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谏吴王书

字数:1583

枚乘

此文,并不提起昊王何事,只是心急瞀乱¹,连琐自说。亦不见其头,亦不见其尾,亦不见其转递过接,却自是浑然元气之笔。

臣闻“得全者昌²,失全者亡。”(得全,全得也。失全,全失也。此段,凭空起笔。)舜无立锥之地,以有天下;禹无十户之聚³,以王诸侯;汤武之土不过百里。上不绝三光之明⁴,下不伤百姓之心者,有王术也⁵。(此段,突然引古,看他“汤武”句,不配舜禹句,却自成浑然一片。)故父子之道,天性也。忠臣不避重诛以直谏,则事无遗策⁶,功流万世。臣乘愿披腹心而效愚忠,惟大王少加意念恻怛之心于臣乘言⁷。(此段,入己切谏,看他斜插“父子”“天性”句,意言君臣理同,却不甚明白。然诵之,又自成浑然。)

夫以一缕之任⁸,系千钧之重⁹,上悬之无极之高¹⁰,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¹¹。马方骇¹²,鼓面惊之¹³;系方绝¹⁴,又重镇之¹⁵。系绝于天,不可复结;坠人深渊,难以复出。其出不出,间不容发¹⁶。(此段,以系绝为喻,中忽插“马惊”二句,却不照顾。)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脱¹⁷。必若所欲为¹⁸,危于累卵¹⁹,难于上天。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今欲极天命之上寿²⁰,敝无穷之极乐²¹,究万乘之势²²,不出反掌之易,以居泰山之安,而欲乘累卵之危,走上天之难,此愚臣之所大惑也²³。(此段,忽又欲作排调。)

人性有畏其影而恶其迹者²⁴,却背而走²⁵,迹愈多、影愈疾。不知就阴而止²⁶,影灭迹绝。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此段,忽然入喻,忽接正意。)欲汤之沧²⁷,一人炊之²⁸,百人扬之²⁹,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³⁰。不绝之于彼,而救之于此,譬犹抱薪而救火也。(此段,忽又入喻,忽又接正意,句脚又带一喻,却非复上喻,只是字面同。)养由基³¹,楚之善射者也。去杨叶百步³²,百发百中。杨叶之大,加百中焉,可谓善射矣。然其所止,百步之内耳,比于臣乘,未知操弓持矢也³³。福生有基³⁴,祸生有胎³⁵,纳其基³⁶,绝其胎³⁷,祸何自来?(此段,又喻己之早知,非“由基”之比。)

泰山之雷穿石³⁸,单极之统断干³⁹。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⁴⁰。(此段,又喻辨之不早,积成大祸。)夫铢铢而称之⁴¹,至石必差⁴²;寸寸而度之⁴³,至丈必过。石称丈量⁴⁴,径而寡失⁴⁵。(此段,又喻已早知,乃是据理直断。)夫十围之木,始生如孽⁴⁶,足可搔而绝⁴⁷,手可擢而拔⁴⁸,据其未生⁴⁹,先其未形也。(此段,又喻诚能早辨,防之甚易。)磨砻砥砺⁵⁰,不见其损,有时而尽;种树畜养,不见其益⁵¹,有时而大;积德累行,不知其善,有时而用;弃义背理,不知其恶,有时而亡。(此段,再双喻修省与放恣,至后存亡各异。)臣愿大王熟计而身行之,此百世不易之道也。(一句结。)

【注释】

¹替(mào胃)乱:神思错乱。
²全:完备,指行为完美无瑕。
³聚:村落。
⁴上不绝三光之明:指日月星辰运行正常,没有发生日食月食等异常现象。古人认为这是德政和平,上感天象所致。这是不科学的唯心观点。
⁵王术:王天下的方法。
⁶遗策:失策。
⁷惟:希望。意念:犹考虑。恻怛:怜悯。
⁸一缕之任:一根线的负担。
⁹钧:三十斤为一钧。
¹⁰无极:没有边际。
¹¹哀:担心。绝:断。
¹²骇:惊骇。
¹³鼓而惊之:击鼓去惊吓它。1系方绝:悬吊的绳子快要断了。
¹⁵重镇之:增加重量去压它。镇:压。
¹⁶其出不出,间不容发:指骇马和吊绳从祸息里能否出得来,形势已经紧迫到极点,当中连一根头发的间際都没有。
¹⁷百举必脱:所有的行动一定可以免于灾祸。
¹⁸必若所欲为:一定要顺着想做的去做。若:顺。
¹⁹危于累卵:像叠蛋一样危险。
²⁰极天命之上寿:享尽天赐的上寿。极:尽。上寿:据王充《论衡·正说》:“上寿九十,中寿八十,下寿七十。”
²¹敝:尽。
²²究:竟,终。万乘:周制,天子兵车万乘,这里指王侯。此句意为终保王侯的威势。
²³惑:疑惑不解。
²⁴“人性有畏其影面恶其迹者”几句:见《庄子·渔夫》篇:“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者,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自以为尚迟,疾走不休,绝力而死。不知处阴以休影,处境以息迹,愚亦甚矣。”文字略有出入。恶其迹:讨厌他的足迹。
²⁵却背:转背。
²⁶就阴而止:凑近阴暗的地方休息。
²⁷汤:热水。沧:凉。
²⁸炊:烧。
²⁹扬:指用勺舀起热水再慢慢倒下,使之散热。
³⁰绝薪:抽掉柴火。
³¹养由基:春秋时楚国大夫,以善射著称。
³²去:离开。
³³比于臣乘,未知操弓持矢也:意为养由基同枚乘相比,枚乘所见甚远,而养由基只见百步之内,简直是不懂射箭。
³⁴基:始。
³⁵胎:始。
³⁶纳其基:接受福的开端。
³⁷绝其胎:止住祸的始起。
³⁸嚣(lú六):原指顺屋檐滴下的水。此指顺水势流下来的水。
³⁹单极之坑断干:单个井梁上汲水的绳子可以磨断井梁。极:屋梁,此指井粲。统:同“绠”,井绳。干:井架。此亦指井梁。
⁴⁰渐靡:逐渐磨损。靡:摩擦。
⁴¹铢:古代重量单位,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铢铢,犹言一铢一铢地称。
⁴²石:一百二十斤为一石。此句言称至一石,一定会有差错。
⁴³度:量。
⁴⁴石称丈量:指用石去称,用丈去量。
⁴⁵径而寡失:简便面又少差错。
⁴⁶孽:树木吹去后树桩上又长出的嫩芽。
⁴⁷搔:挠。指用脚趾挠一下。
⁴⁸擢:拔。
⁴⁹据:凭借。
⁵⁰磨砻砥砺(dī抵厉):磨擦磨石。此喻推磨,开始不见有磨损,但日久后就磨损完了。
⁵¹益:长。


答苏武书谏伐匈奴书