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洗白
一般认为,蒋防写作这篇小说的时候,李益仍然在世,已经是一个七八十岁的老人。蒋防出于什么动机写下这些恶意满满的内容,不得而知。
《旧唐书》《唐国史补》《唐才子传》之类的书,都提到过李益多疑,对妻妾异常猜忌,甚至说道,“李益疾”已经成了一个专门的名词,就指一天到晚疑心老婆出轨的男人。这些内容,倒不见得全是捏造。
至于李益结过三次婚,只有《霍小玉传》提了,其他传世文献都没涉及。现在有了新材料,李益夫妇的墓志都被发现。李益的墓志上说,李益结婚两次,两位夫人都姓卢。而前一位卢夫人的墓志上则说,"痛不逮事先舅姑”,没来得及侍奉公婆,则是她嫁过来时李益的母亲已经去世。照这么说,《霍小玉传》里母亲逼李益娶卢氏的情节,好像也有问题了。
所以有学者推断,《霍小玉传》纯属虚构。
但问题是,据墓志,李益第一次结婚都四十九岁了,这在当时显然不太合情理,再看看李益儿子的情况,有些似乎也出生在这次婚姻之前。所以《霍小玉传》的说法反而很可能是对的,墓志上这两位卢夫人之前,还有一位卢夫人。这位卢氏,李益二十多岁时迎娶,和她闹到“讼于公庭而遣之”,墓志中不愿意再提,是毫不奇怪的。
至于有人因为墓志上说李益和夫人关系很好,就据此否定传统的“李益疾”的说法,这就更够呛了。史书上的话固然可能是传谣,但墓志上的话等于美图秀秀,可信度一点也不见得更高。这位卢氏二十八岁嫁给李益,不到四十岁就积劳成疾去世,墓志的漂亮话后有没啥使人心塞的事实,还真不好说。
回到小说的角度,今天的评论者大多认为最后一部分内容没什么价值,还败坏霍小玉的形象。李益害了你,你的鬼魂报复李益也就是了,这么折磨他的妻妾干吗?李益虽然越活越神经病,人家毕竟稳稳地活到了八十岁。
我们今天当然不信鬼魂作祟的事,李益的感受与行为,可以理解为愧对霍小玉之后,产生种种幻觉。与小玉的关系中,李益的处境,多少还有使人同情的地方;李益后来对这些女人的手段,即使以古代标准来说,也显得猥琐、邪恶而恶心。一个本来还算不坏的人,因为性格太软弱和处世欠机灵,一道槛没过去,然后就在渣男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于是一个虐心的故事,也就变成糟心的故事了。
所以唐代之后很长时间,人们是不接受这个故事的。
有几个文人不冲动、不软弱呢?冲动、软弱就要承受如此惨痛的后果,太不方便他人阅读时代入了。
所以要有改编版本。正如《莺莺传》注定变成《西厢记》,由《霍小玉传》,后来就有了汤显祖的《紫钗记》。
霍小玉有妓女和郡王之女的双重身份,改,良家妇女才更适合最终拥有一个幸福的婚姻。
李益和霍小玉因为一个媒婆牵头,就在家里见面了,这实在太不浪漫了——就像今天的文艺作品里,有几个作者愿意让一场伟大的爱情开始于一次程式化的相亲呢?改,于是需要一次“上元灯节”,灯火阑珊处的刹那相逢,虽然也很套路,但这才是浪漫的套路。
紫钗这件道具不错,加戏,要作为定情之物充分使用。
李益的压力,更多是来自无形而又无处不在的社会压力。这不好,戏剧冲突要具体啊,所以要来个压得住的反面人物。他不是要迎娶卢氏吗?卢氏她爹,给个太尉的官衔,让他扮演好大奸臣的角色,迫害李益,是他害得李益无法和霍小玉相见。
明汤显祖《紫钗记•堕钗灯影》一出的版画,明末吴郡书业堂翻刊,描绘了李益和霍小玉在上元节灯会上初识的情形。
于是,李益在道德上,也就算基本洗白了。这也就配得上一个大团圆的结局了。
所以,黄衫客就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了。小说中的黄衫客,只能满足霍小玉见李益一面的愿望,然后就成了霍小玉之死的见证人。汤显祖笔下的黄衫客,则可以把李益从卢太尉手里解救出来,然后,就可以让才子和佳人从此幸福美满地生活在一起了。
李益后来的那些糟心事呢?啥,有情人都已经剑合钗圆终成眷属了,还要什么后来的事?
汤显祖不愧是大才子,下笔汪洋,《紫钗记》用华美之极的文字,洋洋洒洒地写了五十三出。
嗯,你开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