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与国家
道德家的第一课题,就是要使合作能引起人们的兴趣,然后才关注合作无间的这一整体或集团之大小。完善的道德观,在求得每一分子和最大整体之间的最大合作——即与宇宙本体、生命本质、秩序或者神之间的合作。从此点出发,宗教与道德是合而为一的。但是道德直接源于习惯,也是一种间接的强制,因此它只有在拥有强制力的团体内始能发展合作。故所有实际的道德亦即是团体的道德。
穆罕默德的道德虽超越了他所隶属的部落,可是却限于他所创设的信徒集团之中。自他在麦加获胜以后,他限制而非完全禁止部落之间的掠夺。同时,他把一个新的团结意识,一个更广阔的合作与效忠的范围传给整个阿拉伯,包括所有的伊斯兰教徒在内。因此《古兰经》里说“惟众信徒是弟兄”(第49章10节)。部落中强烈的阶级、种族之区分,就在信仰相同的基点上逐渐减少。“如果一位黑奴被指定来领导你们,虽然他的头颅像晒干的葡萄,但是你们仍应听从他。”这就是使零散地分处各地的人民结合成整体的崇高理想。而这也正是基督教精神和伊斯兰教精神所共有的光荣。
这两种宗教,在无限的博爱中,却存在着对不信教者严酷的敌视。“不要把犹太人和基督徒当做朋友……如果你们的父兄不愿接受信仰的话,也不要选择他们做朋友。”(第5章51节,第55节;第9章23节)穆罕默德对这一原则的阐释比较温和。“不要把暴乱带到宗教里。如果他们接受伊斯兰教,他们已得到指引;如果他们掉头而去,那么就得要好好地开导他们。”“让不信教者休息一下。然后再和颜悦色地开导一番教。”(第36章17节)对待不肯和平接受信仰的阿拉伯人,穆罕默德就以安拉神的名义开启战端。自从与库赖什人燃起战火,而休战的圣月过去之后,无论在何处遇到的非信徒敌人均被杀(第9章5节)。“如果那些偶像崇拜者要求你们保护,就保护他们吧,也许他们从此肯接受安拉神的道……如果他们肯悔改,他们就会接受信仰”(接受伊斯兰教),“那么,就开放他们的道路”。(第9章56节)“不要屠杀年老而不能战斗的人,也不要屠杀妇女、孩童。”每一个有战斗能力的男性伊斯兰教徒都要参加此一圣战。“瞧!安拉神爱护那些为他赴战的人……我借安拉神之名宣誓……勇往直前,不论晨昏,为宗教而勇敢赴战,较世上任何一切都要高尚。的确,站立在战斗行列里的每一个人,要比在家里做60年的祈祷还要有价值。”这些训诫并非都在激人赴战。“向那些阻碍你接近安拉神的人宣战,但是不要一开始就采取敌对态度。安拉神不喜欢侵略者。”(第2章90节)穆罕默德接受了他那时代基督教国家的战争法,他因非伊斯兰教信徒的库赖什人占据麦加,而与之作战,这与乌尔班二世派遣十字军驱逐占领耶路撒冷的伊斯兰教徒如出一辙。
其他宗教无法避免的理论与实际上的鸿沟,在伊斯兰教并不显著。阿拉伯人是好色的,而《古兰经》承认多妻制度。但在其他方面,《古兰经》的道德观就像克伦威尔的清教徒道德观一样严苛,只有不明就里的人才视穆罕默德教义为道德观点上较不严苛的教义。阿拉伯人倾向于复仇的观念,因此《古兰经》不倡导以德报怨。“谁攻击你,就以同样的方式反击他……任何人受到屈辱,就得起来自卫,别无他途可寻”,“对侮辱只有报复”。(第2章194节,第42章41节)像《旧约》一样,这是一种充满杀气的道德观;《古兰经》强调雄浑有力的刚健德行,正如基督教强调柔情温驯的德行。在历史上,没有一种宗教像伊斯兰教一味地试图使男人强悍,并得到成功的。“信徒们!忍耐吧!忍耐胜过一切!”(第3章200节)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书的主角查拉图斯特拉正是这种口吻。
《古兰经》被信徒们尊崇到近乎偶像崇拜的地步,它被用优美的技巧抄写,谨慎地解释,并作为伊斯兰教徒的启蒙读本,再作为完整教育的中心和巅峰,传世13个世纪以来,深入数万亿人的心中,引起了他们的幻想,塑造了他们的性格。但是它或许也冻结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古兰经》教义简洁,缺少神秘及繁琐的仪式,并且没有偶像崇拜与祭司制度。它的预言提高了信徒的道德及文化水准,促进社会秩序及一统,启迪注重卫生,减少迷信思想及残酷行为,改善奴隶的生活状况,提高了阿拉伯人的自尊与荣耀,在伊斯兰教世界中(除了某些哈里发的宴享外),塑造了白人世界所不能比拟的清醒与节制。《古兰经》使人们毫无怨尤地接受生命的艰苦及限制,同时激励他们创下历史上最惊人的势力扩张。它给宗教下了一个使基督徒及犹太人都能接受的定义:
你们的面向东方、西方不为义,义只信安拉、末日、天使、经典、列圣;并因爱安拉,能将其财货布施给亲属、孤儿、穷人、旅客、乞丐及赎身的,并守拜功施天课……能履行契约的人,以及能忍受灾难、艰困和暴乱的人:这些人才是正义者,才算信仰安拉的。(第2章1772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