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一年级的作文
大学生在学校里也学习写“论文”(paper),“格式化随笔”与“论文”在结构和语言上有一些共同的要求,但也有区别。格式化随笔侧重于表达个人的意见和看法,而论文则注重于陈述客观的事实和发现。所以有的老师会叫学生尽量在论文中避免个人化的话语方式,如在句子中避免用“我”作主语,而在格式化随笔中则不必如此。就公共说理的教学作用而言,学习写格式化随笔更为基本,教学作用要超过论文。格式化随笔更能让作者提出自己的主张和理由,这是由于它与随笔的渊源关系。随笔是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一种写作形式,这个传统富有人文意义,帮助形成了与今天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有联系的写作形式。
随笔是一种体现主体意识的个人写作,它无须遵守任何宗教、政治的教义和教条,写作者可以自由地陈述自己的独立见解和看法。它平等地对待读者,是写作者在“试着”(法语essayer)说服他人,坦诚、平和、真实、理性,有点像我们今天所说的“自由谈”,因此成为一种交谈和谈论的方式。法国作家蒙田是第一个称自己的写作为“随笔”的,他说自己是在尝试着把真实的想法以合适和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他的随笔集因此也有被翻译成《尝试集》的。
作为人文教育的一部分,随笔培养的是学生仔细阅读、思考、分析和理性、逻辑说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人文教育的写作不把写作只当作一种私人的文字,而是文化传播学家波兹曼所说的“书面形式的公共话语”。这也就是说,作文写下来的文字是给别人阅读的,作者有责任清晰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所以必须讲究一些被公认为是有效的写作规范,这些规范同时也是说理的基本规范。经过从小学高年级到中学的八年学习,大学一年级学生的格式化随笔写作已经可以脱开格式,比较自由了。但是,清晰可循、逻辑合理的章法结构仍然是这种写作的基本要求。下面是我的“希腊思想讨论班”(大学一年级学生人文教育必修课之一)上一位名叫艾伦的学生的作文,讨论的是他阅读荷马史诗《奥德赛》的体会,我在翻译时把原文的引文出处删除掉了。
《奥德赛》中被拒绝的天堂
这学期同时阅读了《圣经》和荷马的《奥德赛》后,我对伊甸园和女神卡吕普索之岛欧矶吉的相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伊甸园和欧矶吉都是天堂般的地方。但是,更令我感兴趣的是,居住在这两个地方的人物却遭遇了不同的事变。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园,而奥德修斯却自己选择离开欧矶吉。奥德修斯的选择令我困惑。有生以来,人们一直对我说,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园是一件可怕的事情,然而,奥德修斯却确实要离开一个与伊甸园相似的地方而去。奥德修斯作了这样的决定,到底是为了什么?
伊甸园和欧矶吉有好些相似的地方。首先是这两个地方的风景都令人赏心悦目。《创世记》里,上帝令“树从地上长起”,那是一些“好看而结美味果实的树”。有一条河“流进伊甸,灌溉花园”,然后分流成四条“小溪”。伊甸是一座花园,是一个所有植物和动物和谐相处的快乐地方。荷马对欧矶吉的动人景致描写得比《圣经》更细致入微:
欧矶吉不仅美景如画,而且芬芳袭人:
洞府的四周长满了郁郁葱葱的各种树木,
有杨树、桃树和香气四溢的柏树。
在树林间,各种大羽的飞鸟筑了窝巢,
有猫头鹰、鹞鹰和黑黑的乌鸦。
洞府的岩壁上长满了青青的翠藤,
上面挂着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紫葡萄。
两侧有四股山泉,
吞吐着清香的泉水,
奔驰而下,流向不同的方向。
周围平地上是柔软细嫩的草坪,
有欧芹和紫罗兰。这种美好的田园风光,
使初来乍到的永生的天神也备觉清爽。
