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攻

字数:672

非攻¹

今有一人,入人園圃²,竊其桃李,眾聞則非之³,上為政者得則罰之⁴。此何也?以虧人自利也⁵。至攘人犬豕雞豚者,其不義又甚入人園圃竊桃李⁶。是何故也?以虧人愈多,其不仁茲甚⁷,罪益厚⁸。至入人欄廄⁹,取人馬牛者,其不仁又甚攘人犬豕雞豚。此何故也?以其虧人愈多。苟虧人愈多¹⁰,其不仁茲甚,罪益厚。至殺不辜人也¹¹,扡其衣裘¹²,取戈劍者,其不義又甚入人欄廄,取人馬牛。此何故也?以其虧人愈多。苟虧人愈多,其不仁茲甚矣,罪益厚。當此¹³,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謂之不義。今至大為攻國¹⁴,則弗知非,從而譽之,謂之義。此可謂知義與不義之別乎?

¹《非攻》共有上中下三篇。這裏選的是上篇。

²種樹的地方叫園,種菜的地方叫圃。這裏園圃是偏義複詞,圃字無義。

³非,非難,責備。

⁴為政者,執政的人。得,得到,這裏指捕獲。

⁵以,因為。

⁶至,至於。攘,見《孟子·攘雞》注。豚(tún),小豬。

⁷茲,通滋,更。

⁸厚,這裏當“重”講。

⁹欄,古時稱牛馬的圈。廄,馬棚。這裏欄廄泛指牛馬的圈。

¹⁰苟,假如。

¹¹辜(gū),罪。也,語氣詞,引起下文。

¹²扡(tuō),同拖,這裏指拽(zhuài)下來。

¹³當此,對此。

¹⁴為,動詞。“攻國”是動賓片語作賓語用。




--------------------

殺一人,謂之不義,必有一死罪矣¹。若以此說往²,殺十人,十重不義³,必有十死罪矣;殺百人,百重不義,必有百死罪矣。當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謂之不義。今至大為不義,攻國,則弗知非,從而譽之,謂之義。情不知其不義也⁴,故書其言以遺後世⁵;若知其不義也,夫奚說書其不義以遺後世哉⁶?

¹一,一重(chóng)。

²假如按照這種解釋類推。若,假如。此說,指“殺一人,必有一死罪”的道理。往,這只是習慣說法,沒有“去”的意義,而只表示類推。

³十重(chóng),即十倍。

⁴情,誠,實在。

⁵所以把稱讚攻國的話記載下來遺留給後世。

⁶奚說,怎樣解釋。




--------------------

今有人於此,少見黑曰黑,多見黑曰白,則以此人不知白黑之辯矣¹;少嘗苦曰苦,多嘗苦曰甘,則必以此人為不知甘苦之辯矣。今小為非,則知而非之;大為非攻國,則不知非,從而譽之,謂之義,此可謂知義與不義之辯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辯義與不義之亂也²。

¹辯,通辨,下同。

²亂,混亂,指混為一談。


墨子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