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科学神学的论战

字数:1872

又离题万里一通,读者不知绕糊涂没有。总算要谈到经济学了。自从《刷盘子读书》系列在强国论坛首发以来,被好事者四处转贴,好评如潮,恶语相向的也不少,影响力是我从未想到的。其中,有位好事者,与我一样也在日本,不过他是经济学科班出身,算准“海龟”,我只是外行,将《刷盘子读书》转贴到太傻论坛http://bbs.taisha.org的心灵书吧。据说这个论坛是与留学有关的,有大量的留学生和准留学生参与,影响力很大。在那个论坛,这位准“海龟”与另一位好事者就《刷盘子读书》展开了激烈撕杀。那位好事者也是经济学科班出身,据称有博士学位,当然是在国内读的,俗称“土鳖”。演义了一场“海龟”“土鳖”

大战。“海龟”与“土鳖”的鏖战正凶,我应邀去助拳。我知道自己的斤两,外行一个,小虾米一只,既没有经过系统经济学训练,又没有时间精力去查资料,上去不是找死?踌躇一阵,决定披挂上阵。

我是外行,缺资料缺训练缺自信,不能去讲事实数据逻辑。自然要把战斗引向信仰层面,要用我的神去压倒对手的神。我对自己的神有自信,不管怎么说,大家都口口声声相信科学。

一上来首先打神主牌,不过是个“小鬼”,即“是否有标准,能否贯彻标准”。“大鬼”,即“可重复,可检验”先暂时扣下不发。

构思很清楚,如果对手认识“小鬼”,下面就引导对手进入自己的标准,不战而胜。如果不认识,则想办法激出对手的神主牌,然后用我的“大鬼”镇压。这是数字游戏门出手的不二法门。结果很令人意外,对手竟然不认识“小鬼”,一阵窃喜之后,却是深深的悲哀,一个在中国获得经济学博士的人,竟然不知道科学精神!

我加紧催动“小鬼”去逼宫,力图把他的神主牌逼下来。终于神主牌下来了,虽然是个“小鬼”,不堪一击,但我却觉得很悲哀。原文太长,大意是说XXX之流的主流经济学家如何权威,如何公认,还是中国的国师。发表论文的经济学杂志如何权威,那些美国的经济学家是如何泰斗,非我等业余爱好者所能动摇。还说就象物理学的牛顿爱因斯坦不能动摇一样。

且说我与他根本就不是一个讨论层次。中国的经济学界培养的博士竟然搞偶像崇拜,几乎让我晕倒。我在国内教授工学时,首先给学生灌输的就是科学没有权威,只有一个神——科学精神,“可重复,可检验”。别的可以不学,这个是必须灌输的,鼓励学生在信仰科学精神的前提下离经叛道,挑战和蔑视权威。

游戏应该结束了,我干脆说出:“如果是我的学生,早就不讲道理了,拍桌子打板凳打将出去。”这是气话,也是实话,竟然胆敢藐视科学精神。终于他的“大鬼”下来了。说他的思维方式是:“而我只有一个标准:对于科学研究来说,来自非经验世界的部分,逻辑必须是严格的;来自经验世界的部分,数字必须是真实的。这是我唯一相信的标准。”结果出来了,但我还没有死心,继续循循善诱地解释“是否有标准,能否贯彻标准”,道理说得直白浅显,就差直接说出“可重复、可检验”科学精神,但得到的答复是不理解,不懂,还说有语法错误。

连带着一些看客起哄,说如果自己的老师象这样的思维方式,他会笑死了,幸好教授的是日本学生。

论战该结束了,不同的信仰之间的争执是没有结果的,谁胜利了呢,不知道。信仰之间其实是没有高低对错之分,信科学的也可以信上帝,信科学的不比信上帝的更高贵,反之也一样。只是在工业时代,唯有科学这个信仰可以带来现实的财富与力量。但讨论结果却沉重打击了我对中国的希望——中国的经济学是神学,进行的教育是神学教育,他们却是中国的指导者!历史翻过了一百多年,又回到了义和团用血肉之躯去拼钢铁,用巫术对抗科学的时代!。读者可以看看被这位经济学博士崇拜的偶像——XXX是个什么角色。我原来在国内时没有仔细读他的论述,现在一下子看清楚了他和他所代表的中国主流经济学界。下面的一段是我在论战中评述XXX的一段。

“谈到XXX。他说中国应该发扬比较优势,发展劳动密集产业,如纺织业做裤子。我当然认可他的标准和逻辑。他还说,装备业耗资大,技术密集,需要人少,不宜发展。我当然也认可这套的标准和逻辑。但是,把两个标准结合起来却有问题。我是做装备的,知道中国自己产的装备需要更多的人手,往往还是有意为之,外国产的需要的人手很少。当然,不可能要求XXX象我一样做装备,但统计局的各种统计反映了这个问题,但他却没有看见,统计局纯粹是摆设。这两个标准明显存在悖论,但还是有解决办法,即重新定义劳动密集产业,怎么定义是XXX自己的自由,但很遗憾我没有看见。比较优势是XXX理论的核心,我承认他的比较优势逻辑,但问题是他自己却没有贯彻这个标准,也没有用高等数学去修补和完善它。”

XXX是没有科学精神的人,他不是小学生,而是神学士,中国的国师!这场论战落幕了,我保存了原始记录备考,在太傻论坛打出了自己最后的神主牌“可重复,可检验”这个科学精神后,任由众人评说,绝尘而去。GAMEOVER!!!其后,我又参加了几次论战,发现作经济研究的没有科学精神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有一位据说有极强背景的网友斩钉截铁地说:“经济学是艺术,不需要检验”,更有许多人附和:“经济学为什么需要检验”。

每个把自己的事业当科学的人,虔诚地归依科学教的人,应该时刻在科学精神面前忏悔和反省自己,扪心问问,自己的行为,自己的学说,自己的实践是不是遵从并符合了主的召唤和教诲。中国的经济学,是科学还是神学?每个人,无论信仰,都可以扪心问问,是不是遵从了主的召唤和教诲。是,或不是!!!


第五节从工学看经济学第七节中日教育体系中科学精神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