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呼吸之间 - 李谨伯 >
- 第二编 体会一个“静”字
问答
学生:李老,您说《道藏》里边也收录了佛家经典《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将《心经》看成是道家的经典,这个让我很困惑,为什么佛家的经典又成了道家的经呢?
李老:在西晋有个天师道祭酒叫王浮的,假托老子之名,写了一本《老子化胡经》,硬说老子曾出西关到天竺(印度)转世为释迦牟尼,为胡人(印度人)创立了佛教。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不久,为了在中国立足,佛教就必须和中国传统信仰道教相合,便依附于黄老神仙木,在《后汉书》和《三国志》书中都有这一附会之说,认为释迦是老子化身的,否则中国人那时不信仰印度传来的外国佛教,渐渐佛教势力越来越兴盛了,佛教徒坚决反对此说。在北京西山八大处出版的道教书籍把《心经》完全用炼金丹的方法来解释,认为《心经》来源于道教,也是道家炼金丹的书,解释的还非常合理,得到佛教界承认。翻译佛经,许多名词是借用道家经典的。
同时,《道藏》有意把《心经》收录进去,有很深的用意。道家的高人借用这么一部家喻户晓的佛家经典,非常好地说明了道家炼丹成仙得道的整个修行过程。这部佛家经典在道家那里,其实也成了一个很完备的系统,能够完整地说明道家金丹大道成就的理论、方法以及程序。试想,这部经,只有短短的260个字,却把佛家的、道家的真正核心和秘密说清楚了,还很完备,这是何等的了不起!道家为什么要囿于门户之见,不去借鉴这么好的东西呢?
道家炼内丹,用《心经》来说明,真是非常好,而且融会贯通。
学生:李老,我曾练过太极拳,您说内家拳是从丹道来的,我不是很理解。
李老:内家拳,原来应该只传给“门内人”,选徒极严,就是要你练出内劲,懂劲。要不叫什么内家?中华武术真正的根基是丹道,是需要盘腿打坐炼丹的。炼丹有成后就产生外动外相,外动是自发的,不是人为的,不是故意编成套路;现在的不是这样了,现在是太极舞、太极操,这都不是内家拳的本来。真正的太极拳是通过炼丹自动出来的——也就是说,太极拳是炼内丹的外动、外架,是自发的,不是人为的。
真正会打太极拳的人,哪里用得着真跟人对打,你打我的时候,我根本不用接触你,“应手即扑”——真正高手不需要出手打人,对方扑来,不等近身,已经被内气弹出丈外,所以叫“应手即扑”,扑就是扑倒在地。你还没接触到我,我的气就把你蹦出去了,所以叫“应手即扑”,是弹出去,不是打出去,对方并不受伤,但是人照样倒,这种气就是所谓内力、内劲、内功。以前,我坐公共汽车,公共汽车上人很多,后面有人挤,有人就拿手推我的背,然后原地蹦一下,好像被电着了似的,他就发牢骚,说你怎么打我啊?我说我的背怎么打你啊?其实修道的人自然习武,他周身的气运行周转,一有外力接触,气就集中在那一点起作用,会弹人的;高手能用这个气把人推倒,不用挨着。
