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睡前消息文字版 >
- 2021年(216) >
- 七月(295)
睡前消息300期:朝圣华西村,开播2周年特辑
2021年7月12日睡前消息文字版第300期
【睡前消息300】朝圣华西村 开播2周年特辑
每天都在演播室录节目,实在是烦死了,所以今天就要出来旅游一下。但是出来旅游不做节目大家会失望,所以今天我们的节目就在我们的旅行中做。
对于我和我的父辈来说,华西村是过去几十年发展路线的一个代表,是一个圣地。今天我来到了天下第一村,很开心,去看一看。
这里是华西村的正门,进去中国华西村——天下第一村,这就是我在政治课本上看到的镜头。在这个牌匾的背后,这两侧这种独栋建筑,这才是华西村最主要的特色。想必他建的这两侧也是让别人一来就看他最好的住宅区。
我有一个习惯,要了解一个地方,首先要看这个的博物馆。这博物馆好像没有多少人,我们今天上午可能我们这一车人就要贡献他一半的这个营业额了。
来到华西村,我们也没有想到一进他的公园迎面是一个孔庙。这座孔庙的形制各方面都很完整,只有这个龙看起来实在是有点卡通,像是在超级玛丽的一类游戏里跳出来的。
“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更神奇的是,在孔子庙的隔壁还有一个孟子庙,这里明形制上明显是仿造了山东邹城的那座孟子庙。这里有一道门,这夜深人静的时候,圣人和亚圣两个人可以在这里打开门聊聊天。
这是华西村的博物馆兼故宫,虽然四个角只有这一个角有角楼,但真的这个角楼做得很精致。走进来先看到了太和殿,这院子里有个阴沉木是从三峡搬过来的。到了太和殿里面,右手边的展品并不意外,是一批透着农民淳朴风格的展品,风格一言难尽,比河北的“冀宝斋”正常不少。但要是说有文物价值,那有点亏心,只能说是符合村级博物馆的身份。但是左边这片宋瓷还是有点震撼到我了。所谓“家财万贯不如宋瓷一片”,宋瓷如果都是真的,拿出来顶个几亿的资金缺口问题不大。听说华西村现在有挤兑危机,可以让投资人来这个博物馆看看,估计就安心了。现在我周围一个保安都没有,华西村还真的是家大业大,不拿这笔资产当回事。
走过太和殿,果然是乾清功,主要的展品是领导人题字,我对书法没有研究就不评价了。对于我来说,这里最重要的展品是只占几十平方米的两面照片墙。华西村原本只是个300多户1000多人的村子,对应今天华西一村的位置,是现在大华西村的中心。
后来随着经济发展,周边的差不多20个村子也被划归了华西村管理,它的辖区面积从不到1平方公里,扩大到了35平方公里,人口总一两千人扩张到3.5万。这35平方公里被统一划分成13个区域,也就是现在的华西一村到13村,面积和人口都差不多是苏南一个乡镇的规模。
现在我们离开华西村的博物馆,到了外面的世界公园去。我背后这个大家应该已经看出了是一个凯旋门。虽然我不是很理解上面为什么有个小黄鸭,但从大小来说,它这个规模还是不小的。
这里是这个天文台,看起来有点破旧了,原址在德国,爱因斯坦就是在这里悟出相对论这一套理论的。
现在我们上了华西村的索道,要爬他这里最显眼的一座山就是博物馆后面这座山,我们上去看一看有什么神奇的地方。
这是山寨的美国国会大厦上面放的自由女神像。
我现在到了华西西村的天安门,前面是广阔的苏南平原,脚下是这里仅有的一座山,背后天安门两边两个菩萨,我也就不知道说什么了。
这条小山脉叫砂山,最早的华西西村就在砂山南侧的山脚下,再往南有条可以通行货船的河道——应天河,联通了张家港。华西村发展钢铁工业,依靠的就是应天河的水运条件。华西钢铁公司的厂房沿着河道西侧一字排开,后来炼钢厂旁边又陆续建起了钢材厂、化纤厂、水泥厂和其他配套工业。现在的砂山是大华西村的地理分界线,吴仁宝用一句话总结过大华西村的规划思路。“山南钱庄,山北粮仓,中间天堂”。华西村的核心区是华西一二村和三村的部分区域,这几块地方属于老华西村,华西村的主要景观和别墅群都在这里,也就是中间天堂。
