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发展有内在的逻辑进程

字数:970

心理现象看似复杂多变,但所有的偶然都包含着必然,可以见微知著。

人格始于遗传,成于养育。尽管每一种人格类型有各自的发展路径,在众多人格类型中究竟有没有共同的内容呢?要解答这一问题,我先介绍一下心理发展的大致脉络。

人一生有长有短,长的可以活过百岁。古人云“人生七十古来稀”,因为古人生活比现在辛苦得多,医疗条件也不如现在好,一般能活到50岁至70岁左右。而现代社会,大多数人能活到70岁至90岁。

按照许多研究的观点,人的寿命应该在百岁左右。我就以百年为大致框架,把人的心理发展分为10个时期: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岁)、学龄初期(6~12岁)、青春初期(12~15岁)、青春后期(15~18岁)、青年初期(18~25岁)、青年后期(25~35岁)、中年期(35~60岁)和老年期(60岁以上)。

人的心理发展时期表

由上表可见,人生各个心理发展时期持续的时间不等,并不是100除以10,平均每10年为一个时期的。心理期的划分标准,是人某个时期的生理与心理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特点或独特风格。当心理的表现与之前有明显改变,风格与之前明显不同时,人的心理发展就转入另一个时期了。

大致而言,人一生的身心变化如下:

0~1岁时,人主要在养育者的怀里吃奶,还不能自由行动。

2~3岁时,人还不能很好地控制大小便,生活还不能自理,动辄需要大人帮忙。

3岁时,人的自由度比以前大很多,但仍不能独自行动,需要人看护。

6岁时,人基本上可以衣食自理了,可以离家去学校接受基础教育了。

12岁左右时,人开始性发育了,随后身高迅速达到成年人的高度,于是经常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想自己处理问题了。

15岁时,人的身体发育接近成熟,开始对异性、对成年人的事情和世界感兴趣了。

18岁时,人的身高基本定型了,性发育完成了,认知能力也接近成熟了,意味着拥有独立选择、判断与反应的能力,在多数情况下能自我保护了。

25岁左右时,很多人已找到能养活自己的工作了,并开始组建家庭,不久将为人父母。

35岁左右时,很多人工作上已逐渐步入正轨,开始独当一面,在社会不同的位置上努力发展着,但养育孩子相当耗费时间和精力。他们就这样忙忙碌碌,当孩子已成年、父母已年老时,自己也年过六旬了。

60岁以后,人们逐渐退出社会职务,治疗过去因操劳积累的病痛,开始注重养生。如果身体养好了,再活60年的人也有,但究竟能活多久则因人而异。

人生的这种发展路径,最早由孔子寥寥数语概括为:“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说他活到70岁时,虽然可以随心所欲,但他已经不会做出格的事了。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心理发展时期的划分,其年龄点并不是绝对的,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例如,有的孩子可能10岁或11岁就开始性发育,有的孩子则延迟到14岁或15岁。因此,这里的年龄划分是相对而言的。


同一类人有相似的心理发展路径心理发展还呈阶梯递进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