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长句举例
上面几段举的例子,为了要每句说明一个要点,句子的格局都比较简单。事实上,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长句子,或是包含好些分句,或是包含长而复杂的成分,或是兼而有之。现在引几句做例子。分句和分句之间,联合成分之间,都用竖线隔断(两道竖线表示更高一级的分隔,三道又高一级……);关联词语加着重号。长附加语用圆括号括出;长主语、长宾语、长表语用方括号括出。数目字每一个代表一个分句。
(1)①只要我们依靠人民,|②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③因而信任人民,|④和人民打成一片,|||⑤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⑥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⑦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毛泽东)
这一句有七个分句,但是每个分句的内部结构都比较简单。从①到④是一个总分句,⑤到⑦是另一个总分句,这两部分是条件关系,当中用“只要”和“那就”联系。①到④又分两截,①和②是一截,③和④是一截,当中是因果关系,用“因而”表示。①和②,③和④分别是并列关系,都没有关联词。⑤到⑦也分两截,⑤是一截,⑥⑦是一截,是并列关系,也没有关联词。⑥和⑦是转折关系,用“而”表示。
(2)但是一切外国的东西,[如同我们对于食物一样,【(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肠运动,|送进唾液胃液肠液,||把它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然后排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才能对我们的身体有益,】]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毛泽东)
这个句子基本上是一个简单句:“一切外国的东西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但是当中有一个很长的比喻性插入语(方括号)。比喻的主体是“我们对于食物”,下边说明食物怎样“才能对我们的身体有益”(鱼尾括号)。这是一个条件复句。圆括号里是条件,其余的是结果,用“必须”和“才能”连接。讲条件的几句是一个意思贯下去,但又分为两大部分(用三条竖线隔开)。前边又是条件(消化分解),后边是结果(排除和吸收)。前边三个分句是递进关系,后边两个分句是并列关系。
(3)土地改革是(解放农业生产力的)强有力的武器,|也是(保证丰收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为了保证明年的丰收,)【(在预定实行土地改革的地区,)(按照预定计划)完成土地改革】是必要的。
这个句子的基本结构是一个复合句,包含两个分句,用“因此”关联。第一分句内部又有两个分句(也可以算是一个复合的谓语)用“也”关联,其中各有一个短语做附加语。第二分句的主语(方括号)是一个短语“完成土地改革”,有两个短语“在……地区”和“按照……
计划”做“完成”的附加语,还有一个短语“为了……”,是“是”的附加语。
实际上,长句子的组织是变化无穷的,这几个例子决不能概括一切,只能举一反三了。
没有人写文章的时候一句句这样仔仔细细地分析,也没有人读书看报的时候一句句这样仔仔细细地分析。但是当作一种练习,这种分析对于初学者是有点用处的,久而久之就会使自己的思想更有条理,写文章的时候可以减少杂乱和散漫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