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否定式证据

字数:851

第一,相反的数据。

这里的数据不是由带有某种倾向性的个人有意识地统计出来的信息,而是公认或者科学的实验数据,比如数十年来被证明行之有效的计算公式、权威部门的调查数据或者科学家团队的研究报告。这一类的数据经常具有无可置疑的凌驾性。

第二,逻辑漏洞。

如果知识本身的逻辑存在问题,从其应用或输出中我们就能明显地发现这一点。像经济、管理或物理知识,一个严谨的逻辑常起到根本性的作用。比如,当从一些人口中听到“世界经济崩溃论”的理论时,我们很容易就能找出其中的逻辑漏洞,因为至少东亚或者说中国经济的整体局面是优良的。

第三,过时的知识。

“对的知识”也未必是“有用的知识”。我们平时接触到的很多信息其实都是过时的,描述的是过去一段时期内的现象、规律或数据,虽然很准确,但已经不适用于今天。比如20年前的企业管理方法、财务知识、金融规律等,放到那时是对的,能派上大用场,但放到现在却并不符合事实,也起不到效果。所以一定要跟上时代的发展,优先学习最新的知识。

第四,相反的权威观点。

我们从专家那里学到了一个理论,别因他的名声、地位就毫不犹豫地接受,要先看看有没有其他的专家、权威人士的观点与之相反,或对他的思路提出过质疑。这个世界没人是100%正确和不可否定的。如果有不同的声音,我们就要认真地研读和分析,看看这种质疑是否有力,逻辑是否站得住脚。假如能找到许多这种反证,我们在学习他的理论时便要格外谨慎。

重视知识的“否定式证据”,即要求我们为学习搜集一切的“必备要素”,不能仅有正面信息,还要有充分的负面信息。如此才能避免学习时对知识的倾向性。我们在学习时总是会被特定的倾向性所困扰,要做出客观的结论,就必须勇敢地打破这种倾向性,不能盲目地相信一种知识,不能迷信单一的知识来源。

最近几年来,我对“学习的能力”这个范畴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和认真的思考,收集了数十万份世界各国不同阶层、高校和行业的资料,也深入了解了费曼先生的教学思想和在学习方面的观点。我发现人和人在学习中最大的差别从来不是优胜者拥有什么绝密而不可示人的成功秘诀和惊人的天赋,而是他们在学习时养成了一些与众不同的好习惯。他们既善于输出知识,也敢于质疑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成果,不断地挖掘和精进,才完成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将平庸者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第十七章 寻找反证当知识卡壳:回到理解不清的地方,找出薄弱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