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爱情故事 - 残雪
一、翠兰和韦伯
二、韦伯和丝小姐过去的情事
三、龙思乡女士的内心追求
四、韦伯的妻子小袁
五、古董店的鉴宝师
六、医生的世界观
七、韦伯在监狱
八、民警小贺的单相思
九、情感教育
十、在巢县
十一、勇敢的阿丝
走进残雪的艺术世界——以《新世纪爱情故事》为例
陈小真
《新世纪爱情故事》是残雪具有代表性的长篇小说,这本书在编辑过程中我看过多遍,这次阅读是成书后的一次精读。我把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想记录在书的页眉上,以下文字是从页眉上的手写笔记誊抄于此。
残雪的小说跳跃性大,人物的行为前面和后面反差很大,读者无法从上一个动作想象到下一个动作。这种无法联想的上下文构成了残雪小说的主要特征之一,怎么样准确地把握这些文字的用意,值得读者思考。
“她(翠兰)的目光被墙上的一张美女图片吸引了,那是她喜欢的一位电影演员的面部特写。刚才她感到墙上的美女在看她,还转过脸来了。可是当她打量那图片时,又并没有那回事。”(《新世纪爱情故事》第11页,以下只标注页码。)
墙上的电影演员面部特写图片在看翠兰,还转过脸来了,后来她打量图片,又并没有那回事。这种在现实与幻境中来回切换也是残雪小说的一大特点,残雪借助翠兰这一人物让自己的想象任意发挥,实现任意想发生的事情,这也是残雪独特之处。这种写法相当特别,画面感很强,这种想象让人无法预设,它不是来自语言的随意组合,也不是语言的狂欢,不像马原的先锋,也不像孙甘露的先锋,残雪的独特在于她让主人公的感觉充分调动,这些感觉都是主人公心情的具体呈现,比如一群人坐在阴暗中什么也不做,比如看见照片转脸过来,用怪异的行动表达人物内心世界,充分地外在化,而不是去做过多的心理描写,让所思所想用外在的独特行为表现出来,从而进行主人公情感的表达,所以我们看到的残雪作品里的行为都是怪诞的,不可思议的,不被理解的,但是叙述这些情况本身是有意义的,作者在这些描写中注入了主人公的思想感情,读者从这里进入残雪的文本,或许就可以理解了。
残雪的小说经常有某个人突然不见了,这种情况有点灵异的感觉。
“这时他(韦伯)看见一个人影在窗外探头探脑。”(第14页)
这是残雪特殊之处,随时都可能有特别的事情发生,这个出现的人可能是任何人,也可能说任何话,做任何事情。
韦伯和翠兰在一起,有天夜里,发现柜子后面有一个文质彬彬的男人。韦伯目瞪口呆,他怀疑自己是否在做梦。接下来是翠兰和韦伯的对话:
“那是‘失眠者’啊!”
“他是怎么进来的呢?”韦伯傻傻地问。
“当然是我给他钥匙了嘛!”
“你就不怕我生气吗?”
“‘失眠者’通夜在城里游荡,对这样的人难道不应该发慈悲?”
这样的情节太奇怪了,太不可思议了,残雪把这些奇怪让她小说中的人物自己说出来,这种感觉就相当特别。这是典型的残雪的行文特点,上文和下完紧随其后,环环相扣,让一件离奇的事情越来越离奇,却又能够自圆其说。
翠兰感叹道:“同家乡相比,城市里面真是乌烟瘴气啊!”
“可是我真正的理想却是在城市。”堂兄马上说。(第20页)
这样的对话,是很容易理解的。这就是我们真实的情况,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渴望乡村的自然亲切,在乡村过着清贫的人却渴望城市的繁华与热闹,每个人的现实的不如意都可以是另一个人的羡慕和向往,残雪通过这样的对话在不经意间把我们的内心真实想法都完美地表达清楚了。每个人面对自己眼前的生活能够多投入一点审美的眼光,也许就会更加幸福和快乐。残雪自己活得明白,她看透了这一切,她不会向往任何人的生活,她在她自己的世界里感受到了意义和价值,感受到了诗意审美。
“我(堂兄)知道你(翠兰)还想问我和你嫂子为什么要坐在树上。是这样:我们想要离大地的喧嚣远一点儿,使自己冷静下来,以便做出某些决定。”(第22页)
这是多么富有诗意的表达啊,残雪可能不是一个诗人,但是她却描述出了一个极其诗意的世界,这种诗意可以让读者感受到,触摸到,残雪的乡村描写具有这种诗意,残雪书中的乡下景象宁静而荒凉,但是在残雪看来,乡下的生活是“美妙的生活”,乡村的自然与自由,远离城市的喧嚣,是残雪所向往的生活,而且是翠兰堂兄真实拥有的生活,我想也会是残雪本人梦想中的理想的生活,也会是读者理想中的诗意生活。残雪本人从长沙到北京,从北京到密云,再从密云到云南西双版纳,某种意义上而言也是回归乡土的一种方式。
“你(翠兰)知道他俩身上的温度有多高吗?要是他一个倒好办,可他女人一来他俩就成了两块烙铁!让他们待在树上吧,反正那树死不了。”(第27页)
人的温度太高,必须待在树上。这是残雪小说中典型的特点,毫无根据,莫名其妙,很多读者无法理解,又因为残雪的文本是充斥着这些情节,这种无法理解的情节成了阅读残雪的最大障碍,读者无法跨越这个鸿沟。许多读者就转身离去了,放弃了阅读。读者没有耐心倾听残雪的这种描写,这种描写读者找不到合理的理由去解释,一般读者不理解,权威的文学批评家理论家也没有确切把握理解这些情节的具体意义,也不敢妄下结论,所以造成了评论家的失语,我们可不可以这样做呢,暂时不去做解释,耐心地读下去,去体会残雪所创造的丰富的离奇的意象,一个个让人匪夷所思的离奇的故事,因为残雪的奇特在整部小说中都是随处可见的,它的陌生化,它的离奇,它的独一无二是一以贯之的,我们可以在这些诗意的表达中感受到一个离奇的世界,这个世界一切都是有可能发生的,无论多么离奇的景象都是可能出现的。
翠兰走出那篇稻田之后回头一望,吃惊地发现那屋子和樟树都从地上消失了。(第28页)
