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1300—1505)

字数:1660

即使在因地理屏障而获得保护和统一的地区,和平也是很难保持的。试想,一个国家的边界暴露在贪婪的四邻下,时而利诱,时而威逼,更多麻烦。波兰(Poland)在14世纪几乎被条顿武士、立陶宛、匈牙利、摩拉维亚、波希米亚和日耳曼这些强敌压得喘不过气来。当1306年“矮子”拉迪斯拉斯(Ladislas the Short)成为南方小波兰的邦主时,他遭遇到群敌来犯。西方大波兰(Greater-western-Poland)的日耳曼人否认其权威,武士们攫取了但泽和波美拉尼亚,勃兰登堡侯爵阴谋摧毁他,波希米亚的文采斯劳斯三世要求波兰王位。拉迪斯拉斯使用武力、外交、联姻等方法,自己努力奋斗,渡过苦海,并统一大小波兰成为一个强固的王国,并在其新都克拉科加冕为王(1320年)。他死时73岁(1333年),将其得来不易的王位传给其独子卡西米尔大帝(Casimir the Great)。

有些人可能会忌妒卡西米尔三世这个大帝头衔,因为对于战争他较赞成谈判和协调。把西里西亚给波希米亚,把波美拉尼亚给武士们,他获得罗佛(Lwów)附近的加里西亚(Galicia)及华沙附近的马索维亚(Mazovia)。他专心统政将近37年,使其各个领土均置于同一法律之下,“这样,国家才不会像个多头的怪物”。在其领导下,一个法学家的团体统一了各省的分歧立法和风俗,成为《卡西米尔法典》(Statutes of Casimir)——波兰的第一个成文法,和现代法律相比,它是一个有节制性的人道主义的典范。卡西米尔保护犹太人、希腊正教和其他少数民族及宗教,鼓励提倡教育和艺术,设立克拉科大学(1364年)。他很聪明地推展国家经济各项建设,因此农夫奉他为“农民之王”,在和平的安定中商业繁盛,各阶层的人都称他大帝。

因为没有男性继承人,他传位给他的侄子路易一世(Louis Ⅰ)匈牙利大帝(1370年),希望为他的国家赢得一个强大王朝的保护,分享安吉芬(Angevin)王朝从法兰西、意大利带来的文化影响。但是路易全神贯注于匈牙利,而忽略了波兰。为保持面子,使贵族们不因他的不注意而仍尽忠,在1374年,他以“帝王特权”(Privilege of Kassa)赐予他们,免除他们大部分的税赋并给予高级官员专卖权。1382年他的去世引起了王位继承战争。国会承认了他的11岁女儿雅德维加(Jadwiga)为王,但纷乱的秩序直到立陶宛大公杰格罗(Jagello)和雅德维加联姻时,才告结束。两国合并,并且给政府带来一位主人。

立陶宛的成长是14世纪的主要现象。吉第明(Gedymin)和他的儿子欧吉德(Olgierd)在他们的异教徒法则下差不多影响了整个的西俄罗斯:像波罗兹克(Polotsk)、平斯克(Pinsk)、斯摩棱斯克、切尔尼戈夫(Chernigov)、沃伦(Volhynia)、基辅(Kiev)、波多利亚(Podolia)和乌克兰(Ukraine);其中有一些地区,在大公的统治下,发现有从保有东俄罗斯作为采邑的鞑靼金族(Tatar Golden Horde)中逃出的人。当杰格罗从欧吉德(1377年)承继立陶宛帝国时,统治了威尔诺(Wilno),从波罗的海(Baltic)迄黑海(Black Sea),几达莫斯科(Moscow)的地区。这是杰格罗带给雅德维加的礼物,或者说波兰是她带给他的妆奁。雅德维加结婚时,仅16岁,在文艺复兴时代的优良文化中,她被教养成为一个罗马天主教徒。杰格罗当年36岁,是文盲和异教徒,但他接受了洗礼,接受了拉迪斯拉斯二世的基督教名,并答应全立陶宛人改信基督教。

这是一项适时的联合,因为条顿武士的东进对联姻两国都有危险。“十字架的旨令”,最初原是用来使斯拉夫人受基督教化的,却变成了武力征服者的工具,以之获得他们所能夺取的异教徒或基督徒的土地,并且还在这片自由农民耕种的土地上,建立了农奴制度。1410年,武士大统领(Grand Master)从他的首都马林堡统治了爱沙尼亚(Esthonia)、利沃尼亚、库尔兰(Courland)、普鲁士(Prussia)和东波美拉尼亚,关闭了波兰通海的路。在惨烈的北部战役,双方10万精兵,相遇于坦嫩贝格,结果武士们惨败溃散,留下了1.4万名俘虏和1.8万具尸首,包括了大领主。从此,十字架旨令的力量一落千丈,直到1466年《桑恩和约》(the Peace of Thorn)才把波美拉尼亚和西普鲁士割让给波兰,并以但泽的三个港口作为出海门户。

在卡西米尔四世统治时期(1447—1492年),波兰国势的扩张和艺术的成就,达到了顶点。虽然卡西米尔四世自己并无知识,但他使其儿子受到完整的教育,以抵制武士们对他的讥评。王后雅德维加死前留下她的珠宝作为克拉科大学重新开办的经费,在下一世纪哥白尼曾在该校求学,像科学和哲学一样,用拉丁语来创作文学。而让·德鲁尧什(Jan Dlugosz)也用拉丁文写下古典的《波兰史》(History of Poland,1478年)。1477年纽伦堡的维特·施托斯(Veit Stoss)应聘到克拉科大学。他在那里停留了17年,提高了该地的艺术水准。他为圣母堂(Church of Our Lady)雕刻了一座147个席位的唱诗班和一座巨大的祭坛——有40尺乘37尺见方,中央神龛上面,有像提香的画一样生动的《圣母升天》(Assumption)的景物,有18块板画雕绘着玛利亚和圣婴的生活,虽然是木造的,但其价值堪与一代前吉贝尔蒂(Lorenzo Ghiberti)为佛罗伦萨的浸礼会堂(Florentine Baptistery)所做的铜门媲美。施托斯又为克拉科大教堂雕凿了一座红斑大理石的宏伟墓碑。从这些作品来看,哥特式的雕刻艺术水准在波兰达到了辉煌顶点。在卡西米尔的儿子西吉斯蒙德一世时代(1506—1548年),波兰的艺术接受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风格,而路德教派亦从日耳曼传入,遂开启了一个新时代。


波希米亚的革命(1415—1436)第九章 奥斯曼帝国情势(130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