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传奇中的大唐 - 刘勃 >
- 第二部分 超越物种的爱欲 >
- 《柳毅传》:好心与好运
钱塘一怒
不多时,龙女在无数宫女的簇拥之中,被接回来了:
俄而祥风庆云,融融怡怡,幢节玲珑,箫韶以随。红妆千万,笑语熙熙。后有一人,自然蛾眉,明珰满身,绡縠参差。迫而视之,乃前寄辞者。然若喜若悲,零泪如丝。须臾,红烟蔽其左,紫气舒其右,香气环旋,入于宫中。君笑谓毅曰:“泾水之囚人至矣,'
这时的样子,比起泾水边初遇的风鬟雨鬓,自然大不相同。“明珰满身,绡縠参差”,是衣服已经换过,“自然蛾眉”,是时间毕竟匆忙,没有来得及补妆,然而"若喜若悲,零泪如丝”,别有一种美丽动人处。
柳毅自然是很关切的,所以略显失礼地“迫而视之”,然而红烟紫气之中,龙女便进入后宫。洞庭君大约是注意到柳毅的失态,笑着对他说:“泾水之畔的囚人到了。”话里似含深意。
于是洞庭君也入官,父女叙话,柳毅在外面,只听到里面怨苦之声。过了一阵,洞庭君出来。这时又来了一个人。
这人和洞庭君一样,"披紫裳,执青玉”,但是“貌耸神溢”,就是相貌奇伟,神采流溢。洞庭君对柳毅说:“这就是钱塘君。”
毅起,趋拜之。钱塘亦尽礼相接,谓毅曰:“女侄不幸,为顽童所辱。赖明君子信义昭彰,致达远冤。不然者,是为泾陵之土矣。飨德怀恩,词不悉心。”
这一段,钱塘君不光是由龙形变成了人形,气质上,也展示了另外一面。
他和柳毅见礼,表示谢意,说的话音节铿锵,仍是猛士气概,但措辞却非常文雅。柳毅余悸未消,所以只说客气话。钱塘君立刻非常细腻地感受到了,所以转而对洞庭君说:
“向者辰发灵虚,巳至泾阳,午战于彼,未还于此。中间驰至九天,以告上帝。帝知其冤,而宥其失。前所谴责,因而获免。然而刚肠激发,不遑辞候,惊扰宫中,复忤宾客。愧惕惭惧,不知所失,'
刚才,我辰时(7~9点)从这里出发,巳时(9~11点)到了泾阳,午时(11-13点)和他开战,未时(13-15点)回到这里。这期间,还直上九天,把这事禀报了上帝,他体谅侄女的冤情,也宽宥了我的过失,当初的罪责,也因此获得了赦免。
这是补叙救出龙女的经过,无一字渲染,但自然烈烈有风雷声。
然后钱塘君说道,自己出发时,“刚肠激发”,这是浓缩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中的名言,"刚肠嫉恶,遇事便发”,听说侄女受苦,恼火得有点失控,惊吓了宾客,所以现在非常惭愧恐惧,不知道该怎么弥补自己的过失。这话是说给洞庭君听的,但很大声,自然也是有意让柳毅听到,委婉地表示歉意。这是一条文武兼资,豪迈而知礼的龙。
到底是如何从泾河龙手里救回龙女的,钱塘君不主动说,洞庭君却不能不问:
君曰:"所杀几何?”
曰:“六十万。”
“伤稼乎?"
曰:“八百里。"
“无情郎安在?”
曰:"食之矣。"
君恍然曰:"顽童之为是心也,诚不可忍,然汝亦太草草。赖上帝显圣,谅其至冤。不然者,吾何辞焉?从此以去,勿复如是。”
钱塘君复再拜。
这几句对答,值得反复诵读。元杂剧《洞庭湖柳毅传书》写这段:
洞庭君云:不害生灵么?
钱塘君云:六十万。
洞庭君云:不伤禾稼么?
钱塘君云:八百里。
洞庭君云:薄情郎安在?
钱塘君云:你问他怎么?被吾吞在腹中了也。
洞庭君云:这个也罢,他须不仁,你也太急性子,若上帝不见谅时,怎么是好?
钱塘君云:哥哥也,与你出了这口气。您兄弟没有使性处,忍不的了也。
前面基本照抄,就是加点语气词,但每一个语气词都像扎进轮胎的钢钉,导致原作的气势噗噗往外泄。最后给钱塘君加了一句台词,更是彻底坏了事,一下子龙傲天变成了黑旋风李逵,十面威风的大将,被下拉到不具备完全行为能力人的档次。
当然,杂剧要满足它的受众,能欣赏的也就是这种,这种改变也是不可避免。
小说可以这样以极简的笔墨,写出杀人六十万、伤稼八百里的恢宏惨烈的大战。今天假若要把《柳毅传》拍成电影或电视剧,这个地方不能省经费,是要具体表现大场面的。正如《三国演义》里关羽温酒斩华雄,可以只写“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电视剧却还是要琢磨怎么拍马战。
够有钱、够用心的话,我相信这个场面是能拍得很抓人的。但影视画面的魅力,和文字肯定不是一回事,彼此不能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