残雪所描述的某个场景会经常性突然从“地上消失”。这种写法大概在中国乃至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极其少见的,怎么样解读这样的写法,这是一个问题。我们应该怎么理解它的象征意义,值得去探索和思考,这个问题本身,具有多种阐释的可能性,意义也可以说是丰富的,每个人都可以在这种描述中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得出自己的独特解释,我阅读到这里,我是这么理解的,残雪在这时想说翠兰的乡村理想是回不去的现实,虽然在乡下小住,但终归那不属于翠兰。立刻消失,意味着看一种理想的破灭,这种理想存在于我们的心中,让人不会忘记,但是没办法真实拥有,残雪真正要说的是这种离去的“乡下”的美好,以及有这种家乡的人的幸运,因为它会让人“用不着害怕迷路”,残雪所描写的屋子和樟树突然消失可能有点不好理解,但是她后面讲述的关于乡下的美好以及乡下对人的意义则是富有诗意的,可以理解的,我们现在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城市,已经回不到乡下了,回乡下也只是暂时停留,残雪在这里思考乡下对人的灵魂的塑造,乡下才是人们灵魂的栖息之地,乡下是人内心的不变的向往。
(翠兰)走了一会儿,神经都快崩溃了。忽然听到身后响起“吱吱呀呀”的声音。是一位老汉拖着两轮平板车过来了。(第39页)
忽然,是残雪经常使用的词,可以称作高频词汇。比如上面提到的这句,从忽然开始,开始了新的情节和故事,这一个忽然就把故事从前面的情节中抽离出来,进入到下一个情节,中间没有任何铺垫和暗示,可能这也是有些不好理解残雪作品的原因,可以说残雪的小说就是由一个个忽然构成的。思考这样的行文特色,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残雪的这种“忽然”带来了什么?给读者带来了什么?把两件完全不一样的事情组合起来,从一件事情顺利过渡到另一件事情,似乎就是一念之间的意念之事。我想残雪自己对这个“忽然”之后的事情也没有深思熟虑,这就是残雪自己所说的“自动写作”。每天都有灵感,不需要灵感,也不需要构思,摊开纸来就可以手握着的笔就可以自己往下写(残雪至今都是用纸和笔进行手写稿创作)。残雪能做到流畅地衔接,这种自动写作是一个什么样的创作机制?残雪本人在自动写作中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是不是一种臆想,一种胡思乱想?是一种天马行空的随便写?有没有深意?所写的情节有没有特别的含义?我是这么想的,残雪的用“忽然”组成的情节本身可能在行文时并没有被赋予深刻含义,因为残雪在写作之前拥有无限的阅读基础在残雪头脑中已经储存了无数个独特的完整的情节供残雪随意调用,而且,我还发现残雪的小说没有任何的重复内容,这种由没有任何联系的两件事情完美组合在一起的能力,我认为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情,每一位读者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对这样的写法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判断,残雪提供了一个可供丰富想象的鲜活文本,这种文本古今中外都是绝无仅有的,都是独一无二的,残雪用了三十年进行这样的实验文学创作,我用一种完全宽容的接纳的态度,用完全沉浸的态度,进入残雪的艺术世界。我跟随着残雪所描述的景致,它是一个绝对独特的陌生化王国,自由自在的王国,真正进入的人,可以跟随残雪一起创作,残雪创造了这样一个封闭性王国,只要打开这个通道,属于残雪的精彩世界就在那里,这个世界的独特常人都难以用语言去描述,但是,我读到的残雪的一小段文字和另一小段文字,用忽然连接在一起,这就是残雪的一个入口了。残雪精彩王国就在这一个一个忽然连接当中,残雪不断地用随意焊接的这些本来可能灵活却也寻常的情节,由此构成了一个怎么理解是都无法理解的不寻常的情节组合,这种不寻常的组合,我自己的感觉是,它可以让我想我能够想到的任何事情。
去看守所看韦伯,回来忽然有老汉推板车。坐上板车,歇息时老汉忽然不见了,翠兰往山上跑步,在坟头忽然看见四叔;下山,一到山下天忽然黑了,有人在暗中跟她说,原来是龙思乡……
看守所的总不消失,走了很久了,与树的突然消失,房子的突然消失,人的突然消失,用正常的思维来看这是不能理解的,但是,在残雪的陌生化王国里,能有多么离奇就多么离奇,能有多离谱就多离谱,我们看到的就是一个无比不可思议的世界,无法用现实经验解释的古怪的世界。回到这个看守所总不消失的情节,总不消失在残雪的小说中并不多见,消失(忽然)却是常见的。这些忽然消失的大多是一些美好的东西,有些甚至是一去不复返的东西,这个看守所则是不好的东西,却总不消失。这样想似乎就可以理解了。美好的东西总是容易失去,失去了就不再回来。不好的东西要丢弃却总也丢弃不了,残雪所采用的情节是令人无法理解的,但是残雪要表达的心情则是可以让人理解的。这就需要在沉浸残雪陌生化王国里才能体会到的心得。残雪所有陌生化描写背后都有可以让人理解的或者说每个人都拥有的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这才是真正的文心,所有的文学都旨向人的内心情感世界,能够进入到作家内心情感世界的读者,应该说就读懂了作家的作品,或者说能够通过作品进入自己内心情感世界,我认为这也算是读懂了作品,要不就进入作品世界,要不就进入自己的内心世界,要不就用自己的内心世界进入作者所创造的精神世界当中去,这种深层次的阅读体验越丰富,人也就在这种丰富阅读中自我也丰富起来,而这也就是残雪所说的高层次的读者吧,阅读残雪的作品就是要思考。残雪作品的阅读是有门槛的,读者不去跨越是很难进入残雪所构筑的陌生化王国的,首先要去试着进入这些陌生化的描述,其次进入残雪的内心世界,丰富的内心世界,再结合自己的内心世界,试图与残雪的构筑的这个世界产生共鸣,哪怕一时半会儿没有共鸣,也不要紧,紧紧抓住思考,一定多思考,多想,在阅读残雪的作品过程中,可以想任何你想的东西,我认为这都是一种对自己的突破,对残雪作品的一种解读……
