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消息159期:我替华谊写《八佰》剧本, 真实的历史足够感动中国人民

字数:5788

2020年8月24日睡前消息文字版第159期

【睡前消息159】我替华谊写《八佰》剧本, 真实的历史足够感动中国人民

大家好,2020年8月24日星期一,欢迎收看提前的159期睡前消息,请静静介绍话题。

督工,上期的睡前消息你只谈了一个话题,就是批判电影《八佰》,主要理由是扭曲历史,胡编乱造。但是电影剧组也去过现场,采访了很多专家,甚至是当事人的后代,手里的信息肯定比我们工作室要多。为什么他们不尊重历史,为什么他们要让电影和现实拉开那么大的差距呢?

必须承认一点,就是四行仓库战斗的官方描述从一开始就和事实有差距。八百壮士虽然很勇敢,但国民政府高层从一开始就把战斗看作一场表演。从1937年8月淞沪会战到12月南京陷落,蒋介石所有的战略规划都没有考虑日本帝国主义全面占领中国的可能性,所有的战略规划都基于召唤潜在的外国盟友。

在淞沪战场的中国军队逐渐从攻势转为守势的时候,蒋介石首先期望英美调停中日停火,所以要在租界边上打给英美看。其次认为苏联和日本矛盾在激化,可能会趁着中日战争对日宣战拯救南京政府,这也需要向国际社会证明中国军队还在上海抵抗。所以就算主力部队逐渐退出了上海,也要留一支部队做表演型战斗。既然是表演,那就必然有多种版本描述,事实反而不重要。

但是蒋介石和孙元良没有想到,四行仓库的战斗最重要的观众不是外国人,而是租界边缘的中国居民。这些居民看到中国军队在日本军队面前没有撤退,反而能够有效杀伤日本军队,在一片坏消息中看到一点希望,尤其是看到谢晋元亲自上阵杀敌,弹无虚发,肯定会把自己看到的战斗过程添油加醋告诉其他人,无意中形成了一个“制造神话”的链条。

从后续发展看,这个神话的客观效果是构造了现代中国的国家意识,是当代中国“创世神话”的一部分。

如果华裔兄弟的这部《八佰》把情节保持在抗战时期口口相传的神话水平,我认为还是可以接受的。如果他还能在各种传说和历史事实之间双线叙事,那就是一部有深度的历史大片了。

督工,你为什么说八百壮士的传说是当代中国创世神话的一部分呢?

我过去演讲举过一个例子,70年代我妈妈在山区当小学教师,经常要给小孩子乃至于农民普及一个概念,让他们知道“我们都是中国人”,因为人天生并没有国家概念,需要教育和社会活动来塑造。我妈妈给山区普及的国家概念并不是自古以来那个中原皇帝代表的中国,而是在抗战、解放战争和之后的工业建设中塑造的一个利益共同体、文化共同体。

抗战之前的中国是旧帝国崩溃之后的军阀乱世,封建军阀、帝国主义买办、民族资产阶级和普通农民各有各的利益,文化上的认同很大程度是靠清帝国的惯性维持的。而且当时普通人缺乏文化教育,统治者不重视文化宣传,绝大多数人并不关心自己属于什么国家。

日本人占领我的家乡的时候,大多数农民的反应是又换了一个统治职者,并不认为和之前的军阀统治者有什么区别。当然之前的五四运动已经提出了知识分子和民众结合共同改造社会的方案,要塑造一个新型国家。但是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带领国民党选择了倒退政策,只有红军根据地继承了全面的社会改造精神。

抗战开始的时候,红军还很弱小,缺乏占领城市和富裕地区的能力,大多数中国人口的生活状态还是在消极倒退。日本是一个新兴帝国主义,和中国的封建军阀,和中国普通人民,和中国资产阶级都有尖锐的矛盾,甚至和之前的英美法老牌帝国主义也有矛盾。所以日本入侵虽然带来很大破坏,但客观上迫使中国大多数社会集团相互团结,不得不讨论建立一个现代国家。

从地域差别看,当时中国的宣传机器和知识分子基本都在上海,只有上海知识分子能接触现代社会,只有上海的印刷机能把几亿人民在信息上结合起来,只有上海拥有制造电影的能力。

但是在日本入侵之前,这些城市知识分子还是可以选择依附于帝国主义生活,和内地的大多数人民缺乏共同利益。所以内地人民的大多数反抗体现为破坏性农民造反,没有建立一个现代社会的观念。

