搬迁成本,石化产业的产品价值高,很难长期储存,上下游往往都是紧密配套,生产进出都有严格的计划表,生产线一旦启动就要不间断的运行,除非提前几个月甚至几年协调好供应链,按照计划检修,否则日常停产就意味着重大事故,相当于火车停在铁路干线上,就算不撞车也会导致整个体系顶转,上下游都要承受巨大的代价。

所以一般来说,石化企业都是趁着全面的产业升级,换掉整个厂区落后的旧设备,到新的地方搞新生产线。如果没有全球的行业大洗牌,那只有靠政府补贴才可能搬迁,但是政府一般出不起这笔钱。

比如说上海市一度准备花500亿让高桥石化搬走,但到现在也只是搬掉了一些辅助生产线部分,炼化生产线还在正常运转。2014年南京为了开拓都市圈空间,提出十年搬迁计划,准备关停四大工业片区的全部工业,也确实陆续搬走了一部分工业,但是南化集团、扬子石化、金陵石化都留在原地不动。

济南的本级财政收入只有上海的1/8、南京的一半,搬不动这个炼油厂也很正常。

另外济南炼油厂是中石化的产业,大型国企按照惯例不能随便给钱遣散员工,搬迁就要带着全部员工走,还要给他们建生活区,解决家属就业、子女就学问题,哪怕是不适合参与产业升级的员工,也要努力培训,想办法在新的生产线上安排一个闲职。这对于50年的历史老国企来说又是一大笔成本,济南市政府恐怕真的出不起搬迁的钱。

督工,你刚才说产业升级才能提供足够的搬迁理由,但是山东省的炼油石化产能一直过剩,而且普遍规模小,生产技术水平低,这几年官方一直在努力推进集约化,压减落后产能,淘汰年产量500万吨以下的炼油厂。新建石化园区的产能都是千万吨起步,还要把完整的上下游配套企业都塞进去。济南这个炼油厂过去几年不断升级,才勉强能达到每年750万吨的原油综合加工能力,而且缺乏下游配套,是个产业孤岛,从规模上来看也应该搬迁。就算中石化自己不想关厂重建,起码山东省和济南市也会施加压力,希望炼油厂搬出济南城区。现在从人民网的信息看,是济南市方面宣布炼油厂不会搬迁,就地产业升级,长期生产。这是为什么呢?

山东省压缩地方炼油厂原因是本地的炼化产业普遍质量低。山东省的地方石油工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因为两件事出名,一是偷油,二是小炼油厂多。最近几年山东省已经很努力的在控制地方炼油厂项目了,还是拥有全国70%的地方炼油厂产能。但是山东炼化总产能只占全国的28%,这说明山东的地方炼油厂普遍规模小,几十家地方炼厂只有六七家的产能超过了500万吨。

这些地方炼油企业一方面拿不到优质油品,另一方面技术水平差,往往要靠参添加剂来以次充好,市场口碑一直很差,再加上偷偷排放污染,地方政府自己都逐渐受不了这些企业了。相比之下,济南的炼油厂虽然不是最先进的超级大厂,但是和周围同行的水平相比显然是值得保护的山东优等生。

在产业配套方面说,山东省的地炼靠燃油市场发家,省内缺少下游px设备,同样的原料拿去生产汽油,一吨卖3500,生产px一吨卖8000。而山东的重整生成油几乎都全部拿去做了汽油,利用率低,附加值小,对于地方经济来说,长远来看不是好消息。

现在国内陆续建成了一大批的一体化大炼化项目,辽宁的恒力石化年产2000万吨,浙江石化年产4000万吨。山东省这些地炼企业早晚要被市场挤死,所以山东省政府自己也很头疼,逼着地方粮油厂集约化提高质量。

2017年山东东明石化响应政府号召,联合15家地炼企业成立了山东炼化集团,但是东明石化自己就不大,只相当于两家中型地炼企业的规模,在集团里面话语权很小,陆续有股东宣布撤资退出集团。过去几年山东炼化集团做的最大的项目就是在2020年8月成立了地产公司,在济南东部买了一大批住宅用地。看看这些地方炼油厂的操作,济南的中石化炼油厂实在算是出类拔萃。

这些地炼企业当初建设的时候缺乏规划,甚至根据潜规则靠近偷油的产业链开设生产线,上下游缺乏配套,进料依靠港口,出货要依靠公路,抗风险能力很差。去年疫情期间,由于物资供应紧张,交通停滞,山东地炼普遍停工停产,开工率不到37%。而济南炼化厂依靠中石化系统几十年建设的管线设施维持了稳定运行,支撑了当地口罩生产。

除了口罩之外,正常情况下本地保留一个高质量的炼油厂,能够就地配套供应一部分石化物资,保证本地下游轻工业正常运转,同时也能保证基本的社会秩序,不会因为交通事故挡住油罐车,本地就加不上油供不上气。

