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与古代北欧的英勇故事

字数:5659

文学的俗化,随着民族语文的兴起而齐头并进。从各方面观之,一直到12世纪,还只有教士们能懂拉丁文,而作家们如果想拥有凡俗的读者,就必须使用方言。由于社会秩序的成长,阅读的大众增广,因而民族文学应运而生。法国文学萌芽于11世纪,德国文学于12世纪开始,英国、西班牙和意大利的文学则发端于13世纪。

这些地方文学本来的早期形式是流行歌曲。这些歌曲演变为民谣,而民谣借着繁衍或凝集而变成次要的史诗,诸如《贝奥武夫》、《罗兰之歌》、《尼伯龙根之歌》和悲剧《熙德》。《罗兰之歌》也许是大约在1130年把9和10世纪的民谣凑合起来的东西。在4 000行简单、流畅的抑扬格诗中,叙述罗兰死于隆塞勒瓦勒斯(Roncesvalles)的故事。查理曼在征服了摩尔族的西班牙以后,班师转回法国。叛逆加内隆(Ganelon)泄露路线给敌人,因此罗兰志愿领导危险的后卫。在比利牛斯山一条弯曲的峡谷中,一大群巴斯克人(Basques)从悬崖涌出,猛扑罗兰的小部队。他的朋友奥里弗(Olivier)请求他吹大号角以求查理曼的支援,但罗兰傲慢地拒绝请求帮助。他与奥里弗及大主教杜尔平(Turpin)领导部队冒死抵抗,一直战到几乎全军覆没。奥里弗因头部受伤,血流如注以至于视线模糊,误把罗兰当做敌人而刺杀他。罗兰的头盔自帽峰到鼻甲被刺开,却保全了一命:

经这一击,罗兰注视着他,

温和而轻柔地问:

“喂,伙伴,你这一剑真是那么认真吗?

我是最爱你的罗兰呀。

不要以任何方式向我挑衅呀!”

奥里弗说:“现在我听见你说话了;

但是看不见你。神明白并且保护你!

我刺伤了你,请你原谅!”

罗兰回答:“我没有受伤。”

“我在此,在上帝面前宽恕你。”

说这话时,奥里弗面对罗兰仆倒在地;

以如此的爱,他们永诀了。

终于罗兰吹起了号角,直到他的太阳穴冒出血来。查理曼听到了,便班师拯救,“他的银髯随风飘拂”。但是路程遥远,“山高大而黝黑,谷深邃而流急”。这时,对着奥里弗的尸体,罗兰无限感伤,对它说:“喂,伙伴,我们在一起有很久了,彼此从未以恶意相待,倘若你死了,生命将会何等痛苦。”那位大主教也已奄奄一息,请求罗兰逃生自保。罗兰拒绝了,继续战斗,一直到攻击者逃走,但他也受了致命伤。因恐宝剑落入异教徒手中,于是倾其全力将镶满珠宝的宝剑杜伦达尔(Durendal)在石头上砸断。现在“罗兰伯爵躺在一棵松树下,面朝向西班牙……此刻许多记忆都涌上心头;他想到他所征服的国家,想到甜蜜的法国和他的家人,还想到把他抚养长大的查理曼,于是他哭了”。他对上帝举起了他的手套,象征对他的效忠。查理曼到达时,发现罗兰已经死了。没有译文能够译出原文那简朴但属于骑士的威严于万一,而且除了被教养去爱法国并尊崇她的人外,也没有一个人能够完全体会这篇史诗的力量与感情。这一民族史诗几乎连同它的祈祷文,一并为每一个法国小孩所熟知。