所以,两个内家高手较量,可能根本不需要交手就可以决出胜负。真正内家高手过招,是先看眼睛,我看你的眼睛,你看我的眼睛,然后各站一边走步转圈,如果其中一个眼睛一眨巴,气一散,那么就甭打了,输赢已定,不用交手了,这个就叫“听拳”。太极拳高手杨露蝉和八卦掌高手董海川较量,两个人在一起,走了三天的圈,互相听拳听了三天,但双方都浑然一体,了无破绽,最后两个人只好作罢,根本没交手,就算打了个平手——这个,拿现代人肌肉运动式的“技击”去套,完全没法理解。因为内家拳源于丹道,所以真要有真气,就可以通过两眼和外架表现出来,谁高谁低一看就知道。后来,张三丰传内丹时考虑修丹得气太难,想反其道而行,先练外架得气,懂劲后悟得内丹,这样引起后人误认为太极拳应从一招一式入手,而成为太极操了!明朝张三丰,乃道家丹鼎派集各家拳而创太极拳始祖,著有《太极拳炼丹秘诀》,认为“太极拳只是丹法之异引,可视为助道之品”。张三丰说:“太极拳行功,功在调和阴阳、交合神气,打坐即为太极拳的第一节下手功夫。”
太极拳的创始人张三丰在《太极拳十三势歌诀》中说:“想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忘春。”不忘春,这就是标准的炼内丹的语言,连拳术中都始终不离开感到的春意融融。
当年,河北省献县的郭云深带出了一批徒弟,最小的徒弟就是王芗斋,创立了“意拳”。意拳其实也是源于山西的心意六合拳,还有形意拳,李洛能就是形意拳的高手。近现代中国内家拳里最重要的、最有代表性的,一个是形意拳,一个是八卦掌,一个是太极拳,它们都是内家拳,是通过内丹练出来的。真正练内家拳的人,应该先练内丹。如何通过内丹达到太极拳法的原理和练法,我整理了一本教程,这本教材叫《太极拳静功秘诀》,通过这本教程,大家能实际验证炼内丹能够自动出现内家功夫。
学生:李老,那内家拳的内力和我们肌肉的力有什么区别呢?
李老:自然是有区别的。“力”和“劲”有联系,但不是一回事。“力”是走直线的,发出去就没有了,力窍在气海;而“劲”是走旋转,是整体的力,劲窍在气海的对面,背后的腰隙。孔子有一个说法,叫“中和之气”,这就是在形容内力。什么叫“中和之气”呢?“中”就是“引而未发谓之中”;“和”呢,就是“发而皆中谓之和”。就像一张弓,拉开来要射未射,这个时候才有力量。我引而未发,那对方肯定害怕,我箭一放出去就没有力了,所以你看太极拳没有走直线的,直着这么一伸拳,肌肉做功了,内气反而放不出去了。所以在修炼的人来讲,内力和肌肉直出直入发力是不一样的,因为肌肉直线发力只好走直线,出去就没有了。“力发于脊”,肌肉的力自脊柱出,其实就是后腰这么一拧,好像全身力量就集中于这一点;内力不是走直线,是旋转的,发之于后腰、命门窍,一般人说内力自下丹田产生,其实是后腰,气海也叫“力窍”,背后的命门窍在脐后,也叫“劲窍”,夹脊窍也叫“势窍”。势窍是什么意思?我将飞未飞,将跑未跑,这个叫“势”,势一展开,就会飞会冲,这也是孔子说的“中和之气”,引而未发的阶段。“发而皆中”,就是只要出手就不会落空,真有内力,会运用内力,那肯定是意到气到,不会落空;像那种只练套路,是很难理悟内劲的,那是肌肉的力,不是内力。
两个内家拳高手对阵,往往同时击中对方,看着慢吞吞,声音却劈云裂帛,很不简单。力气和劲气都来源于精气,精强才力壮。先天的精气就是制造后天精液的原料,“顺则生人;逆则成仙。”这种先天精炁(带有性感的叫炁,不带性感的叫气)精气,半先天气也叫卫气,它的第一个特点是走肌肉缝的(中医叫腠里之间),同时在每个人体表面都有一层气包围着人体,叫卫气,即为了保卫人体使外邪不侵、不干扰,中医把这种精气叫卫气,又叫浮阳气、人体辉光。根据每人的心态、情绪不同可以有几十种颜色(可以用特殊相机照出来),这种气又叫意念气,因为意到气到,它是可以受人的意念指挥的,是唯一可以习练的。其他真气、元气都只能养,而不能练;营气、经络之气,更不能练,只能调,调经顺气,五脏之气,也不能练。它们都是本能的,有自己的运行规道。
学生:开夹脊窍我知道了,那夹脊对应身体前面的中丹田窍怎么开呢?
