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配姓赵”?

字数:3506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公司,既有用不完的市场,又有技术优势,还控制着整个营销渠道,竞争力肯定无可抵挡。工业革命之后的英国,金融优势和海军规模胜过今天的美国,工业优势超过今天的中国,资源超过俄罗斯。其他国家看不到任何赶超的可能。

反垄断法不适于霸主。只要皇家海军还是世界第一,就没人敢拆分大英帝国。而只要英国还是最强工业国,皇家海军就必然天下无敌。从19世纪的情况看,我们完全可以预测:英国将继续引领技术发展,无可争议地占有世界霸权。联合国总部将设在伦敦,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是三个常任理事国。全世界都得学伦敦腔,使用英制单位。读者买了三室一厅,也会学香港人吹嘘“千豪宅”。

事实并非如此。1860年英国工业还是垄断性霸权。到了1890年,美国的钢产量930万吨,比英国多80万吨;美国工业消耗147万吨煤,比英国多2万吨;美国铁路27万公里,英国只有3万公里。德国也逐渐追了上来,1890年,德国钢产量还是英国的2/3,到1893年已经追平。

英国工业革命比世界早几十年,拥有最广阔的市场和原料供应,但在达到巅峰地位之后仅仅几十年,英国拱手让出了霸主的地位。等到1930年,英国已经完全变成二流国家,还不如工业革命之前的地位。这和西班牙衰落颇为相似。

相似的历史事实背后往往有相似的深层原因,当年西班牙是被凭空得来的黄金毁灭了实体经济,现在是什么毁灭了英国的霸权?

不劳而获毁掉了老大帝国——不论原因何在,工业革命前,英国是个积极造东西的国家,而且造的多用的少,就算有海军撑腰,也算得上勤劳致富。这不仅给英国带来了滚滚财源,也促进了技术进步。在别国用昂贵的青铜铸炮的时候,英国铸廉价的铁炮也不比别人差,所以英国炮舰最多。技术进步最终诱发了工业革命,成就了日不落帝国。

然而,从工业革命完成开始,具体而言是1818年开始,英国进入了逆差时代。这让人很难理解——英国在工业革命前一直造东西卖给别人,工业革命之后,生产效率大大提升,居然和今天的美国一样,变成了吃逆差、靠外国供养的国家。这是为什么?英国如何平衡逆差?

今天美国承受逆差要靠印钞发债。但19世纪是金本位时代,印钞要有黄金才行。英国要想占铸币税的便宜,首先要抢金矿。布尔战争,4000万人口的英国动员45万大军去南非抢金矿,付出了10万的伤亡。印钞的利润率实在太低。

英国真正的进项是两块:第三产业和海外投资。英国第三产业包括转口贸易、商业佣金、保险金、金融业服务费等项目。1913年,英国每年逆差1.3亿英镑,服务、运输业赚进1.9亿英镑,弥补逆差绰绰有余。同样是1913年,英国有40亿海外英镑投资,占全世界跨国投资的一半,40亿投资每年给英国股东汇回1.5亿英镑,加上前面1.9亿,扣除1.3亿逆差,每年英国净盈余2.1亿英镑。

2.1亿英镑在当时是笔巨款,可以造118艘无畏级战列舰。如果把当时的战列舰和今天80亿美元的航母视为等价,这笔钱相当于今天1万亿美元!

服务、运输业能大赚钱,原因不是英国人做得好,而是皇家海军在为金融、保险、远洋运输、转口贸易作担保。海运万里迢迢,最重要的是安全,保险业关乎身家性命,肯定要求个放心。既然英国有世界制海权,运东西、买保险不找英国人还能找谁?张作霖当土匪,起家的队伍叫“保险队”,意思是居民和过往客商必须交保险费,否则没你们的平安。这和大英帝国的保险费是一回事。

至于海外投资,不管是种植园还是加工厂,只有英国海军点头才能运营,所以,实际上只有英国人才有资格满世界投资,更别说大部分英国投资正是投在英国殖民地。中国这种公用殖民地虽然是列强利益均沾,但长江这条最主要的交通干线由英国人管理,英国海军有个职务就叫“长江海军少将”。英国的巨额投资红利,实际上也是皇家海军的利润。

卖商品是卖,卖保险也是卖。比起辛苦地经营工厂,显然坐办公室收保险费要轻松得多。有钱人选择分赃而不是搞工业也是人之常情。

18世纪的时候,英国舰队和别国一样,都是木船、前膛炮、风帆动力,海权还不巩固。所以英国人不能坐地分赃,还得辛苦造东西换钱。等到造东西引发了工业革命,英国舰队用蒸汽机换下风帆,用铁甲换下木壳,用现代火炮换下了发射实心铁球的金属管(前膛炮),英国海权才真正算得天下无敌。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装备蒸汽机和榴弹炮的英国海军在沙俄家门口干掉了俄罗斯舰队。这标志着工业力量主导了海战。作为唯一的工业国,英国海权比18世纪还巩固,从此可以更轻松地赚钱。

既然能坐在办公室里剪息票换钱,谁也不愿意一身油污地在车间里搞技术革新。靠制海权不劳而获成了英国统治集团的生活方式。只要皇家海军统治海洋,英国统治集团就可以安心地享受奢侈生活。1851—1871年,英国仆人数量增长60%,为人口增长率的2.5倍,服务业一片兴旺。

英国贵族不用心搞工业,但他们的惰性不能阻挡新的工业时代。德国、美国等新兴国家也想发财,却没有海权,没法吃白食。所以只能修炼内功,勒紧腰带发展工业。英国开始也不甚介意,你乐意搞又麻烦又不赚钱的工业,随便,大不了我不让殖民地买你的商品,看你咋赚钱。