大约在1160年,一个佚名的诗人浪漫地把鲁伊(Ruy)或罗德里戈·迪亚斯(Rodrigo Diaz,死于1099年)的品格与功绩加以理想化,因而创作了一篇名叫《熙德》的西班牙民族史诗。主题仍然是基督徒的骑士与西班牙的摩尔族的斗争,发扬了封建制度下的勇气、荣誉与豁达,战争的光荣而非爱的奴役。由于被忘恩负义的国王所驱逐,所以罗德里戈(Rodrigo)将妻儿留在一个修道院中,并誓言除非他赢了5场战争,否则永不再与他们团聚。他去攻打摩尔人,因而这篇史诗的前半部充满了荷马诗体的胜利的称颂。在战争中间,熙德抢夺了犹太人,把救济品分给穷人,给一个麻风病人东西吃,和他同食共寝,同时发现他是基督使之复活的拉撒路(Lazarus)。这自然不是历史上所记载的熙德,但它对史实的歪曲,并不比《罗兰之歌》将查理曼理想化的情形更糟。《熙德》这篇史诗变成对西班牙思想与自豪的一个易使人迷惑的激励物,上百的民谣都谱出了它的英勇,同时这些叙述多多少少都带有历史性。世界上没有多少事物像真理那样不为人所接受,而人和国家的中枢,就是冒险故事的一个连续。

迄今尚无人解释过何以小小的冰岛,在被大暴风雨烦扰与大海孤立以后,居然在这一个时期会产生出一个与其面积不完全成比例的,文学的丰富广阔与光彩。这皆得力于两种环境:一为口耳相传的历史传统的丰富的蕴藏,对任何被隔离的群体来说是弥足珍贵的;一为一种阅读的习惯或被阅读的习惯,这种习惯在漫长的冬夜更受喜爱。在12世纪岛上除了修道院的图书馆,尚有很多私人图书馆。当写作变成一种惯见的成就时,教士以及俗人把这种种族的特性——一度为古代北欧游唱诗人的财产——以文学的形式表达出来。

但一位罕见的13世纪冰岛的最杰出的作家,同时也是最富有的人,其财富两倍于被称为“法律的代言人”的共和国总统。斯诺里·斯图鲁松(Snorri Sturluson,1178—1241年)爱生命甚于爱文学。他游历很广,活跃于政治与党争,而在62岁时被女婿所谋杀。他的作品《挪威王列传》(Heimskringla),把北欧人的历史和传说,简单明了地加以叙述,这对一个活跃的人来说是很自然的。他的《埃达散文集》(Edda Snorra Sturlusonar),给《圣经》的历史作了一个摘要,对北欧的神话作了一个纲要,写了一篇论诗的韵律的论文,一篇论诗的艺术的论文,以及具有独到见解的关于艺术的泌尿学之论文。两群敌对的神,借着把口水吐进长颈瓶而获得和平。从这样的吐口水,生出了一个名叫卡瓦西尔(Kvasir)的半神半人来,他就像普罗米修斯一样教人以智慧。卡瓦西尔被几个矮人所杀害,这些矮人把他的血和酒混合起来,制成一种甘美的饮料,它给予饮用者以歌唱的才能。伟大的神奥丁(Odin,译按:北欧神话中司知识、文化、诗歌、战争等之主神)找到矮人保藏这种美酒的地方,把它全部喝光而飞向天堂。但有些被隐藏的液体,借着一种罕用的方法,自他身上逸向公共喷泉,这神圣的河流对地球喷下一些鼓舞的水花。而那些沾濡到它的人,便感受到作诗的能力。这是一个博学者的胡言乱语,却极像历史般合理。

这个时期的冰岛文学相当丰富,且仍然洋溢着趣味、活泼、幽默以及一种诗的魅力,这种魅力并遍及于散文。几百个北欧的传说与英勇故事被写出来,有些很简短,有些像小说一样长,有些是属于历史的,其中大部分都掺和了历史和神话。一般说来,它们是一个结合了荣誉与暴力,因争论而起纠纷,因爱而得以缓和的野蛮时代的文明记忆。斯诺利地方的英勇故事,一再告诉我们北欧骑士们彼此互焚,或焚死自己于他们的大厅中或圣爵里。这些传说中最丰饶的是《伏尔逊人的英勇故事》。其故事的早期形式在《埃达诗集》(Elder或Poetic Edda)中就有了;而它的晚期形式,则为瓦格纳的《尼伯龙根的指环》(Ring of the Nibelungs)。