再往南是三村的剩余部分,以及四、五、十二、十三村,华西村后来发展的一些工业配套产业主要在这里,所以叫山南钱庄,村民的居住条件明显就要差一些了。
其他几个村子在砂山北侧,要穿过隧道才能到达。山北主要从事农业种植,除了圈起来的小种植园之外,建筑看起来不如苏南的平均水平,路况也不如山南的核心区,这是山北粮仓。
这里就是华西村比较普通或者是比较大众的房子。这些房子以80年代、90年代甚至是21世纪初的标准来说,都是非常好的农民住房了。现在再和苏南一带的农民住房相比,它无论从便利性、从基础设施还是从这个房屋本身的水平上来说呢,只能说是一般化,甚至来说是有些偏下了。
前面道路两旁是华西村最好的房子。这些住宅和连在一起的那些独栋相比,那明显面积要大,房子要漂亮,前面还有很大的花园,这种大house不管放在中国哪里,这还是很好的。这里的这种独栋和连排还不一样的。最重要一点,它每一栋房子都是有自己形式的。
当然这华西村有它的优点,它是基本来说最差的户也能住上这种房子,这一点还是很值得称道的,没有问题。它作为一个80年代和90年代典型,从这些房子来看绝对当之无愧。我们到现在也会觉得这个很了不起。但是如果你现在和周围的房子比,不敢说拿不出手,只能说是一般或者说甚至是在苏南地区有点偏下了。
我们现在来华西村,就是想知道过去20年,过去十几年,华西村发了是发生了什么,以至于它没有保持住80年代和90年代中领先地位。
要解释这个反差,我需要回顾一下华西村的发展史。华西村挂上“天下第一村”的牌子是80年代后期。但是它村办工业的起点要比“改革开放”这个词早得多,只是自己不太宣传而已。我们刚才去博物馆看到的那些黑白照片,就是他早期工业化的证据。
1961年江阴县华墅人民公社调整了下属生产队,成立了华西村的前身华西生产大队,吴仁宝就是第一任大队书记。
吴仁宝非常善于领会时代政策精神,他和华西村最早出名的事迹并不是搞工业,而是率先跟进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大规模平整田地,修了农田水利。因为吴仁宝搞集体农业的执行力强,从60年代开始华西村就是苏南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标杆,它被上级媒体集中报道,本地的政府也因此发放了很多物质奖励。从留下的影像资料看,从六七十年代开始,华西村的居住条件就和周围农村拉开了明显差距,主要是由水泥、机制砖建成的二次楼房。这说明当地政府专门为华西村调拨了稀缺物资。
在六七时间代,集体经济领头人往往会专心搞农业。但是在吴仁宝靠农业获得各级政府关注以后,开始琢磨搞工业了。作为集体农业的模范村,华西村不仅比一般的村庄配备了更多的农业机械,还拿到了几辆当时农村非常少见的汽车,可以满足初步的运输需求了。依靠这份家当,华西村在1969年开办了第一个五金厂进入了制造业领域。一般认为吴仁宝以社队企业的名义合法开办了五金厂,符合当时的政策。吴仁宝在70年代中后期一路升迁,从村级干部一直当到了江阴县委书记。这也证明70年代的上级政府并不反对华西村搞工业。
70年代的华西村赚了多少钱很难说,某些资料含糊不清的指出,工厂在最初的十几年累计产值几百万,利润率达到了30%到40%。这意味着1980年前后的华西村积累了差不多100万的资本,人均的设备水平已经不比一些地方国企差了。
80年代初之前十几年因为集体经济而快速提拔的干部基本上都靠边站了,甚至被撤职审查。吴仁宝这个时候以退为进,从江阴的县委书记职务上下来,主动回到了华西村当村支部书记。1981年正是分田到户的时候。但是吴仁宝凭借自己的权威压住了村民分田的趋势,继续搞集体经营农业,农业只占用了一小部分劳动力,其他的劳动力都去搞工厂,一直到2003年退休,甚至一直到2013年去世,吴仁宝都是华西村实际上的唯一领导人。
现在回头看1981年的华西村搞工业有几个明显的优势:
一是70年代积累了工业资本和基础设施。
二是有一个行政级别非常高的领导人,可以最大限度压制不同意见,集中资源搞建设。
三是村民经过了高强度农田水利建设的训练,纪律性比较强,适合搞初级工业。