“翠兰听见自己口里在唤道:‘尤先生!尤先生!’”(第20页)
我看成了“翠兰听见自己口袋里在唤道”!
我自己的这种把“口里”看成“口袋里”,我做了一个设想,把“口里”变成“口袋里”的情况,口袋里一个声音唤着尤先生,这样写也有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是一种陌生化的效果,可以带来丰富的理解可能性,而且,这种设想本身很残雪!这种表达放在残雪的小说中并没有特别突兀的感觉,如果我们理解残雪小说里诸多类似的情节,那我们也应该可以理解口袋里唤着尤先生这样的表述。我有这样的突发奇想,也是因为我长期处在残雪的这种文学现场,读者在沉浸其中之后有类似的体验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而这种类创作,我认为这可以是理解残雪文本的一种方式,我不可能与残雪一样去创作残雪类似的文学作品,但是这种下意识的行为在不知不觉中真正进入到残雪所构建的艺术世界之中了。这个艺术世界是广阔的天地,真正理解残雪艺术世界的人应该是富有艺术创造力的人,应该是接受一切新奇和可能性的人,我并不认为这种想法是乱想,这是残雪艺术世界的延伸,长期阅读残雪作品带来的一些相应的感观的改变是完全可能的,就是说残雪作品的阅读让人思维得到某种训练,它在激发读者的潜能,这种阅读过程是一种塑造,一种内心情感的丰富过程,残雪作品的阅读不是让读者读到简单的故事,它带来的是整个心灵的潜移默化的改变。内心的宇宙何其宽广,残雪的艺术世界只是内心宇宙的一个角落,但是残雪的作品能够带来这种内心宇宙的发现,则是意义之所在,读残雪的作品,每时每刻思考,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就是自己的艺术世界的丰富过程,也是自己的艺术成长过程,精读残雪作品能够让读者收获许多新奇,许多怪异,许多陌生化的东西,残雪的作品无所不包。
丝小姐从龙思乡暗示的话语里头听出来自己的母亲住在小区的猪圈当中。……他母亲是属于那种压不垮的女人,并不会沉沦和颓废的。(第86页)
残雪让自己小说中的人物哪怕是“住在郊区的猪圈当中”,“并不会沉沦和颓废”,“心里是明净的”。这是非常阳光,非常乐观,非常积极向上的主动精神,给人有力量感。可以看出来,残雪在小说中的意象比残雪前期的小说新鲜了,明快了,透亮了。残雪在这里让主人公带给读者的是一种鼓舞,一种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哪怕这些人依然处在并不好的状态,他们的内心则是坚强的。
残雪对于人的情绪的把握和捕捉非常到位,可以看到在书中人物是开心还是不开心,是寂寞还是烦躁,哪怕是寂寞,哪怕对话中有卑鄙,最终指向的却是“韦伯啊,你真是个好人,我今生今世遇到你是我最大的幸福”(第88页),阿丝也给了韦伯力量:“你总说给我力量”。这些描写总是给人希望,给人很有积极向上的动力,残雪的语言与残雪前期的作品不一样了,她小说中的人物依然有怪异的行为,但是他们的行为本身指向的是有希望有梦想的生活,这一点很重要,在残雪笔下,山茶花小区被“幸福的浪潮”包围。
丝小姐听见他说韦伯,心里便升腾起一阵温暖。(第90页)
如果残雪以前的小说给人以恶心,那么残雪近期的小说则经常出现诸如残雪小说中的人物的感觉:“心里便升腾七一阵温暖”,这是阅读残雪这部小说的感受,这是一种变化,残雪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种变化的,这种变化对于残雪而言意味着什么,需要做深入的思考,值得关注,值得研究。
韦伯在监狱这件事本身也是描写得通明透亮,残雪只是叙述了这样一件事,监狱其实有非常多不堪入目的残忍和暴力以及反人性的存在,但是在残雪的这部小说里,监狱变得无比温情,韦伯进入监狱并不因为韦伯是一个坏人,而是韦伯主动想要进入监狱。监狱在残雪这里完全是一个具有丰富含义的意象。这就是残雪的转向,残雪哪怕是写监狱,也给人光明给人希望。
思乡一离开,男子的脸就变得模模糊糊了。(第95页)
我们可以去想象一个人脸变得模糊是一种什么场景,什么感觉。这当然不是现实经验,这是人的特别的离奇的想象,残雪不止一次让书中的人物形象的脸模糊,这种情节如果是用现实经验去进入,是无法进入的,读者如果一定要在这里找到这种模糊的原因来,是很困难的。我们可不可以暂且不去想这件事本身可不可能,我们就姑且这么设想这个情节这样发生了,会是什么效果,我觉得只有用这样的心态去进入才能够进入残雪作品,否则,与现实相冲突的任何情节在读者看来都觉得匪夷所思,都不理解。我遇到这个人脸变模糊的情节,我想到的不是合不合逻辑,我想到的是,如果残雪的这个情节拍成电影,会是一种什么效果呢。难道不是很离奇的想象力吗?
