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吃掉的长子

字数:1840

这两片周原甲骨上的“册”字,下面也加了一个“口在甲骨 卜辞里,这个皙字更常见的意思是指一种杀牲畜或人祭祀的方式。商 王经常替牛、背羊、皙羌人献给列祖列宗。8

但皙的字义还有争议,因为在一片龟甲卜辞里,武丁王曾经询问: 是否应替一千头牛,或者是一千头牛再加一千个人?

占:其皙千牛?其降普千牛、千人?(《合集》1027正)

千,这个数量实在太大。武丁王时期,征战频繁,也许能积攒起 一千名俘虏一次性献祭,且王陵区已发现两千多座祭祀坑,但要说杀 一千头牛,实在过于夸张,当时殷都的全部人口也不可能一次吃完 一千头牛。所以有学者认为,皙只是把备用的祭品登记在册,留待以 后慢慢使用。但问题是,倘若只是登记在册,又何必通过庄严的占卜 来决定?

这是甲骨文给我们留下的又一个谜团。

商人的皙有两种意思,一是册封,一是献祭;而周原“文王大宅” 这两片甲骨上的替,可能两种意思兼有,因为周昌的继承人伯邑考(周 邑)成了商纣王的祭品。

伯邑考被杀祭,未见《史记》等比较正统的史书记载,主要见于 西晋皇甫谧的《帝王世纪》:

囚文王,文王之长子曰伯邑考,质于殷,为纣御,纣烹为羹, 赐文王,曰:“圣人当不食其子羹。”文王食之。纣日:“谁谓西 伯圣者?食其子羹尚不知也。”

翻译为白话就是,文王被囚美里期间,长子伯邑考在商朝担任质子, 并为纣王赶马车;纣王想考验周昌:“倘若周昌是圣人,应该不会吃 自己儿子的肉吧? ”于是,纣王下令把伯邑考煮成肉羹并赐给周昌。 结果,周昌吃了。于是,纣王说:“谁说西伯是圣人?吃了自己儿子 的肉还不知道。”

《帝王世纪》是西晋时文献,但此事还有更早的记录,比如定州 西汉墓中出土的《六韬》竹简。《六韬》的简文有所缺失,其内容也 和《帝王世纪》有所不同:

……质子于殷,周文王使伯邑巧(考)……死,有诏:“王 必食其肉! 口免其血。”文王食其肉,口免其……9

也就是说,在《六韬》的记载中,纣王并未隐瞒周昌,周昌是知情且 被迫吃下了儿子的肉。“免其血”,可能是“饮其血”的误写,似乎是 茹毛饮血式地生吃。这在当时并不罕见,甲骨文中就有多个用血献祭 的字,而且,后世周人结盟也有“献血”献祭的仪式。

而在屈原的《天问》中,周昌吃的则是“醯二 意为肉剁成的酱, 也可能是生的:“受赐兹醯,西伯上告;何亲就上帝,罚殷之命以不救? ” 前面一句的意思较明确,是说周昌吃下儿子的肉酱后向上帝控诉;但 最后一句“罚殷之命以不救”不甚明了,有可能是说上帝会放弃对殷 商的支持,纣王最终身死国灭。

可见,从战国的《天问》到西汉的《六韬》,再到西晋的《帝王世纪》, 伯邑考的遭遇一直在隐秘地流传。

但《帝王世纪》的叙事又有明显的小说化特征。比如,从情理上 说,在周昌被囚禁期间,纣王应当不会让伯邑考为自己驾车,这应该 是在周昌获释后。再如,说纣王烹杀伯邑考赐周昌是为了验证其是不 是“圣人”也当属戏剧化叙事,在之前的《天问》和《六韬》中都没 有这种情节。

在传世文献的语境中,纣王制造的杀祭伯邑考事件的野史色彩过 重,很难有合理的解释。这可能也是《史记》不愿采纳的原因。但是, 根据考古和甲骨文展现的商人的宗教祭祀实践,伯邑考被烹杀和吃掉 却又是完全正常的。有学者认为,纣王把人肉酱赐给臣下,是商人传 统的一种结盟(兼人祭)仪式,这次把伯邑考的肉酱赐给周昌,应当 是册封周昌为“周方伯”典礼的程序之一。本书“文王微雕卜辞的 记录”一节介绍的文王地窖中两片甲骨(H11.1, Hll.ll),卜辞内容 都关于向先代商王献祭,它们也应当是这次典礼的产物,并且可能是 周昌回到周原后的复刻版本。在向诸神敬献后,参与献祭的人分食祭 品也是分享诸神带来的福佑。因此,周昌,甚至包括其儿子周发、周 旦和周鲜等在内,根本无力对抗纣王的这个决定。为了周邦的生存, 他们只能接受商人的宗教礼仪,而且很可能还要尽量表现得心悦诚服 和感恩戴德。

如前文所引,《史记•殷本纪》中还有一段与此相似的故事,这 便是纣王“醯九侯”“脯鄂侯” “剖比干”。此说虽然可能并不准确, 但应该也是纣王用高级贵族献祭在后世的流变。而且,殷墟后冈H10 圆形祭祀坑中尸骨不全的贵族一家,也呼应了这个记载。

史书中未见(应该也不会)记载周昌父子分食伯邑考时的心情。 不过在后世,有著名的典故“周公吐哺”流传千古。所谓“周公吐哺”, 说的就是周公旦经常会吐出正在吃的饭食。已经遗忘了真实的商朝 是怎样的后世人却对此进行了合理化解释,说是周公忙于招纳贤人 所致。”但事实很可能是因被迫吃掉长兄的肉酱,周公留下了严重的 心理阴影。而且,不只是周公旦,武王周发此后也一直受到噩梦的困扰, “自夜不寐”。至于文王周昌,则把心史写在了《易经》里。

《易经》的损卦六三爻似乎记录的就是伯邑考被献祭的经历:“三 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这句爻辞的重点是前面一句, 三人结伴同行,但最后损失了一个。这可能是说,文王被囚禁后,包 括伯邑考在内的三个儿子赶往殷都营救,但最终损失了一个。如前面 章节所述,损卦的卦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箧,可用享”说的就 是儿子带着一尊酒和两陶盆食物去探望地牢中的周昌。

和损卦成对的是益卦,它们的意思正截然相反。益卦主要是说古 公亶父接受商朝的招抚,迁居周原,从此开启了兴盛周族的历程;损 卦则主要是说周昌在殷都的惨痛经历。二者构成商周关系在周族三代 人之间的转折。

此外,《易经》中可能还记载了伯邑考被献祭的细节。


商王册封“周方伯”关于伯邑考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