既然济南炼油厂是同行业的优等生,在地方炼油厂实现产业升级之前,山东省肯定希望中石化的企业稳定运行。

对于政府来说企业最重要的价值当然是缴税。地方炼厂污染大、波动大也就算了,绑架基层政府偷税漏税才是最大的问题。而中石化的济南炼化厂不仅生产稳定,同时也是济南市的重要税源,每年净利润五六个亿,纳税80亿。如果中石化不得不搬迁,肯定不会把企业留在济南,甚至未必会留在山东,毕竟南面的连云港就有非常庞大的石化基地和配套建设,所以反而使济南市出面要求炼油厂留下。

但是炼油厂留在市区里面总要有人承担成本,那这些问题怎么解决?

的确中石化的项目就算比其他企业安全一些,但终究是个巨大隐患。别的不说,大炼油厂必然有地下输油管线延伸到厂区之外,平时可能水土污染,大规模泄露有爆炸的隐患。2010年大连金州区输油管道爆炸,2013年青岛黄岛区的输油管道爆炸,都说明炼油厂和地下管道的潜在威胁应该在规划上去考虑到。但是济南炼油厂建厂的时候周围本来没有这么多人口,最近20年城市快速扩张,才把炼油厂包进了市区。中石化这几年不断追加环保设备投入,但是厂区空气还是有明显的味道,就算证明无害也会对周围产生心理压力。

国土局和规划局显然低估了炼油厂的搬迁成本,把它当做一般性的工业项目看待,所以舍不得规划足够的绿化隔离空间,而是直接在周围规划了大片的住宅区。现在一算账发现炼油厂搬不起也不能搬,才制造了今天的矛盾。

从这些事实来看,短期内济南炼油厂是不会搬出市区的。长期来看,搬迁还要取决于两个条件,山东的工业升级和全面的房产税。山东的GDP总量相当不低,虽然前两年挤了一次水分,现在还是有7.3万亿,仅次于广东和江苏,比浙江多了差不多1万亿。这7.3万亿的GDP主要是用工业来支撑,刚刚国家电网公布了2020年用电数据,山东的用电超过了广东省,是中国第一用电大户。

但是长期以来山东的工业以县级市的民营地方工业为主,虽然总量大,但是缺乏高质量的大企业,拿不出多少全国知名的品牌,往往是靠传统产业发展到几十亿的产值就遇到瓶颈,开始搞房地产和奇奇怪怪的投资。这说明山东自己缺乏中心城市,也没有办法融入南北两个城市群,在现有的发展模式下山东很难升级产业链。地方炼油厂的例子只是整个山东省工业的缩影,如果山东不能解决全省工业升级的问题,作为弱势省会的济南一定摆脱不了市区内部的中石化炼油厂。

另外从长期来看,还是要回答搬迁谁出钱的问题。练油厂周围的土地相当比例已经是私人房产了,否则也不会产生这么多搬迁的神话。这些居民和商业企业都等着炼油厂搬迁自己的地产大幅度升值,他们是炼油厂搬迁的最大受益者,只有他们也出钱,济南市才可能放弃一点整体利益,解决东北片区的居住环境问题。在现有的税收体系下,政府不太可能找已经卖掉的房子出钱,但是如果普遍征收房产税,政府就有动力提升现有小区的居住环境,提高房屋交易价格,收更多的房产税。

现在济南市区的房价已经普遍1平米二万多甚至3万块了,炼化厂周围还是1万出头,如果现在收房产税,这里也是税收洼地。到时候收了房产税,政府算一笔账发现花几百亿迁走炼油厂,整个东北片区的房产价值都上升,都能收更多的税。而且这种税收不是来自于炒作,而是来自于实实在在的环境改善,是合理合法的稳定税源,政府就有动力修补之前规划失误了。

2019年观视频年终秀我的演讲标题是《社会斗争讲科学,中等收入无陷阱》,主要观点是政策应该量化,应该用实实在在的数据算账,而不是陷入道德争议,制造中等收入陷阱。在济南炼油厂这个例子里面,山东的整体工业水平是政府算账的基础,房产税是让政府准确算账的工具,只有两方面的条件都具备,社会才能改善自己的福利,以后中国大多数改良或者改革都会遵循这个规律。

需要把滩区居民从“农业人”变成“工业人”

说起山东的搬迁问题,去年山东有一个全省性的“合村并居”运动,制造了很大的矛盾,然后被叫停,134期睡前消息节目我们用了一整期来评论这件事情。今年春天山东省又开始宣传一个涉及上百万农民的搬迁项目,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作,到4月份已经基本完成。督工,山东为什么要在“合村并居”运动之后继续拆农村呢?

