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學(節錄)

字数:2063

勸學(節錄)¹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³;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⁴,輮以為輪⁵,其曲中規⁶,雖有槁曓⁷,不復挺者⁸,輮使之然也⁹。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¹⁰,君子博學而舊參省乎己¹¹,則知明而行無過矣¹²。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¹³,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¹⁴,不知學問之大也。幹越夷貉之子¹⁵,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

詩曰¹⁶:“嗟爾君子¹⁷,無恒安息¹⁸,靖共爾位¹⁹,好是正直²⁰。神之聽之²¹,介爾景福²²。”神莫大於化道²³,福莫長於無禍²⁴。

¹勸,鼓勵。這篇文章強調了學習的重要性,指出只有善於利用外物並自強不息,才能在學業上有傑出的成就。

²已,停止。

³青,青色,也就是現在所謂藍色。藍,染青色的植物。

⁴中(zhòng),符合,適合。繩,指匠人用來取直的墨線。

⁵輮,通煣(róu),用火熨木使彎曲。

⁶規,圓規,匠人用來取圓的工具。

⁷槁曓,通藃暴,翹棱,木頭由於受潮曝曬而變形,即今所謂“翹(qiáo)了”。

⁸挺,直。

⁹然,這樣。

¹⁰金,指金屬製成的刀劍等。礪(lì),磨刀石。利,銳利。

¹¹博學,廣泛地學習。參,檢驗。省(xǐng),檢查。乎,於。

¹²知(zhì),智慧。行(xìng),行為。過,過失。

¹³溪,穀。

¹⁴先王,指古代的賢明君主。

¹⁵幹,小國名,後來被吳國滅掉。越,國名。夷,東方的外族。貉,即貊(mò),北方的少數民族。

¹⁶見《詩經·小雅·小明》。

¹⁷嗟,感歎詞。爾,你們。

¹⁸不要常安然無事地歇著。無,通毋。恒,常。息,歇息。

¹⁹安心地供奉你的職位。靖,通靜(用朱熹說)。共,供,供職(用朱駿聲說)。後來寫作“供”。

²⁰喜歡這正直的道理。好(hào),喜歡。

²¹神,指天神。第一個“之”是介詞。第二個“之”是代詞,指“靖共爾位,好是正直”。聽,等於說“察”。

²²〔神會〕賜給你大福。介,給予。景,大。

²³神,是指精神修養。道,指聖賢之道。化,變化,起變化。化道,等於說“化於道”。

²⁴長(cháng),也是大的意思。




--------------------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¹;吾嘗跂而望矣²,不如登高之博見也³。登高而招⁴,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⁵;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⁶;假輿馬者,非利足也⁷,而致千裏⁸;假舟楫者,非能水也⁹,而絕江河¹⁰。君子生非異也¹¹,善假於物也。

¹須臾(yú),極短的時間。

²跂(qǐ),提起腳後跟。

³博,廣。博見,見得廣。

⁴招,招手。

⁵見者遠,看見的人很遠,等於說人們在很遠的地方也可以看見。

⁶彰,清楚。這裏指聽得清楚。

⁷假,憑藉。輿,車。利,便利。利足,指善於走路。

⁸致,使......至。

⁹檝,同楫(jí),船槳。能水,指能泅水,“水”用如動詞。

¹⁰絕,橫渡。

¹¹生,通性(從王念孫說,見《讀書雜誌》)。




--------------------

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鳩¹,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系之葦苕²。風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³,所系者然也⁴。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幹⁵,莖長四寸,生於高山之上,而臨百仞之淵。木莖非能長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⁶,不扶而直;白沙在涅⁷,與之俱黑。蘭槐之根是為芷⁸,其漸之滫⁹,君子不近,庶人不服¹⁰。其質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¹¹,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¹蒙鳩,又叫鷦鷯(jiāo liáo),也叫巧婦。

²苕(tiáo),蘆葦的穗。

³完,完整。

⁴等於說系的處所使它這樣。

⁵射(yè)幹,植物名,白花長莖,生於高地。

⁶蓬,草名。

⁷涅(niè),黑泥。今本《荀子》沒有這兩句,據王念孫說補(見《讀書雜誌》)。

⁸蘭槐,香草名。是,指示代詞,複指根。

⁹其,等於說“若”。漸(jiān),浸。之,指芷。滫(xiǔ),臭水。漸之滫,等於說“漸之於滫”。

¹⁰服,佩帶。

¹¹遊,有目的的旅行。就,接近,這裏指結交。士,指賢士。




--------------------

物類之起,必有所始¹;榮辱之來,必象其德²。肉腐出蟲,魚枯生蠹;怠慢忘身,災禍乃作³。強自取柱,柔自取束⁴;邪穢在身,怨之所構⁵。施薪若一,火就燥也⁶;平地若一,水就濕也⁷。草木疇生,禽獸群焉⁸,物各從其類也。是故質的張而弓矢至焉⁹;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樹成蔭而眾鳥息焉;醯酸而蜹聚焉¹⁰。故言有召禍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¹¹!

