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花间集校注 - 赵崇祚、杨景龙 >
- 薛昭蕴
浣溪沙
浣溪沙 薛侍郎 昭蕴(1)
红蓼渡头秋正雨[1]。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飘袖野风香[2]。
不语含深浦里(2)[3],几回愁煞棹船郎(3)[4]。燕归帆尽水茫茫。
【校记】
(1)《草堂诗余别集》调下有题“秋怀”。吴钞本作“唐薛侍郎词”、“薛昭蕴,浣溪沙八首”,上接张泌词。张本作“浣溪沙,薛昭蕴”,朱笔圈去“薛昭蕴”,调前加“薛昭蕴十九首”数字。鄂本、毛本、清刻本同晁本。四库本作“浣溪沙,薛昭蕴”。玄本调前作“花间集卷四,薛昭蕴十九首”。陆本、茅本、徐本、影刊本作“薛昭蕴十九首”。合璧本、正本作“薛昭蕴,浣溪沙”。王辑本《薛侍郎词》“昭”误作“绍”。
(2)含:汤本、合璧本作“含频”。
(3)煞:王辑本作“杀”。
【笺注】
[1]红蓼:即水蓼,一年生草本植物,生浅水中。全草入药,味辛辣。也称辣蓼。唐杜牧《歙州卢中丞见惠名酝》:“犹念悲秋更分赐,夹溪红蓼映风蒲。”渡头:犹渡口。南朝梁萧纲《乌栖曲》之一:“采莲渡头拟黄河,郎今欲渡畏风波。”
[2]野风:野外之风。唐上官仪《入朝洛堤步月》:“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3]含:亦作“含颦”。谓皱眉。形容哀愁。唐刘禹锡《忆江南》词:“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亦含颦。”
[4]棹船郎:即艄公。唐李益《效古促促曲为河上思妇作》:“嫁与棹船郎,空床将影宿。”
【集评】
汤显祖评《花间集》卷二:天空鸟飞,水落石出,凡景皆然。
沈际飞《草堂诗余别集》卷一:何物棹船郎,解愁杀耶?意在言外。
沈雄《古今词话·词辨》上卷:薛昭蕴首句不用韵,“红蓼渡头秋正雨(略)”,亦仅见也。
况周颐《餐樱庑词话》:清与艳,皆词境也。薛绍蕴《浣溪沙》云“红蓼渡头秋正雨(略)”,此词清中之艳,其艳在神。
萧继宗《评点校注花间集》:首句失韵,致前后片全同,大损调风。
张以仁《花间词论集》:萧继宗先生《评点校注花间集》以为此词:“首句失韵,致令后片全同,大损调风。”这便涉及“形式”的问题。萧氏是以后世的《浣溪沙》词为衡量尺度来说的,不知道当时并没有这样的规矩。薛氏作品中尚可找到同例,似乎不能以一时的失韵来解释。他的《浣溪沙》之八首句云“越女淘金春水上”,“上”字也是仄声,与下句“步摇云鬓佩鸣珰”不叶。薛氏以爱唱《浣溪沙》名世,我们不能说他不晓音律,可见当时首句末字或平或仄或韵或否,并无定格,也无碍于歌唱。这就如同后世《浣溪沙》,四、五两句例皆对仗,而《花间集》却时现不对仗的情形一样。……此词上片重点在写景,下片重点在写情,一望而知,不必细表。……这首词,描写一位盼望归人的女子,从她的企盼到失望,充满了落寞与孤凄之感。环境的萧疏与旁人的怜惜,都发挥了陪衬的效果,加强了这一份感受。除了这些,它所涵蕴的,似乎还不止如此。汤显祖之说,似乎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使我们联想到一些事情。
其二
钿匣菱花锦带垂(1)[1]。静临兰槛卸头时[2]。约鬟低珥算归期(2)[3]。 茂苑草青湘渚阔(3)[4],梦余空有漏依依。二年终日损芳菲(4)[5]。
【校记】
(1)匣:雪本作“叶”。
(2)算:雪本作“送”。
