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海,就能制世界

字数:1555

西班牙称霸的时候,荷兰是西班牙王室领地,替西班牙打工做贸易。西班牙专注地挖金子,贸易和手工业自然转移到了荷兰。荷兰面积不到3万平方公里,1/4在海平面以下。荷兰人只能全力搞工商业。17世纪号称“荷兰世纪”,荷兰人拥有60万吨海船,相当于整个欧洲的3/4,是1949年中国海轮吨位的2倍,号称“海上马车夫”。

但荷兰毕竟是个100万人口的小国,有限的人力搞了运输就不能搞海军,做生意就不能扛枪。所以占有海上霸权的荷兰没有海军舰队,临打仗了用商船改装军舰凑合,好比今天的美国用几百艘集装箱船组织舰队。所以荷兰经常被资金、吨位都不如自己的别国舰队占便宜,吨位越来越少。

和西班牙一样,荷兰也不是岛国,每年还得拿出大笔金钱给雇佣军,修世界上最昂贵的要塞,动不动还要扒开海堤放水当护城河。现在荷兰人身高世界第一,不知道和经常放水有没有关系。折腾几次,荷兰的元气就丧尽了。小国终究没有资格玩争霸。

数数当时的大国:德国、意大利还没统一,奥地利、波兰、俄罗斯没空管海洋,强大的亚洲帝国还不知道地球上有新大陆可以抢,只有英法两国有潜力继承霸权。法国的赢面明显大一些。

1000年以来,法国一直是欧洲的核心,拥有欧洲最多的领土,最多的人口,最好的农业基础,往往还有最强的陆军。欧洲人提到“国王”这个词的时候,如果不说明是哪国,默认就是指法国国王。法语继拉丁文之后成为欧洲国际语,大部分国家哪怕向法国宣战,宣战书也得用法语写。

公元1600年,法国有2000万人口,是英国的3倍多,工商业不相上下。英国人出海殖民搞贸易的时候,法国人也组建舰队在海外开疆拓土。现在美国和加拿大的核心领土有一半归法国,密西西比河流域都是法国殖民地。就当时的局势看,法国在殖民斗争中几乎必赢。英国必须出奇制胜才可能扳回劣势。

英国的玩法很简单——全力以赴争夺制海权。

在大航海时代之前,海权没啥价值。因为如果没有美洲这个天上掉的大馅饼,农业国之间的贸易额在经济总量中永远只是个零头。海洋贸易没啥油水,额外开发一套适应海上交战的军事机器是纯粹的负担。

所以从罗马人到1500年的土耳其,从中国到大陆最西端的英国,甚至北欧海盗和日本倭寇,都用帆桨并用的内海船打海战。海战的方式和陆战差不多。双方在甲板上对着射箭扔石头,然后全速前进把船只撞在一起,没撞沉的船再接舷肉搏。这种海战其实是把陆战搬到了甲板上,有足够士兵跳帮对砍的陆军强国往往也是海军强国。

火炮开启了新时代,从此人类可以攻击几百米外的敌人,不用贴身也能打仗。早在西班牙造标准化火炮之前,英国人的长弓兵就被法国人大炮压制过,输掉了百年英法战争。这个教训让英国人格外认同大炮。

不过直到20世纪,陆战的绝对主力仍然是步兵。这是因为工业时代以前没有水泥,没有沥青,没有压路机,道路都是土路,下雨半尺泥,大炮拖起来艰难,不想陷到泥里就只能指望水运。康熙打雅克萨要攻城,就把工匠派到嫩江边扎营铸炮,再用木筏把炮运到雅克萨。后来这个营地发展成了齐齐哈尔市,现在仍然是兵工基地,新中国第一门现代重炮就诞生在这里。

木筏都能运重炮,海船更不在话下,海战因此比陆军更早进入火力战时代。从此陆战靠步兵,海战靠大炮,海权和陆权分开了。

英国是岛国,只要在海上不输就能自保。西班牙派出的无敌舰队搭载了大量士兵和近距离作战的短炮,按照以往的海战规则,实力远胜英国海军。只是英国人根本不打近战,远远地用火炮招呼。尽管这时的火炮远射还很难打沉船,但这样拖下去,西班牙既不能不受干扰地登陆,又要给搭载的陆军解决吃喝,后勤压力大,最后炮弹打光认输回国,又被风暴毁了一多半,英国因此取得全胜。

从此以后,英国带头建立了以炮战为基础的海战思想——打沉了你的船,搭载的陆军再多也用不上。所以英国一心一意建设舰队。一次又一次靠海军保卫自己。1692年,路易十四在海峡里打了个小胜仗,在诺曼底集结了登陆部队,准备占领英国。结果法国舰队还没集结起来,英国、荷兰联合舰队先发动进攻,烧光了法国船,太阳王路易十四的强大军队只能望洋兴叹。

后来的拿破仑、希特勒征服了整个欧洲大陆,却也同样被舰队挡在海峡,只能眼睁睁看着几十公里外的英国和自己为敌。俄罗斯人总结历史说:“俄罗斯只有两个朋友,陆军和海军。”几百年来英国比俄罗斯还不善交际,朋友数量只有俄罗斯的一半。

然而,英国将拥有世界。


一个错误让西班牙变成世界帝国当海权遇到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