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睡前消息文字版 >
- 2021年(216) >
- 七月(295)
睡前消息297期:二本生进阿里励志点在于终身学习,婚检与新生儿缺陷率,基因组编辑疗法治肝脏,疟疾与死水,埃塞俄比亚,土耳其想接管阿富汗,匈牙利和中欧班列,船舶新技术由欧洲制造在中国安装,熊球牌和永久牌
2021年7月6日睡前消息文字版第297期
【睡前消息297】二本生进阿里,励志故事的新意在哪
大家好,2021年7月6日星期二,欢迎收看297期睡前消息,请静静介绍新闻。
二本生进阿里,励志故事的新意在哪
高考录取季即将开始,虽然媒体最关注的是985、211双一流录取花絮,但是大多数学生都要拿普通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最近几天微博、知乎都出现了讨论2本生出路的话题。督工你也给一个二本毕业生奋斗进阿里集团的故事点赞了。第285期睡前消息节目评价衡水中学张锡峰演讲的时候,督工你批判了他鄙视“普通人”的言论,反对无限拔高个人奋斗的意义。那现在你怎么评价这些普通大学毕业生的奋斗故事呢?
我看了微博和知乎的相关话题,点赞比较多的几个回答可以总结成一句话,就是努力拼“社招”进好的企业,尤其是要进互联网大厂,抵消校招的劣势。
刚毕业的时候,绝大多数毕业生是看不出有什么本质上的差距的,工资高的企业为了节约成本,用学校名气筛掉大多数人是很正常的操作。有的企业比较直接,现场就说请985毕业生留下。有的比较委婉,等到招聘会结束再扔掉“双非”毕业生的简历。但无论如何,既然学校之间有分层,校招的待遇不一样也是正常现象。
我点赞的那个答案,作者是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毕业的,通过自学超越了很多同学的技能水平。毕业以后,他先到其他公司积累经验,找机会进了“杭州某电商大厂”,不意外的话就是阿里巴巴。类似的回答说明了一个规律,就是一旦过了毕业季,很多看似高大上的公司就会忽略你的出身,用能力和工作成绩来决定你的职位。虽然名校生因为起点高依然有优势,但是社会招聘的确给二本生乃至于专科生提供了突破自己发展上限的新机会。
在讨论二本生出路的话题下,很多内容我也不太喜欢。比如说我点赞的那个回答,作者上来就表达了对二本母校的不屑。看到高铁商务舱的玻璃门,他就觉得这是自己应该跨越的阶层壁垒。这些描述的确有一点衡水中学张锡峰演讲的风格。但是从十几年的跨度来看,这些二本生的故事和张锡峰的演讲描绘的发展路线完全是两回事。衡水中学那个演讲给听众设定的终极目标是改命,希望通过一次高考就一劳永逸进入轻松的发展模式,而这些比较成功的二本生分享了自己社招进大企业的经历,告诉大家高考以后努力依然有用,就算拿到了阶段性成就,也要继续提升自己。毕竟他们进了大企业,也不是拿到了终身饭票,还是要为了稳定的收入而持续努力。
个人选择哪种发展路线都是自由,但是如果所有人都希望高考来改命之后就想轻松的生活,最终结果是所有人都没有未来。如果所有人都像那几个分享经验的二本生,在高考之后持续努力,这个未来虽然不算轻松,但毕竟是一个可靠的发展模式。
目前我们国家的现实是二本生的确可以通过社会招聘进入大厂,给前面已经占到位置的名校毕业生提供压力。张锡峰如果真的以为高考成绩可以改命,他的轻松生活一定会被后面的二本生打破。这个现实体现了我们国家的经济活力。所以我批判张锡峰的演讲,同时给二本生貌似老套的励志故事点赞。
二本生通过社会招聘来竞争优秀职位,这意味着所有人都要终身学习,一辈子不松懈才能跟上时代。但是在过去半年里面,网络舆论批判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内卷,普通人并不喜欢终身的竞争压力。督工你怎么看待这个矛盾?