但是日本入侵往往先在上海下手,上海的资产阶级和中产知识分子被迫认识到,如果没有内地人民的支持,自己的财富和现代化生活都是保不住的。所以从1932年一二八抗战开始,上海的知识分子和宣传机械开始动员,在文化上构造现代国家意识,这就是新中国的文化起源。

国家意识和人一样有自己的童年烙印。我们小学、中学时候记住的曲子,一辈子都忘不掉。最早一批宣扬现代国家意识的文艺作品也有类似效果。

1932年以前,长城并不是中国的国家文化象征,但是1932年上海文化界被日本入侵刺激以后,中国迎来的第一件对外大事是1933年的长城抗战,所以长城在几年内就从普通的历史遗迹变成了国家象征。1935年上海生产的中国第一部有全国影响力的抗战电影《风云儿女》背景就是古北口长城抗战,主题曲就是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四行仓库的战斗正好发生在上海,这套现代宣传机器还能最后运转的时刻,逃到租界的知识分子亲眼看到了战斗场面,用电台和印刷机把信息传给全国。从上海和南京抢救出来的最后一批电影物资运到武汉,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郭沫若要求用这批物资拍电影,把八百壮士的故事拍出来,成了1949年之前中国最好的战争故事片。

接下来8年,中国沿海地区被日本占领,几乎丧失了生产和传播全国性文艺作品的能力,尤其拍不了电影,很多大战役甚至到邻省都不知道,所以800壮士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最新最振奋人心的全国性抗战文化概念。

内陆省份被日本封锁以后,缺乏现代文化设施,800壮士的战斗很快就从历史变成了传说,传说变成神话。到抗战结束的时候,谢晋元的个人传记有十几个版本,彼此有很大差异。所以从中国国民记忆的角度说,八百壮士的电影如果带一点神话色彩不继续夸大,也算对抗战期间的文化发展史致敬是可以容忍的。

那这么说,1938年的《八百壮士》到今年的《八佰》,应该从神话发展史的角度去理解吗?

1949年以后,中国赶走了帝国主义,打赢了朝鲜战争,造出了原子弹,建立了新型国家,完全可以自信的面对屈辱的历史,已经不需要神话来塑造国家意识了,只有少数越来越边缘化的统治者还需要神话,比如说70年代的台湾蒋家政权。

1971年中国拿回了联合国席位,1972年尼克松访华,台北国民党意识到自己对美国人来说没什么价值了,没靠山了。

但是蒋家政权既不愿意对大陆低头认输,也不肯放弃世袭独裁的想法,又不可能在军事和政治上打败大陆,所以只能搞中华民族文化复兴运动,编造神话来解释自己的合法性,其中一个举动就是重拍《八百壮士》。

1975年版《八百壮士》是政府项目,投入不惜代价,主演是柯俊雄、林青霞,电影票房不错。但是和1938年的版本相比,四行仓库的战斗激烈程度被放大了十倍,抗战期间的一些民间传言也被赋予了正史地位。这次拍《八佰》,就从1975年的版本抄袭了很多,神话再次放大。

如果说1938年这部电影和正史的距离类似于三国演义,1975年这部片和正史的距离类似于水浒传,今年这部《八陌》和历史的关系就差不多达到了封神演义和西游记的水平,我只能说这是一部玄幻片了。

蒋介石当年遇到了政治危机,所以要吹一部神话出来,现在华谊兄弟公司的情况也差不多。2018年以来,华谊兄弟公司一直是下坡路,现金不断流出。今年王中军抵押了91%的股份,王中磊抵押了全部股份,这才勉强避免了公司破产。所以他们拍八百壮士,必须把神话再放大十倍,用虚假的民族主义掩饰自己的虚弱和贪婪。这是电影充满狗血桥段的经济背景。

现有一种观点认为,虽然情节夸张、细节缺乏逻辑,但是《八佰》毕竟是一部宣扬爱国主义的电影,鼓动民族自信心,所以对他的情节要宽容一点。督工你怎么看这样的观点?

