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往何处去 - 张振辉译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五章
 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七章
 第四十八章
 第四十九章
 第五十章
 第五十一章
 第五十二章
 第五十三章
 第五十四章
 第五十五章
 第五十六章
 第五十七章
 第五十八章
 第五十九章
 第六十章
 第六十一章
 第六十二章
 第六十三章
 第六十四章
 第六十五章
 第六十六章
 第六十七章
 第六十八章
 第六十九章
 第七十章
 第七十一章
 第七十二章
 第七十三章
 第七十四章
 尾声

Henryk Sienkiewicz

QUO VADIS

根据波兰国家出版社华沙1956年版波兰文原著译出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你往何处去/(波)亨利克·显克维奇著;张振辉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

(外国文学名著丛书)

ISBN 978-7-02-017044-9

Ⅰ.①你… Ⅱ.①亨…②张… Ⅲ.①长篇小说—波兰—近代 Ⅳ.①I513.44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21)第039220号

责任编辑 刘彦

装帧设计 刘静

责任印制 王重艺

出版发行 人民文学出版社

社  址 北京市朝内大街166号

邮政编码 100705

印  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经  销 全国新华书店等

字  数 506千字

开  本 850毫米×1168毫米 1/32

印  张 23.75 插页3

印  数 1—4000

版  次 2000年12月北京第1版

印  次 2022年1月第1次印刷

书  号 978-7-02-017044-9

定  价 83.00元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本社图书销售中心调换。电话:010-65233595

文前插图

亨利克·显克维奇

出版说明

人民文学出版社自一九五一年成立起,就承担起向中国读者介绍优秀外国文学作品的重任。 一九五八年,中宣部指示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筹组编委会,组织朱光潜、冯至、戈宝权、叶水夫等三十余位外国文学权威专家, 编选三套丛书———“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丛书” “ 外国古典文艺理论丛书”“外国古典文学名著丛书”。

人民文学出版社与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根据“ 一流的原著、一流的译本、一流的译者” 的原则进行翻译和出版工作。 一九六四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成立,是中国外国文学的最高研究机构。 一九七八年,“ 外国古典文学名著丛书”更名为“外国文学名著丛书”,至二〇〇〇年完成。这是新中国第一套系统介绍外国文学作品的大型丛书,是外国文学名著翻译的奠基性工程,其作品之多、质量之精、跨度之大,至今仍是中国外国文学出版史上之最,体现了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界、翻译界和出版界的最高水平。

历经半个多世纪,“外国文学名著丛书” 在中国读者中依然以系统性、权威性与普及性著称,但由于时代久远,许多图书在市场上已难见踪影,甚至成为收藏对象,稀缺品种更是一书难求。 在中国读者阅读力持续增强的二十一世纪,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空前频繁的新时代,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再度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合作,以“网罗经典,格高意远,本色传承” 为出发点,优中选优,推陈出新,出版新版“ 外国文学名著丛书”。

值此新版“外国文学名著丛书” 面世之际,人民文学出版社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谨向为本丛书做出卓越贡献的翻译家们和热爱外国文学名著的广大读者致以崇高敬意!

“外国文学名著丛书”编委会

二〇一九年三月

编委会名单

(以姓氏笔画为序) 1958-1966

卞之琳 戈宝权 叶水夫 包文棣 冯 至 田德望

朱光潜 孙家晋 孙绳武 陈占元 杨季康 杨周翰

杨宪益 李健吾 罗大冈 金克木 郑效洵 季羡林

闻家驷 钱学熙 钱锺书 楼适夷 蒯斯曛 蔡仪

1978-2001

卞之琳 巴金 戈宝权 叶水夫 包文棣 卢永福

冯至 田德望 叶麟鎏 朱光潜 朱虹 孙家晋

孙绳武 陈占元 张羽 陈冰夷 杨季康 杨周翰

杨宪益 李健吾 陈燊 罗大冈 金克木 郑效洵

季羡林 姚见 骆兆添 闻家驷 赵家璧 秦顺新

钱锺书 绿原 蒋路 董衡巽 楼适夷 蒯斯曛

蔡仪

2019—

王焕生 刘文飞 任吉生 刘建 许金龙 李永平

陈众议 肖丽媛 吴岳添 陆建德 赵白生 高兴

秦顺新 聂震宁 臧永清

译本序

在波兰文学史上,十九世纪是一个群星灿烂、光照千秋的伟大时代,而其中最耀眼的一颗明星就是显克维奇。他以他那“既巍峨高大又浩瀚广阔……达到了艺术上绝对完美的地步”的“史诗风格”的小说创作的成就,于190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是波兰第一位获此殊荣的文学大师。他的作品,特别是他的历史小说以卓越的艺术成就受到波兰和世界各国读者的普遍喜爱和高度评价,使他成为一位享誉世界的历史小说家。