女演员朝那高楼走去,一阵风掀起她的黑裙子,韦伯看见她像大鸟一样飞了起来,双脚离了地。(第102页)
人像鸟一样会飞,我做梦的时候真实地梦见过自己会飞,张开双手就从山顶往山脚下飞去,慢慢煽动着自己的双手,像展翅的雄鹰一样俯冲下去。我想这也是很多人的经历,梦见自己会飞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残雪让自己小说中的人物直接掀起裙子就起飞。如果用现实经验来看,这又是无论如何都没办法理解的事情。我认为,在这个问题上,读者就不要拘泥于现实经验,需要让自己的思维跟着残雪的脚步,人物飞起来就让她飞起来,我们跟着一起飞起来又何妨呢?读者的感觉一定要紧贴着残雪的笔触,感受到这种描写带来的一种思想的飞跃,一种没有任何羁绊的审美体验,用现实经验去框定其实是在局限自己。
“也许父亲于潜移默化之中教会了他(韦伯)在生活中我行我素的做法,而且也给了他战胜生活中的悲哀的技巧?”(第106页)
战胜生活中的悲哀,这句话大概可以击中很多人,残雪自己是一个极其自律的人,她小说中的人物虽然有些漫不经心,有些离奇怪异,拨开残雪小说中的独特的怪异的陌生化的描述,我们深入到它的内核会发现,其实这些人都是非常积极向上,她小说中的人物大多都是活得清清白白的,都是内心强大的,为了自己心中的自由和理想做不懈奋斗的人,这也是我看到的残雪小说的一束光,一束可以照亮我们前行的光。
“我(金珠)太幸福了,哪怕回忆过去那些可怕的日子心里也充满了幸福。”(第132页)“金珠是真的找到了幸福。能生活在驼哥这样的人身边,她是再也不会消沉了。”“你是个坚强的女性,也很健康。”(第133页)“她(龙思乡)在房里走来走去,看着那些落在地板上的光波。她将自己想象成森林里的一头大象,一头内心很充实,性情稳重的母象。后来她走累了,就倒在床上,设想着在光的海洋中游泳的喜悦。”(第134页)
我能够感受到残雪所描述的幸福感受。每个人内心的充实,稳重是如此重要,残雪在这点上是活得明白的人,而这正是很少人去关注和体验的,每个人现在似乎都更关注外在的东西,名牌包包,化妆品,豪宅,豪车,全部都是外在的,吃各种山珍海味,感官的享受。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能够把自己活得明白的人真的并不多,不为外在的东西左右自己的内心,真需要坚强的内心,需要泰然自若的真心。平安、快乐、舒心,就是幸福,幸福真是一种感觉,幸福是让自己充实和快乐。在这点上,我在某种程度上有点接近残雪所描述的幸福的感受,我已经试图放弃追求这些了,我追求内心的富足,我追求思想的升华,我希望吃最健康的食物,过最简单的生活,纯粹的自然的生活,向自己的内心追求本质的东西,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幸福美满,而不是外在的东西,就大概接近了残雪的幸福。
“刘医生舍不得多采,每次采集一点点。其实他爬上那悬崖,就为观察那些青木香。那么美丽的野生植物,也许是因为那地方很安全它们才呈现出那些妙不可言的自由姿态?”(第142页)
刘医生爬悬崖采摘草药为了观察青木香!每次只采集一点点,舍不得多采,希望多看看。这是一种怎样的热爱啊,一个人对一种植物有这样的爱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刘医生是一个诗人,对于他而言,青木香就是一种他向往的美好。他认为这是美好的,以至于他给病人止痛用青木香不是因为这种药材有止痛效果,而是因为刘医生爱果实的形状,这种配药是一种怎样的理由呢?这是有多么的特别,多么的陌生化呀?我们不能用现实主义的常识去批判刘医生没有医德,我们要思考的是,残雪怎么样想出这样的一种因果联系,残雪的用意是什么,我们一般读者读到的又是一种怎么样的审美情感体验呢?
