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头的认真程度
王陵大约二十年左右增加一座,祭祀坑则每年都会增加。虽然王 陵中的殉人和祭祀坑中的人牲大都被砍头,但这两者间还是存在着细 微的区别。
如前所述,王陵墓穴中的人头骨多数连着几节颈椎骨,说明屠杀 时有人专门负责拽住人牲的头发,使其脖子伸长受刃。
这种杀祭方式在甲骨文中有专门的字,除了 “伐二还有一个字: 皴,写作於学界普遍认为,该字象一人双手反缚,发辫直竖,一把 斧钺正砍杀人头之形。24有些甲骨卜辞的皴,人头上方还会画一只手, 写作6,表示砍头时有人用手拽着受刑人的头发。25
把头发编成束状的用途很明确,显然是为了防止人牲缩脖子。伐 是用普通的戈砍头,皴则是用尊贵的钺,所以砍头的过程也更认真, 有可能是由王或王后等领袖人物亲自执行。
王陵墓道中摆放着比较完整的人头,以示对刚去世的先王的尊重。 这是孝子的人之常情。至于每年向历代先祖的献祭,就没有这么讲究 和投入了:祭祀坑中的无头尸身,往往连带着下颗甚至上颗骨,说明 每年例行的祭祀的随意性更大。
殷商的王陵祭祀对男性人牲和殉人多用斩首,甚至肢解,而女性 则多能保存全尸。这背后的宗教思维可能是:男性俘虏和奴隶具有反 抗能力,砍头可以使其灵魂彻底驯服;相对而言,女性奴隶和战俘则 缺少攻击性,甚至也有给男性先王和诸神充当性奴之用,自然需要保 存全尸。当然,性别不全是区分用途的标准,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人牲 (殉人),都可能被肢解、剔剥,甚至烹饪加工。
殷墟宫殿区发现近千名人牲,王陵区则有上万,这说明商王室献 祭的主要场所是王陵区。而目前在早商的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以及中 商的小双桥遗址尚未发现王陵区,这意味着它们的大规模献祭区可能 还未被发现。
早商和中商宫殿区的献祭人牲,头骨经常被锐器戳出孔洞,但到 殷商时期,这种现象已经很少见。这是祭祀方式的重要转变。
甲骨卜辞中记录的很多祭祀现象,在考古中还难以找到对应。比 如,“沉”祭,是指把祭品投入河中,祈求河神的庇护,自然难以留 下考古现场;还有用血或内脏献祭的字,但它们也不可能在地层中保 留下来;几乎没有用马献祭的记录,但祭祀场中却有数以百计的马牲, 这也是考古和卜辞不能对应的地方。
以上是商王室的人祭和人殉。而王室之下,还有为数众多的贵族, 他们的人祭和人殉虽然不如王室集中,但分布范围更广,随时代升级 的趋势也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