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二三十年代的中外数学交流

字数:1058

中国现代数学起步较晚,在二十世纪初能懂得微积分的人仍然屈指可数,与西方的差距在200年以上。因此,派遣中国留学生到国外学习和进修,是发展中国现代数学的必要举措。经过中国知识界的不断努力,列强所获得大笔超额支付的庚子赔款,终于有了部分的退回。这笔中国人自己的钱,能用于培养自己的留学生,对科学发展是很有价值的。自1908年美国部分退回庚子赔款以来,中国已连续派遣三批留学生到美国,并建立清华学校为留学预备学校。清华学校1926年起改为清华大学,清华的数学系因经费充裕,渐渐成为国内数学中心。1924年以后,美国退回全部庚款,建立了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继续资助留学生到欧美学习。其中包括陈省身到汉堡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和去巴黎访问,华罗庚到英国剑桥大学进修数论,江泽涵到美国哈佛大学以拓扑学研究获博士学位。从1930年代起,英国也退回了一些庚款作为中国学生的留学费用。吴大任、许宝騄、柯召、李华宗、林家翘、段学复等,都是用英庚款在英国(或转至美国)留学并获博士学位的。樊■则是以法国退回的庚款在巴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通过其他渠道到国外去的数学留学生也有很多。据统计,1949年以前,在国外以数学工作获博士学位的有85人。这些到国外留学的年轻数学家,日后都成为中国数学的中坚,有一些则在国际数学界享有声誉。

与此同时,许多外国数学家也陆续来华访问。最早来中国是曾任法国国务总理的潘勒韦(P.Painleve1863—1933)和他的秘书波莱尔(E.Borel,1871—1956),他们都是国际著名数学家,1920年来中国考察教育时,曾在北京、上海作报告。

1921年,英国著名数学家、哲学家、逻辑学家罗素(B.Rus-sel,1868—1970)来华访问,他曾作过有关“几何基础”的报告,但主要的影响在哲学方面。

进入1930年代,来访的数学家逐渐增多。先是德国汉堡大学教授布拉希开(W.Blaschke,1885—1962)应北京大学的邀请来华教授微分几何和积分几何,对中国几何发展影响较大,陈省身,吴大任等青年学生也参加听讲。由布拉希开介绍,汉堡大学年轻的斯披涅儿(E.Spernier,1905—1980)教授也来华讲授拓扑学和几何学。1934年4月,曾任美国数学会主席的哈佛大学教授伯克霍夫(G.D.Birkhoff,1884—1944)在清华大学讲学。1934年秋,美国哈佛大学数学系主任奥斯古德(W.FOs-good,1864—1943)来北京大学访问,讲解力学,并开设复变函数论、实变函数论等课程。

清华大学也邀请国外数学家来访。1936年,法国著名数学家阿达玛(J.Hadamard,1865—1963)到清华大学访问三个月,他讲授的偏微分方程课,在当时的中国还很少有人能开出来。清华25周年校庆时,阿达玛教授曾作“关于数学任务的几点感想”的报告。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维纳(N.Wiener,1894—1964)教授的来访,是中外科学交流史上重要的一页。1935到1936年的一年中,维纳主要在电机系上课,并和李郁荣博士一起合作研究。同时他每周在数学系讲授富里埃级数、富里埃积分、勒贝格积分等课程。在清华期间,维纳完成了许多研究课题。作为控制论学科的奠基人,维纳写道:“我的作用主要取决于两件事:同布什(W.Bush)所拟订的计算机计划密切接触,以及和李郁荣博士在电网

络设计上的合作。这两件事后来都证明是重要的”①。

①维纳:《控制论》中译本,科学出版社1962版。


第一节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数学教育第三节三十年代前后的中国数学研究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