李老:打开这个中丹田窍的方法,叫舒心,也叫开心、开胸,要笑脸常开,面带慈祥,心胸开阔,那么有烦恼纹都会开的。如果整天愁眉苦脸,烦恼纹就出来了。所以我们做人要心怀坦荡,要开心。然后,平时双手抱球(也可以不抱球,胸肋骨微张,撑肩包背是打开夹脊窍的秘诀,如果一个人胸膛开阔,又宽又厚,必然肺活量大,呼吸舒畅、深长,必然健康长寿),形如有一弓弦在轻轻拉直,两肩间好像有根弓弦,这样开肩又开心,开心又开胸,这就是打开中丹田和夹脊窍的窍门。
学生:修道怕风,怎么防范呢?
李老:天热的时候可以什么都不穿,光屁股练功都可以,但膝盖一定要盖一层布,因为膝盖最怕受风,受了风也不容易好。修炼的时候咳嗽了,这时候最好在背后盖一块毛巾,盖到你脖子的这个地方,盖住了玉枕,就可以防风了。
学生:李老,您说我们牙齿平时要轻叩,这主要起什么作用?
李老:肾主骨齿,牙齿多叩或咬紧,就能关住我们的肾气不外漏。要证明我的肾气足,精强气足,一定是睡好早起,牙齿轻轻一咬就有嘶嘶的声音;年轻人肾气足,早晨醒了以后,一咬牙就出声音了。修金丹大道的人,采药的时候,牙一定咬得非常紧,要多紧有多紧,别害怕。我们平常小便时,千万要咬紧牙关小便,为什么?因为这样防止肾气随着尿排走,这种咬牙也是固齿、健齿的。所以,我们平时不练功,虽然不咬紧牙齿,但是要轻叩,起一个健肾的作用;到了修丹道的时候,刚开始咬牙以咬槽牙为主,因为你咬不住门牙,到了高级阶段是自动咬门牙。肾主骨齿,肾气不足,牙齿松动,腿软骨痿。
学生:那我们平时是否要牙齿轻轻叩住,舌头卷住,对吧?
李老:说得好,是这样。叩齿健肾,也能起到思想集中的作用,为什么?因为牙一咬,人的输出神经就受到抑制了,思维比较不容易散乱。卷舌咬牙,更能做到专心一致,舌为心之苗,它能帮人做到专心一致,这样做事情就比较专心。卷舌还能“搭鹊桥”,让任督二脉相通;卷舌还帮助我们产生大量的口水,口水里面有多种酶,道书上叫“长生酒”,练到后来出现“金津玉液”,还叫“神水”。将来大家要是炼到了“玉液还丹”,那这个口水是从脑间滴下来的,透明的,是甜的,像葡萄糖一样甜,这个对炼内丹有大用。现在这么一卷舌,口水帮助我们的消化,我们的吸收能力就强了。这个口水也叫“黄婆”,它是“真意”,所以我们要“饮刀圭”,然后它才能把情气带到下面,和性气相交,叫“龙虎交媾,阴阳交泰”,它是不可缺少的媒介,太重要了。真意是本能,下意识的吞咽,最重要的是卷舌塞喉,是“采药”时吸、提、撮、闭、叫、防漏,采精的秘诀。
学生:我记得有句话,叫“鼻拉脐,降火气”,是这样吗?
李老:说得非常对。因为我们普通人的头往前伸,鼻子往外翘,常年躯干和头部不那么协调。我们修道以后,收颌,头部微向后收,和肚脐垂直,像是拉了一条竖线,这就把脉道打通了,脉通则气通,卫气就降下来了,不是浮着不下来。一收颌(收下巴),你看,耳朵就对着肩,鼻子就对着脐了。
假定我们很生气,要跟人吵架,跟妻子,或者丈夫吵架,跟孩子要生气,怎么办呢?只要这么一收颌,鼻拉脐,就好像鼻尖到肚脐有一根线,这么轻轻一拉,肝火立即下降,让你生不起气来,这就叫“鼻拉脐,降火气”。收颌藏喉是打开任脉的秘诀,大家试一试,下部必有似尿非尿的感觉,就试明你任脉已经开通了!
学生:李老,练内家拳站桩,脚的要求您说得很详细,那么腿的要求是什么?
