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
上古的糧食作物有所謂五穀、六谷和百穀。按照一般的說法,五穀是稷、黍、麥、菽、麻;六穀是稻、稷、黍、麥、菽、麻。六穀比起五穀來隻多了一種稻,這顯然是因為水稻本是南方作物,後來才傳到北方來的(注:五穀還有別的說法,例如《孟子·滕文公上》:“樹藝五穀”,趙歧注:“五穀為稻黍稷麥菽。”本書第一冊202頁即依此注。六穀也有別的說法,這裡不列舉。)。至於百穀,不是說上古真有那麼多的糧食品種,而是多種穀物的意思。
稷是小米,又叫穀子(注:有人說稷和黍是一類,黍的籽粒黃色,有黏性;稷的籽粒白色,沒有黏性。)。稷在古代很長一段時期內是最重要的糧食。古人以稷代表谷神,和社神(土神)合稱為社稷,並以社稷作為國家的代稱。由此可見稷在上古的重要性。
黍是現代北方所說的黍子,又叫黃米。《詩經》裡常見黍稷連稱,可見黍在上古也很重要。上古時代,黍被認為比較好吃的糧食,所以《論語·微子》說:“殺雞為黍而食之。”(注:見本書第一冊202頁。)
麥有大麥小麥之分。古代大麥叫 ,又名來牟。
菽就是豆。上古只稱菽,漢以後叫豆。
麻指大麻子,古代也供食用,後世還有吃麻粥的。《詩經·豳風·七月》:“九月叔苴”,苴就是麻子。麻不是主要的糧食作物,古代以絲麻或桑麻並稱,那是指大麻的纖維。
現在說一說谷禾粟梁。
谷是百穀的總稱。禾本來專指稷,後來逐漸變為一般糧食作物的通稱。粟本來是禾黍的籽粒,後來也用作糧食的通稱。梁是稷的良種。古人常以稻粱並稱,認為這兩種穀物好吃;又以膏粱或粱肉並稱,認為是精美的膳食。
糧食炒成乾糧叫糗,也叫餱糧。《詩經·大雅·公劉》:“乃裡餱糧。”(注:見本書第二冊500頁。)糧字本身也指的是乾糧,行軍或旅行時才吃糧。所以《莊子·逍遙遊》說:“適千里者,三月聚糧。”(注:見本書第二冊377頁。)
古人以牛羊豕為三牲。祭祀時三牲齊全叫太牢;只用羊豕不用牛叫少牢。牛最珍貴,只有統治階級吃得起,比較普遍的肉食是羊肉,所以美(美味)羞(饈)等字從羊,羹字從羔從美。古人也吃狗肉,並有以屠狗為職業的,漢代樊噲還“以屠狗為事”。《漢書·樊噲傳》顏師古注:“時人食狗,亦與羊豕同,故噲專屠以賣。”可見唐人已經不吃狗了。
上古乾肉叫脯(fǔ),叫修,肉醬叫醢(hǎi)。本來醢有多種:醓(tǎn)醢(肉醬)外,還有魚醢、蜃醢(蛤蜊醬)等。但一般所謂醢則指肉醬而言。上古已有醋,叫做醯(xī)。有了醯,就可製成酸菜、泡菜,叫做葅(jū)。細切的瓜菜做成的叫齏(jī)。醃肉醃魚也叫菹,所以有鹿菹、魚菹等。在這個意義上,菹與醢相近。
除了乾肉(脯)和肉醬(醢)以外,上古還吃羹。據說有兩種羹,一種是不調五味不和菜蔬的純肉汁,這是飲的。《左傳桓公二年》:“大羹不致,粢食不鑿,昭其儉也”,所謂“大(太)羹”,就是這種羹。另一種是肉羹,把肉放進烹飪器裡,加上五味煮爛。所謂五味,據說是醯、醢、鹽、梅和一種菜。這菜可以是葵,可以是蔥,可以是韭。另一說牛羹用藿,羊羹用苦(苦菜),豕羹用薇。《尚書·說命》:“若作和羹,爾惟鹽梅”,可見鹹與酸是羹的主要的味道。《孟子》所謂“一簞食,一豆羹”,大概就是這種羹。《左傳·隱西元年》載鄭莊公賜潁考叔食,潁考叔“食舍肉。公問之。對曰:'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注:見本書第一冊11頁。)大概也是這一類的肉羹。
上古家禽有雞、鵝、鴨。鵝又叫做雁(有野雁,有舒雁,舒雁就是鵝)。鴨字是後起的字,戰國時代叫做鶩,所以《楚辭·卜居》說:“將與雞鶩爭食乎?”(注:見本書第二冊567頁。)鴨又叫做舒鳧,和野鳧(野鴨)區別開來。
上古人們所吃的糖只是麥芽糖之類,叫做飴。飴加上糯米粉(饊),可以熬成餳(xíng)。飴是軟的,餳是硬的。餳是古糖字(餳,古音唐)。但當時的糖並不是後代的沙糖。沙糖(甘蔗糖)不是中原所舊有。白沙糖叫做石蜜,也是外國進貢的東西。一般人所吃的飴或餳是麥芽糖。宋初宋祁《寒食》詩:“簫聲吹暖賣餳天”,賣的就是麥芽糖。
古人很早就知道釀酒。殷人好酒是有名的,出土的觚爵等酒器之多,可以說明當時飲酒之盛。不過古代一般所謂酒都是以黍為糜(煮爛的黍),加上曲糵(酒母)釀成的,不是燒酒。燒酒是後起的。
茶是我國主要的特產之一。《爾雅·釋木》:“檟,苦荼。”茶荼本是同一個字。但是上古沒有關於飲茶的記載。王褒《僮約》裡說到“烹茶”、“買茶”,可見茶在漢代某些地區不但是一種飲料,而且是一種商品。《三國志·吳志·韋曜傳》載,孫皓密賜韋曜茶荈以當酒(注:韋曜就是韋昭,史為避晉文帝諱改。《爾雅》郭注:“今呼早采者為茶,晚取者為茗,一名荈(chuǎn)”。),《續博物志》說南人好飲茶,大概飲茶的風氣是從江南傳開的。南北朝時飲茶風氣漸盛。唐宋以後,茶更成為一般文人的飲料了。
古代漢族不吃乳類的飲料和食品。《史記·匈奴列傳》:“得漢食物皆去之,以示不如湩(dòng)酪之便美也。”湛湩是牛馬乳;酪有乾濕兩種,乾酪就是今天所謂乾酪,濕酪大概就是優酪乳。依《史記》看來,飲食乳酪都不是漢族的習慣。酥油古稱為酥。本來也是胡人的食品,所以唐玄宗嘲安祿山說:“堪笑胡兒但識酥。”醍醐是上等的乳酪,依《涅盤經》說,牛乳成酪,酪成生酥,生酥成熟酥,熟酥成醍醐,醍醐是最上品。凡此都可證明,飲食乳類的習慣是從少數民族傳來的。韓愈《初春小雨》詩:“天街小雨潤如酥”,可見唐時漢人已逐漸習慣於酥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