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呼吸之间 - 李谨伯 >
- 第二编 体会一个“静”字
观世音菩萨是怎样修成佛的
佛经中有个故事,说观世音菩萨有一世是今天斯里兰卡一个小邦的太子,他还有个弟弟。那个时候,观世音菩萨是男的,叫宝尚,他弟弟叫宝志。他们兄弟俩被奸臣陷害,被流放到斯里兰卡外海的孤岛上,受苦受难十二年。后来,一个法名叫法藏的小邦的国王,就是后来的阿弥陀佛,救了这两兄弟。所以,法藏是阿弥陀佛,宝尚是观世音菩萨,宝志就是大势至菩萨,这三位就是今天西方极乐世界的三圣。当时,宝尚一天到晚都在想他的师父。他师父的名字叫法藏,也叫无量寿佛、无量光佛等。这些称呼原来的读音就是嗡嘛呢呗哞礧。嗡嘛呢呗咪礧就是阿弥陀佛的圣名,后来又叫观世音心咒。现在的西藏人还一天到晚拿着转经筒,里面用一条绸布写上嗡嘛呢呗咪礧,嘴里也念个不停,观世音菩萨一天到晚都在念想他的师父。阿弥陀佛在国外叫“阿弥达洼”。
除了一天到晚想着师父,念师父的名号,宝尚当时也修行,是法藏教的。怎么练呢?方法很简单,就是听海潮音。这兄弟俩当时被流放的孤岛,名字叫普陀洛伽岛,在斯里兰卡的外海(现在还有)。宝尚在这个岛上静坐的时候,自然按照他师父的教法,去听海潮的潮起潮落。海潮的声音是从外部进入耳朵的,但是久而久之,他就返听了,听出这个声音不是来自外面,是从耳朵里来的,以后观世音菩萨渐渐感到潮水来自心中,心潮澎湃。通过一根,耳根返听,一直到妄听,以一根带动六根清净,解脱而得。观音以返听、返观的方法而得道,藉六根逆用而修成,不是用六根想事,而是守定一根而不用,可以带动废除六根的目的,“一根得返还,六根俱解脱”,不论哪一根逆用都可以得道。观世音是修耳根入声音闻定的,释迦牟尼以观星悟道,达摩老祖是以修意根而入明心定的,魏伯阳是以守身根练成金丹的,陈希夷、陈抟老祖以卧功修意根守无为,还有用眼根修香火定的,用鼻根修息风定的,这是道家守一之道,修炼又叫“抱元守一”,就是老子说的一,也叫道,道生一,也叫守一,是守玄关一窍。“元”就是我的“本来”,道生一,也就是守道。佛教的《楞严经》中有一段关于观世音如何修道成佛(观世音已修成正法明佛),具体方法和过程如下,可供我们参悟。
在《楞严经》中,有观世音菩萨的自白,经文如下,供参考: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寂。寂灭现前,忽然超载,世出世间,十方圆明。”
观世音是在普陀洛伽岛上,被流放十二年,经阿弥陀佛搭救,教他在海滨修炼,每天听海潮声(六根都可以但以一根得道,六根俱解脱),以耳根得道的,他清晨醒来,万籁俱寂,潮声远来,打破了清静,不久潮声又退去,又恢复了清静,随后潮声又起,清静又消失了,他却发现了五个因素“一声;二听;三闻;四闻性;五我”。潮来是自然的,我们耳根是有听觉功能的,不管你听还是不听,他都是有“闻性”的,而且一定已经记入“我”的第八识的档案库了。“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最初听到潮声,谓之“入”,潮退而静,“所入既寂”;潮来潮去,有生有灭,动静相间,他是听了,而不“留住”不联想,不妄想,例如我们入闹市,声音嘈杂,我是“听”而不“闻”,不留印象,闹市的声音,入而流去,叫“流亡所”,充耳不闻,不留印象,不入流亡所了!练功的第一步,就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不留印象,不去妄想。
第二步,观世音在“闻性”中,已没有任何可听的对象了,所以已经寂而无声了!也没有耳根和外界接触的现象了,就叫“所入既寂”,所以什么动呀、静呀,两种对立现象,“了然不生”,自然不会去分辨什么动静二相了(不分辨),在“空”中,“我”和我所闻到的现象,和这个能闻的“我”,有什么区别呢!这时“闻性”和“闻”的“观念”已全不存在了(空不异色了)!此时“闻所闻尽”了!“如是渐增”,一点点增加了!这时,脑子里,身心只有安静、喜乐,什么生呀死呀,烦恼痛苦呀,已经完全消除了,能闻和所闻(六识和六尘)已了无分别。一旦无分别了,“闻尽不住”,根本不留印象,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闻所闻尽”就是“无”。