到了1988年在其他的明星企业还在100万做单位衡量产值的时候,华西村宣布自己已成为了亿元村,已经是一个完全工业化的小镇了。但是如果华西村只是停到这一步,最多只是一个比较富裕的苏南村镇,不会在90年代成为全国仰望的典型。就在其他乡镇企业还在搞低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时候,华西村率先搞了股份化的改革,把村民手里的资金集中起来使用,而不是急着购买消费品。所以华西村领先其他乡镇企业,进入了资本密集型行业,五金厂升级成钢铁厂,纺织业升级到化纤厂,向其他乡镇企业出售工业物资。这次产业升级让华西村进入了最辉煌的年代。
1999年华西村股份公司成为第一家公开上市的村镇企业,地方政府决定赋予它更高的政治地位。从2001年开始,华西村向外大扩张,三四年内合并了周围16个村庄,达到了一个乡镇的规模。2007年华西村宣布拥有集体资产160亿,缴税8亿。同一年三峡总公司也只给国家交了10.2亿的所得税。
因为历史发展起点高,在80年代和90年代抓住了机会,21世纪初的华西村对整个中国都是鹤立鸡群的富裕社区,让大多数城市居民都羡慕自己,和周围的乡镇落差就更大了。
除了我们刚才去过的博物馆和住宅区,华西村最有特色的地方就是我现在所站的幸福大桥。我的脚下是一条河,看这里边货船来来往往,给这边的钢铁厂运来了廉价的原料。
而这位烟雾缭绕的钢铁厂代表了华西村的过去和现在,是华西村过去几十年经济辉煌的基础。
2007年还是纳税相当于大型央企的天下第一村,仅仅过去14年就降到了一个普通的乡镇水平。要理解华西村这个变化,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华西村的产业发展史。
前面我们提到过华西村90年代经历了重大的改革,体制上股份化、产业上重资产化,变成了一个以钢铁为核心的重工业集团。但是在这之后,华西村的体制和产业结构基本就没变过了。直到2018年钢铁冶金还提供了2/3的收入和利润,然后是纺织业,收入和利润都占1/10左右,其他产业只有房地产值得一提。所以要理解华西村的辉煌和相对衰落,关键还是看钢铁行业的发展情况。
苏南地区的工业很大程度围绕着上海这个经济中心运行,上海吃肉附近地区都能喝点汤。80年代末上海重点发展宝钢,其他几个钢铁厂也不甘心落后,陆续引进了国际先进技术。比如说上钢二厂引进了美国摩根的高速线材工艺,上钢五厂引进了西德克虏伯的棒材生产线。
但是就在市区中型钢铁厂技术革新的同时,上海城市发展路线出现了转折,逐步开始放弃市区的工业,尤其是核心区的重工业,这些刚刚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的钢铁生产线必须迁出去。
正好华西村距离上海只有100多公里,又在金属加工行业干了很多年,政治地位也足够到上海市来正面交涉。所以当时的华西村领导层提出了一个口号,“要发财、靠上海,要搞活、靠联合”。这些冷战后期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转移到一个因为政治地位而不缺贷款的明星企业,立刻就开始对周围十几个城市发挥了辐射作用。
无论是用于大型结构体的低合金钢、用于汽车薄钢板的深冲钢、用于机械加工的高强度高碳钢,还是用于紧固件的铆螺钢、华西村都能生产。这套技术体系到了21世纪头几年依然是国内一流水平。这个时候,中国房地产行业爆发,带动了普通机械需求一起增长,所以华西村赚钱赚到手软。
但是到了2008年以后,中国钢铁行业开始整体提升质量,淘汰了落后产能,合并中型企业,形成了一大批技术先进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从烧结矿石一直到钢材成型,都是自动化生产线,各个厂区之间实现了智能化联合调度,明显压倒了之前的中小型钢厂。
而华西村的地理条件并不适合搞特大型的钢铁基地,十几米宽的内河航道虽然支持一个中型钢铁厂,但是运输成本肯定不能和沿海沿长江的钢铁厂相比。而华西村因为自己的政治地位不可能合并或者搬迁,在规模上就必定要落后于一线钢铁企业。
