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1023

法话的第三部分主要是关于白隐[4]的传说。过去,饭山的正受庵住着一位高僧,名叫惠端禅师,白隐到饭山来访问他,那时,他正在求道,想来参禅听法。据说他到那儿看到一个人背着耙来的树叶,从山谷间蹒跚地走来,披头散发,长髯拂胸。白隐一看,立即迎上前去,热情地打招呼:“作么生[5]?”他连叫三遍,才被惠端认作徒弟。从此,白隐朝夕侍候师父,最后他也窘于问答了。实际上是完全绝望了。啊,他想,提出那种问题不就是疯子吗?他考虑师父的情况,苦恼之余便逃离了那里。白隐走投无路,来到饭山街头,这时正值收获季节,他倒在高高的谷垛旁边。农民打稻,误伤了他,一棍子把这位求道者打昏了。等到夜露流到他的嘴里,睁开眼睛又活过来了。白隐从此也就开悟了。还有一说,他在街头撞倒一个卖油郎,被油滑倒了,随即悟道。那座保留至今的静观庵就是为了纪念白隐,在他悟道的地方建立的。

这些传说,年轻人当然不知道。接着,他讲述了个人的意见,每当临近结束,住持总是重复着他那老一套的说教:靠自己入道,就连白隐这样的人物也不容易。我等“他力宗”依靠的是单纯、信念、引导。以凡夫之身而达悟。舍弃自我,惟靠阿弥陀如来,别无他路。住持讲到这里为止。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众人诵经的声音持续好大一会儿,榻榻米上又堆了好多香火钱。志保姑娘也煞有介事地同师母一起合十诵经,泪水顺着她那年轻的面颊簌簌下落。

不久,听众们捻着佛珠回家了。师母、志保也离开坐席,伫立在圆柱边,向人们致意,为大家送行。雪仍然下着,大殿的入口杂沓不堪,妇女们大多落在后头。镇上的姑娘们按照自己的爱好,个个打扮得都很入时,特别引起了志保的注意。志保神往地眺望着,似乎将她们同过着寺院生活的自己作一对比。

“啊,今晚的讲经太令人感动啦!”文平走近住持身边说,“我实在敬佩那位白隐的经历。啊,第一次来就听到这么精彩的故事。白隐来访惠端禅师那一段,我最感兴趣:从对面山谷之间蹒跚地走来一位背着耙来的树叶的人,披头散发,长髯拂胸。白隐立即迎了上去,叫了一声‘作么生?’他是非如此不可啊!”

文平手舞足蹈地比划着,嘴里滔滔不绝。住持和其他听的人都笑了。说着说着,听众们都走光了,大殿里又恢复了宁静。小徒弟和小和尚忙着收拾器物,庄傻子弯着腰,把榻榻米上的香火钱拢成一堆儿。

这时,大殿里早已消失了丑松的姿影。他领着省吾,把他送到厢房去。正当文平在师母和志保那边眉飞色舞地谈论着的时候,丑松就已经默默抚慰着省吾,暗暗照料着他。


[1] 佛画,描绘佛祖于沙罗树下自焚升天的情景:头北面西,右胁朝下而卧。周围弟子们以及菩萨、天龙、鬼畜等相聚而泣。

[2] 即皈依佛、法、僧三宝之意。

[3] 林信笃(1644—1732),儒学家林鹅峰次子,一六八〇年继家督,一六九一年,从事再建汤岛圣堂,官至大学头。

[4] 白隐(1685—1768),江户时代临济宗高僧,骏河人。名慧鹤,号鹄林。在正受老人门下参禅得悟,遍游东西。

[5] 禅宗用语,“如何”“好么”之类的问候语。


第十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