一个伏尔逊(Volsung)人乃瓦埃斯人(Waels)的后裔,挪威的国王,奥丁的曾孙,西格尔(Sigurd)的祖父。在《尼伯龙根之歌》里,尼伯龙根是勃艮第的国王;在《伏尔逊人的英勇故事》里,他们是一族矮人,在莱茵河看守一个金库和戒指,这些宝物非常珍贵,却会为拥有者带来灾祸和不幸。西格尔斩死了看守窖藏的龙法弗尼尔(Fafnir)并获得宝藏。在浪游途中,他来到一个四周被火环绕的小山,在山上布伦希尔(Valkyrie Brunhild,一个奥丁的后裔,半人半兽的女神)正在酣睡。这是“睡美人”故事的一个形式。西格尔为她的美丽迷惑,她也倾心于他,于是他们私订终身,然后——就像很多中古的虚构故事中人物的方法一样——他离开了,并继续他的旅行。在圭基(Giuki)——一个莱茵河的国王的宫廷里——他发现了公主古德伦(Gudrun)。她的母亲给他喝了一种迷酒,使他忘掉布伦希尔而娶了古德伦。古纳尔(Gunnar)是圭基的儿子,娶了布伦希尔,并带她回到宫中。对西格尔的忘情,她感到很愤怒,于是让人把他杀了。然后因为受到良心的责备,她爬上火葬的柴堆,用他的宝剑自杀,和他一起火葬。

这些冰岛的英勇故事最现代的形式是《被烧的尼亚尔的故事》(The Story of Burnt Njal,约1220年)。系用言语和行为来精微刻画故事的人物,而非以描写叙述人物。故事的结构很好,随着宿命论的发展,经过一连串高潮迭起的事件,发展到故事主要的悲惨结局——倪尔的房子及他自己,妻子帕格索拉(Bergthora)和子孙们,都被由佛罗西(Flosi)所率领的武装部队纵火焚烧了,并特别描绘倪尔子孙们的血腥的报仇:

之后佛罗西……叫倪尔出来,对他说:

“倪尔主人,我让你出来,因为你在屋里被烧死是没有价值的。”

“我不出来,”倪尔说,“因为我已经老了,却不该向我的孩子报复,但我不愿含辱偷生。”

然后佛罗西对帕格桃拉说:“你出来吧,女主人,因为我没有理由让你在屋里被焚。”

“我年轻时即已委身于倪尔了,”帕格桃拉说,“并且答应他——我们祸福同当。”

之后他们回到屋里去。

“现在我们该做些什么?”帕格桃拉说。

“我们去睡觉,”倪尔说,“躺下来;我很久就想要休息了。”

然后她对凯瑞(Kari)的儿子托尔德(Thord)说:“我要把你带出去,你不能在这里被烧死。”

“你答应过我,祖母。”男孩说,“只要我愿意跟你在一起,我们将永不分开。但是我想同你和倪尔一齐死,比在你们死后仍活着要好得多。”

然后她把孩子抱到她床上,并且……把他放在她与倪尔中间。之后,在他们自己及孩子身上画十字,把他们的灵魂交在上帝手里。那就是人们听到他们所说的最后的话。

日耳曼民族迁徙的时代(300年到600年),曾经在民族和吟游诗人的混乱的记忆中,交织着无数的社会混乱、蛮勇以及残酷的爱情故事。这种故事中有一些带到挪威和冰岛去,而产生了北欧的英雄传说。很多同源的名字和主题,以传说、民谣和北欧的英勇故事的形式在德国存在并传扬着。不知道是12世纪的什么时候,一位佚名的德国人把这些材料加以合并与改编,而写出了《尼伯龙根之歌》。它是以通行全德国之标准语的一种押韵对句的形式所写成;它的叙述是一种原始的热情和异教徒的心境的酿造物。

