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新乡土中国(部分)- 贺雪峰 >
- 第三篇 制度下乡
一、抛荒
在京山县曹武镇调查,刚坐下来,就有一中年农民气冲冲来找镇干部,问是谁包他们村。细问之下,他说村中一老党员三年前将土地抛荒外出打工,村里将抛荒田处理给他,今年外面打工形势不好,老党员回村想要回承包田,未与任何人商量就将田耕掉了。来找镇政府的中年农民也不含糊,第二天就下地耙田,老党员第三天撒肥,中年农民就准备插秧。事情僵持在那里,村组干部调解不了。这天两家吵架打了起来,因此跑到镇上找镇干部评理。中年农民想不通,说集体的土地又不是自家的菜园,想种就种,不想种就抛荒?未必是党员就可以搞特权?包村的镇党政办主任一脸无奈,说马上去处理这事。又对中年农民说事情不是他想的这么简单,劝他冷静下来,先回去等着。
事情的不简单是因为当前农村政策的不配套。一方面,中央明确规定赋予农民长期而稳定的土地使用权,第二轮土地承包后农民三十年的土地使用权不变,无论农民是否抛荒,承包给农户的土地使用权仍然归农户所有。另一方面,之所以农民不是将土地转包与人,或请人耕种,而是抛荒,是因为土地的收益太少,而土地承载的负担太高,转包与人要倒贴钱,请人耕种又不划算,不如抛荒在那里。问题是,一旦土地抛荒,上面按耕地面积下达的农业税费无处落实,村集体亏空不能避免,村组就不能不想办法将抛荒的土地处理给愿意耕种的农户。
在外出打工较为容易,种田亏本时,愿意接受处理田的农户不多,村组降低处理田所承担的税费。外出打工困难种田有些收益时,抛荒农户回村种自己的承包田,接受了处理田的农户不愿意退出来,矛盾就出来了。
因为近年农业形势不景气,加之水利设施长期失修,农业生产条件连年恶化,抛荒的农户越来越多,有些村半数耕地抛荒。以前述曹武镇为例,2000年全镇7万多亩耕地,抛荒竟有2.4万亩,占到全部耕地的1/3。抛荒越多,按耕地面积下达的税费负担就越要加到未抛荒耕地上去,种田农户的负担就越重,种田的农户就越少,由此形成恶性循环。有的村将抛荒田低价处理给种田的农户,谁都愿意种低价田,因此将承包地抛荒而去种抛荒田,结果,有些村组水利条件好的良田空着不种,水利条件不好的抛荒田争着种。
外出农户越多,抛荒面积越大,抛荒面积越大,处理抛荒越难。京山县处在江汉平原的边缘,土地肥沃,气候适宜,交通方便。当地农民不愿种田,四川和鄂西山区农户愿种。那些山区农民听说有地方竟然成十成百亩的土地空着不种,不可思议,而被抛荒搞得焦头乱额的乡村干部自然欢迎这些愿种田的山区农户。开始是自发的一些农户搬出山区来到平原种田,抛荒田因为有人种,税费就有了着落。来种田的山区农户十分满意,可以吃上白米饭,可以方便地与外面联系,有电,文化也丰富,世面见得也大。一传十,很多山区农户都有意搬来种田。将抛荒田包出去的乡村干部很高兴,只是觉得一户一户从山区搬来得太慢,而迫不急待组织到山区农村宣传优惠迁入政策。有些乡镇还专门用汽车将山区农民载来看一看是否说了实话,来看过如此多土地和如此方便交通的农户一波一波地往平原地区迁入。
外地迁入的农户越多,乡村处理抛荒就越容易,税费越能够落实,村集体因为欠收税费所留下的亏空就越少,村集体和村委会就越有不破产而存在下去的希望。当土地抛荒成为困扰乡村组织的大事时,动员山区农民到平原地区种田,于迁入地和迁出地农村,于迁入的山区农户和迁入的村集体,都是很好的事情。迁入的农户越来越多,在一些村委会,已占到总人口的1/3以上,有些村民小组除小组长以外,已全是迁入的山区农户,有些村民小组长已由外迁进来的农户担任,当选村里干部的外迁进来的农户也有。问已迁入的山区农户,他们感觉到生活得满意,似乎很能融入当地社会。外来迁入户之间也很团结。开始来的时候可能不是一个地方的人,也互不认识,但来了之后,初时的外地人感觉是他们之间最好的发展密切关系的理由。据说有一外地迁入户的子女被判刑,其他外地户竟相探望,可见关系密切之一斑。
这些外迁过来的农户已经将户籍迁入过来且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势力,他们也习惯于当地的生活,子女也溶入到当地的学校教育,讲一口纯正的当地话了。这些外地迁入农户有足够的土地可以耕种,只要他们愿意,他们还可以耕种更多的抛荒地。
问题是土地使用权的归属。根据中央的政策,目前这些外地迁入户虽然事实上耕种着那些抛荒田,且已经有了当地的户籍,但这些抛荒田的使用权仍然归那些外出务工经商者所有,一旦这些外出务工经商的人回到村中,会发生什么样的问题呢?问乡镇负责人,他们说那时可能会有些问题。问村组干部,他们说顾不得那么多了。问外地迁入户,他们很困惑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国民经济紧缩的话,当然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国民经济形势紧缩的时期,是木桶最短的板子决定木桶盛水能力的关键时期,宏观面上国家没有钱,城市和沿海打工的机会减少,外出务工经商农户需要回到村庄。当他们发现,事实上这个村庄现在已经回不去了的话,或他们竟未发现回去很难而回去了,谁可以来处理土地这个维持农民基本福利与生存权的权利归属?若此种因为土地使用权而发生争论的面积太大,是否会进一步加剧农村的不稳定从而影响本来就困难的全国经济社会形势?
写于2002年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