亨利克·显克维奇(1846—1916)出身于卢布林省伍库夫县沃拉·奥克热伊村一个爱国贵族的家庭。他在大学学习期间就开始创作和发表文学作品。在1883至1888年间发表的历史小说三部曲《火与剑》《洪流》和《伏沃迪约夫斯基先生》体现了他的历史小说的史诗风格,由于它们所取得的成就,确立了他在波兰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后来在1895至1896年和1897至1900年,他又相继发表了历史小说《你往何处去》和《十字军骑士》,这是他后期创作的两部最重要的作品,其中《你往何处去》的艺术成就更是世所公认。

这是一部以公元一世纪罗马尼禄皇帝统治时期为背景的历史小说。它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显克维奇的青年时代,那时他对古罗马的历史就产生了很大兴趣,读过许多有关古希腊罗马历史和神话的书。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他还多次来到罗马,参观这里的名胜古迹。1893年初他来罗马参观时,一个在大门上刻有拉丁文“主啊!你往何处去?”字样的小教堂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传说耶稣的门徒彼得在罗马遭受迫害死里逃生,在这里遇见了耶稣。他问耶稣:“主啊!你往何处去?”耶稣答道:“我要让人们把我钉在十字架上。”显克维奇自此得到启发,决心写这部以《你往何处去》为名的历史小说。1894年夏,他到波兰南部旅游胜地扎科潘内游玩,对小说已有全盘的构思。一年前,这里有个牧师曾倡议盖一座教堂,但是这座教堂还没有盖好,牧师就去世了。现在,有人发起把它盖好,并请显克维奇发表演说,显克维奇讲了他在罗马听到的那个“你往何处去”的小教堂的传说,把他获得的酬金捐献给了教堂。1895年初,他便全力以赴地投入了这部小说的创作。由于报刊编辑部的约定,小说于同年3月在《波兰报》《时代报》和《波兹南日报》上同时连载,到第二年2月就载完了,并于这一年出版了单行本。

公元一世纪是古罗马对外扩张和奴隶制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朱里亚·克劳迪乌斯王朝的最后两个皇帝克劳迪乌斯和尼禄(37—68)在位的时候,上层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十分激烈。尼禄是克劳迪乌斯的妻子阿格丽披娜和她前夫所生之子,阿格丽披娜为让尼禄取代克劳迪乌斯的儿子继承皇位,将克劳迪乌斯毒死。尼禄当上皇帝后,和他的母亲、老师塞内加以及元老院发生了矛盾,他又狠毒地杀害了他的生母、妻子和老师塞内加。公元64年,罗马城发生大火,民间流传是尼禄下令烧的,尼禄为了转移视线,把火灾的发生归罪于当时属于社会下层的基督徒,将他们大批地逮捕和杀害。此外他还以才子艺人自居,吟诗演唱,用布施和举办娱乐活动来收买游民无产者,挥霍无度,加重了各行省的租税负担,因而激起了人民的反抗。在国内阶级矛盾更趋尖锐的形势下,元老院宣布废黜尼禄,他逃出罗马,最后自杀。小说不仅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历史背景,而且成功地塑造了尼禄这样一个暴君的典型。作者以他凶残暴戾、贪得无厌、爱虚荣、好猜疑而又胆小怕事等多方面的性格表现,指出了他倒行逆施、恶贯满盈的罪行,他的灭亡是不可避免的。

基督教当时在罗马社会,特别是在罗马社会下层已有很大影响,这是因为他们宣扬的宽恕、仁慈、公正和博爱的教义在罗马这个野蛮残酷的社会中容易为广大被压迫阶级所接受,代表他们的利益。但是这个宗教要求它的信徒“爱敌人”,“心甘情愿地忍受屈辱和迫害”,同时把人的最大幸福看成死后才能够得到,说明它对压迫采取不抵抗主义,因而也决定了它不可能引导人民去推翻罗马奴隶主的统治。小说以主要篇幅描写以彼得和保罗为首的基督徒们的宗教活动和他们所宣扬的思想和道德,用来对比罗马奴隶主统治阶级的反动、腐朽和没落,显示了这个宗教当时所起的进步作用和它所具有的改造世界特别是改造人的精神世界的力量,因此这部小说又被称为“真正基督的史诗”。在基督精神的感召下,小说中两个主要人物维尼茨尤斯和基隆在思想、道德和行为上的转变就是一个突出的例证。