剧组采访了很多当事人,查阅了足够多的史料,还标榜自己是历史大片。电影里就有一个当代四行仓部的航拍长镜头,我相信他们很清楚八百壮士的神话和历史之间的关系。

今天的中国不是抗战期间这种混乱年代,不是蒋介石政权那种缺乏安全感的割据社会,不需要神话来支持民族主义的虚火。但是华谊兄弟坚持要拍一部胡编乱造的当代神话,这个态度不是爱国,而是歧视普通群众,鄙视人民。

电影剧组编造神话,立场就是认为愚民不配看真相,也不需要真相,只需要用狗血段子占满大脑,再加几个软色情段子提供谈资。对于他们来说,普通观众唯一的价值就是贡献票房,再喊几句口号替他们的新电影造势。这种居高临下的经营主义心态,恰恰是八百壮士那个抗战年代要淘汰的小资产阶级文化,是新中国文化的反面。所以华谊兄弟拍不好八百壮士,也理解不了为什么抗日战争会塑造一个新中国。

中国近代和现代的历史是一个伟大国家从废墟上崛起的历史,这段历史不需要胡编乱造,就能支持我们的爱国主义。如果不尊重历史,编虚假的段子来支撑爱国,在段子被戳穿的时候必然会有双倍的负面效果。他们的电影如果不标榜自己是历史大片,我不会批判他。但既然他们靠历史情怀赚钱,我就必须严肃指出《八佰》是一部典型的历史虚无主义电影。

编神话来支撑自信,就像吸毒一样,没有终点神话可以有100个版本,没有最夸张,只有更夸张。当初编出来的东西可能像大麻,害处不大,但只要习惯了靠大麻来安慰神经,海洛因和冰毒就不远了。从文化上说,华谊兄弟就是在贩毒,我是不会对这种作品表示宽容的。

去年10月29日第35期睡前消息,督工你也做过影评,分析了国庆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针对其中不满意的情节,你还给出了自己的翻拍方案。现在你认为华谊兄弟的电影很差劲,那如果让你来拍,你会怎么设置情节呢?

前面我说的很清楚,真实的历史只要超出一小部分就足以感动人民。我们要展示国家在苦难中崛起,在反抗侵略者的过程中团结起来,完全可以超越帝国主义的类似作品,比如说日本的《坂上之云》。如果我来讲近代史和现代史的故事,我肯定会尽量尊重历史,从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记录中选择剧情。如果这些可靠的历史记录不够用,我会参照类似人物的回忆录,按照当时的历史逻辑补齐,这才对得起现代中国的创世故事,对得起真实的历史人物。

具体到四行仓库的故事,我有一点会赞同《八佰》的剧组,就是主角不选谢晋元,而选择八百壮士中间的普通一兵,一个新兵。但是在主角上场之前,我希望有一个历史背景介绍作为序幕。八百壮士之所以要在四行仓库打仗,并不是为了给其他部队断后,而是要把日本帝国主义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和英美帝国主义发生冲突,驱虎吞狼。这个想法虽然不切实际,但是也反映了弱国的无奈,所以我们在开启剧情之前必须有一个基本共识,就是深厚的英法美帝国主义和日本帝国主义一样都不是好东西,唯一的区别就是侵略中国的顺序。

八百壮士背靠的租界固然限制了日本人,接受了难民,但租界存在本身就是帝国主义侵略的证据,是中国人民更大的耻辱。因此电影的序幕不是从抗日战争开始,而从鸦片战争以后,英国进驻上海开始,以年为单位快进。我们会看到繁荣的内河贸易线上出现了西方军舰和陆战队,建了领事馆和外滩的商业中心,修了外国人过桥免费,中国人要交钱的外白渡桥,还在黄埔公园竖起牌子“不许狗进,也不许中国人进”,然后帝国主义租界的外围出现了中国买办的现代住宅和商店,出现了银行和工厂,最后在1931年出现了四行仓库。

四行仓库是工业物资和本土金融业的共同基础设施,它的出现标志是中国资产阶级不再是帝国主义租界里面吃剩饭的买办,终于有一点家当需要保卫了。从长远来看,这个意义会迫使他们和内地的广大人民结合。

紧接着是1932年一二八抗战,谢晋元出场,作为十九路军的营长驻扎闸北,路过四行仓库。然后镜头快进,转到1937年,谢纪元再次来到闸北区,部队先攻后守,伤亡惨重,不断补入新兵,最后一波新兵补充部队的时候,主角登场。作为一个被保安团俘虏的小红军,和同乡一起加入了谢晋元的队伍,大多数部队向西撤退,他们奉命进入四行仓库坚守。