(3)茂苑:鄂本、吴钞本、毛本、后印本、正本、清刻本、四印斋本、全本、王辑本、林大椿《唐五代词》作“花茂”。
(4)芳菲:汤本作“芳扉”。
【笺注】
[1]钿匣:用金银珠贝等镶嵌的小箱子。如镜匣、砚匣、书画匣等。唐齐己《谢人惠端溪砚》:“保重更求装钿匣,闲将濡染寄知音。”此指女子妆匣。菱花:古代铜镜名。镜多为六角形,背面刻有菱花者,名菱花镜。《赵飞燕外传》:“飞燕始加大号婕妤,奏上三十六物以贺,有七尺菱花镜一奁。”亦泛指镜。唐李白《代美人愁镜》之二:“狂风吹却妾心断,玉箸并堕菱花前。”锦带:锦制的带子。《礼记·玉藻》:“居士锦带,弟子缟带。”孔颖达疏:“锦带者,以锦为带。”南朝宋鲍照《代结客少年场行》:“骢马金络头,锦带佩吴钩。”此指系镜匣之丝带。
[2]卸头:卸妆,除去首饰。韩偓《闺情》:“轻风滴砾动帘钩,宿酒犹酣懒卸头。”
[3]约鬟低珥:低拢发鬟于珥珰。
[4]茂苑:长洲茂苑,在江苏吴县太湖北。晋左思《吴都赋》:“带朝夕之浚池,佩长洲之茂苑。”唐白居易《初到郡斋寄钱湖州李苏州》:“霅溪殊冷僻,茂苑太繁雄。”湘渚:湘水之渚。南朝梁江淹《郊居赋》:“降紫皇于天阙,延二妃于湘渚。”唐储嗣宗《孤雁》:“湘渚烟波远,骊山风雨愁。”
[5]芳菲:花草盛美。南朝陈顾野王《阳春歌》:“春草正芳菲,重楼启曙扉。”此代指青春年华。
【集评】
萧继宗《评点校注花间集》:词无可取。
其三
粉上依稀有泪痕(1)[1]。郡庭花落欲黄昏(2)[2]。远情深恨与谁论(3)。 记得去年寒食日(4)[3],延秋门外卓金轮[4]。日斜人散暗销魂(5)。
【校记】
(1)稀:晁本、陆本、影刊本作“俙”。
(2)欲:从鄂本、毛本。晁本与诸明本、徐本、影刊本作“敛”。全本、王辑本亦作“欲”。
(3)恨:张本作“痕”,朱笔校改为“恨”。与谁:王辑本作“谁与”。
(4)日:王辑本作“节”。
(5)暗:钟本作“消”。销:四印斋本作“消”。
【笺注】
[1]依稀:亦作“依希”、“依俙”。隐约,不清晰。南朝宋谢灵运《行田登海口盘屿山》:“依稀采菱歌,仿佛含颦容。”五代韦庄《秦妇吟》:“三年陷贼留秦地,依稀记得秦中事。”
[2]郡庭:郡署之庭。唐张九龄《九月九日登龙山》:“郡庭常窘束,凉野求昭旷。”
[3]寒食:见卷二韦庄《浣溪沙》(“清晓妆成寒食天”)注〔一〕。
[4]延秋门:唐代长安禁苑西门。宋程大昌《雍录》卷五:“玄宗幸蜀,自苑西门出,在唐为苑之延秋门,在汉为都城直门也。既出,即由便桥渡渭,自咸阳望马嵬而西。”宋宋敏求《长安志》卷六:“苑中宫亭凡二十四所,西面二门,南曰延秋门,北曰玄武门。”唐杜甫《哀王孙》:“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卓金轮:停车。卓,停留。金轮,代指金饰之车舆。南朝梁萧纲《答湘东王书》:“鸣银鼓于宝坊,转金轮于香地。”唐广宣《驾幸圣容院应制》:“深殿虔心随宝辇,广庭徐步引金轮。”
【集评】
陈廷焯《云韶集》卷一:日斜人散,对此者谁不销魂?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纪初别,泪痕界粉,起句便从对面着笔,则“日斜人散”,销魂者不独一人也。
《百家唐宋词新话》萧涤非评语:此词结构殊奇特。首句破空而来,直追过去,所谓“粉上依稀有泪痕”者,乃去年寒食日金轮中所见之人也。此给与作者之印象必甚深,故不觉矢口而出。第二句花落,方是写现在,盖不觉又当寒食时候矣。第三句绾合,略作一勒。过片即以“记起”二字领起,纯写过去,更不回顾,所谓“远情深恨”者此也。薛此词很像一首“惊艳”之作,非泛写一般离别之情。