普通人不喜欢的东西很多,比如说收税,但每个人都依赖于税收提供的社会服务。就算是非常守法的司机,一般也不喜欢在路上看到交警,但每个人都依赖于交警的服务。竞争压力这件事也一样,现在抱怨“内卷”的大多数是之前已经占到优势地位的小资产阶级,恰恰是因为他们现在的收入有溢价,比较轻松,才有时间去表达自己的立场。那些想通过个人努力拼一个社招机会的二本生,绝对不会抱怨持续的竞争压力。
去年的191期睡前消息节目我曾经说过,内卷的标准定义是停滞社会的无效内耗,最早是黄宗智用来描述农业社会的概念,恰恰是工业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投资机会,打破了农业社会的静态等级,让人都参与社会竞争,才消灭了历史意义上的内卷。
过去几个月,网络舆论批判内卷,觉得人人参与竞争就是内卷,定义和黄宗志的历史概念完全相反。但问题是现在参与竞争的人,那些努力去阿里巴巴一类大厂搞开发的程序员,正在给社会创造新的生产模式,他们在竞争中占优势,原因是创造了经济增量,这是最典型的反内卷。
现在的社会的确有些人的制造内卷压力,比如说很多人鼓吹考编制,逃脱竞争压力。这的个人视角来看或许成立,但如果全社会都做类似的选择,就像所有人都学衡水中学张锡峰要“改命”一样,最终所有人都没有好下场。
90年代前期国企员工数量爆炸,很多人花钱买城市户口,花钱换一个合同工的身份想靠上国企福利,最终结果是1999年的大厦岗,谁也吃不到这份福利。前几年出租车牌照有限,普通人打车难,司机服务态度普遍恶劣,很多人囤了几张出租车牌照,就以为给子孙换来了终身饭票。等到互联网轿车平台出现,出租车牌照每年贬值50%,比二手车贬值还要快。最近因为非法搜集数据问题,互联网打车平台被批得很惨,但是从生产模式上看,我坚决支持淘汰过去腐朽的出租车牌照制度。那些90年代前期接班挤进国企的人,那些囤了出租车牌照就不劳动的人,那些鼓吹考编制、逃避竞争的人,在社会学上类似于古代去考科举的读书人,希望赌一次就定终身,从停滞的社会财富中多切一块给自己,他们才是符合经典定义的内卷群体,如果说批内卷也应该先批这些人。
当然这也不是他们的错,政府应该给我们提供更合理的竞争模式,比如说收房产税,拿走不劳而获的财富增量,让普通人的工作技能更有价值。
现在全国有3000所大学,985、211大学只占3.8%,2本以下的毕业生才是真正和中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群体。如果这个群体能够普遍有持续努力的意识,提升自己的发展能力,中国就有希望。所以我给二本毕业生社招进阿里巴巴这一类大厂的故事点赞,不是因为他们超越自己的同学很励志,而是因为他们鼓励普通人终身努力。
那这么说督工你的核心观点是普通人要终身学习,而不是赞美2本生这个特定的群体。在这一轮扩招之前,教育结构是少数人读大学,大多数人直接参加工作。现在是一小部分人读名校,大部分人读普通的大学。今年黑龙江高考的2本录取分数线已经降到了280分。如果两种模式最终的发展方向都是激励所有人终身学习,扩招制造一大批2本生,那对中国来说又有什么好处呢?
的确,无论教育模式停在哪个层次,普通人的幸福都依赖于持续努力。但是过去教育分层非常明确,是否读过大学是一道天堑,普通人如果没有抓住高考这个机会,往往就会被固化在自己的职业上,再持续获得知识的概率很低,甚至很难理解创造社会增量的那些新型企业在做什么。
最近20年大学扩招明显冲击了社会结构,一半以上的年轻人有机会进入大学。尽管名校和普通大学还是有明显落差,但是这个落差是普通汽车和跑车的落差,不不是自行车和汽车的本质区别。普通的大学尤其是二本院校至少提供基本的公共课,以及一批能够提供高水平知识的教师。学生只要自己愿意努力,可以在特定职业训练之外学到很多通用型的知识,这是他们毕业以后追赶名校生,激励全社会保持前进精神的前提条件。