维尼茨尤斯出身于罗马官僚贵族家庭,从小就养成了贪图享乐、自私、任性和粗暴的习性。他当初对莉吉亚——一个莉吉亚国的国王为了表示永不侵犯罗马帝国的边境,在罗马留下的女人质——一见钟情,是看她长得很美,想占有她,他的爱是狂热和自私的。因为在他看来,“莉吉亚既然是皇帝赐给他的,他就不用去细问她的出身了……只要找回了她,他爱怎么处置都可以。”后来他和莉吉亚以及罗马的基督徒有过长时间的接触,在这种接触中,最初他还认为这个宗教所宣扬的仁慈、公正和博爱是要消灭罗马现有的统治,消灭一切差别,放弃对当时被罗马征服的各民族的统治,承认他们和自己平等的地位,这是他作为一个贵族子弟不能接受的。但他后来终于为莉吉亚以德报怨的精神所感化,开始接受基督教义的熏陶,他的舅舅裴特罗纽斯这时也写信对他进行教育,说:“那些下等人和动物都只能感受到肉欲的欢乐,一个真正的人和他们是不同的,因为他把爱情当成是一种高尚的艺术。他既能享受到爱情的甜美,又懂得它的全部神圣的价值。他把爱情铭刻在心,不仅得到了肉欲的满足,而且在灵魂上还能得到更大的满足。”小说通过对主人公细致而又激动人心的心理描写,反映了他在思想上起了很大变化的过程,他从爱莉吉亚的形体美转变为爱她身上所体现的基督教的仁爱精神。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他宣布他的家奴获得自由。为了莉吉亚,他抛弃了贵族生活,甘愿去经受痛苦的折磨,甚至冒着各种危险,多次寻找一度失踪的莉吉亚,但他终于赢得了他所期盼的幸福。他和莉吉亚结合后,不仅自己得以安享这“无限幸福”的生活,也让他们的仆人信仰基督,主仆互敬互爱,和睦相处,作者把他们的幸福结合看成是一个基督教的理想世界。

基隆也是小说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自称是哲学家、医生和占卦者,也确实有一些聪明的天赋。他不仅口齿伶俐,而且当维尼茨尤斯失去莉吉亚后,他不管莉吉亚藏在什么地方,都能够给维尼茨尤斯找到她。但基隆作恶多端,阴险、虚伪、狡猾、贪财、好吹牛等多方面的劣性都集中表现在他身上,他曾一再陷害基督徒和医生格劳库斯,而且要杀死他;后来当尼禄一伙要捕杀基督徒时,他又自告奋勇地要去搜捕基督徒以邀功请赏,他的这种行为可谓十恶不赦。尽管如此,他的灵魂并非无可挽救,如他在竞技场上一看见那些基督徒被野兽吞食的惨状,便感到无限痛苦和内疚,尤其是当他看见被他出卖的格劳库斯在御花园里被活活烧死的时候还宽恕了他,终于良心发现,感到自己罪孽深重,并开始以最坚决的行动立功赎罪。他在皇帝的御花园里,面对那些在这里看基督徒被绑在火刑柱上烧死的观众,指出焚烧罗马的真正纵火犯就是尼禄,为此他自己也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显克维奇在维尼茨尤斯和基隆这两个人物的塑造中,说明了不管他们有什么固有的缺点或者做过什么坏事,只要他们身上还有一点积极因素,基督教的仁慈、博爱就可以把他们教育和改造过来,使他们成为高尚的人。

裴特罗纽斯是古罗马著名作家,也是尼禄近臣。他博学多才,情趣高雅,但他贪图享乐,瞧不起社会下层的劳动人民,因此他不愿接受基督的教义。他以他的聪明才智和丰富的社会经验曾经博得尼禄的信任,但他瞧不起尼禄那低劣的诗歌和蹩脚的表演。当尼禄和他的禁卫军司令官蒂盖里努斯要将火烧罗马的罪责转嫁给基督徒并杀害他们时,他虽不能接受基督的教义,但他深信他们是无辜的。为了伸张正义,他敢于冒生命危险,当面揭露尼禄一伙的罪恶阴谋,这样他和尼禄便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也决定了他的悲惨命运。他对维尼茨尤斯的关心和爱护也表现了他的自我牺牲精神。

除了人物塑造外,显克维奇在他的作品中,还善于描写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其中悬念的设置又能产生引人入胜的效果。在罗马大火和将基督徒送到圆戏场及御花园里残酷处死那些章节的描写中,更是充分显示了他真实再现那远在两千年前的人类社会的巨变的艺术功力,因此授予他诺贝尔奖的授奖词中,在谈到《你往何处去》的艺术成就时,对以上两个场面曾经给予很高的评价:“关于罗马大火的描写和角斗场中血腥场面的描写是无与伦比的。”[1]

