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消息158期:明明是重口味玄幻电影,《八佰》何必自称历史大片
2020年8月23日睡前消息文字版第158期
【睡前消息158】明明是重口味玄幻电影,《八佰》何必自称历史大片
大家好,2020年8月23日星期日,欢迎收看158期睡前消息,请静静介绍新闻。
这个周末全国影院都开始上映电影《八佰》,督工你去看了电影,也去了四行仓库现场。你怎么评价这部电影呢?
就算以玄幻片的标准来看《八佰》也是重口味电影,为了煽情制造了太多没有事实依据也缺乏逻辑的段子,把悲剧背景变成了黑色喜剧。之所以《八佰》眼下的评价还不算太坏,完全是因为他宣称自己是一部历史片,滥用了中国人民的感情,把自己编造的内容伪造成历史。
这部电影的主角是一个名为“小湖北”的湖北保安团士兵,他和他的同乡奉命增援上海,但是缺乏作战积极性,训练不足,武器也很差,刚到上海就被一小队日本军队打垮了,只是因为凑巧加入了国民党军嫡系部队88师,他们才逐步成长为合格的士兵。整部电影的大多数情节都是从这个“小湖北”视角出发去观察整个战斗。
但实际上四行仓库战斗的主力就是这些“湖北保安团”,如果他们不能打,历史上就不会有“八百壮士”的说法。因为1937年88师是第一批进入淞沪战场的部队,从主动进攻日本军队到逐步后撤,他们始终在第一线。到四行仓库保卫战前夕,88师最初的士兵和基层军官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接受了好几轮人员补充才能维持编制。
具体到入驻四行仓库的部队,番号是524团1营,不算之前的历次补充,入驻仓库之前他们刚刚接受了两个完整的湖北连队,所以八百壮士的主力就是“小湖北”代表的湖北地方部队补充兵。
现在的电影无限拔高中央军,污蔑湖北地方部队,是恶意煽动地域矛盾来烘托所谓的“中央军”高大形象。
从历史发展来看“湖北保安团”的纪律和士气都很高。地方部队直接加入前线战斗,为什么能打出一流的水平?
因为抗战赋予了国民党政权道德制高点,中央政府第一次能够从纯军事角度考虑问题,用精锐的军阀部队补充中央军。
抗战前湖北省的军队掌握在武汉剿总司令何成浚手里,但是政学系官僚也占据了湖北省主席的位置,也想抓一支武装,所以集中财政资源建设地方部队。湖北各地的保安团由省里统一足额发放军饷,轮流到武汉进行38周整训,比很多中央军更像正规军。而且武汉有汉口兵工厂,保安团的轻武器齐全,枪械齐全,机枪迫击炮也不比主力差,在军阀之间号称“袖珍精锐”。
政学系虽然总体上支持蒋介石,但肯定不希望消耗自己的嫡系武装。但是日本全面侵华以后,南京政府对内拿到了领导抗日的名分,对外开始接受美苏援助,对普通军阀具有压倒性优势,所以可以把湖北保安团拆散了补充中央嫡系部队。
1940年的时候,没有被拆散的湖北保安第4团参加枣宜会战,在张自忠将军战死以后,坚守白河,借助地形优势,用一个团打垮了日本231联队,打死打伤的日本兵加起来上千,自己伤亡不到100,可以称为整个抗战战中最漂亮的一次战术行动。
这样的部队去四行仓库,只要指挥正确,战斗力肯定没问题。
被派去补充88师的保安团,又是陈诚在湖北15个保安团里边挑选出来的精锐,基本都是老兵,而且之前和红军打过很多次,战斗经验也不错,甚至还有很多被俘的红军老兵去了上海。
这次电影的主角“小湖北”,原型之一是谢晋元后来的贴身卫兵万连卿。万连卿自己是通城县的儿童团团长,父亲是通城县的苏维埃主席,罗荣恒元帅的同事。红军南方根据地被占领以后,他的父亲被杀,万连卿自己因为年龄太小没有判死刑,被编入湖北保安团,最后去了四行仓库。
这样的士兵就算不是超级英雄,也绝对不是逃避战斗的旁观者。电影剧组为了突出所谓的嫡系88师,贬低他们的战斗力,这是用黄埔嫡系部队的英雄主义来代替全民抗战的伟大事业,既污蔑了普通士兵,实际上也黑了谢晋元自己。
谢晋元是黄埔四期生,还上过大学。1932年第一次淞沪抗战的时候,谢晋元就当了营长。但是因为他这个营长是反蒋的十九路军营长,所以就算回到中央军嫡系还是晋升缓慢。到了1937年底,谢晋元第二次来上海打仗,还是个团副,带领一个营留在敌后,他的很多同届同学已经是上校甚至是将军。
谢晋元这样一个嫡系军队歧视其他军队的受害者,在电影里边居然接受了上级的建议,把八十八师之外的“杂牌军”士兵留下来断后送死,自己带着“中央军”过桥逃命,简直把一辈子的名誉都卖给剧组了。要是谢晋元自己来看一遍《八佰》,看到这个情节必然会要求枪毙导演。
除了污蔑湖北地方部队,电影还有哪些地方伪造了历史呢?