从劳动力素质来看,习惯了传统重工业的本地村民维护不了智能化的新兴钢铁企业,尤其提供不了足够的工程师。如果引入大量的外来高素质劳动力,先不说还有没有上海工业外迁这种好机会,就算是有,大量的关键职位交给职业经理人和外来的大学生,对村里现有人口的就业又是个冲击,甚至会改变现有的分配格局,冲击华西村的权力结构。
所以21世纪的前十来年,华西村钢铁厂的技术升级都是局部的改造。比如说环保减排,缩短生产线,在某些关键环节实现了热送热装。这些改良也许可以给中型钢铁厂续命。但是无论如何不能再维持华西村和周围普通企业的产业落差了。
后来吴仁宝的儿子吴协恩接手了华西村,他也知道华西村的制造业升级基本到头了,一度打算把所有的工厂都关掉。但是它解决不了村民的就业问题,所以我们现在到华西村还是能够看到以钢铁厂为核心的城镇格局。
2013年吴仁宝去世以后,华西村的领导层虽然没有放弃工业,但新的投资已经很少投到本地了。就算是老本行钢铁工业,新建的厂区也不在华西村,而在河北唐山。华西村本地的工厂技术基本停滞在十几年前,实际上的分红和工资也逐渐落后于周边城市。
就在实业衰落的同时,华西村依靠吴仁宝家族内部的人才做决策,对外的投资效率也不怎么样。到了今年年初,华西集团传出了资金链紧张的消息,遇到了资金挤兑,而挤兑的主力恰恰就是华西村自己的村民。
当然华西村领导层有两代人积累下来的权威,还有几十年积累的外部关系,很快就宣布度过了危机,避免了挤兑规模扩大。但是一般认为华西集团只是兑付了借款本金,安定人心,连利息都没有付足,华西村的流动资金依然很紧张。
华西集团没有上市,不用及时向外界公布财务数据,但是他前几年发行过债券,从相关的评级报告提供的数据看,到2017年末,华西集团的资产负债率已经接近了70%,主要流动性指标也都不好看。到了2019年很多媒体都拿到了证据,为了帮助华西集团解决流动性资金不足的问题,无锡市政府出面召集协调会,希望债主能够放宽期限,不要压垮这个全国知名的企业。
2021年华西村遇到的资金挤兑问题不应该看作疫情打击下的偶然现象,而是长期积累的深层矛盾在持续爆发。从80年代到21世纪,华西村做全国发展样板的时间有几十年,超过了上一代的山西大寨、河南林县红旗渠。这个身份除了在资金和争取项目方面有帮助,也给华西村带来了持续20斤的旅游光环。在实体工业相对落后之后,看起来旅游业是华西村寄予希望的经济增长点。
华西村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就有了这边9座塔楼和这座300米高的龙溪大厦,上面顶了一个大球。接下来我就要去这边的商业区看看华西村为了拯救自己经济做出的努力。好我们去看看。
左边就是那个天下第一村的幼儿园,规模相当大,这也反映了八九十年代人口爆炸时期的这种孩子,现在各家都生不出这么多的孩子。
现在职工宿舍早期这是华西村本村人住的,现在已经主要是给外来的务工人员住了,放到十几年前二十几年前这也算不错的房子,只是现在看这个形势落后了一点。
我们现在走华西村最漂亮的一条大道,进入它的正门附近。哇这两排狮子相当惊人,你可以说是工业品的成就,也可以说是手工业的成就,不太一样,但又很相似,很难形容这种景观。这两边现在是华西村体育馆,没有什么人,但是规模还是不小的。
现在我们去华西村的最顶上72楼,这个电梯现在我耳朵已经有耳鸣状态了,上的好快。我们现在就在这里这个球里面。华西村的一些特产,有些是贴牌在外面生产,但是都打了他们自己的牌子。我们已经在外面看到华西村白酒,我看五粮液合作的。这是个1961年的华西村,在吴仁宝就是正式接管华西村的时候的样子。
来输入1981,缺水,缺水,那一会要去水汇所,来金会所,金会所。我们现在去六十层金会所看一看,虽然不缺金,但还是缺的。看看这个一吨重的金牛,一吨重的金牛想想没有多大,因为你金的密度很大,它应该是空芯,要实形芯,不会多大。
土豪金装修绕一圈,他现在每一层都是环形结构,除了这个一吨重的金牛之外,它这一层的装修也都是金的。我们来看看你们是什么?
