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盘腿”

字数:1979

讲到现在,我们了解了修道的几个要点。《洗髓经》里的方法,对于健身养神、对于治病防病都有一定效果,但是要长寿,那就达不到了。怎样才能长寿,并且开发人的潜能?这里我们必须了解盘腿坐的道理。

修道、学佛为什么要盘坐?盘坐有什么好处?特别是双盘有什么好处?为什么道家的道士和佛家的和尚,都要打坐练功呢?他们为什么要盘腿?这种盘腿的姿势多达十二种。

盘腿,其首要目的,就是防止漏精。精气想要不外泄,必须盘腿。盘腿一定得功夫?不一定,好多出家人到了老年也一身病,因为姿势不正确照样出毛病。那么盘腿的关键在哪儿呢?不在腿,在腰,在颈。坐姿不正确,坐得久了,臀尖会疼,腿当然也疼。为什么?痛是气不通,对吧?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盘腿痛,首先是哪里气不通呢?是腰和颈不通。这时候应该怎么坐呢?南怀瑾老先生提倡臀底下垫高坐,臀垫高自然腰直。古人还用一种方法叫“晃海”,就是上身转圈,平时盘坐腿痛,就要练这个。什么叫“晃海”?海呢,就是“海底轮”,具体说就是肛门的前口,就是阴窍——意守着它,以它为中心,跟画冰激凌蛋卷似的。手往后一背,就能打开中丹田窍接人气,打开胸椎(胸椎有十二节)。晃海是为了调正和拉直脊柱的侧弯和半脱位,晃海不是转腰体操。不论佛家道家修炼,都把晃海作为盘坐前的预备动作,使盘腿渐渐气通,不再疼。

初练盘腿坐,要练晃海。人的会阴窍是海底轮,练这个晃海画圈,要越慢越好,越柔和越好,不要用力,要慢,要圆。先晃海热身,然后盘坐的时候有个窍门——就是我们坐的时候,把上半身的重心往前放,而不是端着个架子往后。我们多数人打坐就是垂直90度,那么重心在哪儿呢?重心在臀尖上,坐久了臀尖当然疼。佛家道家真会打坐的,他们是先挺直了腰,往前伏一下,然后上半身起来,下半身不动,最后重心落在中间,压在会阴穴上,而不是后边。这样一来,并不是90度,而是稍往前的,这才叫坐在“莲花座”上。上半身的重量主要靠两股承担,重心在会阴穴,而不是臀尖。如果把重心压在臀尖上,坐不久身体一累就会瘫坐,弯腰驼背,气断腿疼,腿疼的原因,不怪腿僵硬,主要在脊柱不直,气血不通。

盘腿的目的,第一是防漏,防止漏精气;第二是温暖脚心。我们心脏的血液流通,每15分钟一个循环,靠心脏的泵压来完成;脚心是动脉和静脉交汇的地方,网状的,脚离心脏又最远,喝烈性酒喝多了,脚心就血脉不通。所以白酒少喝有好处,一喝多脚就发凉了;而且年纪一大脚心就老是凉的、麻的、木的,因为血液循环不好。因此老年人天天要散步,千万别老蹲在家里不动,慢慢就不能走路了。盘腿,还可以使入定后不倒,盘腿能伸筋治病。

医生跟我说过,像我这个年龄一天要走三个小时。我在苏州住的时候,每天出去时走三公里,回来走三公里,在湖边练功一小时。散步跟盘坐一样,温暖脚心,保持腿脚的气血,是一个非常好的运动。但是散步腰要直,身体要挺直,不能弯腰走路。老年人天天要散步,因为人老先老腿,年岁大了,骨质钙化,越来越走不动了,一走就腿疼——尤其上台阶,上不动了。所以我们老年人一定要练走路,走路的时候要配合呼吸。这是老年人。

修道的人一定要盘坐。盘有十二种姿势,不是只有一种,就好像站桩,站桩有三十多种姿势。盘腿有十二种,有散盘,也叫铜盘;有单盘,也叫银盘;先以右脚压左股上,后以左脚压右股上,这样的双盘法,叫“降魔坐”;先以左脚压右股上,后以右脚压左股上,叫“吉祥坐”,所有的佛都这么盘坐,这是最高等的。盘坐法还有很多,如骑鹤坐,农村老太太都是这么坐的。两腿前伸抱圆,叫象坐。

散盘(铜盘)

盘腿打坐的秘诀。盘坐训练时,可以头上顶一本书,不使书掉下,身体不动摇,头要轻顶,眼要垂帘,鼻准要下垂,口要自然微张,下巴要收颌、压喉,两肩伸开、扩胸、包背,开心打开中丹田,要挺腰、拔腰,小腹要内收,三阴要向前提起,不要向后提,脚心有一点平吸的感觉。一定不要使两个臀尖受压,上半身的体重要压在会阴上,上身压在盘腿(莲花坐)的中间,否则腿疼不能持久。两手臂似有向外微微张开、拉开的感觉,不要用力。两手结印或合手后,手心向上一翻,否则不能虚腋,造成呼吸不畅。如果腿部久坐酸疼不支,可以拔直腰,上身稍向前挺,可以缓解腿疼。

单盘(银盘)

双盘(金盘)

云冈石窟里面的石佛是两腿交叉的盘坐,壁画里也有许多盘腿的方法;也有跪着的,跪着的是脚跟压着臀尖,日本人习惯于这种盘法。日本武士习惯拿着个小马扎似的工具,把腿这么放,坐在上面,这是日本僧人的习惯。年轻一点的人,最好坐一个椅子的前半部分,坐直了,别坐满。为什么呢?坐满会影响整个臀部压迫下肢,气就不通。这样半坐气才容易通;不过这样的缺点就是容易滑下来,年轻人可以这么坐,上了年纪就不可以了,怕摔倒。

此外,还要讲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脚平吸”、接地气的问题。我们习惯于坐椅子上脚丫子不着地,或者跷着二郎腿只有一个脚着地。修道的人的两个脚心,有点像吸盘一样吸住地。为什么?因为我们身体里的病气都是从脚心排出的,其次是腋窝。所以我们坐的时候双脚要着地;不管这椅子是高是低,一定要脚吸住地,叫做“脚平吸”,这样才帮助我们把病气排出去。武术家练功,有一种叫摩擦步——他走路的时候,好像这个脚没离开地在摩擦似的。修道的人,走路的时候、坐的时候、站的时候,都要使脚好像张开似的,实际上脚丫子怎么能张开呢,只是意念上微微张开一点儿,就好像吸盘要吸住地,不要用力,这样的话你的病气就可以往下排。有人常觉得脚冷,常用脑,气血不下行,脚发凉。

这里我们讲正身,讲调整姿势。在修道里面有“正身四纲”,即四个要点,其一就是“脚平吸”;其二是肱要圆(肱就是两个手臂);其三是腰要拔直;其四是头要轻顶。收下巴,压住喉头,任脉才能打开。


要真正理解传统文化,必须修道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