伊甸园和欧矶吉的第二个相似之处是,住在那里的人都安逸快乐,全无痛苦。亚当、夏娃和奥德修斯都不用为生活有任何劳作。亚当和夏娃虽然不可以“从分辨善恶的智慧之树”上采食果实,但他们的食物非常充足。上帝确实把亚当放置在花园里“令他耕作、照料”,但亚当的劳动并不累人。亚当被逐出伊甸园以后,劳动才真正成为他不得不操劳的事情,“你必须以额头的汗水换取面包”。亚当和夏娃都从来未受到过痛苦。待到他们偷食禁果后,上帝对夏娃说,会叫她在分娩时痛苦,而亚当则必须在大地上“披荆斩棘”。至于奥德修斯,女神卡吕普索也为他准备了充分的食物:“我会为你准备足够使用的食物、淡水和香甜美酒”。
女神卡吕普索也告诉奥德修斯,一旦他离开欧矶吉岛,等待他的便是磨难和痛苦,他总有一天也会像所有的凡人一样死去:
卓越的奥德修斯,
不久你就能离开这神仙洞府,
回到你可爱的家乡。在归途中,
你会经历无数的苦难,或许那时,
你就后悔离开了我,
抛弃了长生不死的权利。
伊甸园和欧矶吉的第三个相似之处是亚当有夏娃做伴,而奥德修斯则有女神卡吕普索作伴。上帝在创造了亚当之后,怕他孤独,所以又先创造了动物,然后再创造了夏娃,于是亚当就有了伴。亚当和夏娃是第一对结合的人类伴侣,“合为一体”,赤裸时彼此不感觉羞耻。奥德修斯当然想念自己的妻子佩涅洛佩,但他有可爱的女神卡吕普索作伴,而且很喜欢她,也就在奥德修斯向卡吕普索说明归意之后,他们还一起共度良宵:
这时,夕阳已经西下,夜幕已经降临。
他们二人相伴走入洞府深处的睡房。
欢爱之后,才拥抱着睡在一起。
伊甸园和欧矶吉岛最重要的相似之处是,这两个地方都没有死亡。上帝告诉亚当和夏娃说,如果吃了智慧树上的果子,就会死亡,果然如此。他们在偷食苹果后,上帝对他们说:“你们从尘土中来,也将回到尘土中去。”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他们不偷食禁果,本是长生不死的。卡吕普索对叫她给奥德修斯放行的信使赫尔墨斯说:
(奥德修斯)被飓风卷到我这里来的时候,
是我,把他从水中拯救出来。
我给他可口的美食,细心照料他,
并劝他住在这里,和我作伴,
这样就能够永远快乐,长生不老。
总之,在伊甸园里和在欧矶吉岛上,亚当和夏娃,还有奥德修斯,他们都似乎享受着天堂乐园的快乐,享受着美景如画的环境、安逸舒适的生活、可爱的伴侣和永恒的生命。但是,奥德修斯却偏偏拒绝了他的天堂生活,那又是为什么呢?
对这个问题的明显答案是,奥德修斯爱他的妻子佩涅洛佩,想回家与她团聚,我们在《奥德赛》中第一次见到奥德修斯的时候,
他正坐在波涛汹涌、一望无际的大海边,
思念着故乡,思念着亲人,泪珠不断。
奥德修斯对女神卡吕普索说,佩涅洛佩在哪个方面都无法与身为女神的卡吕普索相比,他想要离开神仙世界的欧矶吉岛,
(原因)并不是您在容貌、身段
和皮肤方面,不如我的妻子佩涅洛佩。
这怎么可能呢?您是一位女神,能够容颜长驻。
奥德修斯告诉女神卡吕普索说,他也知道回家的路途会有多么危险,但他去意已决:
我希望自己能踏上离别多年的故土。
很有可能,我会在海上经历诸多磨难。
但我返家的决心不会动摇,决不后悔。
以前,我就曾历尽各种苦难。
加上这一次冒险,又有何妨?
最后,奥德修斯历经了千难万险,确实实践了他的诺言。我觉得,《奥德赛》故事的高潮是奥德修斯与妻子佩涅洛佩久别重逢,两人共同就寝的那一刻。
奥德修斯为何要离开神仙世界的欧矶吉岛,还有另一个不那么明显的答案,那就是,他的决定符合他的性格。他精力充沛、机敏过人、有勇有谋,所以总能克服困难,排除艰险。围攻特洛伊的木马计就是他想出来的,而《奥德赛》就是一部他凭勇气和智慧不断历险,不断化险为夷的故事。奥德修斯是一个喜欢动手的人,他的婚床就是他自己的作品,这是一张奇巧的床,是他这么做成的:
以前,在庭院里有一株枝叶繁茂,
树干极为粗壮的橄榄树,
我盖睡房时,将它盖在了房内,
用光滑的大石砌起房壁,又在上面盖好屋顶,
然后安上制合严密的牢固的门扇。
在房内,我砍掉了橄榄树上多余的繁枝长叶,
只留下树干,并仔细切割修整,
沿着笔直的墨线用铜斧破削,
将它做成一个漂亮的床柱,并在上面打上孔眼。
从这棵树开始,我做好了我的睡床,
用结实的牛皮在四周束紧,
并镶嵌上了大量珍贵的金银和柔和的象牙,
这就是我的睡床的秘密所在。
奥德修斯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爱动脑子、爱动手,总是在行动中展示和实现他自己。像奥德修斯这样的人,又怎么能一辈子都待在欧矶吉岛这样的“天堂”里呢?欧矶吉岛确实可以像伊甸园一样让人安逸舒适,无忧无虑。但是,这种地方有一个问题:没有挑战,也没有可以克服的困难。在这样的地方,奥德修斯会无聊,会心灵不得安宁,甚至会疯掉。这就是他选择离开欧矶吉岛的原由。他似乎早已经感觉到了,欧矶吉岛只不过是一个懒汉的天堂,在那里注定只能过一种永无变化、永无奋斗的生活,而这样的生活并不是他心目中的天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