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革命时期的文化

字数:767

鸦片战争时期的反侵略文学 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革命给中国文学提出了新的任务:反侵略和反封建专制主义的任务。从三元里抗敌开始,文学就成为动员和鼓舞反侵略斗争的工具。其中有旧式诗文,也有通俗文字。著名的《全粤义士义民公檄》,其中宣传团练、激励士气的语句,如“仿范里连衡之制,指顾得百万之师,按尝田捐饷之方,到处有三时之乐。踊跃同袍,子弟悉成劲旅,婉娈如玉,妇女悉能谈兵”。揭露内奸的语句,如“黄阁主和戎之议,自撤藩篱,乌云多蔽日之奸,甘为缪丑”。一望而知是出于封建文人之手,并且是骈俪文字,但传抄甚广,所起作用甚大。张维屏的《三元里》诗,魏源斥责投降派的《寰海十章》都是斗争中出现的好诗篇。旧诗体裁被广泛地应用在歌颂英勇斗争的人民和将士们。有的诗篇虽不甚工,但很能传达当时斗争的实况。如梁信芳关于三元里乡民在牛栏冈会盟的描写,就是一例[67]。至于乡民所出的揭帖告示和传唱的歌谣,很多使用通俗文字。

太平天国对文体的改革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给封建文化以很大的冲击。宣传革命的书籍,由天京的镌刻营和删书衙刊印,大量颁发。从儒家经籍的删改到新历的创造,都表示农民领袖们改造传统文化的意图。他们提倡“文以纪实”,“朴实明晓”,这不但有利于革命宣传,也针对着空疏晦涩的坏文风,提出纠正原则。在太平天国书籍和文件中,文字一般都浅显朴素,有时杂以广西方言,革命意识也都鲜明强烈。但农民终究不能创造一个代替封建文化的新东西。太平天国领袖们所赖以和顽固思想作斗争的意识形态上的工具,只是很不中用的拜上帝会教义。而他们的文学改造又被和教义宣传密切地联系起来,正如《钦定士阶条例》所说的:“文艺虽微,实关品学,一字一句之来,要必绝乎邪说淫词,而确切于天教真理,以阐发乎新天新地之大观。”因此宣传容易流于说教形式。这种情况到后期更加严重。就文体上说,许多宣传文字实际上采用西方教会小册子的形式,而考试取士则袭用传统的策赋律诗。可以看出,没有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创立一个代替封建文化的上层建筑,也不可能创立一种内容和形式很好统一、切合需要的新文学。


一 早期今文学派影响下经学、史学和文体的变化三 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后封建文化的日益没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