我对一种事物有这样的热爱吗?我在想象假如我有这样的热爱,那我的心中肯定是有寄托的,心中悠寄托的人,内心是丰富的,内心也是强大的,从小说中,可以想见残雪应该是有这种热爱的人,我难以想象的是,残雪是一个成天待在家里待在书斋里的作家,她是如何想象出这些亲近自然的灵性文字来的呢?我想象她应该不会在小区的自然角落观察一株植物。她是怎么写出这么纯然自在,真实的自然实物来的呢?心中有自然就能创作出属于真正自然的文学中的自然吗?可以说残雪所拥有的现实生活是极其不丰富的,她是怎么样写出这么一个极其丰富的现实生活的一个个人来的呢?我喜欢残雪描写的自然,她的自然是真正的具有生命张力的,赋有诗意的自然本身也是赋有诗意,热爱自然生物的人也有诗意的,残雪关于自然的描述,很美。
“自从干上了这一行,就热爱起生活来。”“人体内有无穷的能量。”“他(刘医生)非常魅力,可也非常冷酷。要不然怎么能做到独善其身?”“我总想理解他,他是个有能量的人。”(第154页)
读到这些段落,我在想的是,残雪自己就是一个有魅力的人,因为她对文学的坚守,她对自己的永不妥协,这样使得她的这种魅力一直在,而且写作越到后来,她越自由,越自如,她不再为任何外在的事物困扰,只为最纯粹的艺术写作,这种魅力是骨子里头的自信,我可以从残雪小说行文中感受到这种自信。“他是个又能量的人。”也让我想到这说的就是残雪自己!残雪是少有的对自己极端自律的人。能够几十年坚持一种在当时看来并不为许多人理解的文学实验,是需要极大勇气和内心能量的,残雪这样从容地走过来,她的这种对自己艺术坚守的决绝姿态让我尤其敬佩。而她的内心能量则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学习而习得的。坚持一件事,用最大的热情去永葆,这种能量是由内而外的,内心无比强大,自己认定的事情,持之以恒地发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心出发,再用长时间训练,使自己通过长期训练巩固内心的坚强,这样就造成了一个有能量的人,而且,我认为残雪的这种能量是残雪后天主动习得的结果,不是天生就有的,她曾经也有不自信和脆弱的时候,她用超越一般人的勇气和毅力实现了这样的转变,而这种后天习得的能力更是我们普通人可以学习的地方,每个人都有庸常的时候,而此时此刻正是最可以考验自己的时刻,是最需要坚守自己是时刻,不能松懈,残雪可以说是永不松懈的那个人,残雪励志的一面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她的这种能量满满也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借鉴,我作为残雪的责任编辑,能够从残雪的字里行间感受到残雪的力量,理应成为我自己的行动榜样,我有残雪一半的行动,也就能够创造出比现在多得多的成果,只要持续不断地坚持下去,自己也就会变成一根有能量的人。我同时感觉阅读残雪的文字应该也可以带给读者这样的一股力量,让读者用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不如意,在不断阅读残雪的作品中锻炼自己的心智,让自己真正成长起来,成为一个有能量的人,这是我阅读残雪作品本身的体会。
就在说完“他是个有能量的人”的后面,出现了许多“垮掉”“灾难”“脑袋炸裂”“坐在黑暗中”“目光散乱”(第156页)这些带有消极否定意义的词,但在其中又穿插了“他是那种可以信任的人”“您缺乏一点意志力”这样具有能量的词,我在这里读到的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时每刻都会有消极情绪左右我们,任何一项坚守都会有来自各界的阻挠和否定,唯有坚守,唯有自己的意志力,才能在困厄的时候不迷失方向,似乎在残雪的小说中这两种力量也在不断进行决战,每一个一往无前坚持的人都要面对一个又一个温柔的暗黑诱惑,慵懒诱惑甚至失败的诱惑,但是,同时残雪在她的字里行间,那种有意志力的,那种有能量的,那股精神一直是占主导的,正是这些消极力量更加彰显意志力的重要性,能量的重要性。
“他正盯着他们的背影看,他看见尤先生的身上发出一闪一闪的电光。”
残雪的独特,就在于他想让小说情节如何变异就可以随时变异,有多怪异就多怪异,尤先生的脸说变就变,由粗糙变得光滑,如同蚕儿退皮一样,又恢复了青春,这在其他作家那里是无法完成的,但是在残雪这里,只要她想,这种变化随时随地都可以瞬间发生,这种绝对的陌生化处理方式在许多读者看来是难以把握的,不能接受的,因为我们很难抓住作者的这种奇怪的描述具体想要表达什么意思,无法理解这样的陌生化就在一定程度上无法理解残雪文学作品的具体文学意义,而每当这时,读者的不理解带来的就是不去理解,有些人就会放弃这种阅读,我也不能说我就理解了残雪的这种表达,我对于陌生化的表达本身具有一种乐于接受的心态,我喜欢一切自己没有接触过的东西,自己没有见过的东西,所以,我对残雪的表达本身是很赞赏的,就像我对西方现代派后现代派的绘画那种无奇不有的各种标新立异一样,我对残雪的一切奇思妙想都感到新鲜,好奇,所以,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去面对残雪的那些陌生化表达,我认为是一种较好的进入残雪文学艺术世界的方式。
