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论
【题解】
《白马论》的篇名取自论题“白马非马”的“白马”。“白马非马”之说并非创始于公孙龙,但正像公孙龙以“白马非马”之说著称于世,“白马非马”之说也因公孙龙而闻名天下。《道藏》本《公孙龙子》序列《白马论》于《迹府》之后,其实即是将此论列于公孙龙所撰文字之首。
本篇是对话体论文,全文分五节。第一节在由拟托的客方提出“‘白马非马’,可乎”这一问题后,公孙龙以主方的身份作了肯定的回答。其思路为:“马”这一概念只有“形”(形体)的内涵,“白马”这一概念除了有“形”(形体)的内涵外,尚有“色”(颜色)的内涵;不同内涵的概念不相等同,所以说“白马非马”。在第二节里,客方凭着“有白马不可谓无马”(有白马就不能说没有马)这一常识性判断,对“白马非马”的说法提出了“白之非马何也”(为什么说白马不就是马呢)的质疑,主方以有黄马、黑马“可以应(说)有马,不可以应(说)有白马”为例作了分辩。与上一节重在概念内涵的揭示构成互补,这里的逻辑在于:只有“形”的内涵的“马”这一概念外延大,它包括了白马,却也包括了黄马、黑马及其他毛色的马;有“色”、“形”两种内涵的“白马”这一概念外延小,它不能包括白色以外的其他种种毛色的马。“白马”与“马”是外延不同的两个概念,因此,当然可以说“白马”不就是“马”。
第三节中,客方把“白马非马”的命题转换为“马之有色为非马”(马有了颜色就不再是马)后,诘难主方说:天下的马都有颜色,说马有了颜色就不再是马,岂不等于说天下没有马了吗?主方就此指出:马原本有颜色,所以才有“白马”可言,并且恰恰因为这个缘故,才分外要强调“白马”不同于撇开毛色不论而只用来称呼一种牲畜形体的“马”。他把“白马”(概念)解释为“马”(的概念)和“白”(的概念)的结合(“马与白”),并反诘客方说,难道“马”和“白”结合后还只是“马”吗(“马与白,马也”)?从而再次论证了自己的命题“白马非马”。
在接下来的第四节里,主方转守为攻,对客方用了归谬法。他说:姑且对你所谓有白马就是有马的看法存而不论,现在我问你,如果把“有马”说成是“有黄马”,行吗?客方显然意识到了“有马”和“有黄马”不是一回事,因此他只能回答不可以。这时,主方话锋一转,让客方自己驳斥自己:既然承认“有马”与“有黄马”不同(“以有马为异有黄马”),这就无异于把“黄马”和“马”区别开了,而把“黄马”区别于“马”不正表明“黄马”不即是“马”或不等同于“马”吗?以为“黄马”不即是“马”,却又以为“白马”即是“马”,这简直就像是说飞鸟飞进了水池、棺椁埋在了两地一样,真可谓有背天下常理的胡言乱语了。
最后,主方提出了两个看似对立而其实却是意味错落的命题:一是“白者不定所白”,一是“白定所白”。前者是说,白色不限定在某个或某种白色事物上,因而不限定在任何白色事物上;后者是说,某个或某种白色事物上的白色总是相对地被规定了的白色。他把所谓“白者不定所白”的讨论留给了后面的“坚白论”,而在这里只是以“白定所白”对他的“白马非马”说作了推理:“白马”之“白”是和马“相与”(相结合)因而被“马”规定了的“白”(这样被规定了的“白马”的白色,不同于其他被规定的白色——例如“白雪”、“白玉”等被“雪”、“玉”规定了的白色);同样的道理,“白马”之“马”是和白“相与”而被“白”规定了的“马”。被白色规定了的“白马”不同于未被白色规定了的“马”;换一种说法,“白马”对颜色有取此(白)去彼(白之外其他颜色)的选择,而“马”却没有。于是由对颜色有取此去彼的“白马”不同于对颜色没有取此去彼选择的“马”,主方又一次论证了自己笃信的命题:“白马”不就是“马”。
[曰:](1)“白马非马(2)”,可乎?
曰:可。
曰:何哉?
曰:马者,所以命形也(3);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形非命形也(4)。故曰:白马非马。
【注释】
(1)所据《道藏》本原文,开篇无“曰”字,此“曰”依本文为对话体而下文皆以“曰”分别主客的体例增补。
(2)白马非马:此为本篇的中心论题,由客方以诘难口吻提出,断句后宜加引号以示其为论主所执守。其意为:“白马”不就是“马”。“非”在这里交织着两重涵义:诘难的客方是以“不是”、“不属于”理解其意的,而论主的原意则是“不等于”、“不同于”。《说文·非部》:“非,违也。从飞下翄,取其相背。凡非之属皆从非。”(违,违背;差异,不一致。翄,翅之古字。)
(3)命:同“名”,命名,称呼。《广雅·释诂三》:“命者,名也。”(《说文·口部》:“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
(4)命色形非命形:《道藏》本原文为“命色者非命形”,这里依谭戒甫所校,改“者”为“形”。谭戒甫《公孙龙子形名发微》:“命色形非命形也,原作‘命色者非命形也’。命色者非命形,犹云命白者非命马,固不待说而知,即说而亦非其恉,不足以引起下文。疑‘者’字讹,兹特改为‘形’字。”
【译文】
(问:)所谓“‘白马’不就是‘马’”,可以说得通吗?