关于罗马大火的起因,显克维奇在小说中通过主人公维尼茨尤斯,说明了尼禄这个蹩脚诗人要写一出反映一座城市被大火焚烧的悲剧,因此要看到这座城市真的被大火烧毁的情景,以获得创作的灵感。此外,尼禄也特别讨厌罗马苏布拉区那些脏臭熏人的街道,因此他便命令他的禁卫军司令官蒂盖里努斯去焚烧了罗马城。正如作品中写道:“他讨厌这座城市,也仇恨城里的百姓。他只爱他的诗歌。当他终于看见一场和他正要描写的内容差不多的悲剧已经发生的时候,他再也压制不住心中的狂喜了。这个蹩脚的诗人终于感受到了他所期盼的幸福,这个朗诵家终于产生了伟大的激情,这个孜孜不倦的探索者在他见到的这幅凶险可怕的图景中也终于找到了灵感。”

可是,这场大火不仅使得“大竞技场和周围的商场以及房屋全都化为灰烬”,而且“火势蔓延得很快,一下子就烧到了市中心了。罗马自被布列努斯征服以来,还从来没有遇到这么大的灾难”。“老百姓不是被大火烧死,就是在惊慌和混乱中被踩死、挤死……罗马全都完了!”“一座世界最大的城市在山坡上燃烧,向混乱的人群喷发着灼人的热气,用浓密的烟雾把他们埋葬,使他们抬头看不见天日。”“所谓法律的尊严、政府的管制、家族关系和等级差别全都被人们弃之脑后。奴隶们在这里用木棍殴打公民。角斗士们从市场上抢来烧酒,一个个喝得烂醉,然后他们结成一伙,在街边的广场上横冲直撞,狂呼乱叫,还拼命地追赶着城里的居民,只要抓到一个就拳脚交加,抢夺他的财物。”一大批野蛮人“肆无忌惮地行凶打人,抢走人们披在肩上的衣服,掳掠年轻的妇女”。“由于这场火灾的发生,无法估量的财富全都化为灰烬,城市居民失去了他们的一切。几十万人栖息在城外,无衣无食,无家可归。”一个基督的使徒说:“真是罪恶滔天,劫数就像大海一样无边无际。”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尼禄在他无比的欣喜中获得灵感后,自以为能创作出一部伟大的传世之作,在他看来,“和这座巨大城市的毁灭相比,特洛亚的灭亡又算得了什么呢?……荷马和他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那个手里拿着自己雕凿的竖琴的阿波罗和他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因此他便即兴创作,吟唱起来,并且马上赢得了一些追捧他的人的“暴风雨般的掌声”。“可是远处的群众却对他发出了愤怒的吼叫。因为这时候,谁都知道是他下令烧毁罗马的,他要欣赏这样的惨景,要对着它唱一首歌。”显克维奇在这里以罗马人民在大火中遭受的苦难和暴君爱慕虚荣、极端自私和残酷的性格对比,通过他所描写的一个又一个令人震惊的场景,突出了他在这里表现的主题。

古罗马的竞技比赛是这个奴隶社会的传统习俗,在意大利罗马保存至今的古罗马的圆戏场便是这种习俗的见证。作者在小说中所展示的画面更是突出地表现了这个社会的野蛮和残暴,在一次这样的竞技搏斗中,有成千上万的罗马人甚至以极大的兴趣来观看杀人的场面,竞技者如果把对方砍杀,便可赢得场上观众热烈的掌声和丰厚的赏赐。由于牺牲者众多,“沙土上出现了大片大片乌黑的血迹,越来越多的光身或者披着甲胄的尸体像一捆捆稻草似的堆在地上。活着的人踩在尸体上继续拼杀,各种武器互相碰撞。有的人两只脚被刀剑砍伤,倒在地上。观众们看得兴高采烈,渐渐陶醉在那些角斗士的死亡中,为死亡而欣喜若狂,他们的眼睛饱享着死亡的奇观,他们的肺部呼吸着带血腥味的空气。”作者在再现那两千多年前古罗马奴隶社会的这个生活场景时,带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小说不仅描写了罗马竞技场上这种生死搏斗的表演,还展示了用野兽来吞食基督徒这种更加残暴和野蛮的行径。显克维奇在这里不仅突出了这个社会的野蛮和残酷,而且也充分地反映了基督徒对命运的逆来顺受,如作品中写道:“这时在观众眼前便展现出了令人毛骨悚然的景象:一个个人头被狮子的血盆大口吞了下去。尖利的兽牙撕开胸脯之后,把里面的心肺全都扯了出来,还听得见咬碎骨头的喀吱声响。有的狮子嘴里噙着死者的肋骨或者脊椎骨,在场地上疯狂地乱跑,像是要找一个僻静的地方美餐一顿……观众们都从座位上站起来了。有些人想看得更加清楚,便离开自己的座位,从走道上到下面去,于是又拼命地你推我挤,乱踩乱踏,不顾死活。有些性急的人好像自己也要跳到比赛场上,和狮子一起去撕咬那些牺牲者似的。因此这里不时便可听到野兽的怒吼声和咬牙声,狼狗的狂吠声,观众的鼓掌声和喝彩声,还有牺牲者非人的惨叫声和哀婉的呻吟声。”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基督徒也没有表现丝毫的反抗。就像使徒彼得说的那样,他们要“心甘情愿地忍受屈辱和迫害”。

