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字数:504
黄帝问于岐伯曰:五藏之所生,变化之病形,何如?岐伯答曰:先定其五色五脉之应,其病乃可别也。黄帝曰:色脉已定,别之奈何?岐伯曰:调其脉之缓急、小大、滑涩,而病变定矣。
译文
黄帝问岐伯说:五脏所生疾病的变化和表现是怎样的?
岐伯回答说:必先确定五色和五脉的相应关系,疾病就可以区别。
黄帝说:气色和脉象已经确定了,怎么区别病情呢?
岐伯说:只要诊察出脉的缓急、小大、滑涩,病变就确定了。
黄帝曰:调之奈何?岐伯答曰:脉急者,尺之皮肤亦急;脉缓者,尺之皮肤亦缓;脉小者,尺之皮肤亦减而少气;脉大者,尺之皮肤亦贲而起;脉滑者,尺之皮肤亦滑;脉涩者,尺之皮肤亦涩。凡此变者,有微有甚,故善调尺者,不待于寸;善调脉者,不待于色。能参合而行之者,可以为上工,上工十全九;行二者为中工,中工十全七;行一者为下工,下工十全六。
译文
黄帝说:诊察的方法如何呢?
岐伯回答说:脉急促的,尺部的皮肤也紧急;脉弛缓的,尺部的皮肤也弛缓;脉象小的,尺部的皮肤也瘦小;脉象大的,尺部的皮肤也大而突起;脉象滑的,尺部的皮肤也滑润;脉象涩的,尺部的皮肤也涩滞。以上六种变化,有轻有重,所以善于诊察尺脉的,不必等诊寸脉;善于诊察脉象的,不必等望色。能够察色、辨脉、观察尺肤三者配合起来而进行诊断的,称为上工,上工治愈十分之九;能够运用两种方法诊察的,称为中工,中工治愈十分之七;仅能运用一种方法进行诊察的,称为下工,下工治愈十分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