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的最佳时期是依恋期

字数:871

父母与孩子的亲缘,最浓时分就在依恋期。好好珍惜孩子的依恋,这是父母未来教育孩子的一种心理资本。

在人生十个心理发展时期中,18岁之前就占了六个,重要性可见一斑。其实,在人生长河中,这18年是很短暂的,占70岁寿命不足三分之一,占80岁寿命不足四分之一,占100岁寿命不足五分之一。

人生各个心理期及年数

如果把这18年平均分成三段,即0~6岁、6~12岁和12~18岁,哪个年龄段包含的时期最多?答案显而易见:6岁之前排第一,包含乳儿期、婴儿期和幼儿期三个时期;青春期排第二,包含青春初期和青春后期两个时期;只有第二个六年即学龄初期仅一个时期,弗洛伊德称之为“潜伏期”。

每个年龄段的时期多与少意味着什么?时期多意味着这个年龄段的变化多,变化多意味着可塑性强,而可塑性强意味着这是育人的最佳时期。

许多父母向我诉说孩子在青春期如何失控、成年后如何失能时,我脑海里闪现的判断是,他们的孩子一定是六岁之前的养育出现了不可逆性的缺失。因为人生的第一个六年占了三个时期,变化最多,意味着这是塑造人的最佳时期和最关键时期。人生的前四个时期不管有没有问题,在潜伏期内看不出差别,可是一进入青春期,立刻就暴露无遗。

18岁之前处于未成年阶段,是人从出生时的“自然人”逐渐成长为“社会人”的基本社会化过程。我把这个阶段划分为两大时期,0~12岁为依恋期,12~18岁为青春期。

教育心理学一直有“青春期”的称谓,但对于青春期之前的时期,则没有心理意义上的统称。这个时期具有明显的心理特性,即人初生时完全无能无助,在12岁之前因身高低于一般人而很弱小,无法独自面对有风险的陌生环境和陌生人,因而很依赖养育者,无论何时都希望自己信赖的这个人能陪在他身边,并随时帮助他和保护他。这个时期,人因弱小而从生活上依赖养育者到心理上依恋养育者,故我将其命名为“依恋期”。

“依恋”与“青春”都是心理特性的形容词,而非表示年龄的名词。这两个时期既有连续性,又有可比性,因存在一个转折点而具有显著差异。这个转折点就是人进入青春期以后,性功能开始发育,由此带来的心理变化是,从对养育者的依赖变为追求独立的自我。

这两个时期发展的心理内容有所不同。依恋期主要发展情感、言语、社会性、认知方式、观念、性格、能力等,青春期则在自身能力往纵深发展和横向扩展的同时,更多地追求自我发展,包括自我独立意识、性意识、自我价值感、自我同一性等,还有向群性和结交密友,最后追求自我实现。


心理发展还呈阶梯递进的模式青春期最需要父母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