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编造了地理环境和物质条件,这对历史片来说是非常恶劣的破坏文化行为。
四行仓库不是一处仓促选择的阵地,而是之前88师的师部,师部和最后留守的地点选择这里就是为了利用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电影为了利用苏州河制造“天堂和地狱”的对比效果,也为了夸大战斗激烈程度,把租界限制在苏州河以南。
但实际上,从四行仓库的视角来看,不仅南面苏州河对岸是英美公共租界,东面西藏路对面也是租界。
四行仓库位于中国市区的死角,极大限制了日军的进攻路线,也导致日军不敢使用重炮和轰炸机。
“我现在就站在西藏路桥上,苏州河北岸,侧后方就是四行仓库。如果用桥和下面的路把周围环境分成四块区域,除了四行仓库方向都是英美共同控制的租界。”
电影里面为了让日军三面甚至四面围攻四行仓库,把英军限制在苏州河以南。当时英国人不仅在苏州河的南岸布防,在苏州河北岸也有军队。在光复路上,他们设了据点,其中一个三层楼高,和这个四行仓库的直线距离只有10米左右。
谢晋元会英语,当时是可以和英国人相互喊话的,他会英语的特长当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所以日军从来没有从南侧和东侧发动过进攻,所有的战斗都爆发在西侧和北侧。
“在西藏路桥北侧看四行仓库,我的视角和当年的租界居民基本是一致的,就是看不到战斗。日本人担心惹了英美,所以基本不在这两个方向发动进攻。租界居民在这里虽然能够听到战斗的声音,但是大多数时候是看不到战斗本身的。”
现在面对晋元路的西墙面,受到过日军的火力重点攻击,日军唯一一次攻入四行仓库是在北墙突破的。
电影里最主要的地理标志是紧靠四行仓库通往租界的桥梁,也就是西藏路桥。在电影里面,八百壮士从四行仓库撤出来,是沿着西藏路桥进入租界的。但实际上她们跨越苏州河是走的租界内部的浙江路桥。
虽然撤退的时候也有日军轻微火力骚扰,实际的军事指挥官杨瑞符营长受伤,但总的来说算是平安撤退。
童子军杨慧敏带着国旗进入四行仓库的路线,就是八百壮士撤退的路线,只不过方向是反的。杨慧敏从东面浙江路桥过河,然后沿着英军控制的复兴路走到四行仓库墙边,通过墙上的洞进去,非常安全。
电影里为了宣扬“卖毒品的黑帮也救国”的神奇逻辑,专门设计了一场“拉电话线过河”的惨烈段子,几十个帮派成员舍身忘死,就是为了通过西藏路桥,让谢晋元和租界能够直接通话。
但实际上当时西藏北路上有英国人设置的铁丝网和路障,日军不会向西藏路桥开火。而且从一开始四行仓库通往后方的电话线就没有被破坏,可以随时和租界里的88师参谋长通话。
前面的这些歪曲都不提,《八佰》这部电影对历史最严重的歪曲是污蔑了中国人民。电影用了很多镜头描写躲在租界里面的上海市民和战争难民,认为他们本来是冷漠的旁观者,看到88师英勇作战,一夜之间提高了思想觉悟,变成抗日战争热情的参与者。
但是实际上,后来被战争破坏的上海闸北,到30年代初期已经是中国政府能够管理的最大一块现代城区,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和帝国主义压迫摆在眼前,民族和国家主义的思想基础已经非常强大了。尤其是1932年的一二八抗战以后,所有上海市民都知道日本帝国主义直接威胁自己的生活,而且手段残暴,对于保持抵抗的中国军队抱有最高的敬意,绝对不需要88师再动员一次。