这一波拆迁是解决166年来的历史遗留问题,给清朝和民国时代做一个比较完美的收尾,无论舆论场有没有相关的问题,滩区居民都要搬出来,越早越好。南宋之前大多数时间黄河的河道虽然有变化,但是主要走向和今天差不多,穿越华北平原流入渤海。

1127年北宋灭亡,1128年岳飞还是一个失业的低层军官,南宋政权没有稳定的军事力量,只能挖开黄河给金朝军队制造障碍。这导致黄河放弃了北方河道,向南抢占了淮河河道注入黄海。黄河带来的大量泥沙摧毁了淮河水系,在江苏、安徽北部制造了严重的水灾,最严重的时候黄河一路冲到长江北岸,在扬州和长江合成一条河,沿途制造了一大批泛滥区域,其中最大的一片水域是中国第六大湖洪泽湖。这些洪水长期排不掉,旱季慢慢蒸发,留下水里的盐分又制造了几千万亩盐碱地,导致苏北和皖北连续几个世纪都是野蛮化的贫困区。

到了明清时期,本来黄河有返回北方传统河道的趋势,但是都被政府阻止了,因为明清的首都和大多数军队都在北方,又不肯放开海运,只能依赖以淮阴为中心的大运河提供江南物资。而淮阴又是黄河与大运河的交叉点,必须维持这里的水流现状,结果就是淮河流域经常有洪水,山东地区经常有干旱。

1853年太平天国夺取了南京,截断了大运河,清朝不得不放弃运河航运,同时也丧失了维护畸形水利设施的财力。所以1855年黄河在河南封丘铜瓦厢决口,改道归北,利用大清河河道重新入海,淹没了河南和山东的大量地区。

接了几十年黄河是一条在华北平原来回摆动的季节河,制造了大量的难民,也给太平天国之后的捻军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直到光绪年间,清政府终于腾出力量,在新河道的两侧修筑了大坝,把河道固定下来。但是清政府并没有钱赔偿大坝之间的农民,而且黄河各个季节的宽度区别很大,平时黄河大堤之间大多数面积不是水面,而是河滩,当地居民只能继续依靠这些滩区土地来种地生活。

清朝末年华北平原的人口压力非常大,经常因为土地爆发矛盾,义和团运动的起因就是一部分人口加入教会,借助外国势力抢占土地。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经济上弱势的河滩居民不可能靠自己的力量搬出去,只能在每年爆发洪水的地方生活。

黄河年年泛滥,滩区因此不太缺水,多年平均的粮食产量还不算太差。但是如果遇到大洪水,不仅没有收获,连人身安全都保证不了。人类在这种环境下,生育策略必然是拼命多生孩子,用数量来对抗风险,这导致黄河滩区人口爆炸。在这次全面迁移之前,河南和山东两省的黄河滩区总面积是3000多平方公里,耕地286万亩,人口160多万。这样算下来,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500人,听起来不算太夸张。但是考虑的整个滩区没有城市,甚至连稍微大一点的村镇都没有,所有的居民都是小村落的居民,这个密度就非常恐怖了,这意味着巨大的风险和经济停滞。

黄河一直是复合式河槽结构。在汛期洪水会漫上河滩,淹没建筑和农田,一直淹到两边的大堤,在滩区形成严重的淤积。河滩淤积的情况下,滩区和日常的河槽之间形成落差,会相对压缩河槽,提高河槽内的流速。而且因为泥沙淤积的河滩退水过程中回流到河槽的是清水,等于河槽的泥沙被挖到了下游的滩区,形成了“淤滩刷槽”的效果。

比如说1958年黄河特打洪水,滩区淤积了10.2亿吨的泥沙,3000多平方公里的滩区平均抬高了20厘米,而河槽内的泥沙减少了8.66亿吨,加大了河槽深度,提高了黄河的过水能力,对于黄河防洪是有利的。

但是对于滩区居民来说,滩岸淤积意味着农田道路和建筑被周期性毁灭。滩区的建筑必须建在高台上,当地人总结自己的生活,每一代人都要经历“三年攒钱、三年垫台、三年建房、三年还账”的过程,然后每年都要在洪水后修补高台,如果遇到大型洪水,整个村子都不一定能够保住。

1952年到1970年陶城埠运河交叉口以上的河道一共有256个村子整体垮塌消失,70年代国家投资兴建了一部分护滩工程,黄河水量也逐渐下降,大面积村子消失的事情才逐渐减少,但是个别村子和住房被摧毁还是常事。2017年山东媒体报道,1949年出生在滩区居民刘永彩,有记忆以来已经修了7次住房。

