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都新郑

字数:595

新郑郑韩故城是东周时期唯一一座经武力征伐而经历了改朝换代的都城,这在考古遗存上也留下了鲜明的印记。

按马俊才的复原,韩国对郑都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扩建[42]。首先,韩人放弃了难以防守的双洎河南区域,而以双洎河与黄水河的宽深河谷为天然屏障,沿双洎河北岸另筑了一道城墙;同时加宽、加高了郑都的北、东城垣,沿城墙内侧修筑道路,形成“环涂”,并在西城北垣修筑了4个马面。如此种种,都凸显了强烈的军事防御色彩。

鲁都曲阜布局演变示意

春秋郑都到战国韩都布局演变示意(《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9年第2辑,马俊才文)

另一项改变都城布局的大动作,是在城址中部筑起一道南北向隔墙,将原郑城分为东、西两城,隔墙东侧有宽10余米的内壕,城壕强化了西城的防御,正式形成了韩都西宫城、东郭城的格局。西城内分布着宫殿区、国朝(或太庙)、官署等重要建筑,东城分布有屯兵区、各种手工业作坊(如铸铜、纺织、铸铁、铸钱、制骨、制玉等)、仓廪区、居民区等[43]。城内各功能区的规划进一步明确。为了容纳尽可能多的人口,城内不再设置墓葬区,韩王陵墓及大的墓葬区均迁出城外。

新建的南北隔墙拦断了郑国的公墓区,两处冶铁遗址叠压在郑国的邦墓地和社稷遗址上。宫殿基址等重要遗存,也都是在韩灭郑后废弃的,反映了古代灭国“焚其宗庙,徙其重器”的强烈意识。

目前,郑韩故城以外已探明数十座战国时期的大型墓葬,周围还发现数百座陪葬墓(或车马坑)。其中包括11处王陵区和高级贵族墓葬,分布于城址以西、以南的广大区域。绝大部分陵区都发现了2座或2座以上的大墓,应为王、后异穴合葬墓,周围往往有陪葬墓和陪葬坑[44]。

新郑胡庄韩王陵发掘现场(《考古河南》)


鲁都曲阜燕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