使徒彼得在这里表现着基督精神:“画着十字和这些在野兽的利齿下丧命的人们告别,为他们的苦难和流血牺牲祝福,也为他们被撕咬得不成形体的尸首和从血迹斑斑的沙土地上飞走的灵魂祝福。有些基督徒抬头望见他后,脸上都显得明亮起来,看见他在他们头上画着十字给他们祝福和告别,一个个都露出了微笑。可是彼得自己心里却像刀割一样痛苦,他对主耶稣不停地祈祷着:‘啊,主啊!一切都是遵照你的意愿,为了你的光荣,为了证明你的真理,我的这些羔羊都牺牲了。你叫我去照管他们,我现在要把他们都还给你了,请你清点一下数目,把他们收回去吧!请你治好他们的剑伤,解除他们的痛苦吧!请你赐予他们比在这里遭受的苦难更加伟大的幸福吧!’”因此这些基督徒,也只有在他们死后,才能获得幸福。

小说中描写的竞技场上最后一场表演也非常精彩。作者在这里设置悬念,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维尼茨尤斯多次寻找他心爱的莉吉亚,最后他发现莉吉亚也和别的基督徒一样,被关在了罗马的监狱里,他甚至来到监狱里见到了她,但他却没法把她救出去,他以为莉吉亚和别的基督徒一样,是必死无疑的。但不久后就迎来了竞技场上的最后一次表演,这时谁也没有想到圆戏场上突然出现了莉吉亚的仆人乌尔苏斯,这个力大无比的莉吉亚人自从打死罗马最有名的格斗士克罗顿后,便在罗马人中享有极高的声誉,所以他的出场特别引人注目,可是他也和别的基督徒一样,准备在这里死去。但这个时候,他突然看见一头凶猛的日耳曼大野牛从圆戏场边上打开的铁栅栏门里跑了出来,直奔场内,它的两个犄角之间绑着一个女人,正是莉吉亚。出于对女主人的忠诚,乌尔苏斯马上前去和野牛搏斗,并以其超凡的神力,扭断了野牛的脖子。由于他打死了野牛,救下了莉吉亚,因而赢得了观众的喝彩。这些观众为他的英雄壮举所感动,因此强烈要求皇帝赦免莉吉亚,才使维尼茨尤斯和她有了幸福的结合。这同样是一个惊心动魄的场面,作者的描写是符合情理的。

显克维奇的一系列历史小说作品曾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很广。小说《你往何处去》自从问世以来,更是受到读者的青睐,它的译本种类和发行量之多又居显克维奇所有作品之冠。此外它还曾被改编成话剧和歌剧,以它的故事还创作了大合唱,编成了芭蕾舞在许多国家上演,甚至绘成了连环画在巴黎出版。后来意大利、法国和美国好莱坞又多次将它改编,拍成电影在各国上演,受到热烈欢迎。因此,《你往何处去》不论是以小说的形式出版,还是以其他形式出现,其影响之大,在波兰文学作品中都是首屈一指的。

张振辉

2018年春


[1] 见显克维奇《第三个女人》第549页,林洪亮译,漓江出版社,1987年。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五章

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七章

第四十八章

第四十九章

第五十章

第五十一章

第五十二章

第五十三章

第五十四章

第五十五章

第五十六章

第五十七章

第五十八章

第五十九章

第六十章

第六十一章

第六十二章

第六十三章

第六十四章

第六十五章

第六十六章

第六十七章

第六十八章

第六十九章

第七十章

第七十一章

第七十二章

第七十三章

第七十四章

尾声


这是第一篇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