答:可以。
问:为什么?
答:“马”这个名,是用来称呼一种形体的;“白”这个名,是用来称呼一种颜色的。既称呼颜色而又称呼形体的“白马”不同于单称呼形体的“马”,所以说:“白马”不就是“马”。
曰:有白马,不可谓无马也。不可谓无马者,非马也(1)?有白马为有马,白之非马何也(2)?
曰:求马,黄、黑马皆可致(3);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使白马乃马也(4),是所求一也(5)。所求一者,白者不异马也(6)。[使]所求不异,如黄、黑马有可有不可(7),何也?可与不可,其相非明(8)。故黄、黑马一也(9),而可以应有马,不可以应有白马(10),是白马之非马,审矣(11)。
【注释】
(1)非马也:犹如“非马耶”。也,在这里作表疑问或反诘的语气助词。
(2)白之非马:以白称其颜色的马不就是马,亦即以白称其颜色的马有异于马。白之,以白称其颜色的马,即白马。
(3)致:给予,送给。
(4)使白马乃马:如果白马就是马。乃,就是。
(5)一:相同,一样。
(6)白者:即白马。
(7)如:给予。
(8)其相非明:其不相同是明显的。相非,相异,不相同。明,明显。
(9)黄、黑马一:同是黄马、黑马。一,相同;这里指所说黄、黑马的情形前后没有什么两样。
(10)不可以应有白马:《道藏》本原文为“而不可以应有白马”,从上下文看,“而”为衍字,今依金受申《公孙龙子释》所校删之。
(11)审:明白,清楚。
【译文】
问:有白马,就不能说没有马。既然有白马就不能说没有马,怎么可以说白马不就是马呢?既然有白马即是有马,又怎么可以说以白称其颜色的马就不是马了呢?
答:如果有人要一匹马,那么黄马、黑马都可以给他;如果要一匹白马,送上黄马、黑马就不行了。若是白马等同于马,要一匹马和要一匹白马就是一回事了。要一匹马和要一匹白马既然没有什么两样,白马和马也就没有差别了。然而,如果要一匹马和要一匹白马没有什么差别,那么送上黄马、黑马有时可以,有时就不可以,又怎么作解释呢?可以给黄马、黑马和不可以给黄马、黑马,其不相同是明显的。因此,同是黄马、黑马,而可以说是有马,不可以说是有白马。这白马不同于马的道理,可以说是再明白不过的了。
曰:以马之有色为非马(1),天下非有无色之马也(2)!天下无马,可乎?
曰:马固有色(3),故有白马。使马无色,有马如已耳(4),安取白马(5)?故白者非马也(6)。白马者,马与白也(7)。马与白,马也?故曰:白马非马也。
【注释】
(1)以马之有色为非马:以为马有了颜色就不再是马。以,以为。
(2)非有:没有。非,无。
(3)固:本来,原本。
(4)如已:而已。谢希深《公孙龙子注》:“如,而也。”
(5)安取白马:怎么求取白马呢?安,怎么,如何。
(6)白者:以白命名其颜色的马,即“白马”。
(7)马与白:(命形的)马和(命色的)白的结合。与,合。
【译文】
问:以为马有了颜色就不再是马,可天下没有无色的马啊!说天下没有马,可以吗?
答:马原本有颜色,所以才有白马的称呼。要是马没有颜色,那就只有马而已,又何言求取白马呢?因此以白色限定了颜色的马不同于未作颜色限定的马。所谓“白马”,是由“马”和“白”的结合所规定了的。“马”和“白”的结合等同于“马”吗?所以说:白马不就是马。
曰:马未与白为马(1),白未与马为白;合马与白,复名“白马”(2)。是相与以不相与为名(3),未可。故曰:“白马非马”,未可。
曰:以有白马为有马(4),谓有马为有黄马(5),可乎?