李老:腿的要求叫“屈中有挺”——站桩明明是蹲的,但你要想象你是站着的。随着功夫的加深,你的意想就起作用。站桩里的骑马蹲裆,一站一个时辰,不累吗?那个训练起初是大跨度的,但它不是傻练、死吃苦。内家站桩的窍门就是“屈中有挺”——你往下蹲,这是屈;但意念中是站起来、是挺,时间长了,腿会不酸、不疼,自然不一样。但你要懂,要真懂就得实练,自有体会。
修金丹大道也有站桩的,姿势大约有二十八种,最难的有两种,一种叫“降龙伏虎式”,一种叫“童子拜观音”。王重阳的北七真人中有一个徒弟,叫郝大通,他炼丹站在海边练,“童子拜观音”,一只脚落地闭着眼睛站,能站九个小时。炼丹站桩,能修成金丹大道,其副产品就是内家拳,有武功了,就这么回事。不修丹道只练武功的人,也知道不能漏精,漏了也得从头再来,这不就说明内家拳的源流了吗?就是练外家的,比如练拳击,他们在比赛以前,优秀的运动员也不敢有性生活,怕影响发挥。很多生理学家觉得可笑没道理,但运动员自己知道有没有道理。我们站的时候是“屈中有站”,或者叫“曲中有挺”,但现在你们站,最好不要让膝盖超过脚尖,就是别蹲太低。太极拳里有往技击实战过渡的一门,叫“太极推手”,推手的时候站“丁八步”,膝盖不超出脚尖,过了就倒。当然,现在推手是表演,两人“顶牛”顶上了,因为没有内力只有肌肉力了。
学生:坐在椅子上练功,最理想的坐姿是什么样?
李老:要往前坐,坐在椅子前半部分,或者坐在椅子角,免得椅子面压迫屁股的面积太大,要越小越好,并且直腰拔背;如果不这么坐的话,这一块气不容易通。我们的臀部尖上有个穴位叫承扶穴,《西游原旨》里说把孙悟空压在了五指山下。这么坐正以后,就只压住了承扶穴,就等于把孙悟空压在了五指山下,帮助我们减少胡思乱想,它的好处是这样的。容易意静,不过当你盘腿坐的时候,恰恰应该把重心压在会阴穴上,千万别把重心压在两个臀尖上,否则,不久腿必疼。孙悟空被压在五指山下,后来被观世音菩萨解救出来,送给了唐僧西天取经,等于是把心猿意马放出来,所以不能再压臀尖。
学生:李老,直腰时,肚子是鼓还是收呢?
李老:腰一挺,小腹自然会内收,三阴也自然会提起,初练时要用腹式呼吸,等气脉打通,横膈膜一通,每一呼吸全身都有气感,这时修炼已进入了体呼吸阶段,所以此时小腹是自然内收、贴背,不需凸凹。凡事要自然,呼吸也要自然,腰要慢慢挺直。挺腰,太极拳里也管它叫“塌腰”。可想象一下,假想自己好像是掉进井壁中间里了,两手自然按在井沿上,然后挺直腰想出来,就得把身体拉长,往上伸;这么一伸,肚子非收进去不可。开始练的时候肚子可以鼓,也可以收,将来打通气脉了,肚子是收的。“虚心实腹”,肚子里有气,气海充满,所以是实的,而肚子是内收的。大家看佛像,除了弥勒是大肚子以外,其他佛像都是收肚子的。那么一收肚子会出现什么现象呢?背就直了,并且三阴会自动提起;然后“松密处”,开海底的窍。
学生:李老,内家拳的这个内气,究竟是什么气?