尽管不是所有的二本生都能充分利用自己身边的资源,但是毕竟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太多了,只要有一小部分人意识到自己还有机会,对社会的推动作用就不比前面的名校生差。所以我认为大学扩招是正确决策,是中国经济持续产业升级的前提。更何况最近一轮产业升级已经开启了AI时代的大门,互联网大厂正在对所有的传统职业发起替代。从现在的发展趋势看,几乎所有拼熟练度的职位在一代人之后都会消失,只有创造性的工作还需要人来做。如果太早的把这一代年轻人固化在特定职位上,20年后可能会有好几亿人在经济上丧失意义。所以我赞同尽可能扩展本科教育的比例,跟每个愿意努力的年轻人都留下升级转型的机会,不要着急把人固化在具体职位上。这样也许有一部分年轻人还是要在大学里混日子,但就算把他们送到流水线上混日子,也不会给中国经济带来多少额外的好处。在文化上我还是赞同多讲一点2本生社招进大厂的故事。
婚检与新生儿缺陷率
昨天又有一条新闻让观众纷纷@我们,浙江省教育厅宣布要推广杭州上城区的先进经验,在全省设立“数字家长学校”,做到父母持证上岗。督工你怎么评价这个政策。
我看了一下政策,持证上岗是一个比喻,家长学校并不会真的剥夺无证家长的生育权。很多观众纷纷@我显然是像上一期的北京暑期托管服务话题那样,希望我来谈谈社化抚养的问题。这个“家长学校”的确和暑期托管有点像,符合社化抚养的大趋势。但是政府选了一个长期看来也最不需要社会化的角度来启动政策,显然是为了减少阻力。
现在家长需要的网站在维护,但从之前的新闻来看,主要内容是教家长一些心理技巧,降低父母和孩子的沟通成本,避免给孩子造成心理创伤,尤其是教父母怎么对待0到3岁的孩子,这的确是学校教育很难覆盖的部分。父母也不太可能通过自己童年的记忆总结出正确的经验,政府以知识援助的方式借助家庭生活,我绝对赞同。
不过从长期来看,我不相信一个没有强制性的援助计划就能解决所有家庭教育问题,必然还会有很多家长要坚持自己错误的教育模式,给未来的公民制造心理创伤。要解决这种问题,让家长网上做题、网上考试是不够的,还是要由专门的机构直接普查儿童心理发育情况,从结果反推家庭教育问题。一般性的问题就给家庭提整改建议,严重的问题或者屡教不改再剥夺抚养权。
眼下地方政府都选了阻力最小的角度干预家庭,暂时不会采取太激烈的社会化抚养政策。不过在某些程序上,父母持证上岗还是非常有必要的。2003年开始中国取消了强制婚检制度,新生儿缺陷率立刻开始上升。中国妇幼卫生事业发展报告显示,2003年的新生儿缺陷率是1.2%,2016年上升到1.5%,和整体的经济发展趋势正好相反。地方妇幼保健机构的调查也显示,通过免费婚检可以明显降低遗传病发病率。
最近几年,虽然群众自主体检的意识上升,新生儿缺陷率开始下降,但还是有大量的人口婚前不体检,怀孕期间也不孕检,就算政府免费提供检查都不去,这部分父母才是应该强行规定持证上岗的人,否则生出畸形儿童是家庭的悲剧,社会的财政负担。
基因组编辑疗法治肝脏
接下来我来分享一些近期积累的要闻。前面提到了基因导致的遗传病问题。6月底《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布了基因组编辑疗法的临床一期结果,证明外来药物的确可以改变成年人类的DNA。6个因为基因缺陷而产生心脏疾病的患者分两组注射了药物,药物成功编辑了患者肝细胞的错误基因,所有人都没有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同时肝脏产生的错误蛋白质数量都有明显的下降,注射浓度大的一组肝脏几乎不产生错误的蛋白质了。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或许下一代人就不会再把基因缺陷当成严重问题了。
疟疾与死水
6月底还有一个卫生方面的大新闻。中国自2017年以来,连续四年没有本地原发的疟疾病例,去年正式向世卫组织申请国家消除疟疾认证,现在认证已经通过了。疟疾是一种和地理条件相关的传染病,只有在地理上消除蚊子聚集的死水,才能彻底切断传染源。亚太地区目前只有日本、新西兰两个岛国,干旱的澳大利亚,再加上新加坡、文莱两个富裕的城市国家没有疟疾。中国自从解放以来,发动全国人民改造国土,除了少数湿地保护区之外,排干了几乎所有居民点附近的沼泽死水,每十年就让疟疾感染率下降一个数量级。现在发病人数终于从1949年的3000万降低到0,这对大国来说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这次中国消灭疟疾,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对中国表示祝贺。