曰:未可。
曰:以有马为异有黄马(6),是异黄马于马也(7);异黄马于马,是以黄马为非马。以黄马为非马,而以白马为有马,此飞者入池而棺椁异处(8),此天下之悖言乱辞也(9)。
【注释】
(1)马未与白为马:马在未和白结合时就只是马。未与白,未和白结合。
(2)复名:由两个概念结合所构成的复合名称。复,繁体为“複”;重叠,复合。
(3)相与以不相与为名:以原来不相结合的东西(“白”和“马”)作原来结合着的东西(白马)的名称。
(4)以有白马为有马:此句是对诘难一方或客方所言的复述,其意当为:在你看来,有白马就是有马。以,(你)以为。
(5)谓有马为有黄马:《道藏》本原文为“谓有白马为有黄马”,现关联于下文“以有马为异有黄马”,删去“白”字。对此,谭戒甫已有校改。谭戒甫《公孙龙子形名发微》:“谓有马为有黄马,原作‘谓有白马为有黄马’。按白字当衍。此二句系论主就宾义而反诘之之辞:谓既以白马为有马,则谓有马为有黄马亦可乎?今作有白马,则非其恉矣。下文‘以有马为异有黄马’,即承此句而言,可证。兹径删‘白’字。”
(6)以有马为异有黄马:认为有马不同于有黄马。异,不同。
(7)异黄马于马:区别黄马于马。即区别开了黄马和马。异,区别,区分。
(8)飞者入池而棺椁(guǒ)异处:飞者入池,飞鸟进到池中。论主以“飞者入池”喻说诘难一方的看法有悖常理。棺椁异处,棺和椁分置在两地。椁,为套于棺外的大棺,与棺不相分离。一如“飞者入池”,“棺椁异处”是论主用来讥讽诘难一方的不合常理的说法的。
(9)悖言乱辞:有悖常理而逻辑混乱的言辞。
【译文】
问(方):如此说来,马在未与白结合时就只是马,白在未与马结合时就只是白;把马与白结合起来,才有了“白马”这个复合的名称。这是以原来不相结合的东西作原本就结合着的东西的名称,是不可以的。所以说“白马非马”是讲不通的。
答(方):在你看来,有白马就是有马。但把有马说成是有黄马,可以吗?
问(方):不可以。
答(方):认为有马不同于有黄马,这是区别开了黄马和马;把黄马区别于马,这是以为黄马不同于马。以为黄马不同于马,却又以为白马等同于马,这就如同说飞鸟进到了水池,棺椁分置在两地,实在是天下有悖常理而逻辑混乱的言辞。
曰:“有白马不可谓无马”者,离白之谓也(1);不离者,有白马不可谓有马也。故所以为有马者,独以马为有马耳(2),非有白马为有马。故其为有马也,不可以谓“马马”也(3)。
曰:“白者不定所白(4)”,忘之而可也(5)。白马者,言白定所白也(6)。定所白者,非白也(7)。马者,无去取于色(8),故黄、黑马皆所以应(9);白马者,有去取于色,黄、黑马皆以所色去(10),故唯白马独可以应耳。无去[取]者非有去[取]也,故曰:“白马非马。”
【注释】
(1)离白之谓:脱开了白色对马的限定的一种说法。离,离开,脱开。谓,说,说法。
(2)独以马为有马:仅凭马的形体而说有马。独,仅,只。以,凭借,依据。
(3)马马:指此一种颜色的马或彼一种颜色的马。关于“马马”,清人傅山、俞樾的理解较有代表性,亦对后人影响较大。俞樾《读公孙龙子》:“白马一马,马又一马,一马而二之,是‘马马’矣。”傅山《公孙龙子注》:“以白马为有马,不可命为‘某马某马’也。”傅山之说似更切合“马马”本意。
(4)白者不定所白:白色不限定在某一白色东西上。定,限定,固定。所白,指某一或某种白色物体。
(5)忘:不顾及。
(6)白马者,言白定所白也:白马这一称谓所说的白,是指与马结合而为马所限定了的白。白定所白,被某一白色物体所限定的白。
(7)定所白者,非白:被某一白色物体所限定了的白不再是纯然的白。
(8)无去取于色:对颜色没有去彼取此的选择。
(9)故黄、黑马皆所以应:《道藏》本原文为“故黄、黑皆所以应”,今据胡适《先秦名学史》所作校改在“黄、黑”后补一“马”字。所以应,可以认为是;所以,可以;应,认为是。
(10)黄、黑马皆以所色去:《道藏》本原文为“黄、黑马皆所以色去”,今据胡适《先秦名学史》所作校改将“以”调至“所”之前。以所色去,因为所具有的颜色而被排除。
【译文】
答:所谓“有白马不可以说没有马”,是脱开了白色对马的限定的一种说法;要是不脱开白色对马的限定,有白马就不可以说成是有马。因此,之所以把有白马等同于有马,那是仅凭马的形体而说有马,并不是依着白马既就形体又就其颜色而说有马。所以那样认为有马,是无法说出此一种颜色的马或彼一种颜色的马的。
答:所谓“白色不限定在某一白色东西上”,可以暂且不论。白马这一称谓所说的白,是指与马结合而为马所限定了的白,被所白者限定了的白不是纯然的白。“马”这一概念,对颜色没有去彼取此的选择,因此黄马、黑马都可以被认为是马;“白马”这一概念,对于颜色有去彼取此的选择,黄马、黑马因为其所具有的颜色而被排除,因此唯独白色的马才可以称作白马。对于颜色没有去彼取此选择的马,不同于对于颜色有去彼取此选择的白马,所以说白马不就是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