在4世纪的某一时期,国王巩特尔(Gunther)和他的两个兄弟,从他们建筑在莱茵河岸的沃尔姆斯城堡统治着勃艮第。其妹克丽姆希尔德和他们住在一起——“没有一个地方比这里更美了”。那时国王西格门德(Siegmund)统治着低地国(Lowlands),他封给他的王子齐格弗里德(Siegfried,又名Sigurd)埃萨滕(Xanten)附近一大片沃壤——同样在莱茵河岸上。听说了克丽姆希尔德的可爱,齐格弗里德不请自往巩特尔的宫廷去,在那里大受欢迎,一住经年,却从未看到克丽姆希尔德,虽然她从高窗上看到庭院中青年们互以长矛刺击时,便对他一见钟情。齐格弗里德在所有马上长枪比武中武艺超群,并为勃艮第人奋勇作战。当巩特尔庆祝得胜的和平时,他邀请淑女们参加盛宴:

很多高贵的淑女都刻意打扮自己,青年们也极盼望得到她们的青睐,便是国王的封邑亦不能取代它……瞧,克丽姆希尔德出现了,就像黎明自乌云中闪现一样;即使因为长久的内心思慕,此时也不再令人厌倦……于是齐格弗里德既感欢欣复觉惆怅,因为他自忖:“我该怎样向这样的您求婚呢?这不过是虚梦一场罢了!然而我宁死也不愿与你形同陌路。”……当她看到这位品格高尚的男士站在她面前时,她的脸色显得兴奋而激动,因而说:“欢迎,齐格弗里德爵士,高贵的骑士和好人。”听到她的话,他勇气倍增。他适如其分地优雅地向她鞠躬致谢。于是爱情紧系住他俩,彼此眉目传情。

未婚的巩特尔听人说过冰岛女皇布伦希尔,但是她——他已听说过——只倾心于能通过她3种艰难考验的人。如果他有一项不能成功,就得被砍头。如果国王愿意将克丽姆希尔德嫁他为妻。齐格弗里德同意帮助巩特尔赢得布伦希尔。由于罗曼蒂克情绪的影响,他们迅速而安稳地渡过大海。齐格弗里德利用一件魔术披肩隐形,而帮助巩特尔通过考验,于是巩特尔把并不心甘情愿的布伦希尔带回家做新娘。86名闺女帮助克丽姆希尔德缝制她富丽堂皇的衣服。在双重盛大的婚礼中,巩特尔与布伦希尔成婚,而齐格弗里德则和克丽姆希尔德入洞房。

但是布伦希尔看到齐格弗里德,觉得他,而非巩特尔,才是她的良配。当巩特尔在新婚之夜进洞房时,她拒绝同房,用绳结把他缚住,并把他吊在墙上。巩特尔脱缚之后,向齐格弗里德求助。这位英雄在第二天夜里,假冒巩特尔躺在布伦希尔身旁,而巩特尔藏在黑暗的房间里,听到声音但看不见任何东西。布伦希尔把齐格弗里德扔下床,发出一种没有规则地骨头压碾时的嗄扎声,及头碰头所发出的噼啪声的格斗。“啊!”在争斗中他自言自语说,“假如我丧生于一个妇人之手,那所有的妻子都将永远会看轻他们的丈夫了。”布伦希尔最后终于被降伏了,并且答允守妻子的本分。齐格弗里德神不知鬼不觉地离去,带走了她的腰带和指环。巩特尔换上来,躺在精疲力竭的皇后身边。齐格弗里德把腰带和指环送给克丽姆希尔德做礼物。他带她去见他父亲,他的父亲封他为低地国国王。运用他的尼伯龙根财富,齐格弗里德把他的妻子以及她的宫女们刻意打扮,她们的服装远较以前妇女所穿着的更为华丽。

过了一些时候,克丽姆希尔德去沃尔姆斯拜访布伦希尔;布伦希尔由于妒忌克丽姆希尔德穿着的华丽,提醒她说,齐格弗里德乃是巩特尔的家臣。克丽姆希尔德加以反驳,拿出腰带与指环给她看,作为齐格弗里德而非巩特尔征服她的证据。哈根(Hagen)——巩特尔的愁苦的同母兄弟——怂恿他反对齐格弗里德。他们邀请他参加一次狩猎,就当他在小河边屈身饮水时,哈根用长枪将他刺死。克里姆希尔德眼见她的英雄死去,“不省人事地昏厥了整天整夜”。因为她是齐格弗里德的寡妇,于是继承了尼伯龙根的财宝。但哈根说服巩特尔,将它从她手里夺过来。他的兄弟们,巩特尔以及哈根,把它埋在莱茵河里,发誓永不泄露藏宝的地方。

