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类人有相似的心理发展路径

字数:1650

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我可以告诉你怎么养,因为人的任何心理表现都有养育的轨迹可循。

我所从事的犯罪心理画像,就是根据犯罪人的外在行为表现等,去寻找其曾经有过的生活轨迹,再根据其生活经历来判断其现在的心理特性。警方在听过我的分析和描述后,根据他们对各种犯罪人的了解,在心里形成这个人的“心理形象”,从而知道去哪儿找这类人。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在生物技术、电子技术还没达到今天的水平时,最难侦破的一类案件就是系列强奸杀人案。这类案件多发生在犯罪人与被害人偶遇的路边、江边、楼道拐角、隧道、树丛、草丛等地,被害人往往孤身一人且被杀害了,犯罪人作完案就逃之夭夭,没有目击证人。警方即使搜集到一点点证据,也不知去哪儿寻找犯罪人。

由于警方不能及时破案,无法抓捕犯罪人并将其监禁,这种犯罪人便会肆意妄为,一而再,再而三地实施同类犯罪。尤其是那些杀过人的流窜犯更是肆无忌惮,经常制造跨地区的系列案件。

2000年至2003年就曾发生一系列横跨四个省的强奸杀人案,该案犯不仅强奸了23名女性,而且每做一案都是杀害全家,共致25户灭门、67人死亡。此人平时身无分文,没有银行卡,没有固定住所,多年不与家人联系,每次作案后就离开案发地,以致警方无法掌握他的任何信息,不知他在哪儿、来自哪儿又去了哪儿。

碰到这种犯罪人,警方会很焦急。然而,一旦了解这种犯罪人的成长经历,警方很快就明白寻找其踪迹的途径。

这种动辄杀全家的人,一定是早年就离家出走,原因往往是家里缺乏温暖,家不成家。这种人没有体验过正常的家庭生活,也没有相关的温暖记忆和快乐记忆,所以对任何家庭都不会心怀珍惜,存不忍之念。

这种人离家出走后,首先要解决的是生存问题。他们刚开始会以捡破烂为生。然而,捡破烂是分区域的,已经占领某片区域的人会排挤外来者,说:“这个地盘是我的,你凭什么跑到我这儿来捡?”他们当时还很弱小,肯定会被人欺负。渐渐地,他们也学会发狠。

后来,他们会盗窃。这种事只要持续做,就会被警察发现。如果他们还不满14周岁,就会被送回原籍。然而,他们正是因为家里没人管才出走的,所以他们被送回去以后,很快又会出来闯荡。

等他们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一旦再违法被抓住,就会被送进少管所。少管所大多会从轻处理,两三年就释放他们。可他们出去以后无家可归,就继续流浪。他们要钱没钱,要文凭没文凭,干体力活又觉得太辛苦,很快就会重操旧业。一旦18岁以后再被抓,他们就会因重新犯罪而被判5至10年有期徒刑。

他们早年大多营养不良,所以身材瘦小,发育不良。这是这种人心理画像的特征之一。等他们刑满释放后,一般已过20岁,发育再迟缓的人也会有性需求了。可问题是,他们一没家,二没房子,三没工作,拿什么去跟人谈恋爱并组建一个家庭呢?

他们四处游荡,盗窃或抢劫钱财后就去找卖淫女。可是,嫖娼不是免费的,有的要价还很高,他们不想付钱。于是,当他们在偏僻的路边、田间看见单独出行的女性,就视为强奸的良机。由于女性被强奸时会挣扎并喊叫,最重要的是,这种犯罪不同于盗窃,他们无法回避被害人,必须面对被害人,就容易被记住长相,所以他们会杀人灭口,作案后迅速离开当地。

警方怎么找这种犯罪人呢?很简单,排查那些从小离家出走的人,查看少年收容教养档案,还有少管所、监狱等的关押记录,释放时间与案发时间的吻合度等,就可以把这类人筛查出来,然后再寻找相关证据。

当然,这只是一类犯罪人,还有很多类型的犯罪人,每一类都有相应的心理发展路径。所以我常说,每个人今天的表现一定有相应的过去。

我有时候会幽默一下,跟人开玩笑说:“你想要什么样的人,我可以告诉你怎么养。无耻之徒是怎么养出来的?变态的人是怎么养出来的?冷酷无情的人是怎么养出来的?这些都是有迹可循的。”

凡是以同类行为方式实施犯罪的人,都有相似的心理发展路径。像系列强奸杀人犯就生长在家不成家的环境里,过早地要独自生存,逐渐学会并习惯于不择手段,养成违法犯罪的生存模式。他们是“三无人员”:一无家庭资源,从小就没有正常的家庭生活;二无经过学习才能拥有的知识资源,大多很早就辍学;三无社会资源,到处游荡,没有固定的生活区域,也就没有稳定的社交圈。他们所拥有的就是四处流浪的经验,认识的也是跟他们相似的人。他们找不到像样的工作,也就无力经营家庭,每一次性的需要和满足都是无辜受害者的灾难。

这让我们明白,不让一个孩子出生后陷入困境,对社会的安全和家庭的幸福有多重要!我们减少犯罪的努力不是抓多少人,不是判刑多少年,不是监狱里关押多少犯人,而是全社会对家庭的维护、对孩子的呵护是否到位。


了解一个人的过去,即可知他是什么样的人心理发展有内在的逻辑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