更严重的问题是整个华北平原的安全和滩区居民的生存完全是矛盾的。国家希望黄河排水顺畅,冲垮滩区的建筑,反而有利于保护黄河大堤。国家希望河槽里的泥沙都淤积到滩区,淤积越多越好,这意味着滩区所有的庄稼都被泥沙盖住。所以过去几十年国家对于滩的定位非常尴尬,滩区常年遭受自然灾害袭击,从本地民生角度来说应该进行防洪建设,但是为了整体的黄河防洪,从清朝开始国家就严禁在滩区修筑局部的小堤坝,新中国也不得不继承了类似政策。在人民公社时期,国家经常组织农闲劳动力搞大规模建设,还用城市的工业力量去支援,明显改变了中国农村的面貌。但是黄河滩区完全得不到这方面的好处。

为了缓解当地居民的生活,1974年滩区免收了农业税。但是从2006年开始,全国都免交农业税,滩区唯一的优待没有了。后来国家财政开始补贴基本农田,主要标准就是之前收税的土地要反过来发钱,滩区的耕地过去不交农业税,现在也收不到补贴。最要命的是滩区一个城镇都没有,不许搞工商业,也没有人愿意在周期性洪水中搞长期的投资,以县乡为单位落实的扶贫政策根本用不上,沿黄河一线形成了一片不如西部山区的贫困带。山东是全国最早消灭国家级贫困县的省区之一,但是沿黄河存在大量分散在各县的特困级村镇。

最近几年山东为了给扶贫工作收尾,终于决定要用移民来解决问题,逐步把滩区的人口搬到大堤外面,或者是用大型挖沙船集中吹填大面积的高大村台,平均每个滩区居民要投入10万扶贫款,代价很大,但是至少解决了滩区居民一辈子都在修房子的问题,这就是我们看到的滩区移民。

滩区的居住问题解决了,但是他们赖以生存的100多万亩土地还留在黄河大堤里面。他们怎么样才能真正脱贫呢?

中国现在的扶贫标准一般要求每年人均纯收入4000元以上,普通的农民至少要占用十几亩土地、种一万多斤小麦才有可能赚这么多,明显超出了普通农户的人均耕地面积,所以本来也不能指望种粮食脱贫。至于说工商业和高附加值的农业,在周期性淹没的土地上是搞不起来的。现在各地有一些滩区扶贫的计划,比如说济南章丘区要做特色旅游业,搞了一个“黄河之恋”项目,修了藕池、果林,举办“藕遇黄河丰收节”,自称开业以来接待游客近千人次,对于大型旅游项目来说完全等于不赚钱。

之前还有人提出黄河滩区的千万吨奶业工程,要到滩区种植牧草。但是现在的畜牧业是集约业化大工厂模式生产,几乎不想要人来放牧,滩区居民只能单纯作为土地所有者出租土地。为了保证滩区的居民收入,当地政府人为抬高了租地价格,一亩地租金600到1000元。如果没有政府补贴,畜牧业企业根本就不会进来,这也不是可持续发展的办法。

所以既然滩区居民搬出来了,既然我们希望黄河滩上除了淤泥什么都没有,就必须彻底放弃靠农业脱贫的想法。前面一个话题提到了山东工业水平,虽然缺乏高端工业,但是中低端传统制造业还是很发达的,可以吸收不少简单劳动力。国家如果希望通过补贴一劳永逸解决滩区问题,就应该把钱花给制造业企业,让他们愿意接受和培训滩区的简单劳动力,给他们一个五年到十年的过渡期,彻底和农业社会告别,这样才能避免滩区的问题再传到下一代。

最后我和大家分享几条简讯。

“茅台院士”落选

244期睡前消息节目我们分析了茅台集团推荐工程院院士的问题。最新消息,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21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其中没有茅台总工程师王莉,工程院和贵州融资平台都维护了自己的最大利益。

黑客入侵大公司

4月21日黑客入侵了苹果代工厂广达公司的计算机,拿到了苹果未上市产品的设计图,要求拿到5000万美元赎金,否则公开图纸。上周4月14日荷兰一家大型物流公司被黑客攻击,邮件服务器被加密,要求支付赎金,结果荷兰全国物流体系都运转不灵,超市里边买不到奶酪。现在巴克尔物流公司的电脑系统已经恢复了,但是没有透露是否支付了赎金,我估计黑客这笔是赚到了。随着电子货币的普及,传统的盗窃和抢劫难度越来越大,估计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新型抢劫或者说绑架案。

赵丽颖的“深思熟虑”冷静期

最后,今天最大的八卦新闻是赵丽颖冯绍峰离婚。在多次否认离婚传闻乃至起诉别人诽谤之后,双方共同宣布“深思熟虑,友好协商”以后离婚。很快就有微博用户对这句话发出了与时俱进的灵魂质问,不到30天冷静期是否能够宣布自己离婚是“深思熟虑”?以后明星的婚姻段子又多了新素材。

好,265期睡前消息节目到此结束,感谢大家收看,我们周日工作日再见。


264向全国发公开信 “求饶”,义乌出了什么事?266蛋卷纪念特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