工业和手工业最大的区别就是工业可以升级。从英国爆发工业革命算起,不到两代人,蒸汽机制造蒸汽机的重工业循环就变成了内燃机制造内燃机,电动机制造电动机。电机是美国人发明的,内燃机是德国人发明的,在这一轮科技进步中,英国落后了。

帝国最后的本钱是暴力。西班牙曾指望一度天下无敌的大方阵翻盘,英国的底牌自然是舰队。英国为自己制订了两强原则——皇家海军要超过排名二、三的两支舰队之和。只是这个原则越来越难贯彻。

工业革命之前,一艘风帆战列舰很难被淘汰。从1680年到1850年,战列舰都是装前膛炮,风帆操控的木船。只要不沉,战舰可以用上四五十年,让祖孙三代在同一艘船服役。所以海军大国可以用很低的成本保持舰队规模,每年修修船就行。

工业革命之后技术飞速进步,再也没有军舰服役几代人的事情。西班牙大方阵用了半个世纪过时,19世纪的铁甲舰十几年就会落伍。北洋水师的主力舰“镇远”、“定远”,1884年竣工时威震东亚。1895年甲午海战就被新型速射炮打得遍体鳞伤。所以主力舰艇每十五六年就要更新一轮,仅仅为了保持数量,海军每年新建舰艇就要相当于总吨位的1/15,英国也不例外。

这个时候英国就遇到了工业落后的问题。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落后于德美,要造水平相当的军舰,就必须付出更多的成本,投入更多的人力。用熟练工的手艺去抵消新机器的效率,用更好的原材料对抗别国的冶炼工艺,用几百年积攒的造舰经验来压倒别人最新的设计。

不过,工业时代的规矩是一力降十会。工业强国或许不像老牌帝国那样经验丰富,但是,炮的口径往大了造,发动机的马力翻番往上涨,装甲能锻多厚就锻多厚,这总是没错。就算英国的经验能让一份工业产能当两份用,但如果对方的工业实力同期增长了三倍,什么“海军传统”都是笑话。19世纪末,英国的钢产量先被美国压倒,再被德国超过,不管怎么砸钱,海军优势还是一天天收缩。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花了100亿英镑军费,国民财富损失了1/3。英国陆军军火不够用,被迫变卖海外投资去向美国买。老本卖光了,英国只能借债。战前美国欠英国30亿美元,战后英国倒欠美国47亿美元;战前英国内债6.45亿英镑,战后猛增为66亿英镑。这些钱都需要用真金白银偿还。

不过,英国或许应该觉得幸运,欠债居然使英国赢得了战争。美国驻伦敦大使给总统汇报说:“从现在开始日益逼近的财政危机的压力已超过了摩根王朝为英法政府支付押金的能力……为了维持我们大好的经济形势并避免混乱,唯一的出路是向德国宣战,这并不是不可能的。”于是,美国在1917年参战,保证英法能活着还债。1918年美国挡住了德国孤注一掷的进攻,德国投降。世界大战由英国发起,却因美国打败德国而结束,英国变成了配角。不管哪边赢,都无法改变英国衰落的命运。

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更是有气无力。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打上门来,英国只能派老迈的“胡德”号前去拦截。刚一交火,装备先进雷达火控系统的“俾斯麦”就把“胡德”打成了两截。

虽然最终英国调集了几乎全部海军击沉“俾斯麦”,可德国立刻发起潜艇战,英国人连护航的军舰都凑不齐,只能卖掉美洲殖民地,换来区区50艘美国旧驱逐舰,其中最新的一艘也已经下水18年。但被潜艇封锁,马上就要爆发饥荒的英国只能咬牙认栽。没有了制海权,大英帝国什么也不是,英国人比别人更明白这一点。不等“二战”开打,英帝国就主动改成英联邦,大英帝国就此只留下背影。

500年来,西班牙、英国、美国三个世界帝国的兴衰是近代史主线。而三个帝国的兴衰规律都差不多。

从称霸原因来说,西班牙继承了阿拉伯遗产,组建了欧洲最强大的军队,发现了美洲黄金;英国为了弥补海权不足,努力发展手工业,最终率先突破了工业革命;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占尽便宜,变成了世界第一工业国,“二战”吃定世界。这三个帝国兴起的原因都是先进的生产技术。发达的制造业能创造财富也支持了强大的军队,所以能打造世界帝国。

从衰落的过程来说,西班牙得到了美洲黄金,转手就要毁灭自己的实体经济;结果黄金贬值,组建军队的成本越来越高,称霸反而要靠借债;等到军事技术落后,西班牙就完蛋了。英国率先建立了工业社会和钢铁舰队,立刻就开始享受海权带来的利润;等到别国工业赶上来,英国维持海权的成本越来越高,也得借债撑局面,最后大英帝国自行解散。可见不劳而获是帝国的毒药。

美国的历史也类似。靠世界第一的工业,美国拿到了向全球印钞的权力,纸片换来的物资帮助美国赢得了冷战。可苏联解体不到20年,美国已经要借债度日,一日不借政府就要关门。美国印钱发债全靠天下第一的舰队,但产业空心化意味着维持舰队越来越贵。过去能造航母的钱,现在只能造两栖登陆舰。不等别国的导弹动手,美国参议院就得自己“击沉”美国舰队。

与此同时,中国这个新的第一工业国开始造航母和隐形飞机。美国人的帮闲立刻一窝蜂地上门质问,大有“你也配姓赵?”的意思。质问背后透着心虚,美帝国的下场不言而喻。


当海权遇到工业为什么我们必须拒绝帝国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