萧继宗《评点校注花间集》:日斜人散,小有意致,究竟为寻常语,不关痛痒语,而白雨斋剧称道之,岂其所谓沉郁者耶?果若是,则世间无病呻吟之作,皆可假沉郁温厚以自高矣。
其四
握手河桥柳似金[1]。蜂须轻惹百花心[2]。蕙风兰思寄清琴[3]。 意满便同春水满,情深还似酒杯深(1)。楚烟湘月两沉沉(2)[4]。
【校记】
(1)情深还似:王辑本作“情还深似”。
(2)两:玄本、雪本作“雨”。
【笺注】
[1]握手:执手道别。唐李白《下途归石门旧居》:“吴山高,越水清,握手无言伤别情。”唐苗发《送孙德谕罢官往黔州》:“亲知握手三秋别,几杖扶身万里行。”河桥:本指黄河上之桥梁。此泛指桥梁。北周庾信《李陵苏武别赞》:“河桥两岸,临路凄然。”唐杜牧《代人寄远》之一:“河桥酒旆风软,候馆梅花雪娇。”柳似金:状早春柳色。唐白居易《杨柳枝》:“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2]蜂须:《埤雅·释虫》:“蜂蝶丑,皆以须嗅。须,盖其鼻也。”唐杜甫《徐步》:“芹泥随燕觜,花蕊上蜂须。”花心:花蕊。唐殷文圭《题吴中陆龟蒙山斋》:“花心露洗猩猩血,水面风披瑟瑟罗。”
[3]蕙风:指和暖的春风。晋左思《魏都赋》:“珍树猗猗,奇卉萋萋,蕙风如薰,甘露如醴。”兰思:美好的情思。清琴:音调清雅的琴声。三国魏曹丕《善哉行》之四:“有客从南来,为我弹清琴。”
[4]楚烟湘月:形容远人去处的光景。沉沉:形容音信杳无。唐杜牧《月》:“三十六宫秋夜深,昭阳歌断信沉沉。”
【集评】
汤显祖评《花间集》卷二:俗笔。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纪重逢,“蜂须”句取譬微婉;下阕水满杯深,词笔亦笔酣墨饱;结句“楚烟湘月”,以荡漾之笔作结,非特语极含蓄,且引起下首楚江送别之意。
李冰若《花间集评注·栩庄漫记》:“蜂须轻惹百花心”,巧丽极矣,未经人道语。然只合入词,入诗则流于纤矣。
华钟彦《花间集注》卷三:由别时说起,写出蜂惹花心,以兴离怀别苦。
萧继宗《评点校注花间集》:汤显祖訾此章为俗笔,颇具眼光;栩庄赏其“蜂须”句,稍显宽假。
其五
帘下三间出寺墙(1)[1]。满街垂柳绿阴长(2)。嫩红轻翠间浓妆。 瞥地见时犹可可[2],却来闲处暗思量[3]。如今情事隔仙乡[4]。
【校记】
(1)帘下:王辑本作“帘外”。寺:雪本作“市”。
(2)街:玄本、雪本作“阶”。
【笺注】
[1]寺:寺观,僧人所居称寺,道士所居称观。此或指道庵。或引《汉书》,解寺墙为院墙,恐不妥。
[2]瞥地句:近人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一:“薛昭蕴《浣溪沙》词:‘瞥地见时犹可可……’,此言当初见面时不在意也。”瞥地:瞥然过目。可可:不经意貌。
[3]却来:归来。唐李白《东鲁见狄博通》:“谓言挂席度沧海,却来应是无长风。”思量:考虑,忖度。《晋书·王豹传》:“得前后白事,具意,辄别思量也。”唐杜荀鹤《秋日寄吟友》:“闲坐细思量,惟吟不可忘。”
[4]隔仙乡:犹言距离遥远如仙凡相隔。唐韦庄《怨王孙》:“何处深锁兰房,隔仙乡。”
【集评】
汤显祖评《花间集》卷二:瞥见都易错过,耐得思量,定不折本。
李冰若《花间集评注·栩庄漫记》:“嫩红轻碧间浓妆”,设色艳冶,如一幅画。
华钟彦《花间集注》卷三:此词盖写女冠。
萧继宗《评点校注花间集》:瞥地一见,闲处方思,何须费如许笔墨!