27号四行仓库守军还在抵抗的消息刚刚传出来,整个上海的中国人就都动员起来提供帮助。上海商会给八百壮士提供了超量的物资,通过英国控制的西藏北路运输,给四行仓库的守军提供各种物资。杨慧敏送国旗的那天晚上,四行仓库一整夜都在接受对岸的后勤补给。
这部电影对上海市民和闸北难民冷漠态度的描述,是典型的用英雄史观去替代人民史观,哪怕电影的其他部分都符合历史,仅仅这个错误就会导致电影成为玄幻片。
至于说其他的一些玄幻段子,我都懒得一一批判了。比如说在楼顶上升旗,为了在几分钟内保持国旗树立状态,就让一批批的士兵面对机枪当人肉盾牌去送死。比如说让日本军队摆出几个罗马盾牌阵,中国士兵带着手榴弹排队跳楼去破阵。这既侮辱了观众的智商,也侮辱了真实战斗中两个为了扫清死角的人跳楼的士兵。
在主动断水断电的仓库里面,剧组安排全体士兵用电梯、洗热水澡,过现代化生活,真不知道他们是想夸大残酷性还是缺乏基本常识。
就算我抛开一切历史事实,纯粹把《八佰》当作平行世界的战争片看,这也显然是一个低成本的黑帮片导演,看了几部关于斯达林格勒或者诺曼底登陆的战争电影,就想盲目复制人家的战争气氛。但是因为完全不懂什么是现代战争,拍出了还是小流氓街头对砍的效果。
我儿子3岁的时候听抗日战争的故事问了一个问题“日本人这么凶狠,是不是到处放特别响的鞭炮?”在他当时的想象力中,大号的鞭炮就是最可怕的东西。现在我看导演和编剧的想象力,也就是比我儿子三岁的时候稍微强一点。
督工,既然整部电影都在编造剧情,那么你能给观众简要的介绍一下真实的八百壮士战斗经过吗?
战斗持续了4天,第一天是10月27日。26日88师总体撤退,27日凌晨谢晋元才收拢了所有部队,整理堆积在四行仓库里的各种物资,修筑基本的防御工事。为了控制灯光,也因为担心日军通过电线纵火,守军一开始就切断了全部电源,之后几次夜战都依靠火把照明。电影里的四行仓库使用各种电力设备,没有依据。
当时日军以为所有中国军队都向西撤退了,不知道四行仓库里面还有人防守,而且对四行仓库周围地形也缺乏侦查。
27号早晨和下午,日军两侧发动进攻,都是沿着苏州河走光复路,想要直接进攻仓库大门。杨瑞符营长在仓库外围布置了一些隐秘的火力组,日军几次到达仓库大门口,都被交叉火力打退了。在日军下午的进攻中,有一位姓杨的中国士兵身绑手榴弹,从仓库中跳入日军的进攻队形。这次战斗是仅有的南墙战斗,苏州河南岸的租界可以看到,所以这次自我牺牲的攻击非常著名,两次进攻被打死打伤的日军可能多达二百,占了四天战果的一半。
第二天28日,日军意识到走沿河的光复路是送死,所以改变了进攻方向,利用地形掩护从西北方向进攻。
28日凌晨,有二十几个日本兵在北面国庆路上架梯子,悄悄爬进了仓库二楼,被守军发现以后几乎全歼。这是在守军撤退以前,日军唯一一次进入仓库。电影里面,为了营造惨烈的气氛,让日军反复冲进仓库,纯属夸大事实。
早晨6点,谢晋元冒险爬到了仓库顶楼,准确射击,打死两名在苏州河边巡逻的日军,这是赌日军巷战准备不足,没有在其他建筑上设置观察哨和狙击手。最高指挥官上阵交火,虽然有一点个人英雄主义的成分,但是南岸几千观战的群众和几十家媒体都看到了,一起鼓掌欢呼,振奋了全军士气。这是四天战斗的最高潮,后来变成了中国现代社会“国民记忆”的一部分。