“尤先生属于一条路走到黑的那种人。”(第170页)
这种人往往会有令人难以想象的成绩,残雪本人不就是典型吗?在先锋实验文学方面,没有第二个人如残雪这般决绝,正是这样的长达三十年的坚持,使得这样的文学创作具有非同一般的文学意义,推而广之,任何一个在某个领域有所作为的人,都是“一条路走到黑的那种人”,因为这种勇往直前义无反顾的坚持,没有什么事是做不好的。
夜里一点见盗墓人后代,没见到人,用野鸡粪便攻击他。尤先生喊救命却觉得可笑,就不喊了。而披在身上的粪便就是黄金盔甲。
这些情节离奇而特别。就是说,我们阅读残雪的小说,永远不知道她小说的下一刻的情节灰色如何演进和发展的,看残雪的小说永远都处在一种探索和冒险之中,这是读其他作家的小说所没有过的体验,它的奇特,它的标新立异让读者有些把握不住残雪所要表达的真实意图,这种标新立异本身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实验,残雪是怎么样想出这些情节的?这些情节对于小说而言有什么用?则是许多读者和文学评论家想了解却并不太清楚的,也正是这种未知,使得许多想弄清有无法弄清的那些读者可能会没有耐心读下去,放弃思考的读者阅读残雪的作品是会很痛苦的,因为他们会觉得残雪的小说不知所云,云里雾里,以至于自己不知所措,我个人认为正确打开残雪艺术的方式就是耐着性子认真阅读,每个字都认真阅读,不懂的觉得不可思议的地方就做好笔记,反复多读几遍,充分感受残雪想象之奇特,先在陌生化这一点上,读者就可以充分感受到作为一名作家想象力之丰富,这也是作为读者的想象力的一种绝好的训练,所谓高层次的读者,就是在阅读中思考的读者,必须多思多想,用自己思想去构建一个你读到的残雪的艺术世界,这种建构会有许多的困难,但是,也不是无迹可寻的,只要读者能够把自己真正投入其中,再难都坚持下去,一如残雪自己的文学实验创作,就一定会有自己对残雪的独特阅读体验,这种独特的阅读体验对于我们而言,正是一种建构,而且,我认为这种建构会是残雪艺术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苍南县创造出一个相对独立的艺术世界,读者解读残雪艺术世界,将是广义上的残雪艺术世界,如果有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这项工作当中,残雪艺术就成为真正人们认可的艺术。残雪艺术世界是读者思维训练的绝佳演练场,每一个深刻体悟过残雪艺术世界的读者,将不再是一个被动接受者,而是一个主动的创造者,将是一个灵魂艺术的践行者,越深入就会越来越主动,越主动,读者的主观能动性会越来越得到彰显。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也是一种冒险,因为读者同样会考虑,如果我花了大部分时间,花了精力,依然进入不了残雪的艺术世界,怎么办?我想这会是如今很多阅读过残雪作品的人的看法,我想说的是,相对于那些口水文,那些毫无养分的书籍,这种让我们困惑和痛苦的艺术本身就是值得我们去探索的,本身就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残雪的艺术世界或许有些人会认为无意义,但是这种探索残雪艺术世界的过程本身是无比有意义的。而我坚信的则是,残雪的艺术世界有意义。只是,我们大部分人不愿意去探索。
他(于老头)认为银针探入体内就是探入了宇宙,哪怕隔着千山万水,距离也会在瞬间消失。(第208页)
残雪把一个微观世界(人体)通过银针连接一个宏观世界(宇宙),残雪的这种连接让人感觉到新鲜和独特,这就是一种诗的语言,残雪的内心构筑着一个心灵的宇宙,她通过自己对药草,对植物的感悟,凝神关注,让它和自己心中最宽广的宇宙达成连接,残雪描述的就是这样一种沟通,而残雪的艺术世界就是这种通灵的宇宙世界,我可以通过残雪文字的巧妙组合看到一个奇异的世界,在任何其他文学作品中都不曾看到过的奇异世界,这是专属于残雪的艺术世界。
“老头的面部插满了银针,其中有一根最长的面部扎进去,从后脑勺透出来,非常吓人。”(第155页)
这样的情节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出现的,这只能出现在想象中,而且很可能只会出现在残雪的想象中,这种想象对于残雪而言是稀松平常的,而对于其他当代小说则不多见。深入想这根银针,穿过人的头颅,这真是很恐怖的。而这种情节可能会让我们不适。思维却在这种不安和不适中活跃起来,我想到的却是,残雪怎么就会想到这样的情节呢?