埃塞俄比亚的提格雷人、尼罗河、埃及、复兴大坝
这个谭德塞是埃塞俄比亚的提格雷人,之前提格雷人主导中央政权的时候,他当过外交部长。但是去年开始,提格雷人和现在的中央政府爆发了内战194期睡前消息和204期睡前消息节目,我们都分析过这场内战。当时政府军依靠人力优势和阿联酋的无人机占据了提格雷地区。6月25日,谭德赛还罕见地对埃塞尔比亚国内局势表态谴责政府军屠杀提格雷族平民。但是从上周开始,政府军明显遇到了挫折,先是撤出了已经占领的提格雷首府,单方面宣布停火,然后是提格雷人展示抓到的至少7000俘虏,证明自己打了歼灭战。看来这场战争出现了明显的反复,山地游击战拖垮了中央政府的正规军。
6月27日,大概就是提格雷武装对政府军打歼灭战的同时,埃及要求安理会讨论尼罗河复兴大坝问题,埃塞俄比亚政府表示明确反对,昨天还宣布继续派出军队坚决保护复兴大坝第二轮蓄水。埃塞俄比亚的内忧外患很有可能成为引爆东北非人口危机的雷管。
土耳其想接管阿富汗
252期睡前消息节目我们分析了阿富汗局势,认为美国快速撤军会导致阿富汗出现巨大的动荡和灾难。现在美国还没有完全撤完,当地居民已经到军事基地里面捡垃圾了,希望能够收集一点工业品应付接下来的动荡。德国作为美国的盟友,撤军比较快。284期睡前消息节我们提到德国人连27吨的石头纪念碑都运走了。6月29日德国宣布完成了撤军,最后撤走的一批物资,包括22.5万升没有喝完的啤酒,理由是因为宗教原因不能就地出售。就在美国、德国、英国快速撤军的同时,土耳其反而觉得机会来了,土耳其主动要求派兵接管喀布尔的机场,要到美国彻底撤军之后,成为阿富汗最重要的外国驻军,连美国大使馆都要靠他们保证后勤。美国和阿富汗达成了什么地下的外交协议我不知道,但是过去几年埃尔多安似乎真心相信土耳其可以当突厥系民族的领袖,要在整个中亚发挥自己的领导力。我们可以看看塔利班会不会认他当亲人。
匈牙利和中欧班列
294期睡前消息节目的主题是复旦到匈牙利开分校拿到优惠条件有点超出常理,当时我们分析匈牙利并不需要复旦的理科和文科,但是很有可能希望获得复旦商科的支持,借助中国修的铁路跨越欧亚大陆做生意。昨天,匈牙利创新与技术部部长在参考消息发了一篇短文《匈牙利强化中欧班列交通枢纽地位》,这篇文章特别提到了匈牙利到希腊港口的铁路,还说中国直接去西欧的所有火车都集中在匈牙利通过,期待复旦商科能够在匈牙利多培养一点人才。
船舶新技术由欧洲制造在中国安装
293期睡前消息节目我们走出出演播室,到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采访,展示了32.5万吨铁矿轮船上安装的现代船帆。昨天巴西铁矿公司接收了另一艘32.5万吨的铁矿船,这艘船没有船帆,但是甲板上有10台空气泵,运行过程中在船底吹气泡,减少船底和海水的摩擦,预计要减少5%到8%的燃料消耗,和我们介绍过的转筒帆效率差不多。之前我们介绍的转筒帆和这次的空气润滑装置都在中国安装,但是设备是欧洲人制造的,中国人在船舶新技术方面还要加油。
熊球牌和永久牌
东京奥运会还有十几天就开始了,俄罗斯因为使用兴奋剂的手法太低级粗暴,受到了制裁,俄罗斯的运动员不能带任何国家标志参加比赛。7月2日俄罗斯宣布奥委会又提出了新的制裁细节,因为熊是俄罗斯的国家象征,俄罗斯的游泳运动员的泳装不能出现任何熊的形象。
这倒是让我想起了一个段子,刚刚建国的时候,为了感谢苏联空军进驻上海,帮新中国赶走了国民党的轰炸机,上海最早的国有自行车厂设计了“熊球牌”商标,形象就是一个北极熊站在地球顶端。后来中国人和苏联人都觉得这个名字似乎有霸权主义的嫌疑,就用上海话的同音词把“熊球”改成了“永久”,一度是中国品牌形象最好的自行车。
六七十年代中苏关系紧张,很多有苏俄色彩的文化标志都被修改了。比如说上海的中苏友好大厦,就在1968年改成了上海展览馆,但是并没有人在意永久自行车的名字起源。看来中国人的敏感度还是要比奥委会要差一些。
好,297期睡前消息到此结束,感谢各位收看,我们周五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