好,作为一个40岁的中年人,我发现90%以上的游客都比我年纪大,扶着拐杖来看华西村已经是一种常态了,这说明华西村的旅游光环正在快速褪色。旅游业也许眼下还能吸引一些老年人,但既不会有回头客,也吸引不了年轻人。
你看我说是铜牛吧,真的有个水玲珑会所,打算脱了外套去洗个澡。不意外的话,这应该是铁牛。果然是铁牛。那请问土是什么?我们这好奇让他从解析。到处都是鼎,原来火的意思是火锅。
还是犀牛,主要是这个。两只脚的犀牛,这个犀在这个温度下就可以。这如果是到了零下十几度,它是直接化成粉的。
这是八九十年代华西村曾经让全国人民羡慕的生活,后面有独栋住宅,有车,一家之主上班,然后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这当时向全国人民广播,这是天下第一村的底气。
华西村过去的成功有两个关键历史节点。
一、80年代初,由强势领导人抓住了“人”的因素,向工业全面转型,发展了劳动密集型工业。
二、90年代再次发动强势领导人的权威,搞股份化转型,发展了资本密集型工业。
这两次转型塑造了华西村的经济体制,也加强了吴家领导层的权威。在对外宣传的时候,华西村宣称主要的资产都是村集体所有,但实际执行起来,华西村实行的是“村企分开”二元制度。
现在的华西村实际上是16个村合在一起的镇,但实际上早期人口组成的中心村和新增人口是有区别的。中心村一两千人口,周边村有3万多。理论上来说,所有的村民都可以获得或者购买集体企业的股份。但实际执行下来,新村民拿到股份的比例很低,多数股份都在中心村。这些并入华西村的新村民,除了少量的福利补贴之外,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就近在华西村的企业就业。华西村企业的薪酬与到其他苏南地区一般的工厂打工差不多,但是离家近,工作也比较稳定。
至于说老村民名义上是股东,但基本不行使股东权力。根据2017年新京报的报道,华西集团的股份只有1/4被分配给这些村民,其余全都是村委会代持。这样村委会就借助二元结构拿到了不受制约的权利。对于一两千的中心村民,他们可以宣称自己是代表3万多人的村委会,所以要代持股份。对于外围的3万人,他们可以宣称自己代表中心村一两千人的股权,只要给这一两千人分了红,就可以做任意的经济决策。
这部分分红就是几十年前就传说的家家户户百万存款,但存款其实是要打引号的,因为80%的分红直接强制储蓄,村民只在名义上拥有,在极特殊的情况下才能打报告取一部分。
吴仁宝直接控制华西村的时候,他用个人的权威制定了这套强制储蓄制,保证了花西村能够持续投资,从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型为资本密集型企业。但在他的儿子和侄子群体接班之后,这套二元体制最直接的效果就是用很低的分红义务保证了吴家对华西村的完全控制权。
资本密集型企业再升级,下一步就是科技型企业了,无论是继续搞钢铁还是换个行业,都要引入大量的研发人员和职业经理人,由他们接管企业的日常事务,占据大多数关键岗位,同时分走可观的股权和分红权。这种改革对于原有的普通村民来说肯定会有冲击,但不一定很严重。因为村民其实很清楚,自己的股份本来就不能用来管理企业,分红方面也只有20%的权利。如果放弃一部分名义上的股权,让出一部分自己驾驭不了的岗位,换取实际上更高的工资和实际的股息分红,他们应该可以接受改革。