其六
江馆清秋揽客船(1)[1]。故人相送夜开筵。麝烟兰焰簇花钿(2)[2]。 正是断魂迷楚雨[3],不堪离恨咽湘弦[4]。月高霜白水连天。
【校记】
(1)揽:鄂本、吴钞本、茅本、汤评本、合璧本、张本、毛本、正本、四库本、清刻本、四印斋本、全本、《历代诗余》、王辑本、林大椿《唐五代词》作“缆”。
(2)钿:吴钞本作“细”。
【笺注】
[1]江馆:江边客舍。唐王昌龄《送谭八之桂林》:“客心仍在楚,江馆复临湘。”清秋:明净爽朗的秋天。晋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独有清秋日,能使高兴尽。”唐杜甫《宿府》:“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揽:当作“缆”,系船之绳缆。
[2]麝烟:焚麝之烟,泛指焚香飘散之烟气。唐皮日休《醉中先起李縠戏赠走笔奉酬》:“麝烟苒苒生银兔,蜡泪涟涟滴绣闺。”兰焰:兰灯之焰,泛指灯烛之焰。唐刘禹锡《浙西李大夫述梦四十韵并浙东元相公酬和斐然继声》:“兰焰凝芳泽,芝泥莹玉膏。”簇花钿:形容盛装女子簇聚。唐白居易《奉酬淮南牛相公思黯见寄二十四韵》:“长斋俨香火,密宴簇花钿。”
[3]楚雨:楚地之雨。唐杜甫《雨》之四:“楚雨石苔滋,京华消息迟。”唐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之一:“秋声无不搅离心,梦泽蒹葭楚雨深。”此句或用《高唐赋》典事。唐李商隐《有感》:“一自高唐赋成后,楚天云雨尽堪疑。”
[4]不堪句:用湘灵鼓瑟事以喻离愁。唐韩愈《送灵师》:“四座咸寂默,杳如奏湘弦。”
【集评】
周敬《删补唐诗笺释会通评林》卷六十:周埏云:依依别情,流为销魂之语,自觉香艳。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纪送别。……言“楚雨”,当是由秦地而之楚。……言“湘弦”、“离恨”,当是远行者雅善鼓琴,月高霜白之宵,七条弦上,宜其离心凄咽也。
李冰若《花间集评注·栩庄漫记》:一结便有怊怅不尽之意,可谓善于融情入景。
萧继宗《评点校注花间集》:未尝不佳,以视浔阳江头,则失之浅。
其七
其七(1)
倾国倾城恨有余[1]。几多红泪泣姑苏[2]。倚风凝睇雪肌肤[3]。 吴主山河空落日[4],越王宫殿半平芜(2)[5]。藕花菱蔓满重湖(3)[6]。
【校记】
(1)《草堂诗余别集》调下题作“吊古”。
(2)平芜:吴钞本作“年芜”,误。
(3)重湖:全本、王辑本作“平湖”。张本“湖”字红笔校描。
【笺注】
[1]倾国倾城:形容女子绝色。此指西施。唐刘希夷《公子行》:“倾国倾城汉武帝,为云为雨楚襄王。”可参卷二韦庄《荷叶杯》(“绝代佳人难得”)注〔一〕。
[2]几多:多少。牛僧孺《乐天梦得有岁夜诗聊以奉和》:“莫愁花笑老,花自几多时。”姑苏:即今江苏苏州市,因其地有“姑苏山”、“姑苏台”而得名。见《太平寰宇记》卷九一、《吴越春秋》卷二。唐李白《乌栖曲》:“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3]倚风:临风。唐李贺《恼公》:“发重疑盘雾,腰轻乍倚风。”凝睇:注视。唐刘祎之《九成宫秋初应诏》:“怡神紫气外,凝睇白云端。”雪肌肤:形容肌肤洁白如雪。