韦伯因为和翠兰产生了爱情,为了更好地爱她同她拉开距离,才进监狱,这种理由真让人匪夷所思,但是,在残雪的小说中,这种情节比比皆是,我们应该怎么理解这样的情节?在残雪的小说里,进监狱并非是一件犯罪,而是一种哲思,每个进监狱的人都在想自己的心事,韦伯在里面有美好的联想,想到快乐。老章则怕杀他爱人的情人想自杀,但是杀不了,于是冲进监狱,他爱人却爱他,等他九年,他不想出来。老路因为活得不耐烦进监狱。这些进监狱的人其实都有很可爱的一面。或者说因为可爱而进监狱。小说中的监狱就跟一般意义上的监狱完全不是一回事了。监狱在残雪的小说也成了陌生化的场所。
残雪所写的东西,比如监狱,比如妓女,表面上是写监狱里的人,写妓女,但实际上与我们一般意义上的不是一回事。残雪写妓女有知识有修养,有可爱之处,残雪写的监狱给人以灵魂放松,似乎是令人向往的地方。监狱里的犯人都是因为本人的困惑才进来的,所以,我们看残雪描写的这些东西,都需要用特殊的艺术眼光区别对待,不要只看表面,而要看到更深层次的东西,这更深层次的东西正是我们需要去思考的,需要用心体会的,可以肯定的是,她描写的是妓女和监狱都自然有非常积极向上的基调,残雪没有任何介入许多黑暗的想法,这些都构成了她艺术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不是可以这么认为,残雪在她的作品里构筑一个完整的内部结构,包括各种人物各种场所,但是每个人的行为都根据残雪的艺术样式来创造,形成一个整体,残雪所写的东西都成为一个小小的元素,她所有的小说构成她艺术世界的一个整体,有妓女,有监狱,有犯人,但是,我们在这些所谓劣等人身上看不到被我们否定的成分,只看到可爱之处,真诚之处,好好思索这样的反差,在思考中,自己对残雪的文本会多一份理解,多一份认同,这也是一种艺术的锤炼,对自己的一种艺术追求。
他(杨看守)说到这里翻看着天花板,仿佛他的思绪在那上面飘动。(第251页)
残雪经常会有这样的描写,把一种不可看的东西(思绪)可视化。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通感,让自己的视觉触及想象的领域,在残雪的想象作品里,这种艺术处理方式随处可见,是一种相当独特的审美体验,一般的作家都不会这么去设计,这是残雪的创造。
他(韦伯)感觉到他们都没有入睡,都在等一件事发生。(第251页)
我们阅读残雪的小说,似乎随时都等一件件事情发生,我们永远无法知晓残雪的下一个故事会有多么离奇,有多么怪异,有多么陌生,我们随时都处在这样的等待之中,这种阅读体验本身也是相当独特的艺术体验,残雪的想象没办法预设,我们的艺术体验也充满了无限可能,这是相当独特的生命体验,投入自己内心深处的艺术感觉去深入挖掘自己的艺术才情,使得自己的艺术细胞得到彻底自由的激活,用更加宽容,更加从容的心态去面对残雪的艺术作品,其实我们可以发现,阅读残雪的过程就是深入我们艺术感觉的过程,就是艺术训练的过程,真正深入进去了,就会有理解,哪怕不理解也会在阅读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想法蹦出来,吧这些想法记录下来,就是一种自我的提升。
“我的爱好是半夜里在蜜蜂的嗡嗡声中听收音机。那种时候,你会感到你同整个世界真正连成了一体。”(第304页)
我非常喜欢残雪的这种描述,在疫情期间阅读残雪的文字,能够充分感受到残雪文字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类情感丰富性的深入挖掘,我们阅读残雪,我们进入残雪所构筑的艺术世界的同时,进入的却是我们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人的内心是广袤的宇宙。
残雪小说中的人彼此几乎都是透明人,因为对话中都知道彼此想说什么,这也是其他小说作家中不多见的,也是残雪的独特之处,这些人物几乎都是全知全能的,每个人都知道对方将要说什么话,就用相应的话与之对应。
“我想,将每一件事都当作此生最后一件事来做,一定会做得最好吧。”(第323页)
残雪就是这么做的,几十年来,她就是把自己的每次创作都当作最后一件事来做,残雪的作品也就做得最好,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这样做,对于我们的人生而言,就是无遗憾的人生。
她(小袁)和她的学生们在星空下钻入了地层的深处,在那黑暗中巡游了一番之后又钻出了地面。(第323页)
残雪小说中的地下,是一个丰富的世界,有各种小动物的各种声音,从地地下发出来,而且,人也可以经过某种暗道钻入“地层的深处”,但在残雪的描写中,这又不是主要的对象,残雪的这些情节知识很小的一部分,更主要的则是这些人物的所作所为,小袁老师在荒原地里给学生上地理课,每个学生都隐没在草丛中,钻入地表,我沉浸其中,想象这样的画面,一个人面对这荒野讲课,那会是什么情形呢,这需要有怎样的想象力才能写出这样离奇的场景呢,电影中拍出来画面都会把人吓死,但这样的想象的确让人别开生面,让人感觉新奇独特。
在《新世纪爱情故事》中,残雪就已经开始写《黑暗地母的礼物》的一些故事情节了,乡村教师,从地里发出各种响声,这是大地的声音,这是残雪对于自然意志的特殊表达,各种小动物们的声音。同时,残雪也已经开始写《赤脚医生》的一些故事情节了,刘医生就是一个赤脚医生,很多中草药就是通人性的,所以,残雪的作品是一脉相承的,有一个过渡的。
“即使里的那么远,茶花女的歌声也有可能从窗口飘进来的。我有点乡愁。”(第336页)