但是对于吴家为核心的管理层来说,向现代企业转型意味着他们必须放弃现有的二元体制,放松对华西村的控制权。现在吴家已经有人在华西村外面任职了,比如说吴仁宝的孙女在江阴市当副市级的干部。但是他们的职务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吴家继续在华西村掌舵,依赖于华西村继续当集体经济的全国模范。所以华西村的领导层缺乏改革动力,宁可放弃产业升级,也要维护现有二元体制的稳定性。这也是我在华西村体会到老国企气氛的原因。
维护集体经济领头人形象代价是很大的,因为周边的村镇在现代企业制度引导下,发展水平已经超越了华西村,甚至基础设施和居住条件也开始有明显优势,这在视觉上就会否定华西村体制的优越性。在核心企业不能产业升级的背景下,华西村领导层一直企图在主业之外搞投资,把利润拿回村里,维持华西村的形象。但是从财务报表来看,他们的投资收益很一般,从矿产开采到芯片开发,从海外种地捕鱼到海洋工程,都没有赚多少钱,这也是华西村领导层靠自身能力做投资决策的必然结果。
几年之前,现在的华西村书记吴协恩提出了一个计划,希望今后几年服务业利润能够占七成,为此在服务业方面投了不少钱。这部分投资相当一部分不是以往的资产积累,而是用高利息把村民拿到手的现金分红再收回来再投资。而旅游业最主要的业务是向中老年人推销土味文化,让他们来看看自己年轻时候的中国样板。然而就算在天气最好的春秋季节,华西村为旅游业准备的停车场也只用了一小部分,世界公园和博物馆里面空空荡荡,这意味着投资回报率不高,所以最终很难兑付承诺的高息,只能按照0.5%的利率还一部分钱安抚人心。
这意味着华西村陷入了一个很难解套的下降循环,管理层不断透支过去的权威,进一步集中资源搞投资,希望能够投出一两个奇迹,继续维护华西村的神话。但是既然他们不肯打破现有的体制搞产业升级,靠自己的能力又很难找到靠谱的投资项目。一旦投资沉淀在现有的项目里面拿不出来,华西村只能进一步加强旧体制,集中资源发起新一轮投资,去填之前的坑。
现在他们的债务已经到了400亿上下,这就是所谓的历史局限性。历史局限性和个人道德水平无关,我并不认为吴仁宝或者吴家的后代需要对华西村的现状负责任。他们当年基于集体经济搞企业,能够从劳动密集型企业升级到资本密集型企业,已经做得很好了。
但是下一个层次的现代企业需要打破身份限制,需要打破地域限制,这和农业社会的传统完全不相容,所以上一个阶段改良版的规则反而成了负面因素,越是挖掘现有规则的潜力,发展阻力就越大。吴家最大的功绩就是在农业社会的末期开启了工业时代。现在整个中国必须顺应工业社会要反过来彻底消灭农业社会的大趋势,我只能对华西村现有的领导能说一句“不好意思,时代变了”。
过去几十年华西村一直是改革开放的样板。华西村过去的快速发展,主要原因是80年代、90年代两次正确的体制改革。但是从吴仁宝晚年到2021年,华西村已经有一代人时间没有重大改革了,陷入停滞和危机也是情理之中。这从反面证明了改革的合理和必要性。我衷心希望华西村人民能够在内外力量动下,再进行一次全面改革,放下过去的成绩和神话,跟上这个不进则退的新时代。
好,第300期睡前消息到此结束,到今晚为止,睡前消息已经保持了两年的持续更新,欢迎各位观众在新的一年继续关注我们节目,我们第三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