[4]吴主:此指吴王夫差。
[5]越王:指灭吴而霸的越王勾践。平芜:草木丛生的平旷原野。南朝梁江淹《去故乡赋》:“穷阴匝海,平芜带天。”唐李山甫《刘员外寄移菊》:“秋来缘树复缘墙,怕共平芜一例荒。”
[6]重湖:湖泊相连。洞庭湖与青草湖相连,称重湖。唐杜甫《宿青草湖》,题下注曰:“重湖,南青草,北洞庭。”西湖分里湖、外湖,亦称重湖。此指太湖,太湖亦五湖相连。唐赵嘏《岁暮江轩寄卢端公》:“路以重湖阻,心将小谢期。”
【集评】
汤显祖评《花间集》卷二:与“只今惟有西江月”诸篇同一凄惋。
李冰若《花间集评注·栩庄漫记》:伯主雄图,美人韵事,世异时移,都成陈迹。三句写尽无限苍凉感喟。此种深厚之笔,非飞卿辈所企及者。
姜方锬《蜀词人评传》:按此词伤心吊古,韵响调高,与鹿太保《临江仙》分庭抗礼,当无愧色。然鹿后于薛,其摹拟之胜者欤。
萧继宗《评点校注花间集》:小词而能发千古兴亡之感,扫一时轻绮之风,《花间集》中,不可多得,不独非其余七阕所能望尘也。
其八
越女淘金春水上(1)。步摇云鬓佩鸣珰[1]。渚风江草又清香[2]。
不为远山凝翠黛[3],只应含恨向斜阳(2)。碧桃花谢忆刘郎(3)[4]。
【校记】
(1)春水上:吴钞本作“春水□”,空一格。
(2)只应:钟本、汤本、合璧本、玄本作“只因”。阳:茅本作“昜”,影刊本作“”。
(3)花谢:晁本、陆本、雪本、张本、徐本、影刊本作“花榭”。
【笺注】
[1]步摇:古代妇女附在簪钗上的一种首饰。《释名·释首饰》:“步摇上有垂珠,步则摇动也。”《后汉书·舆服志》下:“步摇以黄金为山题,贯白珠为桂枝相缪,一爵九华,熊、虎、赤罴、天鹿、辟邪、南山丰大特六兽,《诗》所谓‘副笄六珈’者。”王先谦《集解》引陈祥道曰:“汉之步摇,以金为凤,下有邸,前有笄,缀五采玉以垂下,行则动摇。”晋傅玄《艳歌》:“头安金步摇,耳系明月珰。”唐白居易《长恨歌》:“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佩鸣珰:玉佩玎珰声。鸣珰,亦指金玉首饰。唐裴思谦《及第后宿平康里》:“银缸斜背解鸣珰,小语偷声贺玉郎。”
[2]渚风:洲渚之风。唐张南史《富阳南楼望浙江风起》:“南楼渚风起,树杪见沧波。”
[3]远山凝翠黛:远山如凝翠之眉黛。唐李绅《入淮至盱眙》:“山凝翠黛孤峰迥,淮起银花五两高。”
[4]碧桃句:用刘晨、阮肇入天台遇仙事,见卷二温庭筠《思帝乡》(“花花,满枝红似霞”)注〔六〕。唐王涣《惆怅诗》:“晨肇重来路已迷,碧桃花谢武陵溪。”
【集评】
钟本评语:薛昭蕴八首结撰虽工,惜无胜处可拈赏耳。
陈廷焯《词则·闲情集》卷一:《浣溪沙》数阕,委婉沉至,音调亦闲雅可歌。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从行者着想,步摇插花,虽依然盛饰,而碧桃花下,斜阳凝盼,料知忆及刘郎,则己之湘云南望,离怀从可知矣。四首皆情殷语婉,六朝之余韵也。作者有《谒金门》调,结句云“早是相思肠欲断,忍教频梦见”,情致与此四词相似。
萧继宗《评点校注花间集》:首句失韵,与第一首同。末句佳,但恨无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