李老:武术界有个说法,叫“力发于脊”,其实就是从腰部的“命门窍”发出来,内力也叫内劲,又叫暗劲,也叫“有东西”,也叫混元气。内气对外的作用就叫“内力”,内力的能量基础就是“内气”。内气周身流通,但主要储存于气海,所以气海又叫“力窍”,背后与气海相应的叫劲窍。中丹田是储存营气之所,营气又叫经(络)气、荣气,中医认为它是存储经络的气,所以又叫“经气”、“荣气”,又叫“和气”,其实是一个东西,只是叫法不一样。荣气,就是荣养的,它是走经络和血管,管人体的营养,润泽五脏六腑。同时也是接收天气的,天气也叫生气与和气,很重要,最后性与情气结合,心肾相交后产生的“先天一炁”,也是存在于中丹田的,开中丹田的诀窍是“开心”。
我们现在修道炼的这个气,还不是宇宙本源的“先天一气”,这个叫“水谷精微”,半先天的。为什么?一半是生来赋予我有的(就是先天性激素),另一半源于我们后天吃东西、喝水而补充的,所以叫“卫气”,因为这个卫气不走血管走组织液,所以会在皮肤的真皮层流动,还走肌肉,所以它的名字也很多。我们开始练气时,说气通不通,就是指卫气。为什么叫卫气呢?因为它又在我们体表外用一种人体辉光之气保卫我们,不让“外邪内干”,它在体表走真皮层,在体内走肌肉。卫气有一大特点,就是它能被人的意念指挥,能够“意到气到”。刚开始我们的“意”还只能是后天的思维用意,谈不上“神炁”,所以练的这个气,就只是卫气。只有卫气才能用意来练,营气只能调不能练,因为它的远行是自然有规律的,意念指挥不了它,“神”是“养”的,不能靠练,要靠不想事,不用意念。卫气叫浮阳气,走表里;营气走内里,叫正阳气;神气叫纯阳气。
武术界所说的“混元气”,其实古人叫内气,也就是卫气,它储存在气海。荣气和卫气都是半先天的,一半靠吃饭,一半靠父母遗传给我们。内家拳的气,就是这么个内气,其实就是卫气。练武可以调经顺气,所以练武能身强体健。荣气走血管,所以往里走润泽脏腑,练武的人脏腑要比一般人强壮得多。荣气走经络,所以能外放表现为功用,表现为“内力”,这个就能够用于技击实战了。而我们刚开始练,意念只能引领卫气,卫气走肌肉,所以有外力;有了内力,就是因有内气,内力要从骨节的关节和窍内发出,人身体所有骨头连接处,都能发放外气(可用于治疗疾病),补充生命体的发育成长。发放外气最强的地方是眼睛,“机开于目”。
内力源于卫气,其实也是增补荣气的。那么金丹大道要得“真气”,并不是得内气就可以了,真气要比内气更高级。真气是先天的,也叫“真元之气”、“先天一气”,是宇宙本体的那个动能。修道要修到“神意相会冲击泥丸”,这才能得真气;然后它会自动在中脉里汇合,这个地方就是“玄关一窍”了。然后丹成,结胎,脱胎,沐浴,出神,全在这里了——这才算是丹道正宗,必定是以真气为基础。没出真气,没出“先天一气”,都是练气功,或者练武功,不算修大道。
过去古人还真就是这么修炼的,他们先练气功,有个健康的身体;然后练武功,强壮脏腑,可以保家卫国;最后修丹道,能够长生得道。因为我们人类生而能知的圣人少,学而后知的凡人多,所以先从后天思维的意念引领开始练。我们在放松静守的时候,就可以引领并且强化这个卫气,卫气居中外邪不侵,人的免疫功能大大增强,自然就健康起来了。现在的人也叫“生物电场”什么的,其实就是练功。内家拳是“炼精化气”,已经调顺荣气了;荣气能走经络内脏,在全身自身运转,也可以表现为外在的“内力”,这个力已经能够发挥宇宙本体动能的一些作用。所以,真有内家功夫,往那里一站,别人用后天肌肉的力量是推不动的;但这些都只是修大道的“学前班”,金丹大道是要夺那个宇宙本体生生不已的动能之“机”,达到“同于造化”、与天地同根的程度,就要求我们有大气魄、大心胸。
修大道,不止为我们个人,也为继承我们的传统文化,更是为全人类的生命进化实证一条明路。孟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像他一样思考生命,思考人生的意义,才不会局限在一人、一族、一国的眼界,才能扩大到全人类世世代代的福祉上,这才是大道之大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