第三步第四步:“觉所觉空”,“空觉极圆”,这是观世音在空中,进入更深的境界了,这时原来能觉的“我”和所觉的“对象”,并无分别。谁觉呢!我会觉,如果有觉的念头都空了(没有了),哪还有什么“我”呢!(无人相)同是不可抓住的空(“觉所觉空”了),到此景此境界,肉体的都不存在,没有感受了,所谓解脱了,“空”的感觉,已无时空的境界,哪还有一切“苦厄”,哪还有一切烦恼、痛苦、担忧、危险,这叫“空觉极圆”。
第五步:“空所空灭”,又深一层了,修炼到此空中,稍稍还有“定”的感觉存在,此时虽然已经没有肉体的感觉存在了(色空),但意识中还细微隐隐地有一点“我”的存在,妄想与执着还未能彻底地除净,这时候我往往以为修持到高峰了!其实还差最重要的一关,还需要把“空”的“我”(无人相,无我相)和所空的对象,再深入修,忽然明白了,原来能空与所空,也是没有分别的,空既然失其所在(空即是色),这就叫“空所空灭”。
第六步:到了这个境界,一切有生有灭和可生可灭的念头,一切感觉,观照如闻、知觉,想,分别(意识、神识、心性)如什么“空”、“我”、“无”,都完全寂灭了(还虚了),“我”只剩了“光明”、“能量”,此所谓“生灭即寂”,“寂灭现前”(生死,有无,都无差别),其实“现前”亦无“现前”这回事,到了这个境界,“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到了这个境界也还不对,因为十方(上下左右,前后,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是没有一个固定的宇宙中心点的,哪儿来“十方”呢!无我,也没有固定的中心点和空间方位时间、层次,这才叫“圆满”了,“合道”了,这时圆满无缺,(圆满,圆觉)无所不及。没有边际,没有时空,没有阻碍,没有相对,连虚空也找不到,五眼六通也否定了,这就是涅槃,圆寂了,如来了,成佛,这就观世音的自白,修成正法明佛的过程。
但他不愿成佛,和他师傅立下志愿,要在欲界兜率天,离人类最近之处,誓度尽有情者不去当佛,而宁为菩萨。他自己说了他是如何修成佛的过程,通过耳根,以一根解脱否定六根既寂,带动五根皆灭,得神通功,再第二次否定神通功能而得大智慧成佛。
既然观世音菩萨本是位太子,是个男身,到了中国以后怎么变成女的了?其实菩萨本无男女,只因东方女性苦难深重,为了传法救度她们,观音慢慢就变成女身了。又因为当时,在阿拉伯世界,有一种阿斯达教,其中有一位司水的女神阿丽娜,她的一切性格太像观音了。
我们修道可以从返听、返嗅、返观、返舌、返思开始,就是反其道而行之,就是要返璞归真。观世音菩萨的前身宝尚用的就是返听,结果他发现这个声音怎么是从里头发出来的呀?慢慢地他的思想就集中了,觉得这个声音是从心中而来,不是海潮澎湃,是心潮澎湃。心潮澎湃,归于寂灭,就妄念止息,不想了。如果你觉得这个方法好,就用返听的方法,也可以和观世音菩萨一样开悟的。
释迦牟尼佛是怎么得道的?他是用返观的方法得道的。他在菩提树下静坐,闭上眼睛返观,就看到了星星,看见了光明,因为戒能得乐,定能生慧(光明),无念得空,三者缺一不可。他是睹见明星而得道的,返观得道,自然眼根解脱;一根解脱,就带动其他五根随之解脱,这叫“六根清净”。释迦佛通过内观返视星星,感觉这星星不是眼睛看到的,而是身体里头出现的星光,经典中叫“金沙入吾内”,“金沙入吾内”以后,释迦佛开悟了,得道了。这就是释迦佛夜睹明星而证道,他用的是返观的方法。
(当时释迦牟尼佛头顶上是菩提树,臀下坐的是鹿粪,他发誓,若不证道,他就坐死在菩提树下,终不起身。)传说中,释迦佛坐在菩提树下四十多天,然后通过观星得道,突然就进入法界,修成正果了。得道以后,他说:“人人皆有佛性,人人都能修成正果。”所以他就起身找他原先的五个侍从,去教化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