13年来,克丽姆希尔德一直在深思如何向哈根同她的兄弟报仇,但苦于没有机会。然后她接受鳏居的匈奴国王伊特吉尔(Etzel或Attila)成婚的建议,迁居维也纳而成为他的皇后。“由于伊特吉尔的统治声名卓著,因此最勇敢的骑士——基督徒的或异教徒,不断地归向他的朝廷。人们在那里看到前所未有的事——基督教徒与异教徒和睦相处,不管她们的信仰是多么不同。国王给予他们的是无比的自由,因此他们都很富足。”在这里,克丽姆希尔德“贞洁地统治”了13年之久,似乎放弃了复仇。事实上,她请求伊特吉尔邀请她的兄弟和哈根来参加一次盛宴。他们不顾哈根的警告而予接受,但是带来了一队武装的从仆和骑士。正当王室的兄弟哈根以及骑士们,在伊特吉尔大厅享受匈奴朝廷的殷勤款待时,外面的卫士们在克丽姆希尔德命令下全部被杀。哈根得知后,跳起来拿武器。一场恐怖的战争在勃艮第人与匈奴人之间发生了(也许记起他们437年的真正的战争)。哈根的第一击打掉了奥特里伯(Ortlieb)——克丽姆希尔德和伊特吉尔5岁大的儿子——的脑袋,而他把那个脑袋掷进克丽姆希尔德的膝上。当所有勃艮第人几乎死亡殆尽时,杰尔诺特(Gernot)——克丽姆希尔德和巩特尔的兄弟——请求伊特吉尔让残存的访客逃离大厅。匈奴骑士们意欲如此,但克丽姆希尔德不许,因此杀戮继续着。她的幼弟吉索赫尔(Giselher),当齐格弗里德死时,为一年方5岁的无知小孩,向她请求说:“最正直的姐姐,何以我该死于匈奴人之手呢?我从来就忠实于你,也没有伤害过你。我骑马到这里来,亲爱的姐姐,因为我信任你的爱。你一定要大发慈悲。”她同意,如果他们把哈根交出来,就让他们逃生。上帝不许!杰尔诺特高声叫道:“我们宁死也不愿意交出一个人来赎回我们。”克丽姆希尔德把匈奴人引出大厅,而把勃艮第人锁在里面,并叫人纵火焚烧。因太热与口渴而疯狂,那些勃艮第人因痛苦而狂呼乱叫。哈根劝他们饮死人的血来止渴,他们照着做了。有些人在燃烧的和倒下来的横木中露出来。战争在天井中继续进行着,一直到勃艮第人只剩下巩特尔和哈根。一位哥特人迪埃特里希(Dietrich)制服了哈根,将他缚着带到克丽姆希尔德面前。她问他尼伯龙根宝藏的所在。只要巩特尔活着,他拒绝回答;巩特尔也同样被俘,在克丽姆希尔德的命令下被杀,他的脑袋被带到哈根面前。但哈根仍然反抗她:“现在,除了上帝和我;没有别人知道宝藏藏在什么地方了。对你,一个恶毒的女人而言,永远无法知道得更清楚了。”她夺取哈根的宝剑把他刺死。然后一位哥特的战士希尔德布兰德(Hildebrand),因为厌恶她那嗜杀的欲望,而将克丽姆希尔德刺死。

这是一个满是血腥的恐怖故事。我们若是从他们的宴会、马上比武、宜于妇女的事务的上下文中仅选取最悲惨的时刻,是有点不公平的。但这是中心的与凄苦的主题——一个温柔的少女,因为罪恶的经验而变为凶恶的谋杀者。奇怪的是,故事里并没有留下多少对基督教的信仰。它并不是一个希腊的报应的悲剧——没有希腊人不愿让暴行出现在舞台的现象。在这种罪恶的溪流中,几乎一切封建的德行,甚至连主人的待客之道都不存在了。一直到现在,始终没有别的故事比这个故事更为野蛮。


戏剧的复生法国之抒情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