¹這句是說,物類的興起,一定有它開始的原因。

²象,像。象其德,等於說依照各人的德性。

³忘身,指忘記了自身的利害。作,起。

⁴剛強的東西自己導致折斷,柔弱的東西自己導致約束。柱,通祝,這裏當“斷”講(從王引之說,見《讀書雜誌》)。

⁵構,集結。

⁶這兩句大意是說,把柴同樣地放在那裏,火總是向比較乾燥的柴燒去。施,鋪陳。若一,像一樣。

⁷水就濕,指水向潮濕的地方流。

⁸疇,通儔,同類。疇生,同類的草木生長在一起。“群焉”應為“群居”(依王念孫說,見《讀書雜誌》)。

⁹質,箭靶。的,箭靶正中的圓心。張,指張掛起來。

¹⁰醯(xī),醋。蜹(ruì),同蚋,蟲名,蚊類。

¹¹立,指立身行事。




--------------------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¹;積水成淵,蛟龍生焉²;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³,聖心備焉⁴。故不積蹞步⁵,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⁶,不能十步;駑馬十駕⁷,功在不舍⁸。鍥而舍之⁹,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¹⁰。螾無爪牙之利¹¹,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¹²。蟹六跪而二螯¹³,非蛇蟺之穴無可寄託者¹⁴,用心躁也¹⁵。是故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¹⁶。行衢道者不至¹⁷,事兩君者不容¹⁸。目不能兩視而明¹⁹,耳不能兩聽而聰²⁰。螣蛇無足而飛²¹,梧鼠五技而窮²²。詩曰²³:“屍鳩在桑,其子七兮²⁴。淑人君子²⁵,其儀一兮²⁶。其儀一兮,心如結兮²⁷。”故君子結於一也²⁸。

¹積土成山,就能在那裏產生風雨。

²蛟,古代傳說中能發洪水的一種龍。

³而,連詞,這裏當“則”字講。神明,指人的智慧。得,獲得。

⁴聖心,聖人的思想。備,具備。

⁵蹞,同跬(kuǐ),半步。按,古人以再舉足為步,古人所謂蹞(或跬),等於今天所謂一步。

⁶騏驥,良馬名。

⁷駑馬,劣馬。十駕,馬拉車一天叫一駕,十駕也就是積十天的路程。

⁸功,成績,指至千裏。不舍(shě),不止,這裏指不停止前進。

⁹鍥(qiè),雕刻。

¹⁰鏤(lòu),也是雕刻。

¹¹螾,同蚓,蚯蚓。

¹²這是用心專一〔的緣故〕。

¹³跪,腳。六跪應當是八跪之誤(依盧文弨說。見《荀子》謝墉校本)。螯(áo),節足動物前面的鉗夾。

¹⁴蟺,通鱔。

¹⁵躁,浮躁,不專一。

¹⁶冥冥,昏暗不明的樣子。冥冥之志,這裏指精誠專一的精神。昭昭,明顯的樣子。昭昭之明,指智慧豁然貫通。惛惛,略等於冥冥,惛惛之事,指默默無聞的工作。赫赫,略等於昭昭。赫赫之功,指出類拔萃的事業。

¹⁷衢道,四通的路,等於說歧路。

¹⁸不容,不被雙方所寬容。

¹⁹兩視,同時看兩樣東西。明,看得清楚。

²⁰聰,聽得清楚。

²¹螣(téng)蛇,據說是龍類,能興雲霧而遊於空中。

²²“梧”當為“鼫”(shí)(依楊倞說)。鼫鼠,形狀像兔子。技,技能。據說這種鼠“能飛不能上屋;能緣(爬樹)不能窮木(爬到樹頂);能遊不能渡穀;能穴(挖洞)不能掩身;能走不能先人”。所以說“五技而窮”。

²³見《詩經·曹風·鳲鳩》。

²⁴屍鳩,布穀鳥。毛傳:“鳲鳩之養其子,朝從上下,莫(暮)從下上,平均如一。”這是說屍鳩喂小鳥,平均對待,始終如一。

²⁵淑人,善良的人。

²⁶儀,儀錶,態度。其儀一,態度始終不變。

²⁷如結,像東西凝結在一起不散,比喻專心。

²⁸這是說君子為學或做工作都應當把精神集中在一點上。


荀子呂氏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