残雪在这部小说中写出了真正的乡愁,很多在乡村中美好的回忆,写得唯美,让人回味,但是,其实,唯美知道残雪本人并没有在乡村待过多少时间,她创造出来的这种让人流连忘返的乡愁,这种纯洁自然的清新风景,在很大程度上可能也是残雪的想象(有机会问残雪),这部分内容写得特别出彩,我喜欢残雪这些对于自然的描写,对各种小动物,植物的描写,残雪是真正热爱大自然的,在残雪的小说中,小动物,小植物都是有灵性的,而且都像人一样有自己的知觉,通人性,这些动物和植物也是残雪小说中重要的“主人公”,是同样重要的“人物”,从某种角度而言,它们比一些人物更加重要,因为在残雪的小说中,人物甲和人物乙可能没办法绝对区分,但是植物甲和植物乙,动物甲和动物乙则很容易区分,这些动植物构成残雪小说中的相当重要的元素,因为,这些动植物是连接人类连接大地最直接的对象,人类是通过倾听来自大地深处发出的动植物的各种声响来知晓大地的脉搏的。这种寓言式的表达可能会令不少读者困惑,让不少渡河无法理解,我个人的阅读经验是,先用审美的心态去感受残雪所描述的这么一个奇异的赋有灵性的动植物世界,这是一个在其他作家笔下不会出现的唯一的审美对象,沉浸其中,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甚至可以带上一支笔去记录阅读时给你留下的最真实最直观的感受,把任何阅读的感受都记录下来,是怎么美就记录你读到的美,是无法理解就记录怎么无法理解,是陌生化就记录你看到的陌生化,是离奇就记录怎么离奇。阅读的过程中一定要带上思考,多思多想,多感悟,多激发自己各种生命体验,及时记录,随时随地记录,阅读残雪的小说是一个与残雪对话的过程,但是我觉得那更是一个与自己对话的过程。残雪创造了一个相对完整的艺术世界,每一个读者在这个艺术世界中都不可能是被动接受者,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构建者,残雪创造的艺术世界是需要读者的创造性发挥才得以真正实现的。这应该就是残雪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的“训练”吧,也是残雪自己在访谈中说到残雪的读者是高层次的读者吧。阅读残雪的小说不思考会很难继续下去,思考贯穿残雪作品阅读的整个过程。
“快跟我来,阿援的遗物被送来了!”(第367页)
我在读到这里的时候想到的是,一个即将离开人世的人,养了一个宠物,要留给与他(她)密切相关的人,这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睹物思人?这个有生命的宠物连接着两个人,是否可以说也是某种程度的阴阳相交呢?这样的连接或许让人害怕,读残雪的小说,仿佛能读出这种通灵。
读残雪的小说,你会发现小说中没有坏人,每个人都在成长,每个人都有丰富的情感,哪怕是商人,哪怕是囚犯,也都有可爱之处,像阿援是一个烟贩子,甚至做了坏事,最后残雪都会给予他比较高的评价:“走的是一条勇敢者的路。”这是残雪借助单子房老板的口说出来的,或许残雪想表达的是人都是向善的,或者说人应该向善吧,所以,读残雪的小说,总是给人温暖,给人力量,残雪小说中让人感动的情节很多,它似乎时时处处都在召唤着圣洁高尚的灵魂,残雪的文学世界是一个向美,向善的审美对象。
残雪小说中的人物,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随心所欲,这是人最想要的自由状态吧,每个人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动物也都通人性,植物也通人性,这些人都心怀梦想,每个人内心都充满着力量和希望,在读残雪小说过程中,我发现残雪所用的积极向上的,正面的词汇特别丰富,它们引导着读者,也让读者拥有这些美好的品质,用更加宽容和坦然的心态面对外界给予自己一切的不如意,在残雪的小说中绝少抱怨或者从来不抱怨,每个人都在自我成长。残雪的这种不抱怨的心态,用她小说中的人物传达给每一个读者,(我蒙着脸,靠在这本书上,在于都银坑窑前,听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陷入深深的沉思)残雪小说中的人物,情感都非常丰富,有痛苦,有难过,有悲伤,甚至也有绝望,有无聊,有烦恼,我们每个人所有的悲伤和难过,残雪小说中的人物都有,而且是显而易见地拥有,但是,残雪通过小说中的人物说出来是为了战胜它们。是为了引向更加美好的未来的,是引向光明的,积极向上的情感词汇诸如:欢乐、幸福、兴奋、力量、信心、永不放弃、心智成熟。
以上就是我阅读《新世纪爱情故事》过程中的点滴印象。残雪的小说,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感想从内心深处迸发出来,这篇随笔严格意义上还不算是一篇文章,是感悟,是断章。我是以这种方式进入残雪的艺术世界的。我自己用十年阅读残雪的亲身体验得出的结论是,阅读残雪,有感想的时候,拿起笔记录下来,就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式。
注释:《新世纪爱情故事》,残雪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19年10月版。
版权信息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新世纪爱情故事/残雪著.—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9.10
(残雪作品典藏版)
ISBN 978-7-5404-9206-9
Ⅰ.①新… Ⅱ.①残… Ⅲ.①长篇小说-中国-当代Ⅳ.①I247.5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9)第077083号
新世纪爱情故事
XIN SHI JI AI QING GU SHI
残雪著
出版人:曾赛丰
责任编辑:陈小真
责任校对:黄晓
装帧设计:弘毅麦田
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湖南省长沙市东二环一段508号 邮编:410014)
网址:www.hnwy.net
湖南省新华书店经销
长沙超峰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版次:2019年10月第1版
印次:2019年10月第1次印刷
开本:970mm×680mm 1/32
印张:12.25
字数:259千字
印数:1—25 000
书号:ISBN 978-7-5404-9206-9
定价:62.00元
本社邮购电话:0731-85983015
若有印装质量问题,请直接与本社出版科联系调换
这是第一篇一、翠兰和韦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