四行仓库里面的战斗,如实拍摄就好。日军先轻视守军吃了亏,然后正视守军的存在,谨慎进攻,租界的中国人不断提供后勤支持。战斗的大多数时间,主角在黑暗的仓库里面待命,听到日军射击墙壁的声音就起身反击。他也偶尔会到窗前看看租界人民的支持,给楼顶狙击的谢晋元团长叫好。在这个过程中,日军攻击越来越弱,大多数士兵的心情从紧张到兴奋,决定打出个样子给人民看。这是一个战士逐渐适应现代战争的成长过程,不用很激烈也能打动观众。

就在主角认为自己要和四行仓库共存亡的时候,谢晋元接到了撤军命令,带领全军进入租界,士气一下子暴跌,整支部队在黑暗中进入租界缴枪的镜头一定要重点拍摄,要充分展示各个帝国主义给旧中国的耻辱,因为这是新中国的合法性来源。

接下来是漫长的孤军营生活,八百壮士受到日本和英法帝国主义的双重压力,还要和白俄看守斗争。最后谢晋元被刺杀,主角被日军直接关押又逃亡,去参加新四军或者其他中国军队。

上一集我提到的谢晋元警卫员万连卿,就是以红军俘虏的身份加入八百壮士的队伍,最后逃出去重新加入抗日军队,当了远征军的少校,其他人也有逃出日本俘虏营加入浙东新四军的案例。

电影情节到这里,我希望至少还有40%的长度,因为主角在四行仓库战斗以后还有几十年的人生。这几十年主角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再以普通人的身份退休,他会上百次在不同环境听不同的人讲八百壮士的故事,每次他都要根据自己的经历去纠正别人描述的错误,就算不被理解,就算因此给自己制造了历史问题和麻烦,他也要坚持说实话,这是真实的历史。

最后一幕,在20世纪末,老兵在病床上回顾自己的一生,描述从八百壮士开始的中国历史,我们跟着他的讲述,可以看到一个现代国家的成长过程。

在一个没有国家意识没有现代社会的中国,在一个四分五裂的中国,普通人不会因为听说日本人来了就有主动参军拼命的决心,普通人民也不会因为看到士兵积极作战就放弃日常生活,全力支持,这完全不是正常人的思考方式。

实际情况是,大多数士兵开始并不理解抵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意义,人民也不一定理解建立现代国家的目标,八百壮士里面的大多数普通士兵也一样。但是帝国主义的入侵会教育人,战争中进行的社会改革也在改造中国,封建军阀和国民党暴露他们的无能,暴露他们总是想和帝国主义妥协的心态。八路军、新四军和共产党的基层组织展示他们改造社会、建立新型军队的能力。

我们不应该把抗战和解放战争看成两段割裂的历史,这是同一段中国人民改造自己、赶走帝国主义、建立新型国家的连续过程。

参加过四行仓库战斗的主角,作为整个过程的参与者,会深刻理解自己是奇迹的一部分,同时认识到全国人民也是这段奇迹的一部分。全篇在此结束,用毛主席的一段字录做片尾字幕。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

当代的中国社会不再需要神话来壮胆,不需要一夜之间就醒悟的故事来激励人心,不需要瞬间成长的英雄来拯救国家,所以我们不需要《八佰》这样的玄幻作品,我们只需要讲述真实历史就足以告诉后代“这个国家是一个伟大的国家,这个国家有光明的前途”。

我这个构想不一定真的适合拍电影,但是有了这么一个构想,我做影评的底气就足一些。

过去有个段子说“评价一个冰箱好不好用,并不需要自己会制冷”。我并不想自己去当那个冰箱,但我评价冰箱是真是假,起码要知道冰箱制冷的物理原理,才能判断哪些冰箱里面真的有压缩机,哪些是塞了冰块的假冰箱。

眼下华谊兄弟这部反动庸俗作品也许是加了干冰液氮的箱子,算是一部下了血本的假冰箱,但我知道他们真的不会制冷,所以我花了两期节目的时间批判他。

当然批判归批判,这部电影也是历史的一部分,也反映了华裔兄弟公司逐渐被观众抛弃,必须卖狗血段子自救的现实。所以我赞同电影本身继续上映,给大家当个反面教材,如果能加一段批判字幕在片头,那就更好了。

但是华谊兄弟这个企业缺乏基本政治道德,左手拍玄幻片歪曲历史,右手塞钱买软文制造声望圈钱,我期待他早日倒闭。

好,电影《八佰》已经占用了我们两期的内容,这个话题到此结束,感谢各位收看159期睡前消息,我们周五再见。


158明明是重口味玄幻电影,《八佰》何必自称历史大片160一百个问题,要补中国和美国的科技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