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李白是中国的济慈,除了李白之外,还有好多诗人,也是相当出色的。其中之一便是平淡而坚忍的陶潜。陶潜曾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他跟许多人一样,讨厌市侩气的公职生活。他弃官之后,回到林间,追求时光和美酒,从山水间找到了慰藉和快乐: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白居易选的是另一条路,过着仕途的生活。他做过杭州刺史。他一共活了72岁[1],写过4 000多首诗词。在数遭贬逐之间,他从自然中获得心灵的慰藉。他知道在众人中求得一份孤独,在熙攘中求得一份安宁。他交友不甚广,因为他认为“书、画、棋、赌纠合众人,而耽于玩乐中”,以致成不了大事。他喜欢与老百姓聊天说故事。他的诗老妪也能理解。因此,他是最受老百姓喜爱的一位诗人。他的诗被写在学校和庙宇的壁上,以及画舫的壁上。有一位歌女对其客人说:“你不要以为我只是个卖歌跳舞的女孩子,我会背白居易的《长恨歌》呢!”[2]
最后我们要提的一位是杜甫。亚瑟·威利说:“研究中国文学的外国学者,比较喜欢把李白捧为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但中国人则认为杜甫高于李白。”他24岁到长安去赶考,没有考中进士。但他并不因而沮丧,甚至在他的诗中大大谈起这次的失败。他公开宣布,他的诗是治疗疟疾发烧的良药。他似乎就是用他的诗来治疗他自己。明皇读了他的一些诗,便决定亲自再考他一次,这次他成功了。皇上派他做率府参军。[3]他鼓起勇气,独居长安,暂时把远在江南的妻子忘了,而终日与李白结伴,相从赋诗,以诗买酒。他写李白:
……
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
携手日同行。
……
此时,正是明皇迷恋杨贵妃的时候,杜甫也像其他诗人为这一英雄美人的恋情而赞颂。但当安禄山之乱起,兵灾饥饿肆虐整个中国时,他的笔就转向了战马,道尽战祸的悲惨:
府帖昨夜下。
次选中男行。
赶去守王城,
……
莫自使眼枯,
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
天地终无情。
君不闻,
汉家山东二百州,
千村万落生荆杞。
被驱不异犬与鸡,
……
信知生男恶,
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
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
青海头,
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
天阴雨湿声啾啾。
乾元元年,他弃官西去,携家度陇。此时,他们几乎不能维持生活,他不得不乞食,而且还得向那些援助和收容他们的恩人跪拜叩头感谢。后来他碰到了严武。这位雄镇一方的持节大吏邀请他做节度参谋检校,在成都的浣花溪畔建一草堂,严中丞不要他做什么事,只是作诗便可。[4]这使他生活无虞,他又歌咏起山水花月了:
词赋工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