因为不能用重炮,28日上午,日本人带了一些掩护器材摸到四行仓库西北角,想用炸药摧毁外墙,但绝对不是电影里的那种罗马盾牌阵。为了破坏这一次进攻,又有一位姓陈的战士绑上手榴弹跳楼。不过因为战斗发生在西北角,没有被租界的媒体观察到,所以一直到60年代才被人提起。
28日下午,日军不再近距离突击,在仓库附近设置平射炮和重机枪,想靠比较准确的直射火力打破西北外墙。现在作为文物保护起来的西墙弹痕基本上是这次战斗留下来的。但四行仓库是当时中国最坚固的混凝土建筑之一,建筑主体损失不大。
到了晚上,日军实际上停止了进攻。谢晋元的主要精力用于联络上海市民,宣传抗日,申请补给。这天夜里,上海商会通过西藏北路送一大批物资,女童子军杨慧敏跟着送国旗,中央社的特派记者,鲁迅的好友曹聚仁也进来采访。《八佰》的编剧把杨慧敏的行动拍成了玄幻剧,还暗示曹聚仁教授是双面间谍,这个对比非常令人疑惑。
后面的29日30日,日军发现无法用轻武器攻占一个设防严密的混凝土堡垒,不再大规模进攻,只派小部队远程射击,火力封锁,双方的伤亡都很少,30日的伤亡可能只有个位数。但是日军对英美施加了政治压力,英美又对中国政府施压,最后导致30号晚上谢晋元带部队撤退,但是绝对没有像电影结尾那样把杂牌军的伤兵留下来送死。撤退的过程很平静,除了营长和少数几个士兵受伤,没有其他损失。
这四天的战斗从战术角度来说很不错,800壮士充分利用了日本和其他帝国主义的矛盾,迫使日军放弃自己的现代化装备,用轻步兵来进攻混凝土工事,留守的一个营400多人,伤亡25人,给日军造成的伤亡可能有300多,是非常不错的成绩。
但是从战略上说,国民政府希望在租界边缘保持战争,让英美介入中日冲突这个目标彻底失败了。
从代价来看,一支最优秀的军队没有退到后方,成为新部队的骨干,而是陷入租界,最后指挥官被暗杀,士兵基本上被俘虏,这个结局很悲剧。
但是无论是成功的战斗还是悲剧的结局,如实反映出来就足以震撼人心。《八佰》的剧组号称要拍历史大片,但是不相信历史本身有逻辑,不相信事实的冲击力,只关心怎么塞进更多的煽情桥段,恐怕是把自己当成了综艺节目的编导。
整部电影有两个煽情核心:一个是中央军英勇无畏,天生是战士;一个是围观者可以被感动,看到别人勇敢,自己也会勇敢。所有的内容都是为了配合这两个煽情核心而凭空编造的。
这就好比给我画像,只抓住了两个特征,一个是没头发,二是胖,最后把我画成了一只海豹。当然把人画成海豹也不一定就是错的,画漫画是可以这样的,但你肯定不能说一幅夸张的漫画是写实肖像画。
剧组把历史电影简化为两个煽情中心,那就没有必要说自己是历史电影,否则我可以宣布《封神榜》是真实的历史。当然我承认“历史变成传说,传说变成神话”,这是一个普遍规律。但是八百壮士的战斗结束还不到一个世纪,四行仓库就立在我们工作室不远的地方,当年的战斗留下了大量的照片和录像,想要复原历史不是一件难事。
《八佰》的剧组明显歪曲了历史,讲一个缺乏逻辑的神话,我们只能说他们不是蠢就是坏,或者两者兼有。我很遗憾让这样的电影赚了我一张电影票钱。
好,158期睡前消息到此结束,感谢各位收看,我们周二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